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運玲
有一種餓叫大人覺得孩子餓
春節(jié)期間帶孩子回老家過年。姥姥疼外孫,每頓飯變著花樣做,變著花樣勸孩子多吃。
一天中午,姥姥做了牛肉丸子。我給兒子盛了七八個,姥姥又給他撥了十來個:“看看寶貝瘦的,得多吃點?!?/p>
結(jié)果孩子一下子吃傷了,半夜上吐下瀉肚子疼,還伴隨低燒。找醫(yī)生一看,說孩子得了急性腸胃炎,折騰了四五天才好。這下,姥姥才不再逼外孫吃飯了。
難怪有人說“有一種餓叫奶奶(姥姥)覺得你餓”。老人疼孩子,最直觀的體現(xiàn)就是勸孩子多吃飯。
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一位網(wǎng)友發(fā)的故事,令人哭笑不得。因為被奶奶逼著吃了6個餃子,吃出了童年的陰影。
原來,在他三四歲時,全家人過年吃餃子,他堅決不吃。奶奶就上演了一出連環(huán)“逼飯”計,先是哄著:“吃一個嘗嘗就行。”他乖乖嘗了一個。奶奶又說:“好事成雙,再吃一個。”他順從了。沒想到,奶奶又說:“吃兩個犯二,是二百五?!彼罎⒌爻韵碌谌齻€??赡棠逃终f:“給死人上供才供3個?!彼麌樀猛滔碌谒膫€。而奶奶又說:“四不吉利?!彼韵碌谖鍌€。奶奶接著又說:“湊個六,六六大順,再吃最后一個?!?/p>
“逼”吃餃子的鬧劇總算結(jié)束了,這位網(wǎng)友說:“餃子這兩個字,在我心里留下了陰影。從那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再也沒吃過餃子?!?/p>
其實對他來說,童年少吃這6個餃子,不會影響他長高長胖,不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但是被逼吃了這6個餃子,卻扼殺了他一生對餃子的念想。
有一種餓叫大人覺得孩子餓。這種“逼飯”不僅發(fā)生在隔代親的老人身上,父母逼孩子吃飯的情景更是普遍。
“快點吃!”“把碗里的飯菜吃光,不吃光不許離桌!”“吃得太少了,再吃點。”
飯桌上,我們有沒有如此念叨過孩子?總怕孩子吃不飽似的。哪怕孩子喊著:“我不想吃了,我已經(jīng)吃飽了?!笨勺龈改傅倪€是覺得孩子的飯量遠不止這點,他的小肚子還能盛下更多飯,就勉強孩子多吃點,再多吃點,直到我們覺得孩子應該飽了才罷休。
孩子的饑飽,自己最知道。我們又不是孩子,怎能盲目去判斷孩子的饑飽呢?
有一種擔心叫怕孩子營養(yǎng)不良
在吃飯這件事上,我們不僅逼孩子多吃,還會逼孩子吃他不喜歡吃的食物。我們不但想揣測他的飯量,還想左右孩子的口味。
有時孩子就是這樣可憐,連吃不吃、吃多少、吃什么,都不能自己做主。
像吃青菜,不知道成了多少孩子的噩夢,他們經(jīng)常被媽媽念緊箍咒“吃青菜、吃青菜”……有一次我逼著兒子吃青菜,他實在不愛吃,粉絲般細的胡蘿卜絲一根根夾著吃,明顯是不想吃。
結(jié)果我急了。他委屈地抗議道:“我就是不愛吃!我又不是小兔子?!?/p>
我們想把孩子當成愛吃蘿卜、青菜的小兔子養(yǎng),可他們是一群食肉動物,無肉不歡。
當然,我們逼著孩子吃飯,都是出于好心,為孩子好。但是很有可能這只是大人的一廂情愿,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那天我燉了排骨玉米胡蘿卜,兒子吃了排骨,啃了玉米,獨獨把胡蘿卜剩在了碗里。
“胡蘿卜有營養(yǎng),對眼睛好。你需要營養(yǎng),只吃兩塊?!?/p>
兒子不情愿地夾起一塊胡蘿卜,像吃毒藥似的咬了一點。當我逼迫他吃第二塊時,他實在不想吃,卻又無法違抗我的旨意,委屈地邊吃邊掉眼淚。
我有點生氣,又有點擔心。一方面,我不想強迫他吃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另一方面,我又怕他攝取的食物種類少,營養(yǎng)不均衡。
有營養(yǎng)研究機構(gòu)調(diào)查顯示:58.9%~66.9%的父母在就餐時,總是提示孩子進食某種食物。有10.1%~10.9%的父母在就餐時,總是強迫孩子吃某種食物。
可見,父母強迫孩子吃飯這種情況還是挺普遍的。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殊不知,被逼著吃自己不喜歡的食物,也是一種折磨。
父母“逼飯”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記得以前看過一段視頻,匯集了孩子被父母逼著吃飯時的瞬間反應。他們痛苦的表情,可以用苦不堪言來形容。視頻中——
有個小女孩含著淚,表情痛苦地往嘴里塞一口菜;
有個小女孩張了幾次嘴,強逼自己吞下一勺飯,卻又用舌尖頂出,難以下咽;
有個小男孩,叉起一塊西蘭花,像看怪物似的看著它,痛苦地咧嘴;
有個小男孩,吃下一口不喜歡吃的食物,直接吐了出來……
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因吃到討厭的食物而扭曲的臉,才深刻理解吃自己不喜歡的食物,是如此的痛苦??戳酥?,真的再不忍心逼孩子吃他不喜歡吃的東西了。
有一天看《少年說》節(jié)目,一個叫羅俊杰的男孩,吐槽媽媽逼他吃了2190個蘋果和547.5個雞蛋:“媽,有些話,在我心里已經(jīng)憋很久了。小學的時候,你每天都要求我吃一個蘋果,吃了6年的蘋果,總共2190個蘋果?!?/p>
小學畢業(yè)后,羅媽媽終于不再逼兒子吃蘋果了。他本想著被逼飯的時光結(jié)束了,不承想媽媽又逼著他吃雞蛋:“我又吃了一年半的雞蛋,總共547.5個雞蛋。雖然蘋果和雞蛋都很有營養(yǎng),但是我這輩子再也不想吃蘋果和雞蛋了。”
羅媽媽在臺下不好意思地捂住了臉,還狡辯道:“你看,你長得那么帥,都是媽媽要你吃蘋果和雞蛋的緣故?!绷_俊杰卻根本不買賬:“我是天生麗質(zhì)?!?/p>
末了,羅媽媽的一句話耐人尋味:“好的,不吃就不吃,你現(xiàn)在長大了?!毖酝庵獾莱隽俗龈改傅墓餐穆?,只要孩子還小,我們就還得逼著他們吃,等長大了才不管他們吃啥呢。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孩子連吃都做不了主,算不算一種童年的悲哀?
至今我都不愛吃面條。就是因為小時候有一次生病,母親給我做了好消化的面條。我一點都不想吃,母親為我身體著想,就逼著我吃了半碗,結(jié)果就落下了我不愛吃面條的“病根”。直到現(xiàn)在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對面條的討厭依然沒有改變。
父母對孩子飲食過分干涉,會降低孩子對某些食物的喜好。嘮叨、強迫和懲罰,只能使孩子對食物產(chǎn)生更多的抗拒。而且,孩子的飲食質(zhì)量也會下降。
逼迫孩子吃飯,必然會惹得孩子不開心。在不愉悅的氣氛中用餐,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弄不好,再把孩子吵一頓,還搞僵了親子關系。
逼孩子吃飯,真是弊大于利。
讓用餐成為童年幸福的回憶
可能我們會覺得,不過逼孩子吃了兩口飯,這都不算事兒。事實上,我們逼孩子吃飯,更深層次折射出的,是我們對孩子的精神操控,對孩子的心靈綁架。
美國格羅索博士說:“吃飯問題也是一場權力斗爭。幼兒也有個人意愿,他們本身可控的少數(shù)東西之一就是自己的飲食?!?/p>
何不給孩子一點飲食上的權利和自由?
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我們逼孩子吃他們不愿意吃的東西時,就想想自己小時候也有不愛吃的食物。記得我小時候,最討厭姜和花椒。每次老媽包餃子或蒸包子時,只要餡里加了姜或花椒,我就只吃皮不吃餡。懇求過她多少次都沒用。
現(xiàn)在,我的兩個孩子也不愛吃姜和花椒。我做帶餡的面食時,從來不加。真想加的時候,我就煮點花椒水或者姜水調(diào)下味。
我覺得,比起尊重孩子的意愿,飯食的味道倒是其次的。
還有,女兒從小不愛吃洋蔥和茄子。我也從來不逼著她吃。上幼兒園后,我特意把她的這點食物禁忌明確告訴了老師,請她如果碰到這兩樣菜別給孩子盛。
如果孩子實在不愛吃某樣食物,一定不要強求。世上食物種類那么多,也不缺這一兩樣的營養(yǎng)。
有時,孩子不愛吃一樣食物是有原因的。甜甜媽說甜甜以前不吃蓮藕,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甜甜覺得燉熟的蓮藕有粘絲,像蜘蛛網(wǎng)一樣,很惡心。
后來,甜甜媽就改變了烹飪方法,改成爽脆的涼拌藕片,甜甜吃得很歡。
總之,別逼孩子攝入一時的營養(yǎng),害得孩子討厭一世的口味。
童年里的吃,是一種永久性的回憶,也是一種情愫。
《舌尖上的中國》里提到:“這些味道,已經(jīng)在漫長的時光中和親人、念舊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尖,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種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p>
請別再逼孩子吃東西,把吃的選擇權還給孩子,給孩子留下香甜的味道和幸福的回憶。當孩子長大成人,回憶往事,依然貪戀媽媽做出的飯菜味道。
【編輯:花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