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玥 陳玉佩張佳怡 陳 潔白玉琢 徐 菁陳 莉 陳冬荔 張淑靜 鄒德輝 劉 通 張 莉△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2.華北理工大學中醫(yī)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9;3.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95)
多裂肌的急性損傷是脊柱腰椎后路手術中常見并發(fā)癥,是引發(fā)醫(yī)源性腰部疼痛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與研究[1]。肌衛(wèi)星細胞是一類位于骨骼肌基底膜下的成肌前體細胞,其激活與增殖是損傷多裂肌再生修復的關鍵,Carosio S等[2]發(fā)現(xiàn),骨骼肌剔除肌衛(wèi)星細胞后,其維持再生修復的能力降低。電針血清是近年研究針刺作用及機理的一種新方法,它不僅可排除在體實驗多因素影響的局限性,而且具有直觀、快速、敏感的優(yōu)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的研究[3]。課題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電針“委中”血清和電針“腎俞”血清可上調p-Akt等蛋白的表達,通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促進肌衛(wèi)星細胞的增殖,加快損傷多裂肌的修復[4]。本實驗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電針“委中”大鼠血清對肌衛(wèi)星細胞成肌分化因子MyoD、周期蛋白CDK4、P57和CyclinD表達的影響,從細胞周期角度進一步探究電針干預骨骼肌損傷修復的作用機制?,F(xiàn)報告如下。
1.1 實驗動物 8周齡SPF級雄性SD大鼠24只,體質量 (300±10)g,4周齡SPF級雄性SD大鼠1只,體質量120 g,由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CXK(京)2016-0001。分籠飼養(yǎng),明暗周期 12 h,自由飲食和飲水,環(huán)境溫度24℃,濕度40%~50%,適應性飼養(yǎng)7 d。
1.2 試藥與儀器 1)儀器:韓氏電針儀(北京思盛達醫(yī)療器械中心);正置智能型顯微鏡及采集系統(tǒng)(BX53,奧林巴斯,中國有限公司);蛋白質電泳及轉膜系統(tǒng)(美國Bio-Rad公司);F1uorChemFC2凝膠成像系統(tǒng)(美國A1-phaInnoteeh公司)。2)試藥:布比卡因(美國Sigma公司),10%水合氯醛 (北京百諾威公司),青鏈霉素混合液、DMEM高糖培養(yǎng)基(美國Gibco公司),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Ⅰ型膠原酶(上海吉熒公司),0.25%EDTA-胰蛋白酶 (北京索萊寶公司),PI3K抑制劑LY294002(美國 Selleck公司),蛋白 Marker(美國Thermo公司),β-actin抗體、羊抗兔IgG和羊抗小鼠IgG (北京博奧森公司),MyoD抗體、P57抗體、CyclinD抗體(英國abcam公司),CDK4抗體(美國proteintech公司)。
1.3 造模與分組 多裂肌損傷模型制備方法參照文章[5-6]。 無菌條件下以 10%水合氯醛(3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注射器抽取0.5%布比卡因溶液,取脊柱L4、L5水平雙側的4個點,針頭緊貼棘突旁垂直進入肌肉,觸到關節(jié)突和乳突所在的骨面后回抽,如無血則注射布比卡因溶液 400 μL(100 μL×4),時間約 3 s,以利于藥物的吸收。單次注射完成造模。大鼠按體質量分層,隨機分3組,即空白組、模型組、電針委中組,每組8只。本實驗動物的處置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頒發(fā)的《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2006)》[5]的相關規(guī)定。
1.4 干預方法 空白組不造模,不做任何處理。模型組:造模完成后,與電針“委中”組同時抓取、固定、取材,不進行電針治療。電針“委中”組:穴位定位參照《實驗針灸學》動物穴位定位法及擬人對照法[7],選取大鼠雙側“委中”穴(膝關節(jié)背面正中)進行電針治療,干預后第4日取材。電針方法:將大鼠置于固定器上,暴露雙后肢,使用0.25 mm×13 mm一次性針灸針,直刺進針后連接韓式電針儀(HANS-200A),選用頻率為2 Hz/100 Hz的疏密波,電流強度 1~2 mA,每次 20 min,每日1次,持續(xù)3 d。
1.5 標本采集 1)血清:3組大鼠腹主動脈取血5 mL,室溫下靜置2 h,以3 5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至56℃滅活30 min,無菌條件下經微孔濾膜過濾后移至-20℃冰箱保存?zhèn)溆?。原代肌衛(wèi)星細胞的分離與培養(yǎng):細胞的分離與培養(yǎng)參照文獻[8]。2)多裂肌:3 組大鼠無菌條件麻醉后,剔除大鼠背部皮毛、筋膜,充分暴露腰部肌肉,剝離最長肌和骼肋肌,銳性切取L4和L5水平注射中心部位約1 mm×1 mm×1 mm多裂肌組織,迅速置于40 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3)未處理大鼠多裂?。毫砣?周齡雄性SD大鼠1只,不做造模及針刺處理,無菌條件下以過量100 g/L水合氯醛麻醉處死,取L4~5節(jié)段多裂肌。以含有青鏈霉素混合液的PBS沖洗3次,分離多裂肌周圍的筋膜后,將肌肉放至預溫的以DMEM配制的Ⅰ型膠原酶培養(yǎng)皿中 (5 mL,2 g/L),在37℃的培養(yǎng)箱消化1.5 h,期間每15 min晃動1次;加入等量的完全培養(yǎng)基(DMEM,100 mL/L FBS),反復吹打,使肌纖維完全分離;將細胞懸液1 000 r/min離心5 min,棄上清,細胞沉淀重懸后接種至預先用1 g/L明膠包被的培養(yǎng)瓶中;于37℃、50 mL/L CO2培養(yǎng)箱中靜置培養(yǎng)3 d。3 d后,顯微鏡觀察到大量細胞貼壁,此時吸出培養(yǎng)基以PBS清洗3次,加入5 mL完全培養(yǎng)基繼續(xù)培養(yǎng)。當細胞生長至80%匯合時傳代。吸出培養(yǎng)基以PBS清洗3次,加入1 mL含EDTA的2.5 mL/L的胰蛋白酶消化液;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變成圓形后,輕拍培養(yǎng)瓶使絕大部分細胞脫落,加入完全培養(yǎng)基終止消化;反復吹打細胞懸液后離心棄上清(1 000 r/min,5 min)。當細胞沉淀重懸,以1∶3的比例接種于培養(yǎng)瓶后放回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1 h,以去除容易貼壁的成纖維細胞(前3次傳代均差速貼壁1 h,盡可能去除成纖維細胞)。1 h后,將細胞懸液移入新的培養(yǎng)瓶中繼續(xù)培養(yǎng),每2日換液1次。
1.6 指標檢測 1)HE染色法觀察在體實驗多裂肌形態(tài)學變化:多裂肌經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72 h后,常規(guī)乙醇梯度脫水,石蠟包埋,連續(xù)切片,對切片行二甲苯脫蠟,乙醇梯度水洗。常規(guī)HE染色后再脫水、二甲苯透明、封片。光鏡下觀察多裂肌組織結構的變化。2)Western blotting 法檢測 離體實 驗 MyoD、CDK4、CyclinD和P57蛋白的表達:細胞稀釋為2×105個/mL,以1×106/皿將細胞懸液接種到100 mm培養(yǎng)皿中,各皿隨機分為空白血清組、模型血清組、電針“委中”血清組、抑制劑血清組(電針“委中”血清中加入PI3K抑制劑LY294002)。當細胞貼壁后棄去培養(yǎng)基,每皿加入對應血清的培養(yǎng)基,抑制劑組提前2 h加入50 μmol/L LY294002,繼續(xù)培養(yǎng)1 d。1 d后提取細胞總蛋白,測定蛋白含量并進行蛋白變性,將提前制好的10%丙烯酞胺凝膠置于電泳槽中,Marker上樣3 μL,其余蛋白上樣10 μL,80 V電泳至濃縮膠與分離膠交界處后換為100 V電泳1 h,當嗅酚藍條帶距膠底約1 cm時停止電泳,換80 V電轉75 min。含5%脫脂奶粉的TBST封閉1 h后,于4℃一抗孵育過夜,二抗孵育1 h后TBST洗3次(5 min/次),ECL顯色并曝光。圖像采集完畢后,使用Fluor Chem軟件定量分析MyoD、CDK4、CyclinD、P57和β-actin的OD值,對各指標與內參吸光度比值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7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每組樣本數(shù)據(jù)以(±s)表示,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組間差異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齊性時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方差不齊時采用Welch檢驗,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大鼠多裂肌HE染色形態(tài)學變化 見圖1。結果顯示:空白組可見規(guī)律排列、大小均勻的肌纖維,細胞核均勻分布在細胞周圍;模型組可見大面積的肌纖維變性壞死區(qū)域,炎性細胞大量浸潤,壞死區(qū)偶見未受損的肌纖維;電針“委中”組可見肌纖維壞死、降解形成的空泡結構以及炎性細胞浸潤,變性壞死區(qū)明顯減少,偶見直徑大小不一的新生肌纖維。
2.2 電針對MyoD、CDK4、CyclinD、P57蛋白表達的影響 見圖2和表1。Western blotting結果顯示:與空白血清組比較,模型血清組、電針“委中”血清組和抑制劑血清組的MyoD蛋白表達量均顯著升高 (P<0.01);與模型血清組對比,電針“委中”血清組MyoD蛋白表達量顯著升高(P<0.01);且電針“委中”血清組MyoD蛋白表達量高于抑制劑血清組(P<0.01)。與空白血清組對比,模型血清組、電針“委中”血清組和抑制劑血清組的CDK4和P57蛋白表達量均顯著升高(P<0.01);與模型血清組對比,電針“委中”血清組CDK4蛋白表達量升高(P<0.05),而P57蛋白表達量顯著降低(P<0.01);與抑制劑血清組對比,電針“委中”血清組CDK4蛋白表達量高于抑制劑組(P<0.05),而P57蛋白表達量顯著低于抑制劑組(P<0.01)。與空白血清組對比,電針“委中”血清組CyclinD蛋白表達量升高(P<0.05),其他各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圖1 各組大鼠多裂肌形態(tài)結構(HE染色,400倍)
表 1 各組 MyoD、CDK4、CyclinD、P57 蛋白表達的比較(±s)
表 1 各組 MyoD、CDK4、CyclinD、P57 蛋白表達的比較(±s)
與空白血清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血清組比較,△P<0.05,△△P<0.01;與抑制劑血清組比較,#P<0.05,##P<0.01
組 別MyoD CDK4 CyclinD P57空白血清組模型血清組電針“委中”血清組0.462±0.027 0.567±0.039 0.593±0.054 0.212±0.016 0.653±0.005** 0.783±0.067** 0.640±0.062 0.528±0.037**0.729±0.019**△△##0.870±0.089**△#0.709±0.054*0.353±0.032**△△##抑制劑血清組0.668±0.015** 0.766±0.063** 0.693±0.045 0.562±0.022**
圖2 各組MyoD、CDK4、CyclinD、P57蛋白電泳條帶圖
多裂肌是一組附著于棘突、椎板和橫突之間的椎旁肌群,在腰部最為發(fā)達。腰多裂肌附著面積大、肌纖維含量豐富,能夠產生強大的收縮力以維持腰椎的穩(wěn)定性[9]。腰椎后路手術中,剝離和牽拉是引起多裂肌急性損傷的主要因素。近年來,運用針刺治療骨骼肌急慢性損傷的研究日益增多,Yu等發(fā)現(xiàn),電針足三里和阿是穴可顯著促進腓腸肌鈍挫傷后的肌肉再生[10];Su等發(fā)現(xiàn)電針可促進糖尿病肌病患者及神經損傷后的肌肉修復[11]。本實驗多裂肌HE染色結果顯示,電針“委中”組肌纖維在同一時間點修復程度優(yōu)于模型組,從形態(tài)學上說明電針“委中”可加快損傷骨骼肌再生修復。
電針血清源于血清藥理學,已成為針灸學研究的一個新熱點[12]。中醫(yī)學認為“血”由精氣化生,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之一?!峨y經》有云“血主濡之”,故血和則“筋骨勁強,關節(jié)清利”。現(xiàn)代醫(yī)學表明,血清中含有大量營養(yǎng)成分和生長因子等各種維持細胞生長的必須物質?!拔小睘樽闾柊螂捉浀暮贤裂?,《四總穴歌》記載“腰背委中求”。足太陽膀胱經脈從頭走足,在背部形成兩行夾脊循行,直達腰骶,下至腘窩合并于委中。其舒筋通絡、行氣活血的功效突出,又因“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治療理論,成為臨床治療腰部疾病的常用穴位。課題組前期在骨骼肌損傷修復方面進行了長期研究,發(fā)現(xiàn)電針“委中”穴可以促進多種生長因子的表達,減緩損傷局部的炎癥反應,促進損傷的多裂肌良性修復[4-6]。
大量研究已證實電針可顯著促進骨骼肌干細胞——肌衛(wèi)星細胞的增殖,加速骨骼肌的修復[4,13]。MyoD是重要的生肌調節(jié)因子之一,處于激活、增殖狀態(tài)的肌衛(wèi)星細胞均有表達,因此,MyoD是反映肌衛(wèi)星細胞增殖活性和骨骼肌再生能力的金標準[14-15]。Macaluso等研究發(fā)現(xiàn),激活的衛(wèi)星細胞可通過上調MyoD的表達以促進細胞增殖[16]。而細胞增殖的順利進行與細胞周期密切相關,正常細胞周期是在正負因子調控下的同步過程;CDK4是細胞周期正調控的關鍵蛋白,其功能的激活主要依賴于細胞周期蛋白。Cyclin D是細胞周期蛋白亞型之一,與CDK4結合形成激酶復合物,進而實現(xiàn)正性調控作用[17]。研究發(fā)現(xiàn),當CDK4和CyclinD表達同時增強,便可能誘導細胞提前進入S期,使細胞周期縮短從而加快增殖。然而,CDKs的活性可被細胞周期抑制蛋白 (CKI)所抑制。P57作為CKI的重要組成之一,是細胞周期的重要負調控蛋白。研究表明,P57能夠競爭性的與大部分CDK-cyclin復合物結合從而抑制其活性,特別是G1期的 CDK4/6-cyclinD 復合物[18]。
本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模型血清組、電針“委中”血清組的MyoD、CDK4和P57蛋白表達量均顯著高于空白血清組(P<0.01),且電針“委中”血清組 MyoD和CDK4蛋白表達量高于模型血清組 (P<0.01或P<0.05),而P57蛋白表達量顯著低于模型血清組(P<0.01)。這表明損傷后的多裂肌啟動自我修復功能,肌衛(wèi)星細胞激活并進入周期性增殖狀態(tài),電針 “委中”血清在上調MyoD和CDK4蛋白表達的同時,下調P57蛋白的表達,加速細胞周期性增殖的進程。本實驗中,電針“委中”血清組CyclinD蛋白表達量高于空白血清組 (P<0.05),其他各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CyclinD含量受到多種生長因子的調控而呈周期性變化,其高峰表達出現(xiàn)在G1期的中晚期[19],推測此時可能并非CyclinD表達的高峰期,而電針血清有促進肌衛(wèi)星細胞增殖高峰期提前的作用[20],因此出現(xiàn)以上實驗結果。PI3K-Akt是調控肌衛(wèi)星細胞增殖的重要通路,Li等[21]發(fā)現(xiàn),以 PI3K 特異性阻斷劑 LY294002 阻斷該通路后,肌衛(wèi)星細胞的增殖能力明顯下降。我們前期研究也發(fā)現(xiàn),抑制劑血清組MyoD、p-Akt等蛋白表達明顯下調,細胞增殖速度減慢[4]。本實驗結果顯示,與電針“委中”血清組相比,抑制劑血清組MyoD、CDK4蛋白表達量均降低(P<0.01或P<0.05),而P57蛋白表達量升高(P<0.01),與上述結論相符,然而其機制為何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電針“委中”血清可通過上調MyoD、CDK4的表達,并下調P57的表達,加速肌衛(wèi)星細胞增殖的周期性進程,促進損傷多裂肌的良性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