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憶寒
摘? 要:《小偷家族》是日本導(dǎo)演是枝裕和的又一力作,劇中主人公的生活,以他們的棲所為分界線,分界線以外,他們是社會一份子,是處于社會最底層的蛀蟲——小偷,而當他們回到家中,面對著親人,就是親人們溫暖的依靠。善與惡的分界向來不是那么分明。
關(guān)鍵詞:善惡;偷竊;人性;陰暗;細節(jié)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2--01
看完這部電影離場時,還聽到有個孩子在問父母:“他們是好人對吧?”我想,果然是孩子啊,覺得任何事物非對即錯,總要讓善惡涇渭分明。
一群靠坑蒙拐騙為生的大人,教下一輩怎樣步其后塵,這種做法恐怕不是“好人”的行為。影片開頭,小男孩熟練的動作和偷竊時鎮(zhèn)靜的眼神令我詫異。他與“爸爸”由偷竊前的擊掌,到偷竊過程中的眼神交流,顯得二人的關(guān)系不像父子,倒像是年紀相當?shù)暮献骰锇?,互相之間的配合老道又默契??扇绻麘{此一點就對這一家人嗤之以鼻,未免過于武斷,因為接下來這位父親就做了一件甚至連我等一般意義上的“好人”都不敢做的事情——他將一個缺乏父母關(guān)愛、生活凄苦的小女孩帶回了家撫養(yǎng)。
電影中的這一家人就這樣時常在善惡中轉(zhuǎn)換,時而充滿溫情令觀眾熱淚盈眶,時而做出令人不齒的丑陋行為。
他們的心中并沒有一個成熟的價值觀,所有的行為并不是出于對自己的道德約束,而僅僅是一種人性的本能。他們作為典型的底層群眾,收入微薄,衣衫襤褸,也從未受過良好的教育,道德的高地在腦海中也從未得到開拓。信代溫柔地從背后抱住小女孩,告訴她:“喜歡你就會抱著你?!?,看到這一幕,我有一瞬間的動容,認為自己終于看到了這家人善良的一面,但是結(jié)尾對于真相的揭露使我對他們再一次失望。他們所謂的善良,不過是作為難以與正常社會接軌的底層人,想要一個正常家庭的本能而已,他們偷來了一個又一個家人,只是為了尋求家庭的溫馨感,可是并沒有守護他們的決心。祥太被抓住后,父親坦誠地告訴祥太當初確實想要放棄他,這就是未經(jīng)道德制約的人性最真實的反應(yīng),之前父子相處的那些溫情畫面一瞬間全部崩塌,影片中的這些人依然是一群下意識趨利避害的小偷。
家族的每一個人,眼神中都充滿了貪婪和冷漠,從頭到腳因為陳舊的破衣爛衫而蒙上一層灰撲撲的色彩,只有看到超市無人看管的商品,雙眼才會閃爍著一道奇異的光。他們謹慎地打量著這個世界,滿腦子所想的從來不是怎樣為世界創(chuàng)造價值,而是怎樣出其不意地從這個世界獲得比別人更多的好處。三個洗衣房的女人,穿著邋遢的衣服,弓腰駝背地坐在房前抽煙、嚼舌根,與生活中八卦的長舌婦別無二致,她們以別人生活的痛苦為樂,在此刻,她們忘了自己的生活也過得一團糟。正當信代在八卦的世界里睥睨天下的時候,下一秒她就可以為疼愛的小女孩毫無怨言地讓出洗衣房的工作,正如一個真正的母親會做的那樣。
影片中看似最為憨厚親切的奶奶實際上也并不是完全的無私和博愛,她用自己的養(yǎng)老金撫養(yǎng)著一家子小偷,不過是因為自己也缺乏家庭的溫暖,渴望著犧牲這一筆養(yǎng)老金換來“家人們”的關(guān)愛,于是人生即將謝幕的她在沙灘上終于說出了一句“謝謝你們”,無憾又無奈地走向終點,即便“家人們”為了表達這種所謂的關(guān)愛最后埋葬了自己的尸體,對于她來說也是身后之事了。
小男孩祥太恐怕是這個家族最有知識最有想法的一位,他愛讀書,愛一個人靜靜地思考,他與家族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對于自己有一種道德約束和反省,行為處事并不完全依賴人性的本能。為了不讓妹妹變成跟他一樣的小偷,他尋找各種理由想把妹妹支開,最后不惜犧牲自己,以此與小偷生涯做個了斷。擺脫以往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需要一個人有堅定的信念,這件小偷家族的大人做不到的事,被這個孩子輕而易舉地做到了。
影片中的父親拐來了“兒子”祥太,大概也只是為了滿足一下自己當爸爸的心愿,出于一個正常人對家庭生活的追求,看似對這個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兒子很有耐心,他愿意一直等待著兒子叫出“爸爸”的那天,在跟兒子聊“小黑魚”的那個夜晚,他是個與普通家庭別無二致的父親,然而是枝裕和似乎并不打算在這一片段煽情,陰暗的色調(diào),偌大的空地中間投下一小片光,仿佛就代表著這個家族在社會舞臺上的立足之地也只有這么一小片,配合著略有些詭異的背景音樂,令觀眾對他們未來的命運感到隱隱的擔(dān)憂——這樣一個畸形的家庭真的能夠永遠平和安穩(wěn)地生活下去嗎?果然影片結(jié)尾他棄祥太于不顧時,一下將自己的本質(zhì)勾勒得清清楚楚,我猜想,如果他們放棄祥太順利地逃走,恐怕遲早也會拐來另一個祥太,或許是一個更聽話、更心甘情愿叫“爸爸”的祥太。但他真的無惡不赦嗎?答案是否定的。他確實對祥太這個孩子有了深厚的感情,只不過在自身的安全面前,習(xí)慣了唯利是圖的他下意識地做出來拋棄祥太的決定,在他做出決定這一刻,他只是一個怯懦無能、連家人都無法保護的社會底層的螻蟻。
小偷家族的掌舵人們用自己認為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孩子,就像每個父母一樣竭盡全力地為孩子傳授自己最拿手的謀生本領(lǐng),而三觀不正的小偷父母自然不遺余力地傳授偷竊技能。在“小偷”這個詞語后加上“家族”二字,恐怕就是為了提醒觀眾這些小偷的與眾不同在于,他們的合作是基于親情的相互愛護,而不是上線對下線的統(tǒng)領(lǐng)與責(zé)備。在“父親”看來,小女孩被老爺爺勸說不要做“這個”,只是因為年齡尚小,而不是出于道德上的不適。他們也許不能被稱為“好人”,但對比小女孩的原生家庭來說,實在是太稱職的父母了。
影片中每一個細節(jié)化的處理都令我感動,一家人吃飯時碗筷的碰撞聲、湯水的流動聲等等,每一個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環(huán)境音似乎都被刻意放大了,觀眾沉浸在溫馨的生活流中,用心體會著每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而決不僅僅是為他們戴上臉譜。
人性本就是一個復(fù)雜體,善與惡在人性的面具下隨時調(diào)換,這部影片絕不是為小偷這樣的群體開脫,它講述的是所有人內(nèi)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