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改革開放背景下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2019-06-25 00:36:20李慧中
青年時代 2019年10期
關鍵詞:精神文明建設改革開放新時代

李慧中

摘 要:發(fā)軔于四十年前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社會經(jīng)濟各方面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是中華民族和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四十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精神文明建設也持續(xù)推進,取得了豐碩成果。高校作為培養(yǎng)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搖籃,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本文擬從回顧精神文明建設的發(fā)展歷程出發(fā),將當前的時代特點和本校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關鍵詞:改革開放;新時代;高校;精神文明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不僅為我國發(fā)展標注了新的歷史方位,也為我們謀劃和推進各項工作提供了新的戰(zhàn)略方向和重要遵循。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在改革開放中應運而生的,并且隨著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實現(xiàn)了持續(xù)發(fā)展,取得了豐碩成果。高校承擔著培養(yǎng)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社會責任,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擔負著統(tǒng)一師生思想、凝聚師生共識的重大任務。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的歷史方位,牢記新的文化使命,將當前的時代特點和本校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一、改革開放以來精神文明建設的發(fā)展歷程

1979年,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概念。1982年,黨的十二大著重闡述了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基本任務和指導方針。1986年,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1996年,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召開,專題研究精神文明建設主要是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相關問題。1997年,中央成立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專門負責精神文明建設有關事宜。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概念。2006年,我黨提出了“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當時精神文明建設的標桿。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nèi)容。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nèi)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2017年4月,中央文明委印發(fā)《關于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nèi)容和重要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改革開放全過程,納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全面展開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二、加強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以高校為依托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事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既是戰(zhàn)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也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保證黨對高等學校的領導的重要保證。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從根本上說,是教育工作者根據(jù)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運用正確的思想觀點和科學方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實現(xiàn)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內(nèi)在統(tǒng)一。做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有利于進一步弘揚先進文化,有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輿論氛圍,有利于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爆炸式發(fā)展,傳播格局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以微博、微信、客戶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已成為爭奪話語權和輿論制高點的新“戰(zhàn)場”?;ヂ?lián)網(wǎng)等新媒體以其形式豐富、互動性強、渠道廣泛、覆蓋率高等特點在現(xiàn)代傳媒產(chǎn)業(yè)中占據(jù)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利用新媒體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就變得尤為重要。我們必須順應時代、探索應對、主動作為,認真研究新媒體環(huán)境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積極探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努力開拓校園精神文明的突破口,從而使精神文明建設更加生動、更加扎實,以保證實現(xiàn)社會主義大學的培養(yǎng)目標。[1]

三、當前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意識上不夠重視

部分高校黨政干部,包括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師本身,都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的認為只有教學和科研才是學校的核心工作,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是可有可無的,只是錦上添花;有的認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是上級的一項硬性要求,只是單純地負責上情下達;有的認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比較務虛,對學校發(fā)展沒有實際而具體的作用,因而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這都是沒有從思想上正確認識和理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沒有將精神文明工作和意識形態(tài)工作擺在應有高度的表現(xiàn)。

(二)隊伍配備上不夠充足

當前各個高校的精神文明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文明辦)一般設在黨委宣傳部,由其中1-2名工作人員負責。近年來,隨著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任務的日益增多和逐漸細化,各級文明辦均開始顯現(xiàn)出職能、人員等諸多方面的不對等和薄弱。而從事精神文明精神工作的專職人員隊伍中,所學專業(yè)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近的較少,大多數(shù)人都是“中途轉(zhuǎn)行”或“半路出家”,沒有系統(tǒng)學過馬列主義理論,政治素養(yǎng)偏低,文字功底薄弱。且平時多忙于應對具體的事務性工作,缺乏理論學習,導致理論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不夠。

(三)工作方法上不夠創(chuàng)新

如今雖然已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的新媒體時代,但當前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大多還是沿襲以往的工作模式,在方式方法上沒有創(chuàng)新和突破。如宣傳載體仍然以櫥窗、展板為主,形式單一,枯燥乏味;道德講堂流程固化,形式較為單調(diào)和刻板;運用微博、微信等現(xiàn)代媒介開展工作的能力不足,不善于通過網(wǎng)絡來關注師生思想領域的新情況新動向;偏重于學校內(nèi)部開展活動,不注重與上級文明辦的溝通和聯(lián)系,隨時處理和應對突發(fā)情況的意識不強等,傳統(tǒng)的工作方法跟不上新媒體時代的要求。

四、加強和改進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基本途徑

(一)統(tǒng)一思想認識,營造“大文明”氛圍

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隊伍,從狹義上來說,指的是文明辦這個專職從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部門,他們既是骨干隊伍,也是核心力量。從廣義上來說,是指高校全體教職員工。在新媒體迅猛發(fā)展,占領高校輿論平臺的今天,應改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只是文明辦這樣一個部門負責的觀點,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不能“單打獨斗”,應該“組團作戰(zhàn)”。不僅需要文明辦牽頭負責,也需要全校各單位、各部門、各學院的全體參與;不僅需要黨政干部的努力,更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支持,力爭在全校范圍內(nèi)營造“三全”(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全方位參與)的濃厚建設氛圍[2]。黨委應強化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努力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

江漢大學黨委高度重視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建設全國文明城市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由一把手但任組長,并在相應的職能部門設立辦公室。形成了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各負其責、校文明辦(宣傳部)組織協(xié)調(diào)、廣大師生員工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營造了“文明建設人人有責”的“大文明”氛圍,引導師生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工作和學習。

(二)加強師德建設,構建“大文明”格局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边@是古人對教師這個工作的經(jīng)典定義、嚴格要求和高度認可。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光“授業(yè)”是遠遠不夠的,“傳道”才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教師具有怎樣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直接決定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和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因此,加強師德建設,從而進一步加強教師對于學生的表率作用,構建全?!按笪拿鳌备窬郑@得至關重要。

一是高度重視。學校黨委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師德相關工作,先后出臺了《關于印發(fā)師德建設實施辦法的通知》《關于在全校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印發(fā)學習各級黨委(黨總支、直屬支部)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guī)則的通知》《關于開展“三育人”工作檢查暨評選“三育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通知》《關于印發(fā)江漢大學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從制度建設的層面保障了思想政治工作各項任務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中的落實。二是豐富載體。強化各基層黨委政治學習的主陣地,要求每周一次的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對師德的重要作用;加強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校園網(wǎng)、微博、微信等媒介,強化對教師的思想引領作用;加強教師發(fā)展中心建設,開展教師團隊輔導、心理健康、成長建設,構建教師成長體系。

(三)完善機制建設,打造“大文明”體系

涉及面廣、影響力大、政治性強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特點,因此需要進行全盤的統(tǒng)籌謀劃、需要進行各部門的分工協(xié)作。尤其是在新媒體時期,只有調(diào)動各方力量、運用各種資源,動員各學院、各部門、各單位一起來做,樹立全?!耙槐P棋”的大局意識,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lián)動的“大文明”工作網(wǎng)絡,打造“大文明”工作體系,才能實現(xiàn)資源共享、發(fā)展共贏[3]。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學校實行“一把手”工程,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議程,校領導班子每年定期進行研究部署,每學期召開專題會議,聽取相關部門匯報,分析宣傳思想工作的狀況,研究加強改進的措施,加強全局性的工作指導和檢查。二是明確責任分工。學校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納入全校各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和各單位績效目標管理體系,層層分解、逐級分責、環(huán)環(huán)相扣、責任到人,確保不出現(xiàn)“管理真空”和“銜接漏洞”。三是加大經(jīng)費投入。學校每年設立精神文明建設專項資金,在“硬件”建設上給予支持,不斷更新設備,完善設施,便于工作有計劃推進,從而使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方針真正落到實處。

(四)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保持“大文明”活力

新時期的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適應新形勢的特點,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不斷探索工作途徑,才能保持“大文明”活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設的效果。

一是創(chuàng)新形式,豐富內(nèi)容,切實增強文明創(chuàng)建工作的實效性。如學校組織師生赴蔡甸區(qū)馬鞍山,開展主題為“祭掃鐘子期墓,傳承知音文化”的道德講堂,將道德講堂與“我們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文化教育活動相結合,進一步創(chuàng)新了形式,深化了內(nèi)涵;邀請“紅二代”(老紅軍的子女)王小齊同志開設了一場以“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為主題的道德講堂,將道德講堂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重溫長征精神,追尋紅色記憶,這都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嘗試,為建設文明校園奠定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二是加強新媒體在文明創(chuàng)建工作中的應用。高校應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運用生動且鮮活的網(wǎng)絡語言,增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如學校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九一八事變85周年、五四運動99周年、世界糧食日以及各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利用微博、微信和校園網(wǎng),將所開展的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進行整合和推送,通過及時準確地發(fā)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相關信息,滿足師生的信息需求,爭取廣大師生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整合資源,形成文明傳播合力。在繼續(xù)發(fā)揮校報、宣傳欄、校園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作用的同時,充分加強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的整合運用,開展新時期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學校利用校報、校園網(wǎng)、微博、微信等平臺評選“感動江大人物”,參加投票的總?cè)藬?shù)達7萬余人次;在微博、微信上開辟專欄宣傳優(yōu)秀人物、點贊感人事跡,使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不斷呈現(xiàn)在師生的視野,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感動潮。江漢大學“感動江大人物”頒獎典禮相關報道曾在中國文明網(wǎng)上刊載,這是對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高度肯定。

四是加強網(wǎng)絡文明傳播志愿者隊伍建設。傳播文明、引領風尚,離不開一支素質(zhì)高、能力強、作風正的文明傳播志愿者隊伍。為此,學校制定《江漢大學網(wǎng)絡文明傳播志愿服務工作方案》,組建網(wǎng)絡文明志愿者傳播小組,負責各個單位網(wǎng)絡文明傳播的具體事宜。小組成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志愿服務、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本單位文明建設工作動態(tài)和建設成果等為重點進行網(wǎng)絡文明傳播。引導廣大師生踴躍參與“微公益”,傳播“微文明”,匯聚“微力量”,共同營造社會文明風尚。

五、結語

精神文明是社會發(fā)展進步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國家昂揚前行,離不開強大的精神支撐;民族生生不息,需要豐潤的道德滋養(yǎng)。改革開放四十年,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舉措等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新媒體環(huán)境,高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以培育校園精神為重點,不斷與時俱進、更新觀念,結合本校工作實際,進一步拓寬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思路、進一步加大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進一步深化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內(nèi)容,從而使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得到彰顯,增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感染力,從而更好地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走向自覺、走進師生、走在實處。

參考文獻:

[1] 查仲春.新形勢下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工會理論與實踐,2003(4).

[2]李永生.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

[3]趙曉呼.全黨動手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J].求知,2013(12).

猜你喜歡
精神文明建設改革開放新時代
改革開放是怎樣起步和前行的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金橋(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0
改革開放四十年頌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快樂語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1:51
談談國有企業(yè)精神文明建設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5:37:34
淺析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
少先隊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xù)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對創(chuàng)建省級文明單位的幾點思考
于都县| 赣榆县| 胶州市| 南岸区| 班玛县| 瑞昌市| 寻乌县| 巍山| 邹平县| 安义县| 土默特左旗| 枣强县| 平凉市| 宿松县| 惠州市| 丰台区| 社旗县| 高雄市| 永和县| 博爱县| 青神县| 定结县| 尼勒克县| 江陵县| 汉川市| 利津县| 达拉特旗| 克东县| 晋州市| 潼关县| 恩平市| 敖汉旗| 伊吾县| 安顺市| 渝中区| 汤原县| 沙田区| 庄河市| 周口市| 达日县| 都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