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平珍
我至今在想,那天我走后,那些剛發(fā)蒙上學的孩子們,還有人來給他們上課嗎?
大約1968年吧,一天,我轉(zhuǎn)悠到離家不遠的北街小學,去找在那里代課的小學同學余四鳳借書。我和她當時皆為初三畢業(yè)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發(fā)生,學校停課,貧農(nóng)、烈屬家庭出身的她,到手的師范入學通知書作廢了,所幸有一份臨時的代課工作;而我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則接到一封未被高中也未被中專學校錄取的“安慰信”,信中似有要我做好“一顆紅心,兩種準備”之語。
當我走進老北街那所小學,新學期開學日大會剛散,孩子們正排列整齊的隊伍離開??吹轿襾砹?,四鳳高興地迎上來,向身旁的李資輝老師介紹我。李老師我認識,她是我的母校城北完小的老教師,雖然沒有教過我們,但她端莊和藹的樣子,留給我很深的印象。李老師一見到我,分外高興地說:“你來得正好!今天上午新入學的一年級班,還沒老師上課,你無論如何要幫忙給他們代一節(jié)課!”我一時不知所措,慌忙回答說:“我代不了課,我自己還是個學生呢!”李老師不容分說地拉住我,懇切而又果斷地說:“你能上課!”一邊從口袋里掏出一本《長征的故事》遞給我,接著說:“你只要照著上面的內(nèi)容,給他們講故事就行了!”我惶惑不安,這么大的事——給剛發(fā)蒙的新生上第一課,我行嗎?李老師微笑著點點頭說:“你行!”一邊從我手里拿過書,翻開一頁說:“你不能照著書上念,他們會聽不懂的。”她指著書上的“河水洶涌”一行說:“你不能照著念‘河水洶涌,要說‘河里的水好大好大??!”就這樣,僅兩分鐘的“崗前培訓”,我就在急促的上課鈴聲中,拿著故事書走上了第一課的講臺!
面對講臺下瞪著好奇的眼睛望著我的小學生,我竭盡所能,盡量按照李老師教的方法,用孩子們聽得懂的口語,給他們講了“大渡河”“過雪山草地”等故事。下課鈴聲響了,臨時組合的師生解散,我告別那班學生去找四鳳。剛走出教室門,就見四鳳從對面笑盈盈地走來,她拖著長聲說:“平伢則,勞煩你啦!你還講得蠻有味,可以當老師啦!”我擔心上課鈴再響,閑話立刪,發(fā)電報似的對她說:“找你借書看,有沒有?”她沉吟下來,面有難色,說道:“有一本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么辦》,剛被人借走?!笨次乙荒樖涞臉幼?,她說道:“只要還回來,就借給你!”“那你一定要記得借給我看哪!”我眼巴巴地望著她說。
告別了四鳳,我來到街頭,街上新貼出的“揪出某某”的大批判文章和標語,將我的目光吸引過去,而此刻,那班學生有無老師上課的擔憂早已被我拋到九霄云外了。沒有想到五十年后,當我的孫女發(fā)蒙上學后的某一個早晨,我突然想起,我曾為幾十名發(fā)蒙的小學生上過第一課!我后悔當時為什么沒有問四鳳:“下節(jié)課,還有人來給那班學生上課嗎?”
大約兩個月后,我插隊落戶到農(nóng)村,成了“知識青年”。當“知青”的第三年——1971年,我又獲得了一次當代課老師的機會。
那是繁忙的秋收后,我獨自一人走到我姨媽教書的地方——獻沖連云山下的一所小學。傍晚,獻沖中學的教導主任李和平老師路過小學,對姨媽訴苦:“找了一天的代課老師,空走了一天!”他沒想到,冥冥之中有如天助,他要找的人,今天也是走了一天的路,到此來與他會合。姨媽極力推薦我,李老師當機立斷:“明天你到校來上課吧!”
第二天,我趕到獻沖中學,領了初中一年級的《語文》和《農(nóng)業(yè)基礎知識》這兩本教材,這是要我講授的課程。這次的崗前培訓有一個課時,囑我去要代課的班級先聽一堂示范課。來上課的是一位瘦高個兒的老教師——學校食堂的總務,所教課文名為《寰球響徹東方紅》。我坐在教室后排,邊聽邊記,很是認真。一節(jié)課下來,我吸收了他如記賬般嚴謹?shù)淖帧⒃~、句教學方法和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理念,信心大增,自以為是地認為會比總務老師教得好。
雖然僅培訓一課時的初中畢業(yè)生教初中,實在是耽誤學生,但總比無人教好。我盡心盡力備課、上課,課余還半推半就編寫并輔導迎檢節(jié)目。“九一三”事件后,教全校學生唱《國際歌》,還代人撰寫批判稿子,一天忙到黑,大事沒出,小笑話倒有。有一次正上課,忽然發(fā)現(xiàn)有一字的讀音沒有把握,趕緊布置學生做課堂練習,自己飛也似的跑到宿舍找出字典,捧著它返回教室,路遇一位老教師,他好奇地詢問,我如實相告。只聽他長嘆一聲道:“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上課半途跑出來查字典的!”
盡管如此,鄰班老師請假還請我代課。我無分身術(shù),只得將兩個班合二為一坐在一個教室。給一個班的初一學生上課就夠嗆,兩個班合在一起,面對的如同是波浪涌動的江河,喧囂地向你奔來。我如同指揮大合唱一般,竭盡全力,最后聲嘶力竭,聲帶嚴重受損,咽喉疼痛難忍。到藥店買來牛黃解毒丸,將其掰成兩半吞下,不料卡住,吞之不下,吐之不出,雙眼淚流。
一天下課,有兩個學生跑到我面前,其中一個伸出手來,手掌上有用鋼筆寫的兩個繁體字:“老師!這是什么字???”我一個都不認得,心里猜想一定是家長要孩子來“考”老師,為難老師。我腦子一激靈,脫口而出:“你這是從哪本舊書上抄來的?是從‘破四舊的書里抄來的吧!”當時所謂“四舊”類書籍,都要收繳或焚燒。那兩個孩子一聽,嚇得拔腿就逃。此事我曾頗為得意,還覺得自己應變快,從此課堂享太平,學生再不敢為難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