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摘 要:在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馬既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也是一種內涵豐富的文化符號,是民族精神和品格的象征。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出土的唐代彩繪陶馬俑是最具鮮明特點的明器雕塑藝術,渾厚圓潤的體型特征、遒勁有力的線條輪廓、“以形寫神”的意象之美,富含藝術想象力。其無論是藝術造型還是內涵意蘊,均代表了唐代馬形象雕塑藝術的高度,對于多元文化交融下的現代藝術創(chuàng)作有不朽而靈動的借鑒價值和啟示意義。
關鍵詞:唐代;陶馬俑;明器雕塑;造型藝術
馬在古人的生活、生產和軍事活動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馬也是明器中一個很重要的藝術形象。秦兵馬俑規(guī)整嚴肅,漢馬踏匈奴莊重雄勁,唐三彩馬高貴華美,彰顯出中國傳統馬藝術的內在精神和獨特神采。彩繪陶馬俑神韻生動,亦是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最具鮮明特點的明器雕塑藝術。唐代作為封建社會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經濟社會繁榮,養(yǎng)馬漸成一種社會風尚。加之競相厚葬的喪葬習俗,促使馬形象雕塑藝術得到了最大發(fā)展,涌現出大量的陶馬俑,其雕塑技術及藝術性都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高度。
慶城縣博物館收藏有唐代彩繪陶馬俑共9件,先后于1981年3月出土于慶陽大灘、2001年3月出土于慶城鎮(zhèn)封家洞村土穴墓、2001年4月出土于慶城鎮(zhèn)封家洞村趙子溝自然村中山梁穆泰墓。這批彩繪陶馬俑體型渾圓,形象各異,或站立安詳,或引頸長嘯,或雄健,或沉著,無不惟妙惟肖,足以代表唐代馬形象雕塑藝術的高度。
1 唐代彩繪陶馬俑造型藝術特征
1.1 渾厚圓潤的體型特征
唐代陶馬俑以頭部高昂、胸隆腹圓、肢體精悍有力、形體雄健、張口作嘶鳴狀的戰(zhàn)馬形象為主。與秦漢時期側重于表現巨大軍陣形勢的陶馬俑群不同,唐代陶馬俑更注重于塑造個體的形象,幾乎每件都是經過精雕細刻、造型獨特的藝術精品。整體體型特征:頭小,眼大有神,耳短鼻直,頸寬,臀渾圓,膘肥體健,四肢長而骨骼粗壯,多張口做嘶鳴狀,結實有力,結構分明,比例準確。裝束上多剪鬃,有三花,有齊鬃,也有不作修剪細密垂覆于頸項之上,神情自然生動。
慶城縣封家洞村趙子溝自然村中山梁穆泰墓出土的彩繪灰陶馬(圖1),通高47.5厘米,長37厘米,伸頸昂首,頭向左下回勾,豎耳為一前一后,圓目鼓鼻,方口露齒呈嘶鳴狀,胸滿腹圓,臂豐腿粗,四蹄分開立于一方形踏板之上,背部置鞍,通體為白色,形態(tài)優(yōu)美生動。頭部回勾所呈現的優(yōu)美弧度表現出頸部肌肉的柔韌性,與卷屈后翹的尾巴相呼應,破除簡單的造型,增強了整體感,增添了欣賞性和趣味性。
彩繪紅陶馬(圖2),2001年3月出土于慶城鎮(zhèn)封家洞村半山土穴墓。通高48.8厘米,長37厘米,伸頸昂首,頭向左下回勾,圓目豎耳,鼓鼻凸唇,方口露齒呈嘶鳴狀,胸豐腹圓,背置鞍,臀渾圓,膘肥體健,四蹄分開立于一方形踏板之上。通體施赤紅色,形態(tài)優(yōu)美生動。
1.2 遒勁有力的線條輪廓
線條對中國古代雕塑的造型美及韻律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唐代彩繪陶馬俑在整體造型上運用“以線畫體,以體托線,線體結合”的表現手法,呈現出膘肥體健、結實有力、神情自然生動的馬形象。通過遒勁有力的輪廓線、簡練流暢的結構線、輕重疏密的裝飾線,突出了馬的生命特征和內在神韻,完成了對馬的精神狀態(tài)的表達。
彩繪斑紋陶馬(圖3),整體輪廓線條圓潤遒勁,流暢簡潔。馬嘶鳴時脖頸等處結構線條的處理,強勁且充滿力量。這樣的細部刻畫使整體形象生動活力,神韻十足,可見匠人們高超的制作工藝。
1.3 “以形寫神”的意象之美
“意象”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范疇,所呈現的是一個有情感、有意蘊的感性世界,是以“象”為載體,以“意”為主導,以主觀化的形象來表達思想情感,且寄情于物的心靈創(chuàng)造。從慶城縣博物館收藏的唐代彩繪陶馬俑可以看出,唐代匠師們不僅對馬的外貌特點十分熟悉,而且對馬的神態(tài)秉性也有深入的了解,進而抓住了對象本質上最鮮明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礎上融入作者的認知感受進行再創(chuàng)作。這個過程就是意象性再現的過程。這種“以形寫神”的表現手法不僅使陶馬俑在外形上塑得十分逼真,而且將馬的內在精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唐代國力強大,社會穩(wěn)定,陶馬俑的塑造從強悍、肅穆的戰(zhàn)爭表現轉為對高貴、優(yōu)雅和生活趣味的關注,所以唐代陶馬俑大部分都是以單個的形式來展現唐代的文化和審美情感。無論是從民族精神還是藝術審美的角度看,被人格化的陶馬俑是民族精神和品格的象征,這種內在神韻的完美傳達就是馬形象意象化表現的結果,透露出唐代人們高貴浪漫的盛世豪情。
2 唐代陶馬俑藝術創(chuàng)作的現實關懷
2.1 詮釋社會經濟的生機活力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歷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之后,唐代進入了歷史上的繁榮局面,整個社會表現出蓬勃向上的生機和活力。社會各方面的蓬勃發(fā)展,極大地激發(fā)了人們無窮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為馬形象藝術作品的繁榮提供了社會基礎。彩繪陶馬俑形象地展示出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整體透露出雍容、樂觀、自信的盛唐風貌。
2.2 反映勞動人民的美好追求
唐代的馬文化內容寬泛且影響深遠,它寄托和包含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追求和藝術情懷。由于馬匹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需要,無論是國家監(jiān)牧養(yǎng)馬,或是民間私人養(yǎng)馬,都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馬不僅對唐朝經濟、軍事、交通的發(fā)展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同時也是唐代體育運動和娛樂休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唐代騎馬狩獵、賽馬、打馬球、舞馬等馬術運動尤為盛行,成為帝王和貴族階層健身強體、娛樂休閑的體育運動。特別是初唐和盛唐時期,在宮廷仕女和上層貴族婦女中,騎馬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梢娞拼藗儗︸R的特殊喜愛以及自由開放的社會風氣。
2.3 彰顯中華民族的禮儀風尚
唐朝是我國古代喪葬風俗傳承和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承襲了前代的厚葬和風水習俗。唐初經濟得到了迅速恢復與發(fā)展,厚葬之風開始彌漫整個社會,并愈演愈烈。上至王室成員,中至士大夫階級,下至平民百姓,都流行陶俑陪葬。唐朝政府對厚葬之風雖屢加限制,并頒布法令對隨葬物品做出了明文規(guī)定,但由于統治者不能認真執(zhí)行,規(guī)定與法令幾乎成了一紙空文?!短屏洹穼γ髌鞯臄盗亢统叽绲榷加忻鞔_規(guī)定,但幾乎所有大型墓葬都突破規(guī)定,陶俑動輒數百件,單體陶俑高度超過100厘米的十分常見。正是這種競相厚葬的社會風氣使陶俑的制作趨于鼎盛,彩繪陶馬俑作為一般隨葬品,也得到了大量制作和使用,足以見得就算是明文法度也不能阻擋當時人們對它的喜愛。
3 唐代明器雕塑對現當代造型藝術的啟示
明器雕塑作為雕塑中的特殊類型,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審美文化的多元性,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呈現出不同的審美狀態(tài)。以馬形象為題材的藝術作品從古至今延續(xù)了幾千年,為我們留下許多藝術瑰寶。唐代彩繪陶馬俑鮮明的造型語言、樸實自然的藝術手法、“以形寫神”的創(chuàng)作理念,對唐之后馬形象造型藝術有著很大的影響。
在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社會不斷的進步以及科技的發(fā)展,藝術家們在材質的選擇上更為豐富,各種創(chuàng)新與演繹都呈現出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融合的新藝術形態(tài)。中國的傳統文化內容豐富,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具有不同的文化元素。將傳統文化元素提煉運用到現當代雕塑創(chuàng)作中,在反映時代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同時,能夠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絢麗多彩。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更應該從歷史遺留給我們的藝術財富中汲取營養(yǎng),來豐富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傳承我們民族文化中最深層的思想內涵。
參考文獻
[1]潘娟.中國古代馬造型藝術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2]王子云.中國雕塑藝術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3]蔣海嶺.淺談盛唐陶俑造型語言在現代雕塑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1.
[4]周凹凸,周小儒.淺談唐代馬藝術中的文化內涵[J].藝術廣角,2014(35):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