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
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會對恐龍有奇妙的幻想,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也一樣。據(jù)說他拍攝《侏羅紀公園》的意圖就是向童年夢想獻禮,并表達對生命的敬畏和人道主義情懷。
你也像斯皮爾伯格一樣喜歡恐龍嗎?這些曾經統(tǒng)治地球的生物雖已不復存在,但我們仍然可以在博物館里感受它們的雄偉與震撼。走,一起去游覽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龍博物館,重拾童年的好奇心吧!
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位于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創(chuàng)立于1906年,保存有世界最大、最完整的恐龍化石“蘇”。
這座世界級博物館收藏了超過2 100萬件標本,兼具教育展覽、學術研究和收藏保護功能,從甲蟲、木乃伊到猿猴標本,以及寶石、礦石,樣樣俱全。
館中的“星球進化”展廳展演了恐龍進化的演變過程。博物館的入口處站立著世界上最大的暴龍,其原始骨骼重約272千克,長有58顆鋒利的牙齒。
美國懷俄明州恐龍中心的鎮(zhèn)館之寶是長約33米的超龍。這家恐龍中心還藏有世界上非常完整的始祖鳥骨骼化石以及三角龍、劍龍和迅猛龍的骨骼化石。
對于游客而言,更吸引他們的是在那里能與真正的古生物學家對話,且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以參與骨骼化石搜尋活動,體驗那里豐富的骨骼化石資源。
堪培拉國家恐龍博物館成立于1993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因收藏有南半球最大的史前生物標本而聞名,尤其是恐龍標本。
最初的澳大利亞曾與南極洲相連,生活著巨型食肉和食草恐龍,后來地殼運動使其與南極洲分離并漂移到南部,所以現(xiàn)在這里的恐龍化石資源非常豐富,只是目前被發(fā)現(xiàn)和挖掘的比較少。
該博物館側重于恐龍化石的收集和展出,在這里可以欣賞各種各樣的恐龍,如異龍、準角龍、雷龍、重爪龍、彎龍、鯊齒龍等。在“恐龍園”內,游客可觀看恐龍雕塑以及與恐龍有關的電子動畫。
加拿大艾伯塔省一向以豐富的恐龍化石聞名于世,一些重要的恐龍化石都曾在這里被發(fā)現(xiàn)。這里擁有全球最大、最全的古生物博物館——皇家泰瑞爾古生物博物館,它有著全世界最大的恐龍展廳,也是加拿大唯一一家致力于古生物學研究的博物館。
館內展示的恐龍化石樣本可追溯到8 000萬到5 500萬年前,不僅包含“恐龍之王”霸王龍的頭骨化石,也有世界罕見的恐龍標本,通過聲、光、影的巧妙配合,現(xiàn)場可呈現(xiàn)出古代紅鹿河谷的真實情景。
德國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館藏的恐龍種類非常全面,大部分恐龍骨骼是20世紀從坦桑尼亞挖掘的。第一展廳的腕龍身高約13米,是所有館藏中最高的恐龍,至今仍保持著吉尼斯世界紀錄。
該博物館中還收藏有世界上最重要的始祖鳥化石,展示了鳥類與恐龍之間的某種關聯(lián)。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于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它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是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后又一大型現(xiàn)場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座專業(yè)性恐龍博物館。在僅一千多平方米范圍內就發(fā)掘出恐龍個體化石近百個,其中有長達20米的亞洲第二長龍、身材矮小的鳥腳類恐龍和極珍貴的原始劍龍等,在國內外同地質時代的地層中較為罕見,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據(jù)考察,自貢一帶在侏羅紀時期為開闊的濱湖地帶,氣候炎熱,水草豐茂,是恐龍理想的生活場所,而大山鋪大多是風平浪靜的砂質淺灘,在此死亡以及被河水從遠處搬運來的恐龍尸骸都被淺灘上的泥沙掩埋起來。再經過一兩億年漫長歲月的積壓,終于形成了今天所見的含化石的砂巖層。
諸城恐龍博物館位于山東省中南部的諸城市,以出土巨型鴨嘴龍化石而聞名,被稱為“鴨嘴龍的故鄉(xiāng)”。這座中國北方最大的恐龍主題博物館分為神妙龍骨廳、諸城恐龍發(fā)掘成果展廳、珍貴古生物展廳等,通過復原中生代白堊紀時期諸城恐龍的生存環(huán)境,為人們再現(xiàn)了諸城地區(qū)恐龍生長、消亡的全過程。
館內收藏有諸城最新發(fā)現(xiàn)的恐龍新屬種化石骨架, 最有名的鴨嘴龍化石骨架——“巨大諸城龍”(高9.1米,長16.6米)被中外專家譽為“世界第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