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洪才 宋銀秋
摘 要: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移民國家,新西蘭像其他移民國家一樣具有多元文化。本文通過對新西蘭歷史文化背景的介紹,分析了新西蘭多元文化的特點,概括了新西蘭文化多元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并建議:新西蘭在多元文化的基礎上應形成一種共同的國民文化和國民意識,強調(diào)共建、共融的思想,這對于現(xiàn)階段的新西蘭來說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西蘭;多元文化;文化模式;文化交融;國民文化
1.新西蘭的歷史文化背景
新西蘭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島國,國土面積268.680萬平方公里,介于南極洲和赤道之間。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相隔1600公里,北鄰湯加、斐濟。新西蘭由北島、南島、斯圖爾特島及其附近一些小島組成,海岸線長6900公里。新西蘭于1856年成為英國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為自治區(qū),到了1947年完全獨立,成為主權(quán)國家,同時為英聯(lián)邦成員。政治上實行中央集權(quán)的民主體制,經(jīng)濟上實行西方模式的市場經(jīng)濟政策。新西蘭是一個移民形成的多民族國家,總?cè)丝?47萬(2013)。毛利人是新西蘭的原住民(tangata whenua),占總?cè)丝诘?4.6%(2013),于14世紀抵達新西蘭,隨后幾個世紀里毛利人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經(jīng)濟社會體系,他們的文化是新西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642年,荷蘭人發(fā)現(xiàn)了新西蘭,但1769年英國人首先踏足新西蘭土地,隨后,大批歐洲人接踵而來,1840年2月6日,已經(jīng)在新西蘭站穩(wěn)腳跟的英國殖民者和43位毛利酋長在島嶼灣的懷唐伊鎮(zhèn)簽署了對于新西蘭具有歷史意義的文件《懷唐伊條約》。此后的一百多年,歐洲殖民者逐漸成為新西蘭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的主流,毛利民族相對邊緣化。直到20世紀60年代,毛利人的待遇才得到顯著改善。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把新西蘭定位于歐洲人與毛利人共同組成的兩個種族兩種文化的國家,承認毛利文化具有獨特的存在價值,并且努力將毛利文化建設成為新西蘭的主體文化,將毛利語定為官方語言之一。2005年,毛利人自己的政黨毛利黨成立。新西蘭的歷史基本上可以說是土著毛利人與白人兩種文化、兩個民族不斷沖突又不斷和解的歷史,150多年的發(fā)展使土著毛利人與白人之間形成了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關系(付昂然,2017; 黃多嬌,2009)。
在新西蘭的歷史文化中,亞洲人和島國人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亞洲新移民為新西蘭的經(jīng)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在商業(yè)與各個專業(yè)領域。亞洲人口數(shù)量已占到新西蘭總?cè)丝跀?shù)的11.8%(2013)。
2. 新西蘭的文化特點
新西蘭屬于典型的移民國家,全國447萬居民主要由歐洲后裔、土著毛利人以及近年來移民到新西蘭亞洲人組成。不同的民族帶來了不同的歷史和文化,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融合變化,形成了新西蘭特有的多元文化特色。
2.1 西方文化
新西蘭是多元文化的社會,但多元文化中的主流文化或是起主導作用的文化還是西方文化。原因之一是西方人占新西蘭總?cè)丝诮?7.6%(2013),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人數(shù)也占到總?cè)丝诘?5.6%(2013);二是西方人自18世紀后葉大批移民到新西蘭后,就是以統(tǒng)治者自居的。其文化特征是崇尚自由、平等,主張人性解放,注重人權(quán)民主,性格開朗,有務實精神,喜歡冒險。
2.2 土著文化(毛利文化)
毛利人代表了新西蘭土著文化,毛利文化在新西蘭多元文化體系中有著重要地位。從人口數(shù)量上看,毛利人占新西蘭總?cè)丝跀?shù)的14.6%(2013),同亞洲民族一樣,也屬于少數(shù)民族,但毛利文化比亞洲文化要有影響得多。毛利文化是新西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其他少數(shù)民族不具備的重要地位。其文化特征是:崇尚多神,講毛利語,注重家族,喜愛自由。毛利人在新西蘭獨立以前一直處于原始社會狀態(tài),現(xiàn)在生活方式與白人相差無幾。民族性格奔放直爽,喜愛戶外運動,擅長歌舞(如戰(zhàn)舞)。毛利木雕和紋身(刺青)是其顯著的文化特色。
2.3 亞洲文化
新西蘭亞裔主要是由華人、印度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組成。近二十年亞裔數(shù)量劇增,已占新西蘭總?cè)丝诘?1.8%(2013),并逐漸形成了新西蘭多元文化中的一員。亞洲文化的共同特征是:家庭觀念強,尊重長輩,性格內(nèi)斂,勤奮聰明,主要信奉佛教。同時,亞洲美食成為新西蘭多元文化中的絢麗一筆,華人餐館、韓國燒烤、印度咖喱、日本料理成為新西蘭餐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亞洲民族的衣著、民俗、節(jié)日都逐漸成為多元文化的重要補充,中醫(yī)、太極、風水等中國文化越來越為新西蘭文化所接受,成為多元文化大花園中的絢麗花朵。
另外,太平洋島國居民移居到新西蘭的人口也逐年增加,現(xiàn)在太平洋島國裔占新西蘭總?cè)丝诘?.9%(2013),同樣也給新西蘭帶去了新的文化成分。
3. 新西蘭的文化模式
新西蘭的多元文化是典型的“文化色拉碗”模式。“沙拉碗”意指多元文化背景的移民群體聯(lián)合在一起,像一個大的沙拉碗,不同文化各自保持特色,沒有合并融合為某種單一均質(zhì)的文化。這一說法是相對于早期學者提出的“美國大熔爐”觀點(該觀點認為,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可以將不同種族的文化整合建構(gòu)成某種統(tǒng)一的美利堅文化)。新西蘭各民族和睦相處,互相尊重,基本都保持著各自文化的相對獨立性。在新西蘭多元文化中,無論是西方文化、毛利文化還是亞洲文化都屬于成熟的、有特點的文化,都是經(jīng)歷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而形成的民族文化,其涵蓋的各方面如語言、信仰、藝術(shù)、服飾、習俗及思維方式、品性等都是歷史久遠、特征明顯、內(nèi)容豐富、表現(xiàn)形式合理穩(wěn)定,是該民族歷史在文化層面上的沉積,各文化特有的民族特征又成為組成多元文化的最活躍部分(黃多嬌,2009)。
4. 新西蘭的文化交融
“文化交融”強調(diào)多元文化的有機融合,從形式上看,依然保留著多元文化背景的個體匯入沙拉碗的多元文化色彩,但實質(zhì)上,不再是隨機性的五色雜陳色拉碗,而是通過文化設計將個體有機融入到色拉碗里過程,從而在色拉碗里立體成像,多元色彩,多重色調(diào)地形成某種統(tǒng)一主體性的國家文化理想形象。
新西蘭歐洲后裔、毛利人、亞裔三大群體間的競和,形成了比較包容、公平的多元文化沙拉碗,但是,各元文化不可能完全平等,在新西蘭多元文化中,西方文化無疑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它的核心元素,如自由平等、人權(quán)至上、科學理性、尊重法律與勞動等等構(gòu)成了新西蘭文化的主流。而毛利藝術(shù)、習俗只是多元文化中的極具特色的外在部分,亞洲文化也是近二三十年來才開始對新西蘭文化有所補充。文化沖突不可能完全消除,需要進一步的交流與融合,通過建立基于人權(quán)理念的民主公民新模式,形成文化交融。
5. 結(jié)語
像歐洲的多元文化模式一樣,在新西蘭色拉碗式的多元文化中,各元文化雖然都被相互尊重和承認,但是仍顯單擺浮擱,缺乏交融與升華的過程,導致各文化間疏離的狀態(tài)。即使同在亞洲文化之中,中國、日本、韓國、印度、越南等各亞洲民族之間依然缺乏交流與融合,互相之間易存有芥蒂。亞裔、白人、毛利人之間更是缺乏足夠的溝通,種族間沖突也偶有發(fā)生。因此,正視并了解各種族文明的差異,使多元文化進一步融合,是新西蘭社會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否則,文化發(fā)展的空間受到限制,未來就很難超越與發(fā)展。相比美國大熔爐式的強大的有感召力的文化,新西蘭的文化更溫和,但顯得有點缺乏激情與活力。
總之,對于一個民族國家來說,還需在多元文化基礎上形成一種共同的國民文化和國民意識。尤其是在新西蘭這樣一個由土著和外來移民共同組成的國家里,更需要強調(diào)一種共建、共融的思想,即在強調(diào)多元文化的同時不應忽視國家文化的形成,這對于現(xiàn)階段的新西蘭來說顯得更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法) 米歇爾·德·塞爾托(Michelde Certeau). 多元文化素養(yǎng)[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80-90.
[2](英)C.W.沃特森(Conrad William Watson) ,多元文化主義[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75-85.
[3]付昂然. 淺析新西蘭的多元文化[J]. 中外交流,2017(43):102-103.
[4]胡全軍. 英語國家商務文化習慣與亞文化認知[J]. 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9(1):64-71.
[5]黃多嬌. 淺析新西蘭的多元文化[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34-36.
[6]李晶. 新西蘭土著毛利人的歷史與現(xiàn)狀[J]. 世界民族,2006(05):73-79.
[7]劉莘. 到新西蘭感受異域文化[N]. 光明日報,2013-2-8 (8).
[8]齊放. 新西蘭的多元文化與教育特色[J]. 廣東教育,2010(04):64-65.
[9]萬明鋼.多元文化視野:價值觀與民族認同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35-45.
[10]新西蘭. https://baike.so.com/doc/37282-38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