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
1998年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08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12年獲美術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國畫院青年畫院副院長,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術學博士,華山畫院副院長,陜西畫院聯(lián)盟學術委員會執(zhí)行主任。論文及作品發(fā)表于《美術》《文藝評論》《今日中國論壇》《書與畫》《藝術生活》《藝術教育》等刊物。出版有《水墨面對面》(獲陜西省高等學校社科成果三等獎)、《水墨清華徐華國畫作品集》《走近畫家徐華》《大道當風石魯繪畫研究》《山水畫技法品析》等。
華山的“險”名列五岳之首。明代徐霞客就用“諸峰皆片削層懸”來描述華山之險。據(jù)記載,唐代詩人韓愈就說過“因此險道所阻,不禁失聲痛哭”,留下了“韓愈投書”的笑談。楊昭儉說: “觀其三峰如畫,群山若拱,峭壁直立,仰之者不覺神驚,望之者惟知目眩。”
歷代畫華山的畫家很多,不同的年代、政治、生活經(jīng)驗,造就了每個人看華山的角度不同,也造就了畫家筆下各自不同的華山。關于華山圖像,在陜西富平縣呂村鄉(xiāng)朱家道村唐代墓室壁畫中存有六扇屏山水畫,此六扇屏山水畫的每一屏都是一幅獨立的山水畫,且山水構(gòu)圖景致并未相連。其中五屏為開門見山式,高聳突兀的崇山峻嶺占滿畫幅的五分之四,畫面為高遠的全景式構(gòu)圖。而另一幅山水畫為兩岸山巒對出式構(gòu)圖,一條蜿蜒的河流從山谷中流向遠方,近景山石夾岸,中景奚谷漸次開闊,遠景山石如黛,云水相連,畫面兼有深遠和平遠之法。有學者觀六扇屏,認為其山體似秦嶺北麓山形,山峰形體很像華山的山峰。
華山干尺幢、百尺峽、蒼龍嶺、鷂子翻身、下棋亭、長空棧道都是著名的險地?!榜返刂U,極天之峻”,華山有九州第一險山之稱。華山橫空出世,勢拔云霄英姿,給人的是—種浩然正氣,華山因此也成為諸多藝術家抒發(fā)豪情的比擬對象。畫家李升、范寬、許道寧、李公麟、王履、賈鉝、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干、傅抱石、石魯、何海霞、羅銘、方濟眾等人都有表現(xiàn)。其中有的作品流傳很廣,如明代畫家王履的《華山圖冊》、清代畫家賈垃的《太華全景圖》、齊白石的《華山圖》、張大干的《百丈蒼龍嶺>、傅抱石的《待細把江山圖畫》、石魯?shù)摹兑顾奕A山》、趙望云的《華山之晨》、何海霞的《西岳太華》等。畫家通過對華山的細微觀察與體驗,盡力挖掘太華之下棋亭的多層次內(nèi)涵,創(chuàng)造出了多姿多彩的奇妙意境。有氣勢恢宏的,有空靈深邃的,有變幻莫測的,也有秀美險峻的,別具境界。畫家們俯首相望,擷取“神會心得”,撥動心弦,在情與景中,用簡練單純、空靈、清曠的筆墨語言,給人以驚心功魄之感,引發(fā)觀者亦有“臥游之興”。
華山西峰是最具代表性的山峰。石魯所畫有銅墻鐵壁的英雄氣概,而何海霞所畫西峰壯美廣博,我畫的西峰則是追求西峰險峻冷逸的氣質(zhì),多表現(xiàn)云海與雪景中的西峰。記得—次,我畫的—張《西峰云海圖》吸引了—位華山工作人員,他站在我身旁看了很久,說他特別喜歡這幅畫。我畫的西峰云海,西峰龍背是他們每天工作必經(jīng)之處,云海升騰之時,一股股的煙云從山谷而上,慢慢從腳背上飄過,頓感自己像是走在仙界,太熟悉了。
除了畫西峰之外,一直想表現(xiàn)華山著名的險道長空棧道。為了順利到長空棧道寫生,我堅持連續(xù)鍛煉了三個月,游泳、跑步,只為減輕體重。后在朋友的陪同下,我終于到達了長空棧道。在這里寫生,我—坐就是四個小時,也成為當天華山游客口中的華山奇人。
在華山寫生創(chuàng)作,畫得最多的是華山下棋亭。華山下棋亭是華山的著名景觀之一,位于華山東峰之側(cè)一座寬盈丈的小山峰上,四周峭壁林立,來去之路,皆須借助于貼壁之鐵鏈攀上東峰。上有青天不可覆,下有深淵不見底,若想登臨小亭以觀天下之棋亭,必經(jīng)華山天險之一的“鷂子翻身”。其路鑿于懸崖峭壁之上,下視唯見鐵索垂于凌空,不見路徑。攀爬之人須面壁挽索,以腳尖探尋石窩,交替而下,其中幾步須如鷹鷂—般左右翻轉(zhuǎn)身體才可通過,故名“鷂子翻身”。真可謂是“無限風光在險峰”。
下棋亭由來有兩種說法?!N傳說是秦昭王用鉤梯登華山與神仙在這里下棋,故而得名。相傳在漢武帝時期,衛(wèi)叔卿修道于華山,武帝命使臣及其子度世到華山去拜訪,見衛(wèi)叔卿與幾個人博戲于石上,因此這里又名為“博臺”。另—種說法是,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曾在此下棋。后人為紀念此事,在這里建一鐵亭。十年“文革”期間,鐵亭子被毀。1985年,在原處又建一石亭,白石以綠樹相襯,雅致美觀。亭中有一石桌,桌上有當年趙匡胤與陳摶下棋時的殘局,桌旁有四個石凳。
華山下棋亭也更具畫意了。不同凡響的華山下棋亭,因此成為藝術家筆下的神靈。如石魯?shù)摹度A山下棋亭》、何海霞的《華山下棋亭》、羅銘的《下棋亭》、亞明的《華山雪》、童中燾的《華山靈俊》、崔振寬的《華山下棋亭》、張之光的《夕照下棋亭》、王金嶺的《華山下棋亭》,這些藝術家筆下的華山下棋亭各有特色。
筆者先后18次登頂華山,體會四季之變,以天地為徒,與華山交朋友,旨在塑造—種氣質(zhì),登華山一丈,悟道一尺。面對華山寫生創(chuàng)作,從師法造化之中,感悟形、神、色、意之間的生命意義。筆者先后創(chuàng)作了《華山寫生-十二圖冊》《看山還看祖國山·十圖冊》《江山如畫·十圖冊》,創(chuàng)作華山作品幾百幅。“無限風光在險峰”,我尤喜畫下棋亭。下棋亭的鷂子翻身是華山著名的險道,為了畫下棋亭,曾三下鷂子翻身,前往山崖下的下棋亭寫生。其中兩次都在冬季,山石上能容納半個腳的石窩窩里全是冰,若不小心就會掉到萬丈深淵,現(xiàn)在想起來還會后怕。就這樣,對華山下棋亭的喜歡也未曾改過。在懸崖下寫生,一畫就是三四個小時,把陪同的朋友都凍感冒了。山高天氣就會變得異常,剛還是太陽高照,一會兒就狂風暴雨,一會兒又飄起雪花,這就是變化的華山。
有人經(jīng)常會問,你為什么這么喜歡畫華山?我想應該有以下幾點:這或許和我的名字有個“華”字有關吧。聽人說,—個人的名字對—個人的—生有某種引導和指引的意味。華山可以說是中國山水畫的活化石,中國山水畫的皴法在這里都可以找到,諸如米點皴、荷葉皴、亂柴皴、斧劈皴等。同時,面對華山還可以發(fā)現(xiàn)新的皴法。我在創(chuàng)作中總結(jié)了諸如“綢帶皴” “石瀑皴”等,從而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皴法。華山適合中國畫寫生。這里山體結(jié)構(gòu)肌理清晰,黑白分明。明代畫家王履在華山采藥的同時畫了諸多寫生作品,從中感悟出了“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的經(jīng)典畫論。中華民族,中華,就由華山而來,華山承載著中國人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和寫意精神。我愛華山,喜歡—個人在華山看雪。古人說得好:“空山夜雨,萬籟無聲。”只聽到空山里雪落于樹葉的聲音,什么都沒有,那是一種寂寞的享受。哲學家叔本華說:“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獨?!蔽疫x擇了后者。我愛華山,這里可以體會到放空心靈之后的快樂。只有思想、氣度達到—種空靈,才能體會—種境界叫高遠、空靈。這樣才可以在這個人世間,在這個宇宙里,自由自在地飛翔,才能達到—種逍遙境界。我愛華山,修行總在路上,在下棋亭上,在長空棧道下,在東峰之巔,在風雪中,在云海間。從修心到修身,因為修行可以提高你的品格,增長智慧。我平常也練習道家的金剛功,做強身健體和靜心之用,同時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繪畫功力。在表現(xiàn)華山的作品中,我喜歡華山的四種品質(zhì):一是俊朗。雄健、俊爽。二是清奇。清新、奇妙。三是高冷。高險、冷艷。四是空靈,不染塵埃。華山的那種空靈意境中“靈的空間”是立體的、無邊的,也是莊子說的“無極之境”。在繪畫技法上,運用寫意、潑墨、潑彩之法,旨在體現(xiàn)—種大意境、大氣象、大寫意。
華山之美在于變化,華山之變有三奇。一是“金元寶”。華山東、西峰兩峰匯聚呈現(xiàn)出金燦燦的元寶形狀,這種景觀的形成要具備諸多條件,諸如氣候和光照、空氣中濕度等的共同作用。這種景觀很多年也難得碰到一次。二是“雪中華山”。過去由于自然條件所限,冬日無法攀登華山,所以人們很難身臨其境觀賞雪中華山。如今華山的兩條索道直通北峰、西峰,為觀者提供了條件。三是“華山云?!?。觀云海最好的季節(jié)在秋冬兩季。由于華山之形酷似蓮花,每一個花瓣就是一座山峰,山與山之間空曠深遠,云海環(huán)繞,似在天間。云霧上下翻騰,有的似從空中慢慢倒下,然后慢慢散開、合攏,再升騰,再翻轉(zhuǎn)。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華山變化之完美不可想象。天地有大美,最美是華山。
畫華山是我的愛好,也是我的工作。古人一輩子做一件事,當下很多人一天都要做很多件事。生命有限,我要用有限的生命,表現(xiàn)華山和研究華山,把自己融入大華山之中,成為一棵小樹,“與華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