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
2017年,一部與國家記憶有關的《大三線》紀錄片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昂顾⑶啻?、生命,艱辛、激情、無畏,忠誠、拼搏、犧牲……”一場以戰(zhàn)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guī)模國防、科技、工業(yè)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的三線建設,在改善我國國民經(jīng)濟布局,推進中西部落后地區(qū)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留下深深的印記。而1966年去貴州支援三線建設的經(jīng)歷更是周傳孝揮之不去的記憶。翻看以前的老照片,支援三線的那段時光歷歷在目,周傳孝老人記憶的閘門也隨之打開了。
好人好馬上三線
憶往昔,為支援三線建設,數(shù)百萬建設大軍奔赴西部。1966年,濟南機床二廠為支援三線建設,分兩批共輸送1000多名技術骨干到貴州省黔南州都勻東方機床廠,第一批700多人,第二批300多人,周傳孝是第一批,那一年,他18歲。
“好人好馬好刀槍”,懷揣理想,帶著驕傲和自豪,1966年9月27日,周傳孝坐上了濟南開往貴州的專列火車?!白疖囎巳烊沟降馁F州?!币幌禄疖?,周傳孝驚呆了,別說是生產(chǎn)了,生存都是問題?!斑@里太窮了,想回去。”周傳孝回憶道。
既來之則安之,“邊生產(chǎn)邊建設,一步一步慢慢都好起來了?!睆闹軅餍⒌脑捳Z中我們也感覺到了當時他的踏實感。建設初期,“一開始是20多個人住在大倉庫里,后來住的是4個人一間的干打壘?!备纱驂揪褪怯媚嗤痢⑹^和竹木砌墻而成。周傳孝平淡的話語中更多的是當年建設者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沒有吃的,機床二廠從濟南直接運送吃的到駐地。生存不是問題了,生產(chǎn)也慢慢步入正軌?!皬膹S部發(fā)半成品到貴州,然后我們進行組裝?!边@對于技術骨干周傳孝來說游刃有余。充滿斗志和激情的年輕人把汗水灑在了貴州,把風采定格在照片中。
即便條件再艱苦,三線建設者的業(yè)余生活也很豐富,周傳孝一直收藏著一張冠軍照片?!坝浀卯敃r技術科、科研科、工藝科、檢查科、工具車間、動力車間、小件車間、大件車間等十幾個車間加科室參加比賽?!蹦菚r,喜歡打籃球的周傳孝完全平靜下來了。
在貴州,三線建設工作與貴州的生活一切都進入了軌道。而這段時光、這些經(jīng)歷留在周傳孝的記憶中揮之不去,這一張張老照片見證了他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萬水千山也隔不斷的思念
時光荏苒,歲月靜好,日子總是過得很快。時間來到1972年,來貴州的第六個年頭,周傳孝與貴州姑娘趙泓月經(jīng)人介紹相識在都勻。
國是大國,家是小家。隨著女兒周聃的出生,周傳孝一家的幸福生活增加了新的篇章,點點滴滴的幸福生活盡收在這一張張老照片上。
周傳孝一直是個有心人,初到貴州,就開始寫日記。留住時光,鎖定記憶。愛好攝影的他將生活的點滴鎖定在每張膠片上。帶著女兒逛公園、坐滑梯,女兒與小朋友一起騎馬,幾個家庭一起去公園游玩……這些照片被周傳孝仔細珍藏著。照片中大人、孩子的笑容那么真實,那么自然。今天,看到當時游玩時女兒在大家面前表演的照片,周傳孝幸福的笑容溢于言表。
兒行千里母擔憂,遠在濟南的周傳孝的父母一直牽掛著周傳孝這個小家。父母經(jīng)過多方努力,把周傳孝調回了濟南。周傳孝在離開都勻前,與岳父岳母一家在元旦拍了一張全家福。1986年秋天,周傳孝攜妻女回到了山東。
濟南與貴州的距離,說遠,要坐三天三夜的火車,即便是現(xiàn)在的動車也需要三十多個小時。貴州與濟南的距離,說近,近在咫尺,貴州的親人從全家福照片上就能看到。每每想念貴州的親人時,周傳孝與妻子就會拿出全家??匆豢础R粡埲腋@藵吓c貴州的距離。
綻放的流金歲月
2018年的8月,貴州當?shù)亟M織了一次支援三線建設者大聚會。當年支援三線的建設者們齊聚貴州追憶歷史,同沐榮光。桂花飄香的八月,周傳孝再一次回到貴州。
這里是曾經(jīng)灑下汗水的地方,這里有他青春的印記。“還有很多同事、同學在這里,還有很多親人在這里?!比€建設者們之間的感情不止是親情、友情,更是超越親情、友情的一種感情。“這種感情跟親情、友情不一樣,絕對不一樣?!碑?shù)弥蹠?,“很興奮,山東的、河南的、河北的、江蘇的、上海的,全國各地的都去了?!碑敱粏柤叭绾涡稳莓敃r的興奮時,周傳孝說,跟當年南下時一樣的興奮。
貴州,黔南州自治區(qū)的都勻東方機床廠,就像是捕夢網(wǎng)一樣一直在周傳孝的記憶中。見面的那一刻,“很激動,很感慨。”周傳孝的聲音壓低了,如果不是我們打斷他的思緒,或許他的心又飛回到當天聚會的現(xiàn)場。難得的聚會,周傳孝拍了好多照片。三線老廠、生活區(qū),同事、同學,那段熱火朝天的歲月仿佛就在昨天。
50年彈指一揮間,今天的他們大都已年過花甲、古稀乃至耄耋之年,但在他們心中,“三線”這個詞依然光鮮如昨。他們身上有專屬于他們的“三線精神”。就是這種精神讓你根本看不出周傳孝今年70歲了,或許這就是“三線精神”的魅力。
戰(zhàn)歌漸遠,壯歌未央。退休后的周傳孝,憑借身上的“三線精神”用兩年的時間學會了抖空竹。他領略生活的真諦,活出自己的色彩。今天,我們摁下快門,將周傳孝“抖”出的健康與快樂定格在影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