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
“毒奶”一詞為發(fā)源于游戲圈的網絡用語,意指“越支持誰,誰的成績就越差”,而今被廣泛用于游戲、體育評論等領域。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日前對外公布一起特殊名譽侵權糾紛裁判結果,法院所認定的公眾號文章侵權,不是因為文中使用“毒奶”一詞,而是對企業(yè)冠名收視率的不當點評。
一則歪評惹侵權官司
北京某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化公司)運營的“文娛后臺”公眾號,是經騰訊公司審核通過的公眾號,該公眾號長期關注社會熱播的影視劇和綜藝節(jié)目,力求以獨特的視角為受眾提供文娛現(xiàn)象背后的獨立思考和見解。然而,該公眾號卻因為一篇針對內蒙古蒙牛公司乳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牛公司)的公眾號文章惹上了官司。
2016年11月13日,文化公司運營的微信公眾號“文娛后臺”刊載題為《蒙牛公司:綜藝冠名界頭號毒奶》的公眾號文章,作者注明為“文娛后臺小分隊”。截至2018年1月24日一審法庭辯論終結之日,該文章閱讀量為10364次。
公眾號文章首先解釋稱,毒奶的奶,不是牛奶的奶,而是《魔獸世界》里一種專門進行愛的供養(yǎng)的職業(yè)?!岸灸獭敝?,就毒在它用盡一生一世把你供養(yǎng),越供養(yǎng)越萎靡,更有毒力強勁者,一口封喉,令被奶對象永不翻身。
“而在綜藝冠名界,蒙牛公司就是這樣一口華麗的毒奶??傊@幾年但凡他們冠名的綜藝,不是收視率低到塵埃,就是吐槽多到炸開花,甚至半路夭折從此難見天日?!惫娞栁恼律蟻砭颓腥胝},吐槽蒙牛公司冠名的綜藝節(jié)目不受待見。公眾號文章接著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列舉了2013年以來蒙牛公司冠名的數(shù)檔綜藝節(jié)目,證明其收視率不高。
“然而蒙牛公司對湖南衛(wèi)視依然忠貞不渝,并且奶的力度越來越大,撞塌了南墻都不回頭。2015年一口氣花了8億冠名《全員加速中》和《夏日甜心》兩檔新節(jié)目……收視率直接創(chuàng)了湖南衛(wèi)視史上最低的紀錄……”
“千萬別因此覺得蒙牛的毒奶是芒果專供。它只是特別喜歡投芒果。偶爾轉頭投別家,一樣是奶誰誰翹辮子,—槍一個穩(wěn)準狠?!痹诠娞栁恼碌暮蟀攵?,作者如此寫道。
是否侵權,雙方各持己見
公眾號文章中有條“聲明”,稱“本文只針對蒙牛公司的綜藝品位,不針對產品本身”。有關信息顯示,該公眾號文章截至2016年11月14日精選留言34條中,網友評論均圍繞綜藝節(jié)目及收視率展開,未涉及蒙牛公司產品質量。
盡管如此,該公眾號文章還是引來蒙牛公司的維權訴訟。2016年12月26日,蒙牛公司向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被告文化公司承擔侵犯名譽權責任。審理中,雙方圍繞爭議焦點展開激烈爭辯。
首先,“毒奶”會否被誤讀成“有毒的奶”?原告認為,被告在其自主擬定文章標題中包含了指向清晰的“蒙?!薄岸灸獭钡仍~語,內容中多次使用“毒奶”一詞,容易讓消費者或普通觀眾聯(lián)想到蒙牛是毒奶,產品質量出現(xiàn)問題。且文章配圖中的花奶牛圖片已經成了原告的企業(yè)形象,文章中使用該圖片,容易讓人誤會將“毒奶”和“牛奶”相掛鉤。
對此,被告辯稱,原告認為“毒奶”一詞主要用于電子競技領域,不具有通用性,被告將“毒奶”與生產奶制品的原告聯(lián)系在一起,超越了該詞語的使用邊界。被告進一步解釋稱,為了避免受眾過度聯(lián)想,文章標題中明確加定語“綜藝冠名界頭號毒奶”,同時聲明文章不針對產品本身,并在正文第一段以明確的文字“毒奶的奶,不是牛奶的奶……”予以注釋。
在庭審中,原告指出案涉文章陳述蒙牛冠名是頭號毒奶,用語含沙射影,使得公眾對蒙牛產生負面印象。且被告向法庭提交蒙牛產品曾出現(xiàn)質量問題的報道,故其對“毒奶”的使用具有雙關性。被告反駁稱,文章是對蒙牛冠名的產品收視率的評價,通篇沒有涉及蒙牛的產品,且在撰寫文章時并未關注原告的產品質量。
其次,不實“冠名”信息是否侵犯名譽權?原告認為,文中提到的《夏日甜心》不是原告冠名的節(jié)目,文章將該節(jié)目的收視率也統(tǒng)計在原告身上,屬于不實報道,將一些不是很有名的節(jié)目與原告聯(lián)系在一起,誤導了消費者,侵犯了名譽權。被告辯稱不知道《夏日甜心》節(jié)目是否原告冠名,相關信息來源于網絡,不存在虛構、歪曲或夸大,不存在對原告的惡意貶損。
再次,公眾號文章會否導致原告名譽權及產品市場信譽受損。原告認為,法人的名譽權是通過企業(yè)的名稱、產品等所獲得的社會評價表現(xiàn)出來。被告在其自主擬定文章標題中包含了指向清晰的“蒙牛”“毒奶”等詞語,該文章足以使公眾對蒙牛的質量產生懷疑或不信任,造成原告商業(yè)信譽、社會評價降低,該等言詞已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名譽權。
被告針鋒相對地指出,涉案文章后的讀者留言都限于蒙牛冠名的綜藝節(jié)目,沒有一條涉及蒙牛產品質量或提及蒙牛之前的質量事件,說明文章并未導致蒙牛的社會聲譽降低。原告作為知名企業(yè),理應正確對待監(jiān)管者、消費者和輿論的關注。原告的證據(jù)只能證明案涉公眾號刊發(fā)了涉案文章,不能證明涉案文章侵害了名譽權。
法院辨法析理,認定侵權成立
北京市朝陽區(qū)法院經審理,對本案爭議焦點逐一進行了評析。關于“毒奶”一詞的含義,一審法院認為,雙方對“毒奶”原本的含義即有毒的牛奶不存異議,亦認可“毒奶”在當前時代具備新的含義,但被告尚不能證明該詞匯新的含義已達到為社會公眾廣泛熟知及普遍使用的程度。
一審法院指出,涉案文章明確說明文章是在新的含義上使用“毒奶”一詞,法院對此予以認定。結合作者的意圖以及文章上下文的語境判斷難以認定被告適用“毒奶”時具有雙關意味,故原告認為被告上述評論中使用“毒奶”一詞侵犯其名譽權,并無事實依據(jù)。關于花奶牛圖片的使用,原告不能證明該圖片代表了原告企業(yè)形象,亦不能證明該圖片的使用讓人將被告的產品與“毒奶”相聯(lián)系,故一審法院未予認定被告使用該圖片構成侵權。
關于被告評論內容中冠名信息部分失實的情況,一審法院認為,被告雖提交互聯(lián)網搜索的報道,但只能說明相關內容并非其憑空杜撰,并不能證明其內容完全真實。從原告指稱的《夏日甜心》相關評論來看,被告并不能證明其系原告冠名播出,應認定為不實報道,對原告的權益具有一定的侵害,但其侵權情節(jié)尚屬輕微。
關于“千萬別因此覺得蒙牛的毒奶是芒果臺專供。它只是特別喜歡投芒果臺。偶爾轉頭投投別家,一樣是奶誰誰翹辮子,—槍一個穩(wěn)準狠”的評論,一審法院認為,被告在此處使用了全稱性、概括性的措辭,將原告贊助過的所有節(jié)目效果絕對化,且無事實依據(jù),認定為不實陳述,應認定為侵權。
2018年8月30日,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文化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將運營的微信公眾號“文娛后臺”中刊載的題為《蒙牛:綜藝冠名界頭號毒奶》的文章刪除;文化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向蒙牛公司書面賠禮道歉;文化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賠償蒙牛公司經濟損失5萬元;駁回蒙牛公司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后,文化公司不服,向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2018年12月10日,二審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法官點評
“毒奶”源于電子游戲圈的網絡用語,該詞本身邏輯就存在錯誤,支持的對象失敗并非支持行為本身存在過錯,而該詞強行建立了因果關系,將失敗的原因歸責于支持者,故而稱為“毒奶”。因在電子游戲圈其意重在調侃,該詞較為流行,但并不意味著“毒奶”一詞以及圍繞該詞而展開的論點使用的正當性。
就涉案文章總體內容而言,蒙牛公司冠名綜藝節(jié)目系商業(yè)行為,蒙牛公司并非綜藝節(jié)目制作方,節(jié)目收視率的高低與蒙牛公司的冠名行為沒有因果關系。但涉案文章以“奶誰誰翹辮子,一槍一個穩(wěn)準狠”,使讀者產生綜藝節(jié)目收視率低系蒙牛公司過錯的誤解,是對蒙牛公司的貶損,侵犯了蒙牛公司的名譽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