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寧 郭欣欣
摘 要:近年來,“互聯網+”模式已經成為學校課程教學改革的新趨向。高等教育出版社的iSmart外語智能學習平臺可提供與課堂同步的說、聽、寫、讀、譯等的練習,帶給師生更加智能化的英語學習體驗。對此,以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課堂為對象,探討了iSmart智能英語學習平臺的應用為高職英語教學帶來的契機和挑戰(zhàn)。
關鍵詞:iSmart;英語平臺;高職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1-001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006
我所在學校使用的英語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iSmart是與之配套的一款應用,由iSmart Learn學生端和iSmart Teach教師端構成,將手機電腦和課本進行有機融合。教師可布置學習任務、發(fā)布考題、建立投票和展示活動、查看學生作業(yè)情況,學生可在手機電腦上進行對話跟讀、預復習、和教師同學互動問答等。iSmart還能夠對學生的所有線上活動進行統(tǒng)計分析,方便教師根據數據分析調整教學策略,使整個英語學習過程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一)幫助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參與度
高職院校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尤其是我所在高職院校的大部分班級人數保持在40-60人,教師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與所有學生互動,因此一部分學生就產生了懈怠心理,少數學生甚至從來不主動參與課堂活動。iSmart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突出問題,教師以班級為單位創(chuàng)建在線課堂,從課前預習、課上探究、課后拓展等角度在說、聽、寫、讀、譯等方面加強英語學習的多維互動。課下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學習英語,不僅能夠在平臺查看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評估情況,而且可以和教師同學一起交流學習方法和困惑。我調查發(fā)現,大部分學生非常認可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英語課堂,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
(二)強化聽說技能的培養(yǎng)
我所在的學校沒有專門開設英語聽說訓練的課程,傳統(tǒng)課堂模式對開展聽說能力訓練的限制比較大,而學生的聽說能力普遍薄弱,對用英語交流感到畏懼。眾所周知,聽說能力又是英語交際能力的核心部分,iSmart的應用則有效緩解了這一矛盾,平臺中含有跟讀模仿、分角色對話、聽力訓練等任務,并且具有語音評測功能,引導學生開口跟讀、模擬發(fā)音,逐漸敢開口、多開口。教師還能根據需要上傳實事新聞、情境對話、歌曲等的視頻和語音材料來增加動態(tài)教學內容,不僅將聽說訓練系統(tǒng)化和生活化,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
(三)能夠整合教學資源,使英語學習更具個性化和實用性
傳統(tǒng)的教材內容相對比較單一,在有限的課堂,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是有限的,而iSmart平臺包含的三大模塊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學—做—考”系統(tǒng)化的開放性學習模式。除了“My Course”模塊中與課本配套的教學資源外,平臺的“DIY”模塊讓教師可以突破統(tǒng)一使用課本的限制,根據各專業(yè)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需求創(chuàng)建個性化在線課程,這給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了更強的內驅力。此外,“試題庫”模塊提供了英語AB級、四六級等真題題型,教師可根據學生需求選擇試題,也可以編輯創(chuàng)建新試題發(fā)布給學生完成。
iSmart平臺的順利應用,對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我主要遇到以下幾個問題。
(一)網絡信號不穩(wěn)定影響平臺使用
我所在學校已經普及了校園網,但是有的教室網絡信號不穩(wěn)定,教師發(fā)布任務、學生上傳作業(yè)等均受到一定影響。一是常常出現需要多次登錄校園網的問題,二是移動信號不穩(wěn)定,在有的樓層手機蜂窩移動網絡都難以順利連接。因此,創(chuàng)建一個網絡信號高效安全的校園網,是信息時代對高職院校的迫切要求。
(二)iSmart平臺存在一些系統(tǒng)bug
學生在使用iSmart平臺過程中,在網絡信號穩(wěn)定的前提下,偶爾也會出現上傳之后文件丟失的問題,有的學生對平臺的內容需要不斷重復下載才能正常使用。此外,同一人跟讀的語音識別分數會因手機型號不同而有所差異。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iSmart平臺會給廣大師生更好的英語學習體驗。
(三)學生自控能力不足影響平臺使用效果
iSmart平臺更突出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進行選題、布置任務,課上給了學生更多合作探究的機會。雖然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了課堂學習,但是高職學生自制力稍差,課上會出現用手機玩游戲、聊天的現象,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多種方法途徑,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iSmart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個性化學習方式,為教師帶來更多智能化教學輔助服務,并且使英語課堂更具開放性。我還將繼續(xù)研究,使該平臺助力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職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耿暢.基于iSmart平臺的高職英語新型教學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3).
[2]田靈興.基于iSmart平臺的高職公共英語SPOC課堂教學設計探析[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1).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楊寧寧(1983.9— ),女,漢族,河北正定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郭欣欣(1980.10— ),女,漢族,河北正定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