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英
(山東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腫瘤科護理部,山東 濟寧 272029)
惡性腫瘤是造成人類病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放療是其延緩疾病進展和延長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惡性腫瘤患者經(jīng)放療后會引起嚴重的睡眠障礙,這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常規(guī)護理方法和治療無法減輕患者的癥狀,不能改善其睡眠質(zhì)量,筆者通過近年來對腫瘤化療的相關研究及經(jīng)驗交流總結(jié)了一套有效的針對性護理措施,并在2012年10至2016年12月對腫瘤放療患者45例實施該護理方案后,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明顯提高,同時提高其對放療的耐受力,減輕其痛苦,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表1 兩組入院前、出院后的PSQI評分比較情況(分,s)
表1 兩組入院前、出院后的PSQI評分比較情況(分,s)
images/BZ_12_175_324_2300_412.png觀察組 45 2.3±0.5 0.9±0.4 1.5±1.2 0.8±0.5 2.5±0.9 1.1±0.7 2.4±0.8 1.3±0.4對照組 45 2.3±0.6 2.4±1.0 1.5±1.1 1.5±1.1 2.6±1.1 2.0±0.8 2.5±1.0 2.2±0.9 t - 0.000 9.343 0.000 3.886 0.472 5.679 0.524 6.130 P - 1.000 0.000 1.000 0.000 0.638 0.000 0.615 0.000images/BZ_12_175_595_2300_699.png觀察組 45 2.3±0.9 1.3±0.3 2.5±0.8 1.4±0.7 1.1±0.7 0.7±0.5 15.5±5.4 6.9±2.7對照組 45 2.2±0.7 2.0±1.2 2.4±0.5 2.4±0.6 1.1±0.6 0.5±0.2 15.4±6.5 13.2±5.1 t - 0.588 3.796 0.711 7.276 0.000 2.491 0.000 7.324 P - 0.612 0.000 0.528 0.000 1.000 0.024 1.000 0.000
1.1 研究對象:收集2012年10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放療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90例,患者均經(jīng)病理檢查證實為惡性腫瘤,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晚期腫瘤進入終末期患者,伴有大出血、大量胸腹水患者;有高血壓、腦血管意外、肝腎功能障礙等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上述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56.3±3.7)歲;肺癌9例,乳腺癌12例,食管癌10例,鼻咽癌3例,宮頸癌2例,直腸癌5例,肝癌4例;放療次數(shù)3~12次,平均(5.1±1.7)次。對照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57.0±4.0)歲;肺癌10例,乳腺癌11例,食管癌11例,鼻咽癌4例,宮頸癌3例,直腸癌3例,肝癌3例;放療次數(shù)4~13次,平均(5.3±1.9)次。兩組性別、年齡、腫瘤類型、放療次數(shù)等基本情況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符合可比性原則。
1.2 方法:收集患者疾病信息、放療方案和周期。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案,包括口腔護理、病房環(huán)境護理、一般的飲食及睡眠指導等。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針對患者的睡眠障礙影響因素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
1.2.1 健康宣教:由2名經(jīng)專業(yè)培訓的護理人員對腫瘤放療患者開展健康睡眠的相關知識的宣教,每次宣教均安排在放療完成后,持續(xù)時間約10 min。向患者解釋有關放療可能的并發(fā)癥和預防措施,囑患者建立規(guī)律作息時間,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避免睡前進行劇烈運動和暴飲暴食。有護士指導患者進行睡眠松弛想象訓練,使其學會漸進性松弛肌肉,改善睡眠狀況,并以廣播等方式每日特定時間播放柔和的音樂和催眠助眠音樂,使其處在一個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中。告知患者可在日間進行適度的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養(yǎng)成良好作息習慣,不能在床上看書和看電視,早晨按時起床,日間避免瞌睡。組織患者進行座談,鼓勵患者交流經(jīng)驗,引導其形成正確健康的睡眠意識,詳細回答其所提問題。
1.2.2 心理護理:采用音樂療法、希望療法等[2]干預措施使腫瘤放療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身心狀態(tài)。通過對惡性腫瘤相關知識的宣教,使患者對治療持有正確的態(tài)度;放療治療期間,密切觀察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及時疏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可讓患者家屬探視,鼓勵家屬通過親情來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使期積極配合治療,同時能解決患者的心理孤獨感,利于睡眠質(zhì)量的改善。
1.2.3 飲食指導:結(jié)合患者腫瘤類型及病情,指導患者家屬進行針對患者個性化食譜,進食高熱量、高蛋白等清淡易消化飲食。良好的飲食習慣利于患者胃腸道不適癥狀的改善,減輕其煩躁情緒,增強機體抵抗力。對胃腸道癥狀較嚴重者,可用鎮(zhèn)靜和止吐藥,同時給予少量的新鮮蔬菜水果中和胃酸,增強胃腸蠕動功能。
1.2.4 病房環(huán)境:惡性腫瘤放療患者睡眠質(zhì)量的提高需要一個安靜、舒適、衛(wèi)生的病房環(huán)境。放療患者通常存在免疫功能差的特點,故在護理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病房的無菌控制制度。要求病房細菌總數(shù)≤500 cfu/m3[3],并經(jīng)常通風,保持病房內(nèi)濕度維持在50%,室內(nèi)溫度維持在20 ℃左右,以降低季節(jié)性肺部感染的風險,能改善放療引起的鼻咽部等呼吸道的干燥損傷,預防感冒。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入院前及出院后的睡眠質(zhì)量變化和放療過程及放療后的疼痛時間、院內(nèi)感染、患者的放療知識掌握、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睡眠質(zhì)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問卷[4]進行評定,內(nèi)容包括日間活動、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安眠藥物使用、主觀睡眠質(zhì)量、睡眠障礙7個方面,總分為0~21分,總分越高,睡眠質(zhì)量越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選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分類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設α=0.05為檢驗標準,雙側(cè)檢驗。
2.1 兩組入院前、出院后的PSQI評分比較:兩組入院前的日間活動、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安眠藥使用、主觀睡眠質(zhì)量、睡眠障礙評分及總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觀察組的日間活動、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安眠藥使用、主觀睡眠質(zhì)量、睡眠障礙評分及總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放療過程及放療后的疼痛時間、院內(nèi)感染、患者的放療知識掌握、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觀察組放療過程及放療后的疼痛時間、院內(nèi)感染率分別為(1.9±0.7)h、4.4%(2/4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1±1.3)h、17.8%(8/45)(t=9.995,P=0.000;χ2=4.050,P=0.040),放療知識掌握、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2.6±2.7)分、97.8%(44/4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3±3.2)分、77.8%(35/45)(t=35.729,P=0.000;χ2=8.389,P=0.004)。
放療是腫瘤的重要治療方法,但它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傷正常的組織細胞,對免疫、消化等多種系統(tǒng)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壞,并造成患者睡眠功能和睡眠質(zhì)量明顯降低[5]。
眾所周知,睡眠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它對放療患者的體力恢復及保持一定的抵抗力具有重要作用。睡眠質(zhì)量高低對患者的思維、情感、行為和生活質(zhì)量均有明顯影響[6]。腫瘤患者因血兒茶酚胺濃度增加,交感神經(jīng)敏感性增加,且放療會增加患者身體疼痛和身體不適,易引起失眠多夢、精神緊張等現(xiàn)象,致使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明顯降低。睡眠質(zhì)量高低與患者年齡、心理恐懼、環(huán)境噪聲、放療不良反應等密切相關[7]。針對這些影響因素,本研究針對性的制定了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病房環(huán)境護理、飲食護理措施,結(jié)果顯示,出院后觀察組的日間活動、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安眠藥使用、主觀睡眠質(zhì)量、睡眠障礙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其睡眠質(zhì)量總評分為(6.9±2.7)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2±5.1)分。高靜等[8]報道,針對性護理使腫瘤患者放療后的睡眠質(zhì)量從(12.8±4.9)分降至(7.1±3.0)分,本研究與其報道基本一致。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對疾病和放療的了解程度,緩解其恐懼心理,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心理護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減輕其心理壓力,消除其孤獨感;采用藥物輔助治療能減輕其病痛和并發(fā)癥,改善睡眠質(zhì)量;加強病房環(huán)境護理能消除其因放療后免疫功能降低而引起易感細菌感染風險。本研究中,觀察組的疼痛時間、院內(nèi)感染率、放療知識掌握、護理滿意度分別為(1.9±0.7)h、4.4%、(92.6±2.7)分、97.8%,對照組分別為(4.1±1.3)、17.8%、(70.3±3.2)、77.8%,觀察組各項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jié)果佐證了本研究針對性護理對放療患者睡眠障礙改善作用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放療后睡眠障礙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且能減輕患者疼痛和院內(nèi)感染風險,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