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霞,王 路,惠永華
(1.濟源市畜產(chǎn)品質(zhì)量監(jiān)測檢驗中心,河南濟源 459000;2.濟源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濟源 459000;3.濟源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濟源 459000)
脂肪酸β-氧化是家禽胚胎發(fā)育的主要能量來源,是孵化所必需的條件。有研究表明,肉堿能促進脂肪?;鶑牡包S通過卵黃囊膜轉(zhuǎn)移到胚胎小雞的組織中(喻小瓊等,2013)。然而,雞胚在孵育過程中合成左旋肉堿的能力有限,此外,用植物性原料飼養(yǎng)的蛋雞新產(chǎn)的雞蛋含有低濃度的左旋肉堿(馬友彪等,2015)。Kidd等(2009)發(fā)現(xiàn),日糧添加40 mg/kg的左旋肉堿可以改變商品肉雞的代謝,提高大腿組織的產(chǎn)量,隨后在20%粗蛋白質(zhì)的日糧組肉雞小腿肌肉產(chǎn)量更高。添加25 mg/kg肉堿可以提高青年母雞所產(chǎn)雞蛋在孵化18 d后卵黃和肝臟肉堿的濃度,影響雞胚脂肪酸β-氧化(Peebles等,2007)。在相同肉雞品種的日糧中添加肉堿可以降低腹脂含量,此外,日糧添加肉堿降低了飼喂高營養(yǎng)濃度日糧肉雞胴體脂肪,增加胸肌產(chǎn)量(Kidd等,2009)。Zhai等(2008)研究發(fā)現(xiàn),17~18 d雞胚注射0.05~10 μmol肉堿對肉雞體重無顯著影響,但有改善雞胚孵化率的趨勢。Keralapurath等(2010)發(fā)現(xiàn),受精蛋孵化0~3d注射0.5~8 mg/100 μL肉堿顯著降低了肝臟葡萄糖濃度,提高肌肉水分含量。上述研究結果表明,肉堿對肉雞受精蛋的影響可能與孵化率和后期生長性能有關。因此,本試驗利用孵化18 d后的雞胚通過羊膜注射肉堿,研究其對雞胚孵化率及出殼后49 d生長和屠宰性能的影響。
1.1 試驗處理 試驗選擇28周齡蛋雞所產(chǎn)的受精蛋672枚,稱重后隨機放在4個孵化盤中,每盤168枚。參考李廣新等(2012)的方法控制孵化溫度、時間、翻單頻率和濕度。受精蛋在孵化18 d后進行稱重,之后隨機分為6組(每組112枚,4個重復)。對照組不進行任何處理,穿孔組僅用注射器進行假注射,稀釋組注射100 μL疫苗稀釋液,其他3組分別注射0.6,2.4和9.6 mg肉堿/100 μL稀釋液。處理組的每盤蛋水平隨機排列,不受其在培養(yǎng)箱內(nèi)位置的影響。注射方法、稀釋液配制等參考Keralapurath等(2010)的研究結果。雞胚注射肉堿后,每組隨機選擇16枚雞蛋單獨放置在一個盤子上,放在同一孵化箱中,同樣,隨機選擇未注射的對照組雞蛋,并將其轉(zhuǎn)移到同一孵化器中各自的孵化盤中。在每4個托盤上,每個孵化箱包含6個處理組中1個處理組的16枚雞蛋,所有6個處理組在每一個托盤再次有代表性樣品。在出殼第0天(孵化21.5 d)隨機選擇出殼仔雞(每個處理組12只),用記號筆標記,并轉(zhuǎn)移到安有保溫燈的圍欄中。每個處理組的雛雞分配在一個平行,因此,在所有4個托盤層上,6個處理組的雛雞各有24個平行。
1.2 數(shù)據(jù)收集 每6 h監(jiān)測孵化19.5~21.5 d每只雛雞孵化的時間,平均孵化時間為20.5 d后的時間。孵化率為出殼仔雞數(shù)占受精蛋數(shù)的百分比。每天記錄每個組別的死亡率,每周記錄肉雞飼料用量、體重、雞只數(shù)量,計算整個生長期內(nèi)的飼料用量,料重比,總增重。試驗第49天后,每組隨機選擇6只雞禁食12 h后稱重然后屠宰,收集腹脂、小腿肌、大腿肌、胸肌和翅膀,計算屠宰率及組織與活體重比值。
1.3 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的孵育試驗部分采用隨機完全設計,4個托盤水平上的6個處理均相同。當仔雞出殼后,來自相同處理組的雛雞被分配到一個平行,而這些平行被隨機分配到每個處理中。仔雞出殼后也采用完全隨機的試驗設計,在每個平行中,每只雞被視為單獨一個重復。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注射肉堿后對各組指標的影響,用SAS軟件One-way分析肉堿注射濃度對孵化時間、受精率、生長性能和屠宰性能均值的影響,各組均值差異采用Tukey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2.1 雞胚注射肉堿后對雞蛋孵化20.5 d后仔雞出殼時間和孵化率的影響 由表1可知,雞胚注射不同濃度的肉堿對仔雞出殼時間和受精蛋孵化率無顯著影響(P>0.05),但隨著雞胚肉堿注射濃度的升高,仔雞出殼時間和受精蛋孵化率表現(xiàn)為二次曲線效應趨勢(P=0.07)。仔雞出殼時間和肉堿的注射濃度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R2=0.97),雞胚受精率也和肉堿的注射濃度具有顯著相關性(P< 0.05,R2=0.93)。
表1 雞胚注射肉堿后對雞蛋孵化20.5 d后仔雞出殼時間和孵化率的影響
2.2 雞胚注射肉堿后對仔雞生長和屠宰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雞胚注射不同濃度的肉堿對出殼后仔雞的總增重、采食量、料肉比和死亡率均無顯著影響(P>0.05)。
表2 雞胚注射肉堿后對仔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雞胚注射肉堿后對仔雞屠宰性能的影響見表3,結果顯示,18 d雞胚注射不同濃度肉堿對出殼仔雞屠宰性能指標如屠宰率、大腿肌率、小腿肌率、胸肌率和翅膀重均無顯著影響(P>0.05)。
表3 雞胚注射肉堿后對仔雞屠宰性能的影響
3.1 雞胚注射肉堿后對雞蛋孵化20.5 d后仔雞出殼時間和孵化率的影響 水是脂肪代謝過程所產(chǎn)生的副產(chǎn)物。眾所周知,雞胚在孵化前必須有足夠數(shù)量的水從雞胚中流失,以適應代謝水的產(chǎn)生,而不足的水分流失將延長孵化時間。Zhai等(2008)研究發(fā)現(xiàn),雞蛋孵化過程卵黃中高水平肉堿會降低卵黃脂肪含量,說明肉堿對發(fā)育中雞胚的脂肪利用具有刺激效應。在本研究中,肉堿濃度與孵化時間和孵化率呈正相關關系,表明肉堿劑量的增加可能刺激了胚胎代謝,增加了卵黃脂肪的利用,進而增加卵內(nèi)含水量。作者推測,在后續(xù)試驗中如果增加試驗雞胚的數(shù)量及肉堿注射濃度可能顯著影響仔雞出殼時間和孵化率。Keralapurath等(2010)發(fā)現(xiàn),孵化過程給雞胚注射肉堿發(fā)現(xiàn),孵化后3 d肝臟葡萄糖水平與未注射組無顯著差異。由于其結果顯示對肝臟和肌肉脂質(zhì)濃度沒有顯著影響,這些組織中脂肪酸的氧化率似乎沒有受到肉堿注射濃度的影響。
本試驗結果表明,雞胚注射9.6 mg肉堿/100 μL稀釋液(每個雞胚49.6 μmol)對雞胚無毒副作用,這與Zhai等(2008)的研究結果一致。此外,Sato等(2006)結果顯示,雞胚體外注射8 mg肉堿/100 μL稀釋液有延長仔雞出殼時間和孵化率的趨勢,這可能與產(chǎn)蛋與產(chǎn)肉型雞的脂肪代謝不同有關,從而使其雞胚對肉堿的反應不同。
3.2 雞胚注射肉堿后對仔雞生長和屠宰性能的影響 脂肪酸氧化效率的提高可能會降低孵化前胚胎葡萄糖異生途徑和提高肌肉組織蛋白核查,從而導致生長過程中肌肉產(chǎn)量的增加。由于骨骼肌是脂肪酸氧化的主要場所,外源性添加肉堿對脂質(zhì)利用的影響可能在不同的肌肉組織中表現(xiàn)不同(Klasing,1998)。Kidd等(2009)發(fā)現(xiàn),日糧添加40 mg/kg肉堿可以提高肉雞肌肉產(chǎn)量,特別是腿肌,但對體重、日增重、采食量、料比和死亡率無顯著影響,同時對胸肌產(chǎn)量也無顯著影響。Xu等(2003)的研究發(fā)現(xiàn),日糧添加25 mg/kg肉堿可以提高公雞胸肌脂肪含量。但Peebles等(2007)報道,種雞日糧中添加25 mg/kg肉堿對雞胚的發(fā)育和代謝無顯著影響,同時Kidd等(2005)使用同一品種的種雞也發(fā)現(xiàn),肉雞對出殼后仔雞的生長性能無顯著影響。盡管雞胚注射肉堿,對胚胎期和出殼后仔雞的生長和屠宰性能無顯著影響,但顯著降低了屠宰后胴體脂肪的沉積量(Kidd等,2005),其研究結果表明,雞胚注射肉堿出殼后仔雞飼喂高營養(yǎng)濃度日糧可以降低腹脂含量,提高胸肌產(chǎn)量。Rabie等(1997)發(fā)現(xiàn),日糧添加50 mg/kg肉堿可以顯著改善肉雞體重,主要原因是肉堿提高脂肪酸氧化效率的結果,從而提高日糧氮的利用率。但與上述所說的肉堿對氮利用率的改善作用相比較,Rodehutscord等(2002)的結果發(fā)現(xiàn),日糧添加肉堿對組織蛋白質(zhì)利用和氮平衡無顯著影響。
雞胚注射0.6和9.6 mg肉堿/100 μL稀釋液對隨后仔雞生長和屠宰性能無顯著影響,但雞胚注射9.6 mg肉堿/100 μL稀釋液具有延長出殼和孵化率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