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知辰
【摘 要】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論文基于教育部印發(fā)《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精神,以民辦高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例分析“水課”的成因,通過新的教學模式探索和思路的轉(zhuǎn)變研究如何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成為讓大學生有獲得感的“金課”。
【Abstract】Higher education reform,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imperative. Based on the? spirit of "Noti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Notice"), takes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oor effect course".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new teaching mode and the change of thinking, the paper studies how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uly become a "golden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have a sense of acquisition.
【關鍵詞】“水課”;“金課”;思政課;高等教育
【Keywords】"poor effect course"; "golden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higher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4-0114-02
1 引言
從教育部2018年下發(fā)的《通知》來看,高校的學風考風問題凸顯。人們經(jīng)常用“水課”來形容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中國高等教育的招生特點是“嚴進寬出”,部分大學生“愛學不學”,部分老師“能混就混”。民辦高校的部分學生存在求及格不求高分的心態(tài),最次還有“清考”做保底。反觀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為什么不存在“水課”?因為沒有“土壤”。老師拼命教,學生更是拼命學,形成了非常好的良性互動。然而進入高校就是進入“小社會”,嘗試新鮮的事物才是大學的“宗旨”。打游戲、曠課、作弊、掛科……一步步滑向深淵。因而此次《通知》重點就在扭轉(zhuǎn)此種觀念,給大學生適當“增負”,控制畢業(yè)率和通過率,讓良好的學風回歸學生中間。
作為一名民辦高校的思政課教師應當更多地從自身分析,為什么部分學生不愛聽,不愛上?怎么樣摘掉“洗腦課”的帽子?怎樣讓學生從內(nèi)心喜歡思政課,變“水”為“金”。 “金課”指含金量高,高質(zhì)量的課程??傮w是以課堂為核心,涉及課堂內(nèi)外、課程始終、師生角色、考核評價。根據(jù)筆者所在的民辦高校的特點,總結出了以下打造“金課”的特點,以及治理水課的措施。
2 師生良性互動
教師要從自身的教學方法上找原因,下功夫,夯實自身理論功底。此外也應加強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zhuǎn)化能力。一直以來我們推行的翻轉(zhuǎn)課堂等“課堂革命”恰恰就是要消除當下知識本位、教師主體、教室局限的弊端,而師生良性互動可以認為是“課堂革命”的最好切入點[1]。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將認知過程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6個層次。前三個屬于低階層次的認知,掌握的是低階知識,后三個屬于高階層次的認知?!八n”實際上就是停留在低階層次的認知學習過程。老師將教材寫成教案,制成PPT,念給學生聽,學生只需理解和記憶即可,這樣“飯來張口”的課堂會抹殺學生的能動性[2]。因此,要增加課堂的教學的“含金量”,就必須將低階課堂轉(zhuǎn)變成為高階課堂。將課堂從“填鴨式”的灌輸向師生對話轉(zhuǎn)變,從知識的單向傳遞向多向的交流轉(zhuǎn)變,讓知識在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傳遞、交流、互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被激發(fā),學生才會有真正的獲得感。
在高校課堂實行有效的翻轉(zhuǎn)課堂加強師生的深度互動,一般依賴軟件平臺來實現(xiàn)。學生的思維和心理通過軟件能夠得到比較充分的展示,通過課堂討論與互動,微討論、投票、微辯論等形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3]。以“實事求是”主題為例,此前僅僅通過案例討論和課堂實踐的方法講授該知識點。課堂上用學習通發(fā)放討論“實事求是”主題之后,學生的思路很快打開,從考試作弊,誠信求職說到整容等。幾乎全班學生在線上積極參與,暢所欲言,說出了自己對實事求是深有感觸的實例。除此之外,還可以對同學的觀點進行討論研究。簡單的四個字主題卻碰撞出了無數(shù)的思想火花,擴展了學生思維的寬度,也加深了理解的深度。學生興趣異常濃厚,很多學生開始從自己封閉的世界走出來,在平臺上和同學交流心得,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初見成效。
3 關注“教”與“學”的過程
韓愈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苯處煹闹匾圆谎远??!拔虻狼髽I(yè)生惑”的主角毫無疑問是學生,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行為,猶如毛澤東同志所言,外因必須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思政課注重過程體驗和情感領悟??荚嚳梢詸z驗學生領悟是否有所提升。所以在課程考核方面是否可以嘗試降低期末考試的比重,將試卷分值比率降到50%以下,加強過程性考核。當然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對學習過程加以評價?包括課前預習、課中討論、課堂實踐、課后研習或去紅色景點進行社會實踐和讀書筆記,不定期布置作業(yè)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加強參與感從而增強獲得感[4]。當然現(xiàn)實問題是教務系統(tǒng)分值比例一般都是設定好的,思政課分值比例變化與其他課程的協(xié)調(diào)問題。大學生課內(nèi)外活動多,課下自學會不會流于形式,如何監(jiān)督?這亦是要考慮的問題。
當下很多大學生的學習仍是以考試過關為終極目標。學習方法、掌握知識遠不如在初高中時在意,很容易陷入功利的泥沼[5]。因此,如何注重學習過程是高校教師的工作難點。通過本人三年《概論》課程的教改實踐,有意識加強學生過程性考核的比重,加強課堂實踐,論文作業(yè),線上討論等一定程度上能夠化解學生功利化的學習心態(tài)。例如,在課堂實踐教學當中,把所有學生分組。每周下發(fā)一個主題,通過每周PK的方式讓學生之間相互比拼,通過打分,大家點評的形式,找出問題,表揚優(yōu)點。其他沒有參與的學生我也會在線上發(fā)布和實踐主題相關的討論,直抒胸臆。例如,學生課堂實踐的主題是革命精神。三組學生展示結束后教師在線上發(fā)布了“你曾做過的最能夠詮釋革命精神的一件事”的主題微討論。從結果來看,多數(shù)學生的觀點鮮明且正能量十足,能結合自身的學習和生活,效果極佳。這種課堂實踐的延伸活動,不但鞏固學生的課堂實踐效果,還突破了臺上小組和臺下學生的二元壁壘,解決了不參與課堂實踐學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tài)。讓所有學生都能夠踴躍參與,從中汲取自身成長所需的營養(yǎng),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義。享受了“教”與“學”的過程,分數(shù)變不再變得重要,因為學生已經(jīng)做到了自學領悟和提升,成為一種生活和學習的自覺習慣。
4 嚴格要求學生
師與學生之間不應形成不良的默契,而是應該成為互相促進的教學共同體。師與生即使形成了很好的默契,也不應模糊了師與生的界限。學生給老師評價的打分越來越高,很少見到90分以下的評價,老師有時為了得到高分,討好學生,或者怕學生不給高分而放松對學生的要求;老師給學生的打分也越來越高,甚至有些課程最低分都達到90分,課程評價失去了應有的作用。有些老師在對學生平時成績進行考核時也是“一視同仁”,沒有差異化的評價很難分出伯仲。不走心的平時成績的意義又何在?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學生管理過程的真實性和實效性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然而,“三重三輕”現(xiàn)象還相當普遍存在,即“重教書、輕育人,重智育、輕德育,重科研、輕教學”。高等教育必須轉(zhuǎn)向真正關注學生成長,學科的評價相對容易實施,主要的因素是科研;而專業(yè)的評價則要困難得多,主要的因素恰恰是教學。目前高校排行榜眾多,但總體上看是偏于科研的,或是基于長期的口碑。高校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人才,科研應當也是服務于教學工作。高校不能為了學校名望和招生,教師不能為了個人的晉升職稱,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化而本末倒置,為“研”而“研”。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變“水”為“金”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其中最基本的是學校的教風和學風,最根本的是教師和學生觀念的轉(zhuǎn)變。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是具有非凡意義的一項行動,必將在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陸國棟.治理“水課”打造“金課”[J].中國大學教育,2018(9):23-25.
【2】李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革命”與協(xié)作學習[J].思想教育研究,2019(2):82-86.
【3】鄭春.以評促建視角下打造新時代民辦高?!敖鹫n”課堂[J].中外企業(yè)家,2018(14):172-173.
【4】侯長林.應用型高校打造“金課”要體現(xiàn)“七性”[J].職教論壇,2019(3):58-61.
【5】趙義良.提高思想認識 努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J].北京教育(德育),201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