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西藥科,河南 南陽 473000)
病毒性肺炎系由小兒感染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腸道病毒等病毒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癥反應,炎癥向下蔓延至肺部進而發(fā)病為病毒性肺炎,該病四季均可發(fā)病,其中冬春季較為常見[1]。該病可致患兒渾身酸痛、憋喘、咳嗽及發(fā)熱等,嚴重者可致患兒休克、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發(fā)生,危及患兒生命。臨床該病治療常使用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雖然有一定效果,但因兒童階段呼吸道上皮細胞相對比較敏感,體質(zhì)相對較弱,常有關節(jié)疼痛、肝損傷及皮疹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不利于其預后,故尋求適用于該病患兒的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十分必要[2]。故本研究試對比分析病毒性肺炎患兒應用不同劑量重組人干擾素α2b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我科收治的93例病毒性肺炎患兒,所有患兒發(fā)病時長少于3 d,均伴有氣促、咳嗽、發(fā)肺部啰音及哮鳴音等癥狀體征,經(jīng)相關血清學、病原學及胸部X線等檢查確診為病毒性肺炎[3],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免疫功能疾病及藥物禁忌者等。
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納入的患兒隨機分為2組,20萬U·kg-1組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齡11月~4歲,平均2.43±1.08歲;發(fā)病時長12~48 h,平均31.36±3.14 h,10萬U·kg-1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齡10月~4歲,平均2.62±1.13歲;發(fā)病時長13~47 h,平均31.07±3.42 h,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常規(guī)水及電解質(zhì)平衡、祛痰、止咳和退熱等治療基礎上,20萬U·kg-1組患兒霧化吸入20萬U·kg-1重組人干擾素α2b(國藥準字S20060089,長春海伯爾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每次,與生理鹽水混合制成2 mL溶液,經(jīng)霧化吸入器(型號:JLF-002,深圳市新鴻鎂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霧化后吸入治療,10萬U·kg-1組患兒同法每次將10萬U·kg-1重組人干擾素α2b霧化吸入,Qd,連用3 w。
1.3.1療效
痊愈,患兒3 w末喘息、咳嗽、肺濕啰音及哮鳴音等體征和癥狀完全消失,體溫及胸X線檢查恢復正常;有效,患兒胸X線檢查及體溫基本正常,肺啰音、哮鳴音、喘息及咳嗽等改善并基本消失;無效,未達有效標準。(總有效=痊愈+有效)
1.3.2癥狀改善情況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兒氣促、啰音及咳嗽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及退熱時間。
1.3.3炎癥因子情況
治療前及3 w末對兩組患兒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及C反應蛋白(CRP)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
1.3.4安全性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
20萬U·kg-1組痊愈36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100%(47/47),10萬U·kg-1組痊愈24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3.48%(43/4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1.4227,P=0.2330)。
20萬U·kg-1組患兒住院、氣促、啰音及咳嗽消失時間和退熱時間均明顯少于10萬U·kg-1組(P<0.05),見表1。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IL-6、CRP及TNF-α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其中20萬U·kg-1組明顯優(yōu)于10萬U·kg-1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相關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注:與10萬U·kg-1組相比,aP<0.05。
表2 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bP<0.05;與10萬U·kg-1組相比,cP<0.05;與10萬U·kg-1組治療前后差值比較,dP<0.001。
20萬U·kg-1組發(fā)生高熱驚厥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13%(1/47),10萬U·kg-1組患兒無不良反應發(fā)生,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病毒性肺炎發(fā)病主要與患兒受腸道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胞合病毒、流感病毒及巨細胞病毒等病原體感染后引發(fā)上呼吸道感染及炎癥反應,加之小兒機體免疫功能相對發(fā)育不完全,呼吸道長度相對較短,若上呼吸道感染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感染可向下蔓延至肺部,引發(fā)小兒病毒性肺炎的發(fā)生,此外該病發(fā)病還與小兒體質(zhì)、性別、季節(jié)、地域及年齡等因素有關[4]。目前該病治療常使用金剛烷胺、更昔洛韋及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其中更昔洛韋可有效控制巨細胞病毒,阿昔洛韋可抑制單純皰疹病毒,利巴韋林具有較廣的抗病毒譜,但該病常見感染病毒中腺病毒的感染仍未發(fā)現(xiàn)特效藥物,加之小兒較為特殊的體質(zhì),用藥后可發(fā)生肝功損傷及消化道不良反應等,故尋求適用于小兒患者的安有效的該病治療藥物十分必要[5]。
干擾素是動植物、人以及細菌中廣泛存在的誘生蛋白,正常情況下機體細胞僅存在干擾素合成潛能,而不會自發(fā)產(chǎn)生干擾素,當機體受到誘發(fā)因素的作用后,干擾素基因被激活并釋放干擾素,從而誘導機體具有抗微生物及病毒的能力。干擾素抗病毒機制因病毒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對皰疹病毒及逆轉(zhuǎn)錄病毒通過影響其釋放與組裝過程發(fā)揮作用;對感冒病毒通過影響其轉(zhuǎn)錄發(fā)揮抗病毒效果;對水痘病毒、腺病毒可在開始翻譯時干擾其翻譯過程發(fā)揮抗病毒效果,還可通過干擾病毒的脫殼和入侵過程、影響病毒RNA穩(wěn)定性等途徑抑制多種病毒繁殖和活性[6]。除上述抗病毒、抗微生物作用外,其還可促進表達IgG相關受體,刺激并活化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提高巨噬細胞的殺傷力,從而使患者免疫調(diào)節(jié)及應答能力得到提高。重組人干擾素α2b為人工合成的干擾素類抗病毒藥物,可誘導機體表達干擾素相關調(diào)控基因,進而調(diào)節(jié)蛋白質(zhì)和酶的生成,通過與病原體發(fā)生間接或直接的作用,從而降低病毒對機體的侵害。研究表明,重組人干擾素α2b靜脈滴注,可有效的提高病毒性肺炎患兒抗病毒相關細胞因子水平,調(diào)節(jié)其T細胞亞群水平,提高其免疫功能的同時利于其炎癥水平的改善,疾病治療效果良好[7]。霧化吸入給藥途徑可將藥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患兒藥物吸收迅速,且可在局部富集,用藥較安全,故常用于小兒呼吸道相關疾病的給藥。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及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但20萬U·kg-1組患兒3w末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10萬U·kg-1組,患兒住院、氣促、啰音及咳嗽消失時間和退熱時間均少于10萬U·kg-1組,此與賀曉紅等人[8]研究結(jié)果一致。
綜上所述,重組人干擾素α2b可改善并調(diào)節(jié)病毒性肺炎患兒免疫功能及相關細胞因子水平,降低其炎癥狀態(tài),局部霧化吸入給藥可使其在患處局部富集,迅速發(fā)揮作用,其中每次予藥20萬U·kg-1霧化吸入后患兒炎癥改善效果更明顯,安全有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