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韡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非選擇題是考試的主要題型,其試題的命制意圖要從考查學生知識與能力轉變?yōu)橹赶驅W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圍繞“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這一重點考試內容,通過三種例題,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非選擇題的命制如何從知識立意、能力立意的考查轉變到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考查。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非選擇題命制;核心素養(yǎng)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育教學工作必須指向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荚囋u價對教學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試題的命制也必須圍繞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行。本文將以“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這一重點考試內容為例,談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非選擇題的命制,如何從知識立意和能力立意的考查轉變到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考查。
“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的根本的活動準則,增強憲法意識?!边@是《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的要求,也是學生必須理解掌握的重要內容。
【例題1】
為什么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例題1的設問簡單而直白,沒有任何背景材料,也沒有答題情境。它考查的是對教材知識點的簡單復述,學生只要識記知識內容即可回答。因此,其命題的立意是知識的識記、再認和再現。顯然,這樣的試題對學生不構成任何思維挑戰(zhàn),不具有試題所應有的教育功能,也不利于學生道德品質與法治素養(yǎng)的真正提升,而容易把教學導向死記硬背知識細節(jié)的誤區(qū),增加學生的學業(yè)負擔。
【例題2】
材料一: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2958票贊成、2票反對、3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材料三:為了深化國家監(jiān)察體制改革,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jiān)督,實現國家監(jiān)察全面覆蓋,深入開展反腐敗工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jiān)察法》
上述材料分別說明什么?
這道試題屬于材料分析題,要求學生對提供的材料進行分析和梳理,在知識理解掌握的基礎上,認真研讀材料,結合所學的知識,分析材料內容反映的主要觀點。
該試題不是簡單的知識點再現,注重對學生認知理解、材料審讀能力以及信息提取分析能力的考查,對學生提高思維能力有一定的幫助。但是該命題的意圖仍然側重于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的立場,對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價值選擇判斷能力、實踐能力等沒有涉及,不利于學生真正感知憲法意義,增強憲法意識,因此試題的考查意義不大。
【例題3】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為宣傳憲法知識,增強學生憲法意識,某校開展了“憲法進校園”的相關活動。
小明負責出一期宣傳憲法的主題黑板報。為宣傳憲法是根本大法,他收集了下列材料:
①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
②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2958票贊成、2票反對、3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③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④為了深化國家監(jiān)察體制改革,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jiān)督,實現國家監(jiān)察全面覆蓋,深入開展反腐敗工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監(jiān)察法》
為充分說明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小明可以選擇的材料有哪些?請分析說明。
這道試題是在例題2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表面看起來似乎只是試題的形式發(fā)生變化,但仔細分析,試題有以下幾個變化:一是試題的立意提升。試題不僅僅停留于知識層面的記憶和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更強調了材料的分析、辨認、篩選、判斷等綜合能力。尤其是①的增加,對學生的認知造成影響,有助于學生重新建構知識框架,更加深刻認識憲法是根本大法與黨領導的依法治國之間的關系。二是試題有了生活情境。它不再看似與自己無關,而是將學生置于模擬真實的情境之中。三是設問發(fā)生了變化。該設問不僅吸引學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引導學生認真審讀題目,耐心仔細地推敲,正確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核心素養(yǎng)是個體在面對現實真實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學科知識、思維能力、探究技能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分析情境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1]這道試題不再局限于知識考查和能力培養(yǎng),而是建立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立意下,對學生學習能力、責任擔當、科學精神的綜合考查。這樣的試題既對學生的成長負責,又對診斷和引領教學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初中道德與法治非選擇題命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楊向東.以科學探究為例看素養(yǎng)與知識的關系[J].基礎教育課程,20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