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南
燈光打在舞臺中心的幕布上,主角們便隆重登場——圓圓的耳朵、尖尖的嘴巴,細長的尾巴靈活地甩動著,三只小老鼠的剪影惟妙惟肖,在銀幕中跑來跳去。原來它們發(fā)現了一缸快要見底的油,老鼠們?yōu)榱霜氉园哉加透桌锏挠投嗷ァ皯蚺垓_”。在觀眾朋友們的笑聲中,三只老鼠齊齊被關在了油缸里再也爬不出來。短短8分鐘的皮影戲《三只老鼠》,沒有一句臺詞,只靠光與影活靈活現的動作和恰到好處的配樂,便將老鼠賊頭賊腦的神態(tài)和貪婪狡詐的稟性演繹得生動傳神。
演出結束,皮影靜靜躺在后臺道具箱里,很難想象片刻之前是它們在銀幕上生龍活虎、繪聲繪色地演繹了一出精彩的劇目。而賦予它們神奇生命力的,是皮影戲藝術家們“操縱影子”的高超技巧。
一方水土造就獨特風格
皮影戲是一種在中國廣泛流傳的戲劇藝術形式,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人物和動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操作傀儡,當光投射到幕布上時,傀儡的影子便出現在幕布上,當藝人手持連接傀儡四肢關節(jié)的“扦子”上下舞動時,幕布上的剪影便會隨之做出相應的動作。皮影藝術在北方比較常見,主要分布在河北、陜西、山西一帶,在南方,皮影戲較為少見,長江以南具有一定規(guī)模、形成一定特色、產生較大影響的則是湖南皮影戲。在湖南特有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huán)境的滋養(yǎng)下,湖南皮影戲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湖南皮影戲的表演風格同北方有很大差別。我國北方因天氣寒冷,皮影表演多在室內,表演風格注重唱腔,熱鬧粗獷。而湖南氣候溫暖,皮影戲時常露天演出,相對空曠的演出環(huán)境中觀眾往往聽不清楚唱詞,皮影的動作表演技巧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因此湖南皮影戲表演比較注重動作的穩(wěn)健準確、細膩傳神。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湖南皮影戲將角色的身法、步態(tài)進行細化分工,每個角色基本都需要至少兩名演員同時操縱。如想在幕布上做出一只狗熊奔跑的動作,則需要一位演員控制頭和前肢,另一位演員控制后肢,兩人按照相同頻率輪番舞動操縱桿,配合得分秒不差才能讓狗熊像模像樣地跑動起來。
湖南地區(qū)氣候濕潤,影形制作必須使用硬質的材料,否則隨著空氣中濕氣的不斷浸入,影形便會彎曲變形,所以傳統(tǒng)湖湘影形多以硬紙板或者硬牛皮為原材料,經由制皮、描樣、雕鏤、上色、壓平和訂綴共五個步驟制成,影形線條簡潔明快,圖案突出顯眼,色彩對比強烈,視覺效果顯著,同時能適應南方潮濕的氣候條件,便于保存,不易變形。因湖南影形使用硬質材料制作,故而藝人在操縱影形時多為平端操縱桿,人物只能向一個方向移動或者向后轉,北方皮影因多為軟皮所制,拿操作桿多采用斜舉式,影形可以前后翻轉。但平端式操作可使皮影更加貼合幕布,能更好呈現影形細節(jié),且藝人不易在操縱時誤將手影投射到幕布上,影響觀賞效果。
發(fā)展歷程彰顯璀璨價值
皮影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明代文學家袁宏道(1570-1623)曾在湖南常德觀看皮影戲,并賦詩三首,收錄于《袁宏道集》。詩中描述了“華燈高燭月玲瓏”的觀影環(huán)境,“冠帶飄搖魍魎身”的表演內容,以及“縱無筋骨有神情”的觀賞體驗。
清代湖南民間上演皮影戲已蔚然成風,各地方在撰修縣志、鄉(xiāng)土志時也將皮影戲作為地方民俗收納其中,《醴陵縣志》載:“前糊紙為架,剪紙夾彩為人,生旦凈丑悉以充之。所演劇目,如湘劇然。”清末民初湖南皮影戲發(fā)展迅速,不僅班社眾多,而組織形式也從“草臺班子”發(fā)展成專業(yè)化的皮影戲班。
湖南民間皮影戲手藝的傳承最初是父子師徒口傳心授,多系家族傳承,因此出現了不少皮影世家,如望城縣白箬鄉(xiāng)真人橋邢氏班,家傳四代,手藝精湛,傳人遍布長沙、湘潭等地。新中國成立后組建的湖南軍區(qū)洞庭湘劇團燈影隊的藝人骨干多是邢氏班弟子。著名皮影藝術家何德潤就是邢氏班第三代傳人,進入湖南軍區(qū)洞庭湘劇團燈影隊后,他與其他藝人一起,改進皮影人物造型,擴大窗幕,使戲劇畫面更加豐富精致。演出時使用多個光源,避免操縱桿的影子出現在幕布上,改善了皮影戲的觀賞體驗。
皮影戲傳至湖南后,在發(fā)展過程中吸收了當地風俗技藝,至清代形成了有湖湘特色的影戲流派。湖南地區(qū)方言眾多,民間曲藝發(fā)達,皮影戲融合了湖南各個地方劇種的表演特色,涌現了《大鬧天宮》《柳毅傳書》為代表的以湘劇等各類地方戲劇為基礎的經典劇目,成為湖南地方曲藝的補充和延伸。同時,皮影戲的演出也成為湖南地區(qū)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人們往往在節(jié)慶祭祀、紅白喜事等場合搭臺演上幾出皮影戲。如《鐘馗捉鬼》有祈求家宅平安、消災解厄之意,《岳飛傳》則通過塑造岳飛這一民族英雄形象來歌頌美德、教化民眾。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戲劇界泰斗田漢先生還曾組織皮影戲藝人參加抗日救亡宣傳,借皮影戲這一為廣大軍民熟悉的藝術形式,歌頌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廣大軍民堅持斗爭,勇奪勝利。許多皮影戲藝人通過投身革命提高了思想覺悟,增強了藝術素養(yǎng)。
皮影藝術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傳統(tǒng)戲劇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里一顆璀璨的明珠。而湖南皮影戲的傳承歷史、地域特色和豐富內容在中國皮影藝術中獨樹一幟。它與湖南人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是湖南人民的智慧結晶和情感記憶,也是湖湘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湖南地區(qū)的歷史地理和人文精神,對研究湖南地區(qū)的歷史、民俗和藝術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探索創(chuàng)新激發(fā)非遺活力
1941年,萬籟鳴、萬古蟾兩兄弟懷著“以動畫為武器”的信念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創(chuàng)作出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這部動畫大膽創(chuàng)新,在人物造型設計、動畫打斗和場景制作等方面大量運用了皮影戲等中國傳統(tǒng)戲劇元素,不僅在國內反響熱烈,在世界范圍內都有深遠影響。爾后幾十年隨著聲、光、電技術飛速革新,電影、電視、電腦等媒體藝術蓬勃發(fā)展,我國動畫行業(yè)借風騰飛,欣欣向榮。
和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皮影戲等傳統(tǒng)民間藝術在時代浪潮的沖刷下,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演出市場急速萎縮,老一輩藝人相繼離世,許多技藝瀕臨失傳,年輕人更是認為皮影戲是個“沒出息”的行當,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2012年,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劇院劃轉為保護傳承中心后,經過大半年精心打造,推出了大型皮影戲《人狼同舞》?!度死峭琛分v述了一個小男孩和森林中狼群之間發(fā)生的童話故事,揭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道理?!度死峭琛吩谄び八囆g表現形式和技術手段上大膽探索,首創(chuàng)“三屏并立”的舞臺空間,畫面可任意開合、分割,打破了傳統(tǒng)皮影戲相對單一的視覺效果。同時大膽吸收借鑒現代聲光舞美技術,使舞臺表現更有張力,讓觀眾能同時領略皮影藝術的古老韻味和時尚魅力。
《人狼同舞》在第21屆國際木偶節(jié)比賽中脫穎而出,榮獲最高獎項“最佳劇目獎”?!度死峭琛愤€獲得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及湖南藝術節(jié)“田漢大獎”。原本因市場低迷而陷入窘境的保護傳承中心大受鼓舞,大家鉚足力氣創(chuàng)作好劇目,探索新技術,此后好戲連臺,屢屢獲獎。
為了進一步激活湖南皮影戲的生命力,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開展各類惠民演出,將優(yōu)秀劇目送到群眾中去。每逢周末,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劇場里歡快活潑、寓教于樂的皮影短劇輪番上演,劇場里充滿了小朋友的歡聲笑語,劇目表演間隙主持人不僅向觀眾介紹皮影戲的原理和發(fā)展歷程,還邀請小朋友上臺體驗,學習讓“小猴子”“小狐貍”動起來的神奇“魔法”,切身感受傳統(tǒng)藝術的趣味與韻味。有好戲自然有觀眾,跟上時代步伐的湖南皮影戲讓年輕觀眾認識了這門傳統(tǒng)戲劇藝術的青春面貌,也讓很多年紀大的觀眾能在重溫兒時回憶的同時,又有了嶄新的視聽體驗,傳統(tǒng)藝術的種子在越來越多的觀眾心中生根發(fā)芽。
湖南皮影戲曾因無人學藝而青黃不接,而現在院校委培的方式可以為這門古老藝術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捌鋵嵲谌胄兄埃乙灿X得皮影戲就是又舊又土的‘老古董?!弊T鷗是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皮影戲演員,和當下大多數活躍在舞臺上的年輕演員一樣,科班出身,經過五年的專業(yè)學習,有著扎實的表演基本功,“但做了皮影戲演員之后,和同事一起排戲演出,創(chuàng)作的劇目受到觀眾歡迎,也獲得一些榮譽,回過頭才發(fā)現皮影戲本身是不會過時的,我們做的不僅是傳承,還要讓‘遺產真正‘活起來。只要想到能讓更多人看到皮影戲的美,就覺得自己的堅持很有意義?!彼脑?,也是許多年輕非遺傳承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