古代通知書長啥樣
唐人把金屑涂飾在箋簡上,作為進士及第到家報喜所用,稱為“榜帖”,這就是當時的錄取通知書。最早的榜帖是泥金帖子,但因是由學子附于家書中寄出、而非通過官方渠道遞送的,所以不少人認為它不算正式的錄取通知書。
宋朝出現(xiàn)了金花帖子,被認為“正式版”科舉錄取通知書。金花帖子是“國家級”的,類似于今天國家重點高校的錄取通知書; “省市級”的地方考試中也有錄取通知書,叫金花榜子,是解試錄取通知書。
古代錄取通知書所用材料頗為挑剔,質(zhì)地有綾綢、木、紙等,考試等級越高用材越講究。 “黃花箋”是一種撒金粉的頂級紙張,金花榜子則寫在一種精細加工的木板上。
至于規(guī)格,各朝的錄取通知書也不盡相同。金花榜子“高一尺半、寬六寸”,黃花箋“長五寸許,闊半之”。明清時的報帖規(guī)格、尺寸更大,方便送到學子家后在廳堂升掛、張貼。
[壓軸]不是最后一位
章玉和
壓軸和大軸都是京劇術(shù)語。清末民初,北京戲園通常在中午十二點多開鑼,到傍晚六點多結(jié)束,戲目有六七個甚至八九個。一般分為三段,前三出通常由新角兒或?qū)W生演,中間兩三出比較好,后三出最受觀眾歡迎。這三段的末一出都叫“軸子”——前軸子、中軸子、大軸子。所以“軸子”就是最末演的戲目,倒數(shù)第二出便成了“壓軸”。
為什么有人把最好的演員所演的戲目稱為“壓軸”呢?這也和北京戲園的傳統(tǒng)有關(guān)。唱功最好的戲往往排在倒數(shù)第二位,而最末一出則是全武行的武戲,占用時間也就一刻鐘。多數(shù)聽戲行家、達官貴人等,看大軸子一上,往往起座出園,所以大軸子又叫“送客戲”,真正的好戲則是排在倒數(shù)第二位的壓軸。
至今有些不太懂京戲的人,以為“壓軸是每場戲的末出,演員是最好的”,其實并不對。
[鴛鴦拐]有多厲害
《水滸傳》里,高俅憑接球時的“鴛鴦拐”功夫讓宋徽宗一見傾心,從此飛黃騰達。為什么一腳鴛鴦拐就能強行改命?因為在北宋足球比賽里,就數(shù)鴛鴦拐難踢。
據(jù)《東京夢華錄》載,鴛鴦拐可不像電視劇里整個空翻就算完,而是要左右腳的外腳踝連續(xù)擊球,把球打到頭、肩、胸、腰、膝各個部位,前后一共幾十套花哨動作,其間球絕不能落地。如此難度,就算每年拼金球獎的世界級球星,也沒幾個能做到。
但在足球運動繁榮的北宋,做職業(yè)球員并不是好差事。如果在大型比賽中輸了球,可不只是挨罵、罰錢,還要挨鞭子,甚至接受在臉上涂紅白粉的羞辱,比現(xiàn)代職業(yè)球員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