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笑笑
我的作品以管道作為這次創(chuàng)作的主要題材,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我的日常生活。我的《管之邀約》系列作品,不同的現(xiàn)代化的室內(nèi)場景與管道的結合,又融入了一些傳統(tǒng)中國畫元素,通過近景、中景、遠景來營造畫面的空間感。我的作品沒有什么太復雜的思想,就是希望它們能讓觀者從中獲得愉悅,疲憊的心緒能夠得到舒緩。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也是為了增強畫面效果運用了一些表現(xiàn)方法,比如借鑒了西方繪畫中的光影表現(xiàn),對畫面做了一些明暗的處理,來增強畫面的空間感。
每一張作品在創(chuàng)作前,我都會畫很多小稿,只要一有靈感,有新的想法,我就會隨手勾勒下來。我很少用絹作畫,基本上都是用紙。因為熟宣相對于絹表面比較粗糙,也沒有對光的反射,通過擦、洗等手段還能體現(xiàn)出毛澀的質地,這些更加符合我繪畫的情緒表達。
勾線時,我會根據(jù)對象最終上色的深淺確定墨色的濃淡,線用的是略帶干澀的高古游絲描,盡量把底稿中線的變化準確地勾勒出來。無論畫的尺寸有多大,線還是保持細而均勻,保證與之后的渲染既能融合又相互不礙。
在工筆繪畫中,藝術家們往往通過各種方法來顯現(xiàn)出宣紙紋理,比如用局部的水洗法、積水法、摩擦法、揉紙法,等等。在我的作品中,根據(jù)對象的材質與被賦予的情緒,我主要采用洗和擦的方法去獲得材質的美感,呈現(xiàn)我想要表達的情感。比如管道、墻以及暖氣片的陰影的部分,我都是層層上色,然后用橡皮輕輕摩擦紙面,以期達到畫面的厚實和深邃。不同的光影是我的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主體之一,在我的作品《管之邀約(一)》中,光從左上方照射在管道上,光增加了管道在畫面中的空間感和立體感,突出了我要表現(xiàn)的主題。擦是我表現(xiàn)光影效果的主要方法。通過擦的輕重程度,來突出光影的強弱;通過光影帶來的不同明暗效果,增強畫面的縱深感,使畫面產(chǎn)生了不一樣的氣氛。
我的畫面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灰色調(diào),在統(tǒng)一的灰色整體中,適當?shù)丶尤胍恍├浠蚺念伾股实膬A向性更明確,也更豐富。紅色布的出現(xiàn),增強了畫面的冷暖對比,也活躍了畫面的氛圍。在色彩的處理上,我努力營造能夠烘托作品所要表現(xiàn)出的情感與美感。
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反復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在畫面中表達情感和增加畫面趣味性的方法。在翻看資料尋找靈感的過程中,我看到了新工筆代表人物鄭慶余、陳林、杭春暉、秦艾的作品,他們的作品給了我創(chuàng)作靈感,這個靈感就是光影。光源與陰影的處理有直接的表意作用,陰影對畫面的本體而言具有形的意義。它所占有的空間與其他實體的造型必須成為一個整體,共同承擔畫面的構圖功能。
工筆畫的描繪過程每一步都是細致活,從勾線到染色,都需要細致、耐心地去體會、控制。強調(diào)物體的質感,控制明暗關系,增強空間體積感,在細膩塑造物象的同時充分體現(xiàn)工筆材質的美感等,這些都涉及對度的把握。所以,在后期畫面制作的過程中,度的把握至關重要。不過這一點我還是沒能做好,所以我的畫總是畫不到位。張見老師也指出了我的畫面色彩太薄的問題,陳林老師也經(jīng)常到畫室給我做指導,給我指出了很多畫面存在的問題。度的把握一直很難,這一點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我會努力去改善。
在中國畫技法與理論學習和實踐的道路上,我的繪畫創(chuàng)作正處于并長期處于探索階段。自從讀研后,見了許多名家的作品,在他們作品的熏陶下,眼光有所提升,自我認知也不斷完善,對于繪畫創(chuàng)作的理解也在不斷改變。雖然知道要將光影合理并且美妙地運用到畫面里是極其不易的,但光影賜予畫面的生命力是讓我面對挑戰(zhàn)的動力。
人的生命在于運動,作品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一幅好的作品應該是有思想、有生命的。我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試圖將我對生活的感受,對藝術的理解、認識都融入畫面中。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雖然借鑒了西方繪畫中的光影語言,但在表達上我依然用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方式,比如勾線采用的是游絲描,染色采用傳統(tǒng)中國畫“三礬九染”的表現(xiàn)方式。在此次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我獲益頗豐,感謝張見老師、陳林老師等諸位老師對我此次創(chuàng)作的指導,感謝我的同學在我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給我的寶貴意見和幫助。雖然最后的畫面效果在許多方面仍顯稚嫩,許多細節(jié)及整體的處理不夠完善,著實存在著大量問題和紕漏,但我仍然欣慰在此過程中獲得了經(jīng)驗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