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 楊松偉 張瑋
(1.商洛市鎮(zhèn)安縣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陜西 商洛 711500;2.寶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陜西 寶雞 721000)
近年來,血脂與腦梗死間的關系逐漸被人們所認識,腦梗死患者采用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治療已成為常規(guī)療法。瑞舒伐他汀作為一種作用于肝臟的靶向降低膽固醇藥物,已成為腦梗死患者重要的治療藥物,但對于瑞舒伐他汀的用量,臨床存在較大爭論。如何平衡療效與安全性間的關系,使患者得到最大獲益,成為近年來臨床研究熱點[1]。本文旨在對比分析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聯(lián)合rt-PA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以期為臨床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方案選擇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80例,按照所采用的瑞舒伐他汀劑量將其分為高劑量組和低劑量組,各40例。低劑量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58.39±6.13)歲;高劑量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58.31±6.22)歲。納入標準:均為首次發(fā)生急性腦梗死;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中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發(fā)病至行溶栓治療時間在3~4.5 h內(nèi);完善了各項檢查及評估,均符合溶栓治療指征;年齡18~65歲;NIHSS評分<25分;無藥物過敏史,對本方案所用藥物不過敏;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經(jīng)CT檢查腦出血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呼吸系統(tǒng)、精神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疾病影響患者預后評估者;隨訪資料不完整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按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2]中的一般處理呼吸支持、血壓、血糖、體溫、心臟監(jiān)護、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治療,完善病情評估符合溶栓治療指征后急性靜脈溶栓治療,兩組患者按照0.9 mg/kg計算rt-PA劑量(劑量上限為90 mg)(山東阿華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S20070023,規(guī)格:18 mg/支),總劑量的10%采用靜脈推注,余下90%劑量采用靜脈滴注(1 h內(nèi)完成滴注)。完成溶栓治療后,兩組患者均給予瑞舒伐他汀鈣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J20120006,規(guī)格:10 mg/片)口服治療。高劑量組采用20 mg/d劑量治療,低劑量組采用10 mg/d治療,連續(xù)治療30 d。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完成治療后評價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收集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情況并比較。臨床療效判斷標準:痊愈:治療后癥狀、體征消失;顯效:治療后肌力提高≥2級,失語改善明顯;有效:治療后肌力提高1級,失語稍微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變化;死亡。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1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完成治療后,高劑量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低劑量組(P<0.05),兩組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n(%),N=40]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高劑量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分別為(11.37±2.36)分、(5.37±1.24)分;低劑量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分別為(11.42±1.32)分、(7.63±1.46)分。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t=9.014、5.317,P<0.05),高劑量組低于低劑量組(t=4.317,P<0.05)。
2.3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比較 高劑量組內(nèi)置出血1例、體表出血1例、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良反應2例、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3例、橫紋肌溶解1例,藥物不良反應率為20.00%;低劑量組內(nèi)置出血1例、體表出血1例、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良反應1例、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1例,藥物不良反應率為10.00%。高劑量組患者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率高于低劑量組(χ2=6.307,P<0.05)。
2.4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率比較 高劑量組腦水腫1例、癲癇1例、吞咽困難1例,并發(fā)癥率為7.50%;低劑量組腦水腫1例、癲癇1例、肺炎1例、吞咽障礙2例、排尿障礙1例,并發(fā)癥率為15.00%。高劑量組并發(fā)癥率低于低劑量組(χ2=4.318,P<0.05)。
急性腦梗死病情復雜,變化較快,在窗口期內(nèi)行溶栓治療是患者獲得良好預后最為關鍵的治療措施。rt-PA是臨床應用最廣的靜脈溶栓藥物,靜脈輸入后與纖維蛋白結合[3],激活了誘導纖溶酶原成為纖溶酶的活性而發(fā)揮溶解血塊的作用,但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輕微,不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出血傾向。急性腦梗死患者腦部血管發(fā)生硬化、梗阻導致血管堵塞,供腦血氧不足。而血管硬化與患者血液長期處于高脂狀態(tài)關系密切[4]。臨床研究[5]顯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降低腦卒中事件風險,同時還具有保護腦神經(jīng)作用,可減輕腦梗死導致的殘疾或癱瘓,降低腦梗死患者病死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效果明顯。同時瑞舒伐他汀還可增強rt-PA的活性,提高溶栓治療效果,但近年來瑞舒伐他汀的藥物不良反應報道較多。瑞舒伐他汀的不良反應與劑量之間關系密切[6],高劑量尤其是采用40 mg劑量治療的患者較易發(fā)生蛋白尿,這是腎損傷的標志性物質[7]。在劑量>20 mg治療的患者中可觀察到罕見的橫紋肌溶解,神經(jīng)性不良反應也較為常見。因此,臨床在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時,應謹慎制定劑量方案,做好患者臨床療效獲益與不良反應風險之間的平衡[8]。
本文結果顯示,高劑量組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療效明顯提升,但藥物不良反應也有明顯增加,主要增加的藥物不良反應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胃腸道系統(tǒng),均為短暫性反應,降低藥物劑量后即緩解。但高劑量組患者急性期間的腦梗死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NIHSS損評分較低劑量組患者明顯下降,說明高劑量瑞舒伐他汀給患者帶來的不良反應升高和臨床療效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之間,患者獲益更大,從患者生存獲益率考慮,高劑量瑞舒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