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lián)網媒體背景下,在高校民族音樂教學當中音樂教師適當應用媒體,可以有效創(chuàng)新民族音樂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時音樂教師應充分的利用互聯(lián)網媒體優(yōu)勢,增加民族音樂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互聯(lián)網;媒體;民族音樂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通過合理運用媒體進行高校民族音樂教學,轉變高校民族音樂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觀念,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以及民族音樂素養(yǎng)。通過在民族音樂教學當中,合理運用媒體可以豐富課堂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搭建師生友好溝通平臺,有效提升了民族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音樂素質[1]。
一、媒體在高校民族音樂教學當中發(fā)揮的作用
媒體應用于高校民族教學當中,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對音樂知識儲備,學生在音樂教學當中可以學習到更多前沿的民族音樂專業(yè)知識。通過媒體的音頻、視頻畫面等幫助教師豐富課堂音樂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時音樂教學的內容刪減、添加或者修改等都體現(xiàn)出媒體本身具有的便捷性。在音樂教學時將媒體有效的融入到音樂教學當中,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在音樂教學的主導思維,不斷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積極性。媒體在高校民族音樂教學當中的應用可以完善民族音樂教學,從而推動了民族音樂教學的發(fā)展。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民族音樂相關知識時,音樂教師應重視民族音樂的地方性以及民族性等特征,幫助學生提高對民族音樂的理解能力,激發(fā)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2]。
二、引導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
民族音樂作為音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民族音樂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結晶,從小調到山歌、從民族色彩到民族情感,都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聽覺盛宴。在民族音樂的實踐過程當中也積累了對民族音樂很多不同的理解,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音樂結構、調式以及節(jié)拍等形式。我國每個民族的音樂都具有獨特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在我國不同民族音樂當中可以尋找到很多適合學生來欣賞以及學習的民族音樂。高校在民族音樂教學時,應重點強調民族音樂當中具有的獨特地方特點,通過學習和感受民族文化幫助學生提高民族意識。在教學時善于抓住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不斷的提高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意識。教學時應選擇具有獨特地方特色的民族音樂,通過不同的韻律和演唱風格幫助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所帶來的獨特魅力。比如使用東北方言唱《茉莉花》學生能在歌曲中感受到潑辣與直快;使用江蘇方言則會感受到這首歌曲給人的樸實和真情的情感。在課堂上通過運用不同風格進行演唱,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民族音樂所帶來的別樣特色,引導學生用心感受民族音樂當中的靈魂與魅力。在民族音樂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通過應用媒體進行教學的形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果[3]。
三、媒體對高校民族音樂教學產生的深遠影響
(一)豐富課堂教學資源
在以往的音樂課堂教學時,由于民族音樂的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在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教學時,教學時一般采用聽、講、唱的開展相關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降低了學生對民族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達不到預期教學效果。隨著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媒體在民族音樂教學當中的應用,通過媒體平臺可以有效的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媒體應用于高校民族音樂的教學當中,可以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借助網絡平臺選擇更多的優(yōu)秀資源應用課堂教學,在豐富民族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同時還提升了課堂教學氛圍,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對民族音樂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民族音樂課堂教學效果[4]。
(二)民族音樂教學內容上的轉變
在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課堂教學時,民族音樂的課堂教學內容一般包括民族音樂相關知識理論、演奏技巧、演唱的方式以及音樂當中傳遞的情感等。由于我國民族音樂的樂理知識相對復雜,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部分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方面相對困難一些,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內涵。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缺乏了對學生視唱練耳的培養(yǎng),導致有一部分的學生在視唱練耳方面的成績并不理想,也影響了學生在后期民族音樂演唱和演奏效果。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背景下,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民族網站,音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對這些民族網站進行詳細的整理,將民族音樂的教學技巧、教學內容以及應該掌握的教學重點進行分類總結。音樂教師通過整理的相關知識,進行充分的吸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然后合理的應用到民族音樂教學課堂當中,有效幫助學生提升演奏技巧以及提升學生的演唱效果,幫助學生提高對民族音樂學習的積極性[5]。
(三)不斷提升音樂教師自身素質,提升民族音樂教學質量
在高校民族音樂課堂教學時,音樂教師應該充分的運用媒體所具有的優(yōu)勢,不斷提高對媒體的理解與認知。詳細分析和研究媒體對高校民族音樂教學時發(fā)揮的重要意義,將教師本身的音樂素養(yǎng)與媒體進行有效結合,從而提升教師自身的民族音樂素養(yǎng)。音樂教師在日常時可以通過觀看民族演奏、欣賞民族音樂演唱等形式,逐漸提升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以及媒體素養(yǎng),不斷的豐富課堂民族音樂教學的經驗。在高校民族音樂課堂教學時,音樂教師可通過媒體來豐富課堂教學資源,通過合理運用媒體來獲取大量的民族音樂知識。對不同的民族音樂的相關成果進行充分吸收與觀摩,增加學生民族音樂專業(yè)知識儲備,不斷擴寬了學生的民族音樂知識面[6]。
(四)優(yōu)化民族音樂教學觀念
民族音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了教育成敗的重要因素。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當中,教師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進行音樂課堂教學,從而導致降低了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抑制了學生在民族音樂上的發(fā)展、限制了學生在民族音樂上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互聯(lián)網時代媒體背景下,音樂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時跟學生采取有效的溝通。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時,可以通過媒體進行民族音樂的演唱以及相關創(chuàng)作等,通過網絡媒體平臺發(fā)送給音樂教師,并通過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漸提升學生民族音樂素養(yǎng)。教師與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作為主體的作用。課堂上通過音樂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使用媒體,進行民族音樂的相關學習以及表演,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民族音樂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正確的指導,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媒體提供的民族音樂資源,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潛力,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音樂的演唱風格和演奏風格。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了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推動學生在民族音樂的穩(wěn)步發(fā)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合理運用互聯(lián)網媒體,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民族音樂知識的能力。不斷擴寬學生在民族音樂方面的思維和視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在民族音樂的道路上可以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馮凌月.新媒體對高校民族音樂教學的影響[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6(4):120-122.1008-8784.2016.04.032.
[2]張丹.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藝術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8):69-70.
[3]宋霖.原住民音樂文化傳承:臺灣高中音樂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7.
[4]王和生.慕課視角下民族地區(qū)高中音樂教學改革研究[J].中外交流,2016(10):194.
[5]許慧玲.傳統(tǒng)音樂元素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以十番鑼鼓為例[D].北京:中國音樂學院,2016.
[6]陳思達.電腦音樂處理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6,(5):216.1007-5828.2016.05.173.
作者簡介:潘瑾(1982—),女,漢族,安徽,講師,碩士,云南民族大學,研究方向:古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