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池
外賣平臺的傭金最近已經漲到了20%,有些達到了22%甚至更高。這意味著商家單筆流水100元,要支付22元服務費給外賣平臺。換句話說,消費者叫外賣時,價格更高了,分量更少了。外賣平臺傭金在2018年7月份還曾是15%,隨著傭金的水漲船高,商家與平臺的矛盾凸顯,甚至部分商家不堪重負,選擇逃離。有網友感嘆“我愛吃的那家餐館,在外賣平臺上消失了”。
“我已經放棄線上了,完全沒利潤”。王寧是一家炒菜館的老板,自從外賣平臺將商戶的傭金從15%調高到20%,他就放棄了線上業(yè)務。
一單堂食25元的單,經過滿減和紅包活動之后,線上賣12元。本身就比堂食降價了50%,再付給平臺15%的傭金,最后商家只收8塊左右,都不夠成本。如今傭金再上調到20%,線上訂單盈利點幾乎為零。
“以前平臺還會給商家補貼,可是現在,狼多肉少”,王寧說,幾乎等于沒有了。
一邊是老商家決絕的離開,一邊是新商戶入駐得猶豫不決。
平時顧客堂食消費40元,商家賺20元。但是上了美團之后,商家要付20%的傭金,顧客想吃同樣量的東西,需要支付60元,商家卻只能賺10元。一家新開張飯店的老板分析,“我們算了好久,覺得并不劃算不想做。但好多顧客都問,覺得居民區(qū)附近你不做外賣顯得不合群”。
賺得少,不想做。這不是個例,而是商戶的普遍心聲。
此外還有商家反映,單筆流水金額越小,商家越吃虧,因為這個抽成還有最低標準。他舉例說,35元和25元的單,平臺都會抽5元。有些金額過低的單,反而會賠錢,這讓商家無奈卻無力反擊。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針對這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該商家表示,部分商戶會選擇調高線上的單價,以減少損失,更有甚者會在商品的分量上做手腳。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成本還是會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
除了平臺本身的傭金上調壓力,在外賣平臺這個生態(tài)圈里,商家之間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訂單量,平臺鼓勵商戶做滿減活動,同時還推出了競價排名機制。據一商戶透露,如果排名靠后,平臺有權要求其退出平臺。
叫過外賣的人都知道,滿減就是滿多少減多少??此坪唵蔚臐M減難倒了一批小商戶?!坝行┥碳覟榱怂螕屌琶洺M28減22,對小本經營的店,這簡直就是自殺式的營銷”。這種競爭搞壞了市場風氣,智強表示玩不起,打算放棄做線上滿減活動了。
理論上,商戶可以自主選擇是否做滿減活動,可現實是不做就沒有競爭優(yōu)勢,吸引不到用戶,進而影響訂單量,排名就會靠后,收益自然會減少,惡性循環(huán)。
而競價排名,理論上的衡量標準是訂單量和消費者的評價,但實際上也是可以在后臺付費操作,類似于百度的推廣。餓了么和美團平臺上的入駐商家都超過300萬,換句話說,如果商家不花錢,在幾百萬個商家排名里,用戶很難看到你,又何談盈利。
上漲的傭金、爭不起的排名、難以負荷的滿減活動,隨便一樣都讓一家普通店鋪難以消化??杉幢闳绱?,仍有超過500萬家商家在平臺上硬撐。
在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不管是離開了的,還是留下的,所有商家的回答驚人的一致:搶占市場。
市場的確有足夠的誘惑力。不做,就等于你放棄了市場早晚要萎縮,做,卻又不賺錢全靠強撐。多家商家表示,一單賺一塊錢都是多的。
有商家抱怨,平臺簡直就是卸磨殺驢。
2016年,外賣剛開始大規(guī)模發(fā)展的時候,外賣平臺為了開拓市場,用盡各種手段對商家和用戶實行雙向補貼。靠著商家和用戶,有了如今的規(guī)模,卻開始一邊漲傭金,一邊搞競價排名末位淘汰,兩頭圍堵商家,壓榨消費者。
外賣是在互聯(lián)網紅利期發(fā)展起來的產物,發(fā)展初期避免不了的要走燒錢補貼,跑馬圈地的老路??扇缃瘢瑹o論是市場份額還是口碑,外賣行業(yè)都趨于穩(wěn)定,平臺的發(fā)展訴求也從搶占市場過渡到了實現盈利。
商家的盈利能力直接影響平臺的收益,這似乎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會存在競價排名,優(yōu)勝劣汰了。沒有價值的商家,會被平臺毫不猶豫的拋棄。
本刊記者走訪的用戶中,幾家在三年以上的老店,傭金仍維持在15%,沒有上漲。那些連鎖經營的商家,影響也并不大,調整傭金似乎主要針對的是新的個體中小商戶。
利益之爭,總是弱肉強食。商家在考慮如何活下去的時候,平臺考慮的是該讓誰活下去,對于平臺而言,核心用戶層,始終不會被拋棄,因為要保證收益,最危險的還是那些自身盈利都困難的小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