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漢語中,“乞”的用法十分普遍,某些義項出現(xiàn)得比較頻繁?!捌颉奔瓤梢越M成動詞也可以構(gòu)成名詞。“乞”由最開始的索取、祈求后來逐漸傾向于請求的意思。詞義的演變是詞匯、文字、音韻、語法共同影響的結(jié)果,往往還涉及到方言的古今演變。因此,本文從“乞”的詞義演變?nèi)胧?,探求上古漢語演變到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概貌。
關(guān)鍵詞:詞義演變;乞;常用詞;詞匯研究
作者簡介:馬小涵,江蘇省徐州市江蘇師范大學(xué)漢語言文字學(xué)修辭學(xué)方向?qū)I(yè)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4--02
一、引言
常用詞是詞匯系統(tǒng)的核心部分,對常用詞詞義演變的研究是詞匯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常用詞的詞義演變研究是一項繁重的任務(wù)?!捌颉痹跇?gòu)成詞的情況下,使用的頻率比較高?!捌颉弊直疽夥譃閮煞N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廣韻》去訖切,入迄,溪,本意為求討;祈求。第二種情況是《集韻》丘既切,去未,溪,本意是給,給與。那么“乞”是如何從偏索取義演變成今天常用的請求義的呢?本文就此疑問,對“乞”的詞義演變進行研究。
二、“乞”的形音義演變
根據(jù)《漢語大辭典》“乞1”共有五個義項,分別為:
①求討;祈求;請求?!蹲髠鳌ざü辍罚骸佰デf公輿夷射姑飮酒,私出。閽乞肉焉,奪之杖以敲之?!?/p>
②行乞?!蛾套哟呵铩るs上十》:“景公睹嬰兒有乞於塗者,公曰:‘是無歸矣!”
③索取。見“乞米”,索取糧米。黃人《<小說林>發(fā)刊詞》:“海內(nèi)文豪,既各變其索縑乞米之方針,運其高髻多脂之方略。”
④貧窮?!端螘ず箦鷤鳌っ鞴趸屎蟆罚骸巴馍峒液颍窆矤懶?,何獨不視?”
⑤姓?!稌x書》:“晉有乞宿云。”
“乞2”共有四個義項,分別為:
①給,給與?!稘h書·朱買臣傳》:“妻自經(jīng)死,買臣乞其夫司業(yè),時時乞酒錢?!?/p>
②猶被?!端疂G傳》第五十二回:“李逵乞宋江逼住了,只得撇了雙斧,拜了朱仝兩拜?!?/p>
③始終;一直。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娥》:“悵悵良久,悲已而恨,面壁叫號,乞無應(yīng)者?!币槐咀鳌捌薄?/p>
④同“氣”。氣味。唐元稹《生春》詩之十:“蘂排難犯雪,香氣擬來風(fēng)?!?/p>
三、語“乞”的用法
上古漢語中,“乞”的主要義項為求討;祈求;索取,屬于動作活動的范疇。用法例如:
(1)《左傳·定公二年》:“邾莊公輿夷射姑飮酒,私出。閽乞肉焉,奪之杖以敲之。”這里的“乞”作求討的意思,指的是肢體活動。
(2)《孟子·告子上》:“蹴爾而輿之,乞人不屑也?!边@里的“乞”和“人”組成詞組“乞人”?!捌颉钡囊馑际乔笥懀瑤в姓埱蟮囊馕?。
(3)《淮南子·覽冥訓(xùn)》:“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边@里的“乞”和“火”組成詞組“乞火”,求取火種的意思?!捌颉钡囊馑际乔笕?,也有請求的意味。
(6)《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重耳】乞食於野人,野人輿之塊?!边@里的“乞”是乞討的意思?!捌蚴场笔侵钙蛴懯挛铮容^重請求義。
(7)《春秋·成公十七年》:“晉侯使荀罃來乞師?!边@里的“乞”是請求的意思?!捌驇煛笔侵刚埱蟪霰г?/p>
這些義項一直沿用至今,常用于“乞”與其他語素構(gòu)成詞。如“求討”、“索取”、“行乞”。等義項都是上古漢語中比較常見的義項,也是“乞”的本義。
四、中古漢語中“乞”的用法
在中古漢語中,“乞”的主要義項的發(fā)展分為兩個方向,一方面是在原有義項的基礎(chǔ)上進行擴大,另一方面是在原有的義項基礎(chǔ)上產(chǎn)生新的義項。
(一)原有義項的擴大和深入
1、求討
(8)唐王建《乞竹》詩:“乞取池西三兩竹,房前栽著病時看。”這里的“乞”是求討的意思。
2、索取
(9)唐張籍《贈王司馬》詩:“藏得寳刀求主帯,調(diào)成駿馬乞人騎?!边@里的“乞”是索取的意思。
(二)在原有的義項上產(chǎn)生新的義項。
中古時期,“乞”沿用并繼續(xù)發(fā)展了上古時期的義項,并且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延伸出新的義項。形成新舊義項并行的狀態(tài)。中古時期產(chǎn)生的新的義項有以下幾種:
1、請求
(10)宋穆修《上潁州劉侍郎書》:“乞告歸養(yǎng),以慰倚門悽悽之望?!边@里的“乞”是請求的意思。
(11)《三國志·蜀志·張嶷傳》:“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屢乞求還,乃徵詣成都?!边@里的“祈求”合為請求的意思。
2、給予
(12)唐羅隱《江南》詩:“垂衣端拱渾閒事,忍把江山乞與人?!边@里的“乞”是給的意思。
(13)唐李商隱《五言述德抒情詩》:“過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边@里的“乞”是給予的意思。
由此可見,在中古時期,“乞”的義項是上古出現(xiàn)的“索取、祈求”等義項的基礎(chǔ)上,同時發(fā)展出“給予、請求”等新的義項?!八魅?、祈求”和“給予、請求”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
五、近代漢語中“乞”的用法
“乞”的義項發(fā)展到近代,已經(jīng)成為固定的模式,沿用了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義項,并沒有產(chǎn)生新的義項,只是在個別方言或俗語中有特殊義項。在近代漢語中,“乞”的義項已經(jīng)固定。
1、祈求、討要
(23)清唐甄《潛書·遠諫》:“萬乘之主,求爲道路之乞人而不可得也?!边@里的“乞”和“人”組成“乞人”一詞,指的是討飯的人。
(24)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明之末世,五遭傾覆。一命之士,文學(xué)之儒,無不建義旗以抗仇敵者。下至販夫走卒,執(zhí)志不屈,而仰藥剚刃以死者,不可勝計也?!边@里的“乞子”同上一個例子一樣都指的是求乞的人。
(25)清李漁《巧團圓·驚燹》:“逺逺望見有箇乞丐之人,沿途叫化來了?!边@里的“乞丐”是作“求乞”的意思。
2、請求
(26)清吳偉業(yè)《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乞外名都重,分符寵命在?!边@里的“乞外”指的是京官請求到地方任職。
(27)清阮葵生《茶馀客話》卷一:“公爲禮部尚書,年六十三,以老乞休?!边@里的“乞休”指的是自請辭去官職。因此,“乞”的意思是請求。
(28)魯迅《墳·摩羅詩力說》:“拿破倫大挫普魯士軍,翌日普魯士乞和,爲從屬之國。”這里的“乞和”就是求和的意思。
3、乞求
(29)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斗幾仟,敷衍三日五日?!边@里的“乞”就是乞求的意思。
(30)清馬建忠《借債以開鐵道說》:“遇有乞借,則借之人不可勝數(shù),借之銀不可勝用?!边@里的“乞”也是乞求的意思。
六、“乞”與近義詞“求”的義項對比
“乞”的基礎(chǔ)義項有:
①求討;祈求;請求?!蹲髠鳌ざü辍罚骸佰デf公輿夷射姑飮酒,私出。閽乞肉焉,奪之杖以敲之?!?/p>
②行乞。《晏子春秋·雜上十》:“景公睹嬰兒有乞於塗者,公曰:‘是無歸矣!”
③索取。見“乞米”,索取糧米。黃人《<小說林>發(fā)刊詞》:“海內(nèi)文豪,既各變其索縑乞米之方針,運其高髻多脂之方略。”
在《說文解字》中以“求”為“裘”之古文。“求”,省衣,象形。金文與戰(zhàn)國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扒蟆钡谋玖x是皮衣。后來,“求”逐漸發(fā)展出其他義項:
①請求。《史記·屈原列傳》:“因留懷王以求割地?!?/p>
②求,索也?!队衿贰!睹献印じ孀由稀罚骸扒髣t得之,舍則失之?!?/p>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在同一時期,“乞”和“求”在某些義項上出現(xiàn)重疊情況,都擁有請求這個義項。在某些情況下,“求”和“乞”是可以互換的。同樣是請求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進行表達。兩個具有相同義項的詞在同一歷史時期,是可以并存的。但是后期會經(jīng)過不同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不同的義項。
七、小結(jié)
通過對“乞”的縱向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時期,“乞”會由本義延伸出許多不同的義項。這些義項都是跟本義密切相關(guān)的。本文主要整理了上古漢語、中古漢語、近代漢語中“乞”的義項,并根據(jù)義項的對比進行研究。但是因為“乞”在后期義項就逐漸固定,衍生出的義項也不是特別豐富,對我們的研究造成了局限性。其次本文對于詞義的研究僅僅局限在語義方面,沒有深入到語音因素、語法因素、語境因素等,在這些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深入。詞義是會根據(jù)社會的發(fā)展、使用的場景、說話人的習(xí)慣,社會的風(fēng)俗等進行演變,我們要注意其變化和發(fā)展,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這些細微的差別,才能在交際中更好地表達自己,這才是語言研究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9年版。
[2]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
[3]蔣紹愚,《漢語詞義和詞匯系統(tǒng)的歷史演變初探》,《北京大學(xué)學(xué)報》,2006年第4期。
[4]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版。
[5]王力,《漢語詞匯史》(《王力文集》11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徐朝華,《上古漢語詞匯歷史》,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