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玲
季節(jié)交替之際,氣溫忽高忽低,在某些情況下不適宜給孩子洗澡。
1.早上空腹時
有時媽媽要帶孩子出門,通常會選擇大清早給孩子洗澡,收拾干凈后吃飯、出門。
成年人可能覺得這樣安排挺好,成年人身體強壯,但孩子早上不吃飯就洗澡,就會有些扛不住。因為早上起床,人的血糖較低,而洗澡又是力氣活,孩子沒有太多能量的供給,此時洗澡可能出現(xiàn)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加之,浴室空氣不流通、溫度較高,孩子容易頭暈目眩,所以建議飯后過一段時間再洗澡。
2.吃飽喝足時
帶孩子吃了火鍋、烤肉后回到家,愛干凈的媽媽會覺得大人、孩子身上都沾有異味,于是趕緊洗澡。哪知,孩子剛才吃得飽飽的,加上浴室空間封閉,空氣不流通,孩子洗澡時就可能惡心、反胃、想吐。
為什么呢?因為飯后消化系統(tǒng)開始工作,大量的血液會聚集在人體的胃部幫助消化。若此時洗澡,全身血管擴張,皮膚和肌肉血流增加,那么消化道的血流量就會減少,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孩子洗澡最好在飯后一小時進行。另外,三餐后一小時內(nèi)應該盡量避免激烈運動。
3.剛打過預防針、生病時
孩子剛打了預防針,針眼尚未愈合,洗澡時沾到水,細菌容易趁機進入血液。所以如果知道孩子要打預防針了,最好提前洗澡。打完針后,記得咨詢醫(yī)生大概什么時候可以洗澡。
孩子感冒、發(fā)燒是常事。有的感冒藥中含有撲爾敏,吃藥后沒一會兒,上下眼皮就開始打架,腦袋昏昏沉沉。此時,孩子渾身無力,不宜洗澡。孩子發(fā)熱或熱退48小時內(nèi)洗澡,容易打寒戰(zhàn)甚至發(fā)生驚厥。因為發(fā)熱中的孩子抵抗力極差,易受風寒,此時洗澡,易加重病情。
4.身上有傷時
孩子的抵抗力本來就差,如果皮膚損傷,細菌會比平時更易侵入人體,不如等孩子恢復健康后再洗澡。如果孩子皮膚有較大創(chuàng)傷,如被燙傷、面積較大且無法用防水敷料(如防水創(chuàng)可貼等)覆蓋保護,最好不洗澡,以免污染傷口,導致感染,不利于傷口的愈合。
5.出汗后
孩子天性愛動,瘋跑后很可能大汗淋漓。家長一看孩子汗流浹背,于是讓孩子趕緊洗澡。這樣做,其實是不對的。
劇烈運動后,心跳加快,全身血液循環(huán)加速,流向肌肉和心臟的血液增加。即使停止運動,這種情況仍會持續(xù)一段時間。此時,如果孩子立即洗澡,肌肉和皮膚的血管還處于擴張狀態(tài),加之運動后身體疲勞,可能出現(xiàn)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造成頭暈、惡心、全身無力等癥狀。所以,孩子運動出汗后,不如先休息一會兒再洗澡。
6.睡覺前
孩子在外面玩了一天,很多家長喜歡讓孩子睡前洗個熱水澡。他們認為,這樣做,洗去了一天的灰塵不說,還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睡眠。而真實情況是,孩子玩累了,洗完澡倒頭就睡著了,而未干的頭發(fā)、頭皮上的水分一直在蒸發(fā),并不停地帶走大腦的熱量,容易讓孩子著涼,從而導致感冒。一般來說,睡前最好不要讓孩子洗澡、洗頭。如果洗了,就把頭發(fā)吹干后再睡。
最后,給媽媽們提個醒:孩子洗澡前,讓他喝點溫開水,補充一下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