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艷
小學語文教學重在引導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yīng)采取有效策略,在了解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chǔ)上,用好教材優(yōu)化課堂教學,教給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通過各種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古人為文就有“厚積而薄發(fā)”的精辟論說。《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也特別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蹦敲矗绾翁岣邔W生語言積累與運用的效果,經(jīng)過研究實踐,尋得了一些對策。[1]
一、激發(fā)興趣促進語言積累與運用
興趣是閱讀的先導,是學習的動力,學生一旦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語文教師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良好教學效果,首先就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興趣愛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有效吸引學生參與到語言學習中來,促進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那我們在課堂上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利用多媒體集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把抽象的文字具體化,把枯燥的詞句趣味化,把靜止的問題動態(tài)化等等,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對語言的““理解―記憶―表達”過程,從而促進語言積累與運用。
二、用好教材加強語言積累與運用
課堂是學生語言積累與運用的主陣地,書本是學生主要的“語言積累”來源,而小學語文教材生動新穎,有不少是名家名篇,是進行語言積累的絕好材料。老師可以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引導學生體會遣詞造句的精妙,在教學課文時重視品詞賞句,加強語言積累與運用,讓學生讀讀、背背、說說、寫寫,把語言印在腦子里,以此豐富學生的語言。[2]
統(tǒng)編版教材的課文貼近兒童生活,有典范性和適切性,文質(zhì)兼美,語感鮮明,文化底蘊豐富,體裁多樣,既便于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感染。統(tǒng)編教材的古詩詞的選用量大幅增加,我們可以利用教材這一優(yōu)勢,加強課堂教學,強化朗讀訓練和指導,形成積累。
“多元識字”是統(tǒng)編教材的又一顯著亮點,“多元識字”旨在建構(gòu)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可以憑借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通過多種方法進行識字。這個模塊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絕好的條件。在教學中我們認真研究多種識字方法,不僅重視識字,記憶詞匯,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為每一個生字建構(gòu)一個色彩斑斕、情趣盎然的語境。在具體的語境中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統(tǒng)編教材的再一個特點就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把課后習題融于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shè)情境,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促進學生語言的發(fā)展。
三、探尋方法推動語言積累與運用
1.熟讀成誦促積累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來也會吟?!蔽覀冊谶M行朗讀訓練時,要注意引發(fā)學生在朗讀中動情、生情,讓學生進入意境,品味豐富而優(yōu)美的祖國語言,從而自我感悟。加強背誦又是一種積累的好方法,它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佳句、名篇,學生的材料庫會在背誦中不斷的被充實。尤其是我們使用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不僅文章語言文字美不勝收,還安排了許多成語、格言、警句,熟讀成誦,不僅是一種認識的積累,更是一種祖國文化底蘊的熏陶。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背誦的指導,給予學生充分的背誦時間。通過多種形式的感悟,讓學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除了課文中要求背誦的課文之外,能激發(fā)聲真情實感的語段也要熟讀成誦,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積累語言。[3]
2.復述課文促積累
所謂“復述”就是運用自己的語言把聽到的、讀到的材料表達出來的技能訓練。復述旨在訓練學生系統(tǒng)連貫地表述的能力。復述時要對材料進行思考、加工,熟悉其中的詞語、句式和章法,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經(jīng)過篩選,抓住重點。復述不但能幫助學生掌握和積累語言,同時通過內(nèi)化,規(guī)范了口頭語言,又訓練提高了學生理解、記憶、概括等多種能力。通過復述,為學生提供內(nèi)化語言的機會,使學生理解、積累語言材料時,又充分調(diào)動起頭腦中已有的語言材料,自動激活、調(diào)出、選擇、重組,并在復述中得到檢驗,有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四、語文活動實踐語言積累與運用
1.開展多項實踐活動。
語言積累目的是有效運用,我們可以精心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中來完成語言的遷移運用。
①我是故事大王評比活動。定期分層次開展故事大王評選活動(學習小組的故事大王、班級的故事大王)。
②為你推薦一本書活動。由同學在班內(nèi)向大家推薦、介紹自己近期讀的好書。
③“親子讀書活動”。動員家長與孩子一起讀書,引導、督促孩子讀書。
2.學生“共讀一本書”。
課余時間,學生自愿組成讀書小組,選擇本小組最喜歡的書籍,每位成員在一學期內(nèi)讀完,并利用班級讀書會進行交流、討論、分享讀書的收獲,還以本小組最擅長的形式向全班同學匯報:如辦手抄報、讀書卡、寫讀后感、講故事、續(xù)寫故事等方式,精彩地再現(xiàn)了同學們的收獲:在閱讀中積累,在積累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在成長中體會到積累的樂趣。
3.著眼生活,引導積累。
一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是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條件。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有生活就有語文,有語文就有積累與運用。我們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積累、運用語言。引導學生把看影視、參觀、出游、聊天、社會交往作為積累、運用語言的有效途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語言、發(fā)展言語能力。
總之,小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是一個需要長期實踐的過程。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堅持用心閱讀、時時積累、勤于練筆,逐步激發(fā)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從而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語言文字功底,達到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熟練駕馭語言文字。
參考文獻
[1]高彥.試論小學生語言說話能力的提高與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1):85.
[2]馬麗君.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5(03):38.
[3]李千金.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2(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