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珊珊
摘要:在古箏彈奏的過程中,演奏者往往會在其中融入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感情,同樣一支曲目,卻有可能因為演奏者的不同而讓人體會出別樣的味道。音樂當中所表達的情感千變萬化,如何在古箏演奏過程當中進行情感的豐富表達,就需要在技法與感情的投入上做到細致的分析,本文將據此展開討論。
關鍵詞:古箏演奏? ?技法指點? ?情感表達? ?具體影響
中圖分類號:J632.32?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7-0056-03
古箏是我國一種歷史悠久的彈撥樂器,其所具備的良好藝術欣賞價值,在受到多方贊許的同時也衍生出了各種類型的演奏技法,有古籍記載的古箏的演奏技法總數多達18種。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通常會用左手來調韻,右手來撥音,在各種彈奏技法的結合運用之下,當演奏者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感情之后,就能夠為聽眾帶來豐富多彩的聽覺感受。
一、古箏技法與情感表達
(一)古箏技法
發(fā)展到現在,古箏的演奏技法應當從時代性劃分為古代和現代兩個部分。首先,由于年代久遠,關于古代古箏演奏技法的記載資料往往是不完整的,但是根據諸多的史書資料當中,我們依稀還是能夠看出古箏整體的全貌[1]。在我國古代時期,古箏是很少被作為獨奏樂器來進行演奏的,往往是在一部樂曲當中承擔伴奏的角色。在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古箏一直到唐朝才迎來了鼎盛時期,也因此在眾多唐詩當中留下了足跡,光是在詩詞歌賦當中就有18種古箏技法的記載,分別是掩、抑、抽、打、撥、遏、拍、按、捻、推以及彈等。古箏技法也是在唐朝時期傳入到日本的,這在日本的《仁智要錄》當中是有明確記載的。而且,唐朝時期是古箏音樂創(chuàng)作的巔峰時期,古箏名曲《春鶯鳴》和《春楊柳》都是在當時出現的,一直到今天我們都還能聽到這些名作??梢哉f,唐朝時期的古箏技法發(fā)展為后續(xù)前赴后繼的古箏演奏學習者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和基礎。
其次,到了現代,古箏音樂則已經被分為了多個流派,這些流派之間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演奏風格,具有強烈的地方風味,尤其在河南、廣東、山東以及江西等省份的古箏音樂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古箏音樂演變到現代,也不再總是樂曲當中的伴奏,而是漸漸成為了主旋律部分的專用樂器,也能夠在眾多大型音樂演奏會當中獨當一面。對于現代古箏演奏技法來說,更多的運用左右手來進行協作演奏,一般來說都是用左手來顯韻,右手來彈節(jié)奏,同時也結合古代的古箏演奏技法來進行演奏,在地方特色民謠的基礎上彈奏多種多樣的地方音樂[2]。就像是在江西的代表古箏演奏技法當中,其主要以漢樂來作為基本的演奏體系,整體表現方式更多的傾向于古典形式,演奏過程當中多運用硬弦音階和軟弦音階兩個部分,音調上是比較簡單的,節(jié)奏感的塑造則是通過多種技法來完成。現代古箏演奏技法的具體內容與當地的風土人情與歷史演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往往在了解其演奏技法的過程當中也能夠領悟到地域的歷史內容。
(二)情感表達
在作品當中進行情感表達,需要演奏者能夠充分領會作品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礎上進行發(fā)揮,使得音樂具備完整的生命力與感染力,其中不僅包含上下游動的音符曲調,同樣也包含演奏者的故事與情感,在樂曲當中匯入情緒,同時配合忘我自然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則能夠體現出更為生動的效果,而這種境界卻不是每一位演奏者都能做到的。情感表達之于古箏演奏就是在聲音變化當中注入想象力與語言的元素,將音樂當中的節(jié)拍、節(jié)奏、速度以及旋律等當成是音樂的表情。如何讓古箏演奏優(yōu)美動人扣人心弦就在于演奏者的功力,無論是在技法還是音樂語言上都需要做到盡善盡美,接下來將據此展開探討。
首先,對于技法來說,古箏演奏當中所涉及到的技法多種多樣,而對于樂曲的表現來說正確的技法要領則是其最基本的部分。傳統(tǒng)上,在古箏演奏當中我們主要是運用右手來進行旋律的演奏,而左手則負責在外弦段起裝飾作用,簡而言之就是左手按弦,右手彈弦,傳統(tǒng)技法當中左手講究吟、揉、按、滑。到了現代,則是集各地曲樂之所長匯聚而成的技法要點,例如雙手搖指與敲擊琴弦等都是現代衍生而出的演奏技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古箏樂曲的表現力。同時,音樂本身就是情感的產物,如果在演奏當中不能夠融入充分的情感就會使得整首樂曲枯燥無味,所以在古箏演奏過程中,演奏技法本身與情感表達相輔相成,在演奏過程當中應當針對這兩者都引起充分的重視[3]。
其次,在音樂語言上的表達就像是演奏者通過音樂來說話一樣,言語交談可以傳達喜怒哀樂,文字語言可以表現萬千心事,那么同樣音樂語言也能夠為聽眾構造一個別樣的情感世界[4]。而在古箏的音樂語言當中的表達方式通常有兩種,分別是音樂語調和表情色彩,其中音樂語調作為古箏的物質基礎而存在,而表情色彩才是古箏音樂的靈魂部分[5]。音樂語調本身受到表情色彩的支配,在演奏過程中顯現出剛柔并濟、濃淡流轉的一面,如果一首樂曲演奏完畢卻不能表現出其自身的感情與態(tài)度傾向,那么彈奏這首樂曲的人將是一個失敗的演奏者[6]。所以在演奏上,需要演奏者能夠針對自己的情緒做到流暢自如的體現,從而使得古箏的音樂語言能夠在表情色彩與樂曲基調的融合下體現出音樂當中所蘊含的思想。當繪聲繪色的音樂語言能夠和諧地交融到一起,就能夠將演奏者所期望描繪出的音樂形象展現于聽眾眼前了[7]。不論是調式、和聲、音色還是調性都可以進行結合展現,從而表現出音樂語言當中悲情或是喜悅,激昂或是平緩都能夠讓聽者一覽無余。
二、實例分析
此處選取的是《臨安遺恨》這首曲子作為實例,它是由我國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創(chuàng)作出來的一曲古箏協奏曲,其將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的歷史悲劇作為背景,結合了古箏名曲《滿江紅》的曲調來進行變奏。整體樂曲風格磅礴大氣游刃有余,在演奏過程中需要投入豐富的感情來進行演奏才能夠顯現出其中的韻味。眾所周知,我們歷史上的岳飛最終為奸臣秦檜所害,受極刑而死的悲慘命運,一句“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刺骨詩句扣動了多少人的心弦?!杜R安遺恨》則通過層層遞進的樂曲主體表達形式完整地表現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赤膽忠心和誓死保衛(wèi)國家的壯志凌云,將悲壯宏大的氣息以及急轉直下的情緒直接體現在了樂曲節(jié)奏當中。
從演奏上來分析,《臨安遺恨》主要分為7個段落,也就是引子、慢板、快板、柔板、中板、華彩、尾聲這七個部分。其中出現了三次主題,第一次在引子結束之后,第二次在快板之后,第三次則在華彩之后,在整部樂曲當中也就是開頭、中間和結尾部分。接下來我們將根據這三次主題當中的情感表達進行具體分析。
首先,在第一次主題之前,引子運用的是強有力的掃弦和刮奏技法,然后才進入的主題。第一次主題本身是三次當中最為豐富的一個部分,該段所呈現出的優(yōu)美狀態(tài)以及朗朗上口的曲調都是為了能夠引領聽眾進入到演奏者所描繪的世界當中。該段當中應用到的技法有滑音、顫音以及裝飾音等,整體以刮奏與搖指技法為主。從情感表達上來看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既要保證左手顫音的到位,還要將上滑音與下滑音按到指定的音高的同時也不能影響到節(jié)奏上的處理,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情感上的表達確實不是那么容易的。在開頭顫音的控制上,為了能夠為后面的感情表達做好相應的鋪墊,應當在顫音上適度自由發(fā)揮,使得情感表達更為充沛。之后到了2、3小節(jié)則應當注重裝飾音技法上的運用,使得音樂節(jié)奏呈現出流動美感,在修飾的同時展現出樂曲當中的另外一番情緒。再到第4小節(jié),就應當對搖指技法進行良好的應用,過程中注意音頭要相對弱,逐漸在演奏的過程當中由弱轉強,因為這段所要表現的實際上是主人公對于自己命運的娓娓道來,音頭過強的話會給人一種比較突兀的感覺。
搖指技法的運用需要演奏者擁有扎實的基本功,在古箏演奏過程中需要運用懸腕小關節(jié)搖指,其所體現出的音色與表現力都是比較出色的,所以在古箏音樂當中的表現也較為廣泛[8]。而刮奏技法在古箏音樂當中的應用則主要是為了幫助體現出樂曲當中所蘊含的憤懣與抑郁之情,也同樣是古箏音樂當中必不可少的演奏的技法,基本上會分為左右手刮奏,運用左手小指小關節(jié),在倍低音區(qū)與倍高音區(qū)之間進行撥弦,在撥弦過程中需要注重渲染氣氛并且針對音色的顆粒性與飽滿性做到良好控制。在第一次主題當中運用了顫音、上下滑音、搖指、裝飾音以及刮奏這五個基本指法,其在小節(jié)與小節(jié)之間的頻繁轉換,就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出主人公的命運坎坷。岳飛對保家衛(wèi)國躊躇滿志,最終遭遇奸臣所害面臨即將奔赴刑場的命運時,其心境該是何其悲壯,令人滿腹傷感卻無處抒發(fā),在演奏過程中針對這些情感都需要做好處理,然后就到了我們的第二次主題。
第二次主題是在迅速而又緊湊的快板之后,當樂曲進入第二次主題之后,放慢了一定的速度,這主要是為了能夠為聽眾預留出緩沖心情的時間,在悠揚動聽的旋律當中卻蘊含著若隱若現的憂傷,這就是英雄的悲劇性色彩在歷史長河當中的一縷幽光。在第二次主題當中最為關鍵的額間奏技法是泛指與花指,因為在演奏過程當中需要放慢一定的速度,從而在過程中表現出主人公的悲傷之情。一般來說,泛音會更多地出現在樂曲的結束部分,例如在《漁舟唱晚》當中的結束句就是以一個單獨的泛高音結束的。而在此主題當中,則是完全為了進一步增加音樂的張力,從而實現將感情走向推至高潮的目的,泛音在其中主要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泛音的演奏技法主要運用的是左手小指或者左手中指在發(fā)音弦段二分之一出進行浮按,右手則在一旁負責彈弦,在過程中需要注意,在左手浮按上弦是就要像彈簧按下彈起一般迅速彈離,泛音演奏過程當中要求音質輕盈飽滿并且不允許摻雜雜音?;ㄖ讣挤▌t是由刮奏演繹而來的,一般來說演奏者都會用右手進行刮奏,使得樂曲旋律不僅能夠更加動聽,還起到了劃分節(jié)奏的良好作用,保證了演奏者對于主人公情感的表現。
第三次主題出現于全曲的高潮之后,其與前兩次主題上的感情體現存在很大差別,整體韻律較為飽滿沉穩(wěn),就好像主人公已經不再心存怨恨與悲傷,更多體現出的是一種英雄將生死看淡的宏偉氣魄?;蛟S這在常人的眼里也可以用另外一種詞匯來形容,那就是對悲劇命運的釋然。第三次主題的曲調哀傷婉轉,平緩且變化較少,在指法上也只是主要采用了勾指、托指和抹指技巧,也是因為這樣在平淡的演奏中想要表現出更為豐富的感情就更加考驗演奏者的功力,往往越是平和就越難體現出變化。演奏者應當在第三次主題當中充分體現出岳飛的淡薄情懷以及人們對于英雄的緬懷與追思。
在樂曲尾聲所用到的雙搖和和弦,雙搖可以在連續(xù)的多音搖指且力度漸漸加強的過程中將音樂推向一個高潮,最后再從有力的和弦且速度依次減慢的狀態(tài)進行收尾。演奏時需要注重風格上的大氣壯觀以及隱隱透露出一種奮進激昂的情緒,點出臨江遺恨當中的“遺恨”這個主題,什么是遺憾?遺憾就是未能完成的事業(yè),岳飛面對著家國仇恨,心中有多少遺憾自然不必分說,在我們的眼里,那或許只是一個遙遠的歷史事件,或許我們也在內心對岳飛有著無限追思,但終究是無法觸碰到當時的真實情況,所以樂曲當中的陳述還應當是平緩和客觀。在第三次主題當中,需要比第一次主題與第二次主題有更加細膩的感情展現,即使只是最為簡單的音符也要更多的將其中的復雜情感進行彎針的展現,從而保證第三次的主體情感旋律能夠成為整部樂曲的點睛之筆,使得聽眾感受到意猶未盡且若有所思的情緒。這便是在演奏技法當中融入情感表達的最高境界,讓聽眾能夠走入演奏者的內心世界。
三、結語
古箏演奏中所蘊含的情感是樂曲的靈魂所在,一場具有感染力的演奏不僅對于聽眾來說是極致的享受,對于演奏者來說,自己所彈奏的樂曲能夠獲得眾人的賞識,這同樣也是無上的榮耀。在古箏音樂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過程中,感情基調與演奏技法的交融變化是創(chuàng)作樂曲的源泉,作為演奏者我們應當運用獨特的手法與技巧為聽眾帶來更為多姿的音樂世界。
參考文獻:
[1]蔣伶莉.論古箏演奏中的情感表達[J].藝術科技,2016,(12):156-158.
[2]王小平.談古箏“快四點”技法[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03):88-89.
[3]李慶豐.古箏八級樂曲《將軍令》的演奏指南[J].樂器,2004,(12):48-50.
[4]何蕾.古箏演奏中的悲情表達[J].四川戲劇,2018,(05):178-181.
[5]馬語燕.論古箏演奏技法和情感表達的關系——以劉樂《袖夢》為例[J].北方音樂,2015,(19):163.
[6]胡海瑛.淺論古箏藝術的情感表達及發(fā)展[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0):125-126.
[7]蔣莉.簡論當代箏樂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及演奏技術的規(guī)范化——觀2007中國音樂金鐘獎古箏比賽的點滴感想[J].中國音樂,2008,(03).
[8]高雁.論20世紀中、后期古箏演奏技法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