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佳其
(鄭州大學(xué),河南鄭州 450000)
作為宋四家之首,蘇軾的存世書法作品多達一百六十余件。一生跌宕的他,歷經(jīng)三起三落,看盡朝堂易帝,將其情感都寄托在文辭筆墨之中。在他的書作之中,后人往往更加注意中、晚年的作品,而忽視了早年?!吨纹教凡赜诒本┕蕦m博物院,是蘇軾早年所寫信札,能夠體現(xiàn)他手上日常書寫的狀態(tài),分析到他早年的書法風格成因、取法來源。
東坡早年書法風格的形成原因,與他的家庭環(huán)境、時代背景以及人生歷程和思想都是密不可分的。
蘇軾早年書風成因,還有他一生對書法的喜愛與他的家庭教育有著密切聯(lián)系。父親蘇洵專為蘇軾、蘇轍兩個兒子著有《名二子說》一文,教授他們做人的道理,父親希望蘇軾為人能像“車軾”一樣,雖然身處重要位置,但要做到掩蓋鋒芒;母親蘇程氏也是生自大戶人家,能夠?qū)π值芏搜詡魃斫蹋晕氖谥?;父母的教育方式對他的政途有著極大的影響,對他文辭和書畫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
少年時期,蘇軾便受父親影響愛好書法,家藏有顏魯公《邠州碑》一件,在那個時候已經(jīng)算是非常優(yōu)越的學(xué)習(xí)條件了。“任君北方來,手出邠州碑。爲是魯公寫,遺我我不辭。魯公實豪傑,慷慨忠義姿?!保嗽娔颂K洵所作《顏書四十韻》,由此內(nèi)容可以看出他對《邠州碑》的愛惜和對魯公的敬重,定會讓蘇軾進行臨摹、學(xué)習(xí)。
宋代初期,朝廷開始尚文,到宋仁宗當朝之時更是推行科舉,廣招文人入仕,唐代“尚法”的風格也轉(zhuǎn)為“尚意”。
歐陽修作為北宋時代詩文革新運動的當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繼承了傳統(tǒng)的中唐古文,吸收了北宋詩文革新的成果。在北宋書法缺乏創(chuàng)新力度之時,歐陽修《集古錄》的編撰,也成為蘇軾在書法方面的寶貴資料。
蘇軾自己說過:“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他早年的作品以楷書和行書為主,早年楷書代表《表忠觀碑》,最早傳世行書墨跡《寶月帖》。弟子黃庭堅在《跋東坡墨跡》中說:“東坡道人,少日學(xué)蘭亭?!?,東坡對“二王”的行書非常推崇,并且認為晉代和唐代的書法雖然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唐書對晉書依然有所繼承。
圖1 《治平帖》局部
在“尚意”書風的影響之下,蘇軾早年行書取于“二王”,由韻生意;楷書在家傳《邠州碑》的條件之下,取于顏魯公。
《治平帖》是蘇軾早年所寫行書的代表作品,內(nèi)容如下:
軾啟:久別思念不忘,遠想體中佳勝,法眷各無恙。佛閣必已成就,焚修不易。數(shù)年念經(jīng),度得幾人徒弟。應(yīng)師仍在思蒙住院,如何?略望示及。石頭橋、堋頭兩處墳塋,必煩照管。程六小心否,惟頻與提舉是要。非久求蜀中一郡歸去,相見未間,惟保愛之,不宣。軾手啟上。治平史院主、徐大師二大士侍者。八月十八日。
帖末只署月、日,沒有年分,帖后由元代趙孟頫、明代文徵明和王稺登三人題跋,根據(jù)文徵明題跋的內(nèi)容,可以推斷出《治平帖》是蘇軾在熙寧二年所寫,時年三十四歲,他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的早年。
圖1為《治平帖》局部,從中能夠看出,點畫瀟灑干凈,用筆精到,筆力強勁,單字輕盈雅致,行氣貫通,與逸少之蘭亭有神似之處,可以想象東坡對逸少早年的推崇。此作為信札,實用性強,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日常書寫水平。三十而立之年,正當風流之際,趙孟頫在《治平帖》后題跋時說:“字畫風流韻勝,難與暮年同論。情文勤至猶可想見,故是世間墨寶?!秉c畫輕重變化明顯,個字大小錯落有致,篇中流露出“風流”、“暢達”和“韻味”與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shù)特征是相當吻合的,還沒有晚年的那種老辣、滄桑,表現(xiàn)了東坡未經(jīng)大風大浪,對事物持理想化的心態(tài)。在信札的實用作用下,他的書寫抒發(fā)了內(nèi)心真實、自然的感覺,展現(xiàn)了真性情,將年輕和活力寫了出來。
蘇軾的思想集佛、道、儒三家于一身,無論是朋友還是弟子,乃至明清愛書善書之人,很多都受到了他書法思想的影響。就書法角度看,他主要繼承了老子、莊子崇尚自然道家思想,創(chuàng)作時以隨意所適的狀態(tài)為佳,不拘泥于成法,這些在他的《寶月帖》、《治平帖》等早年作品中就有所體現(xiàn)。
黃庭堅(1045—1105)是蘇軾之徒,“蘇門四學(xué)士”之首,二人在書法史上并稱“蘇黃”,蘇軾在書法上給予了他極大的影響。首先是章法布局,他吸收了蘇軾收放兼?zhèn)洹⑿袣庳炌?、形散而神聚的特點;其次他創(chuàng)新不泥古的思想、“尚意”的風格也是得到了蘇軾的真?zhèn)鳌?/p>
秦觀(1049—1100),字少游,詩、詞、賦、書法兼擅,今天被人們熟知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就是他所作。秦觀曾在《論書帖》中談?wù)摲ǘ葧r說過:“不以法度病其精神”,能夠體現(xiàn)他受蘇軾影響,認為精神意韻層面的精華不應(yīng)該受到技法的影響。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能詩文,擅書畫。他很佩服蘇軾的才華,并且推崇蘇軾不媚流俗的人品,多請?zhí)K軾題跋,二人相交甚好。米芾早年學(xué)習(xí)書法,多以魏晉審美和筆意作為典范,在與蘇軾交流以后,聽了蘇軾的建議,一改循規(guī)蹈矩,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書風。
晁補之(1053—1110),字無咎,工書畫、能詩詞,在詩詞和書法方面都受到蘇軾的影響。他指出:“力知自昔學(xué)者皆師也而不蹈跡。唐人最名善書,而筆法則祖二王。離而視之,則觀歐無虞,睹顏忘柳,若蹈跡者,則今院體書,無以復(fù)増損。故曰:尋常之巧,畫者謹毛而失貌?!睆娬{(diào)書法家對個性、個人精神層面的追求,不應(yīng)完全追求形跡。
到了明清,有祝允明(1461—1527)與文徵明(1470—1559),皆屬“吳門書家”,都師從李應(yīng)禎,取法蘇軾。李應(yīng)禎曾重金收購《東坡楚頌帖》,并寄存于文徵明的家父文林之處,此四人應(yīng)是都目睹過該帖,也有機會進行學(xué)習(xí);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還反復(fù)強調(diào)蘇軾的人格精神在書法中的重要性;包世臣(1775—1855)早年學(xué)顏、歐,轉(zhuǎn)而學(xué)蘇、董。
蘇軾是中國古代史上的文化巨匠,他所生的時代、家學(xué)教養(yǎng)、修為傳承為他的書法成就奠定了好的基礎(chǔ);后天的勤奮努力、跌宕起伏練就他的灑脫豪放;順應(yīng)自然,自有其道,為弟子、后世所尊崇。越了解,越有意趣;越體會,越見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