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琴 荊伏苗
摘要:語文作為基礎性學科在眾多學科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關鍵在于讀書;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分兩步走輕松讓孩子愛上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 “如何閱讀一本書”。
關鍵詞:高效閱讀;不求甚解;循序漸進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2-0072
書籍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品。對于小學生來說,讀書更是讓其變得有溫度、有內涵、有責任感的最佳途徑。如今,得語文者得天下,愛讀書者得語文。無論是素質教育的需要,還是應試教育的“要求”,如何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孩子們愛上讀書,這是所有父母們最關心的話題。
引導孩子愛上讀書方法很簡單,兩步輕松搞定。首先是用“好讀書不求甚解”引導孩子去讀書,這主要是針對不愛讀書的孩子。其次是介紹高效讀書的方法——“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是孩子愛上讀書后的深入思考。這樣的循序漸進引導,不愁孩子讀不好書。
一、“好讀書不求甚解”
這個詞好像是個貶義詞,卻有它褒義的方面。
先談為何要“好讀書”。
因為目前學生們的讀書情況不大樂觀。好多家長希望盡快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卻又感到無所適從??催@個家長的做法。他說:“我給孩子買了十幾本優(yōu)秀作文書他看都不看,你說這怎么提高作文水平?”意料之中,孩子的心中、腦中沒有半點生活素材、作文之料,他怎么會喜歡寫作文呢?無獨有偶,在書店,一個媽媽催促著孩子:“快點挑選作文書,別看那些沒用的!”孩子極不情愿地隨手拿了一本作文選走了。這個孩子是該有多傷心,多郁悶——怎么書店還有沒用的書呢?是呀!父母們,書店還有沒用的書嗎?
的確是,語文很瑣碎,我們要從字、詞、句、段、篇各方面著眼,又要在閱讀理解上大下苦功,還要在作文方面展現(xiàn)水平,好像多的不要不要的,其實抓住一點就抓住了全局,那就是讀書。好讀書的人,品質能差到哪里;好讀書的人,語文能差到哪里。語文本來就是學習語言文字的工具,是基礎性學科,是無可替代的重要學科,想提高孩子的語文整體素養(yǎng),那就離不開讀書。
古人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是空談,破的是各種各樣書,不是應試八股文。孩子需要在海量閱讀中汲取大量的養(yǎng)分,看的多了,了解的多了,你說他怎么會下筆無話呢。
再談為何要“不求甚解”。
“求解”就意味著要去思考去定奪。試想,一個對讀書還是不大熱愛的孩子,你給他制定讀書的目標,他的負擔就重了,他就失去讀書的熱情了。所以帶孩子去書店,去閱覽室,盡其興致去讀書,讀完也不要每次都問他讀了什么,給你講講之類的話。有了要求,有了“考試”,孩子怎么會越來越喜歡讀書呢?事實佐證,有個孩子以前特別喜歡去公園,后來她不愿意也不去了。經過了解才知道,她的媽媽為了鍛煉她的觀察能力,每次去之前,都要說:“你一會看的時候,看公園都有哪些樹,長什么樣,都有哪些花,看能不能描述出來花的樣子?!焙⒆訋е摀ス珗@,能喜歡嗎?換位思考,讓你本來是去陶冶情操的,結果給你布置一堆任務,你的心情如何,是不是恨不得馬上逃離現(xiàn)場呢?
所以,輕裝上陣,看似沒有目標,漫不經心地讓孩子去讀書,讀他喜歡的書,你會發(fā)現(xiàn),時日已久,你的“陰謀”早已得逞,孩子在海量閱讀中對書已是愛的無法自拔。
“好讀書不求甚解”是一種降低要求的引導。只有不給孩子負擔,孩子才會像玩游戲似的樂此不疲,去堅持讀書。
“好讀書不求甚解”與毫不干涉不矛盾。我們需要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引導。人常說二十一天改變一個人的習慣,當孩子讀書到二十來天的時候,你就可以出手了。
用手拉一步,讓孩子 “好讀書”走進書籍的殿堂。用手拉第二步,讓孩子在 “不求甚解”中品味書的香甜,盡享書的魔力。
二、“如何閱讀一本書”
俗話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孩子讀到一定的階段,就要多引導孩子讀完整的一本書,感受長故事的完整性、藝術性等。
讀完整的一本書是與讀一篇、一段的文章相對而言的。篇段可能會有些支離破碎,其包含的故事性或者反映的思想不及長故事深厚。讀完整的一本書,可以窺見作者的意圖,可以積累更多的優(yōu)美詞句,可以感受長故事如何構圖、如何把握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如何讓場景形象化于胸等。這樣的讀書,就會讓孩子習慣思考,增強理解力。
美國作家莫提默的讀書方法值得推薦。他認為閱讀一本書可以通過四個層次閱讀,即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也就是會認字,能讀通句子。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讀書就是最基本的閱讀,掌握中國最基本的語言文字。前面提到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方法就是對基礎閱讀的不斷強化。
檢視閱讀,比基礎閱讀更深一層,它強調在閱讀一本書時,能大致了解這本書講的是什么內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略讀。孩子在讀完一本書后,能夠感受書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能用自己的話語簡單描述出來。
分析閱讀,是鍛煉孩子思考力的階段,也是一個愛讀書愛思考的孩子最好的閱讀方式。分析閱讀,可以思考分析書中的整體故事,可以分析思考書中一個或者多個人物的命運,可以分析作者如何寫景敘事,還可以把書中的多人或多場景對比起來思考等等。還可以讀過了,放在那,經過一些時日,拿起來再讀,你會發(fā)現(xiàn)又產生了新的思考與想法。比如《三國演義》,可以讓孩子只分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把書中自己認為能體現(xiàn)他神機妙算的事件語句找出來,品讀體會。這就既鍛煉了孩子的瀏覽、概括、提取的能力,又能綜合感受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魅力。
主題閱讀是最高層次的閱讀,它就不僅僅局限讀一本書了,可能需要把相關的主題的書都集合在一起對比讀,從中形成自己的理解,這種閱讀與我們近幾年提倡的群文閱讀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它花費的時間精力多,需要我們的老師或者家長幫忙閱讀。
總而言之,“好讀書不求甚解”是把孩子領進了書籍知識殿堂的大門。孩子先讀別人的“語”,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言”,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語文自身素養(yǎng),最終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掌握了高效閱讀一本書的方法,從四個層次漸次進行閱讀,孩子的閱讀便會越來越高效。
從“拉進門”到“高效的閱讀”,循序漸進,孩子必會越來越愛讀書。
作者簡介:張桂琴,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第二實驗學校教科研主任,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被評為河南省省特級教師、河南省名師、省教育教學專家、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優(yōu)秀教師、新鄉(xiāng)市名師。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第二實驗學校 ?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