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宇凡
〔摘 要〕早在西周時期禮文化已經走向成熟,裝飾也受到了禮樂文化的影響而具有禮化的傾向。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文化的傳承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發(fā)生斷層,可能會因風俗宗教等因素而發(fā)生轉變,出現禮的意識減弱而審美性增強等其他現象,因而現代的裝飾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岸Y”的裝飾,是社會行為社會文化的裝飾,可以是裝飾紋樣的限定,是等級制度的劃分,也可以是造物的規(guī)范和對人行為的規(guī)范等。被禮文化所規(guī)范的裝飾形式和裝飾行為,表明了裝飾它所具備的文化性即藝術性是建立在禮樂文化之上的,當社會文化規(guī)范了裝飾形式與裝飾行為,那么裝飾就具備了社會意義。
〔關鍵詞〕裝飾;禮;文化性
中國的傳統(tǒng)裝飾通常多以吉祥圖案為主要內容,中國的傳統(tǒng)裝飾通常多以吉祥圖案為主要內容,且具有神力的一面,在這一點上與禮器的功能上有相似性,“天下無一物無禮樂”。禮器是用來體現“禮治”的,“禮治”它屬于抽象的概念,它包含的宗教,信仰,政治等多方面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裝飾的特點和規(guī)范。同時 “禮治”是奴隸主貴族們對等級制度的一種美稱,是被裝飾化的社會制度的規(guī)范,《禮記·禮運》中提到“其行之以貨力、辭讓、飲食、冠昏、喪祭、射御、朝聘”也就是說禮的作為社會秩序的規(guī)范,有相應的裝飾實體展現出來,禮器,服飾,玉等大多都是禮的裝飾?!抖Y記·仲尼燕居第二十八章》:“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jié)也。君子無理不動,無節(jié)不作。不能《詩》,于禮繆,不能樂,于禮素。薄于德,于禮虛。”其中說道樂有聲音綴兆文飾而宣其豫,不能樂,于禮亦太質素??梢姸Y不僅只是針對人也對物?!吨芏Y·考工記》提及“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痹谒械降臄底稚蟻砜矗汲蔷爬镆姺?,每邊辟三門,縱橫各九條道路,寬九條車軌,朝廷宮室市場占地一百畝,在建造都城都已有嚴格的尺度,造物是在符合禮的需要。因此,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造物要符合其社會秩序,這個社會秩序就是“禮”?!熬訜o物不在禮”于君子(人)而言是道德行為的規(guī)范,于物而言合禮所需。也正是由于禮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產生了事神,及對身份地位,造物的種種限定。
一、事神的裝飾
從禮的字源來看,甲骨文,即“豊”,其造型為器皿中裝王王?!墩f文》中說道:“豊,行禮之器也。從豆,象形?!闭缧熘惺嬖凇都坠俏淖值洹分姓f:“像盛玉以奉神祗之器,引申之奉神祗之酒醴謂之醴,奉神祗之事謂之禮?!睆臍v史發(fā)生角度來看,禮源于宗教祭祀,禮由原始巫術活動演化而來,在這些祭祀活動中禮器作為通神的中介,禮器的宗教裝飾性通過禮表現出來。這些禮器,有自然之物如樹木,石頭,動物,也包含器物如玉,青銅器。張光直也曾說商周青銅上的紋樣是女巫男覡通天的工具。這也就表明了裝飾性它依附于“禮”之上。
以商周的裝飾紋樣為例,商代的青銅器紋飾以饕餮紋為主,單層裝飾,紋飾多平雕,主要紋樣為獸面紋和夔文,它們是想象中的神物,一般對稱出現,構圖嚴謹。獸面紋多位于器物的中線處和轉角等主要部位,作為主紋再配以其他紋飾,紋飾布滿器身。一件器物上可多達十幾種紋飾,精美繁縟。獸面紋的形象比較具體,有的還具有寫實感,而且已經形成程式化,具有固定的骨架形式。周代紋飾多以竊曲紋出現,神秘色彩淡化,紋飾向自由活潑、抒發(fā)感情的方向發(fā)展,更加注重對形式美的追求。“以怪異形象的雄健線條,深沉凸出的鑄造刻飾,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一種無限的、原始的、還不能用概念語言來表達的宗教原始感情、觀念和理想?!?/p>
總之在紋樣的裝飾意義上,除了紋樣造型之外還應結合時代的文化背景。商代青銅祭祀為主,使用抽象化象征化的牛羊豬等祭祀物的形象來表現,具有一定的宗教意義,對稱格式所產生的莊嚴肅穆之感襯托出了此時代神秘威嚴的社會文化。而進入周代藝術風格開始轉變進入了秩序感,韻律感,此時以宗教為基礎的“禮治”開始形成,二方連續(xù)的帶狀紋樣與周代的禮治要求產生了間接關系。
二、等級的裝飾
《禮記·禮器》說:“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君西酌犧象,夫人東酌罍尊,禮交動乎上,樂交應乎下,和之至也。”
國君從東階走到西階用犧尊、象尊酌酒。這段話表明西周之際,禮儀制度已經完備,各等貴族使用禮器的種類、數量、大小、紋飾以及擺放、組合等形式已有嚴格的規(guī)定,嚴格的等級制度規(guī)定著不同的等級使用不同的器物。
“天子接待諸侯之禮用九鼎、八簋、六簠、十六豆、十六壺……士禮所使的禮器組合為三鼎、二簋、二豆、二籩、二壺 (或兩瓿)等?!?/p>
祭祀和宴飲被賦予了社會的意義,成為森嚴等級的象征,不同階級的禮器組合出現了明確的條文法律。因此有些學者提出了“列鼎”制度,即若干件“銅鼎的形狀、 紋相似只是尺寸大小依次遞減”。杜乃松認為“至少西周中期已有了反映禮制的列鼎制度。”除了鼎之外還有其他許多的器物也有明確的使用規(guī)范。
例如編鐘,鄭司農云:“宮縣,四面縣;軒縣,去其一面;判縣,又去其一面;特縣,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宮室,四面有墻,故謂之宮縣。”上層貴族專屬的樂器,是等級倫理的代表之一,根據所處的地位不同懸掛方式也千差萬別,天子懸掛四面,諸侯三面,大夫選兩面士懸一面。
如玉,《考工記·冬官》:“鎮(zhèn)圭尺有二存,天子守之。命歸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侯守之。命圭六你,謂之躬圭,伯守之?!彼^命圭,是天子所命之圭,各級官員朝見時所使用,表示身份等級。
這里的裝飾它依附于周代的宗法制等系列制度上進行的,是貴族對于奴隸制度下的一種美化而形成的具有禮治意義的裝飾??傻弥?,中國古代造物其裝飾,功能等背后必定有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器物也就不單單只是個物了。
三、尺度的裝飾
王琴將倫理化器物的禮制規(guī)范劃分了三個方面:第一是禮治下器物制作的規(guī)范,第二是對使用者的行為規(guī)范,第三是對使用者地位的約束。本段從禮治下器物制作的尺度來表述禮治下的裝飾。
孔子感嘆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觚沒有棱角,如果給他加有棱角,那么觚就不成為觚,其制作規(guī)范就有所偏差。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曰“夫禮,辨貴賤,序親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別之,然后上下粲然有倫,此禮之大經也。名器既亡,則禮安得獨在哉!”如果名位、器物都沒有了,那么禮教又怎么能單獨存在呢!司馬遷在這把禮的等級秩序類比成器物的形態(tài),因此禮在造物的尺度上就有所體現。
為了明確“禮”在社會中的實踐,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guī),如《明會典》規(guī)定:“公侯,前廳七間或五間,中堂七間,后堂七間。一二品官,廳堂五間九架。三品至五品官,廳堂五間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廳堂三間七架。”
由上面的例子來看,幾乎所有的造物背后都有禮的規(guī)范。這種尺度的裝飾,可以為人的尺度也可以為物的尺度,它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了社會秩序和人的社會道德,但是從造物的角度來看,這種種嚴密的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工匠們的思維和靈感,扼殺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靈活性和積極性。
四、總結
本文將禮作為一種裝飾展現,裝飾與社會文化相結合,裝飾的內涵或本質不是自由,而是在禮樂文化的制約下的裝飾。裝飾所存在的社會環(huán)境,決定了其裝飾禮化的特點,一旦裝飾與社會脫節(jié),其藝術性也會顯得淺薄。青銅禮器的裝飾紋樣他是與器物是不可分割的,不具備獨立的審美意義,但它會社會文化,世俗觀念的改變會逐漸脫離宗教化,審美化加強,裝飾的藝術性,表現了其文化性。
(責任編輯:牧鑫)
參考文獻:
[1]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5頁。
[2]張孝光:《殷墟青銅器的裝飾藝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115頁。
[3]李澤厚:《美的歷程》[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第44頁。
[4]郭寶鈞:《山彪鎮(zhèn)和琉璃閣》[M],科學出版社,1959年,第11頁。
[5]王琴:《中國器物:傳統(tǒng)倫理及禮治的投影》[J],藝術百家,2007年(5):第146到1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