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巧燕
國學,顧名思義,“國”指國家,“學”是文化學術,也就是本國本土的學術文化。現(xiàn)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國學文化范圍是極其廣泛的,所涵蓋的領域也非常多,當然,這里我主要談的是國學經(jīng)典著作的教學。
我們的語文教材中,從來都不缺乏經(jīng)典。這些經(jīng)典古詩文能很好地體現(xiàn)國學的精髓,在學習的時候,如果能夠好好地引導,一定能讓學生大有收獲的。另外,我們這些經(jīng)典著作的作者本身很多就是最高行為道德的典范。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jié);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百姓疾苦為己任;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貞……這些故事,不勝枚舉,如果我們能夠利用作者的故事,相信能夠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一)熟讀成誦
針對學生機械記憶力強的特點,暫時不對經(jīng)典進行解釋,而是通過反復的朗讀和背誦,將經(jīng)典深入學生的心田。
例如在學習《論語》的時候,老師可以提前布置學生預習背誦,像一些比較簡單的章節(jié)學生是可以理解的。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等等,學生是可以自己掌握的。
(二)深入理解
在誦讀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先自行學習理解,老師加以點撥,難度較大的可以詳細講解。
像《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字面上似乎很好理解,就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如果僅僅限于文字上的理解,那就過于簡單了。我們要想想,為什么幾個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而且是“必有”?我們要引導學生理解,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都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所以不要看輕任何一個學問比自己低的人,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年齡比自己小的人,孔子在這里告訴我們做人要有謙虛的態(tài)度,這才是最重要的。
像《大道之行也》《魚我所欲也》等篇章在文義上有一定的難度,更要老師幫忙引導解讀了。
(三)身體力行
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庇终f:“志于道,依于仁,據(jù)于德,游于藝?!眹鴮W的學習,要從性情開始,所以孔子強調(diào)詩與禮樂的教化作用。在學習國學時,就一定要把中國古代文學經(jīng)典放到重中之重,對于文言文,學生是有些許的懼怕心理的,我們老師要懂得讓學生消除這種畏懼心理,然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老師們可以利用一些簡單有趣的文言例文開始,如《陳太丘與友期》,一個七歲的小孩子元芳,聰明伶俐,有理有據(jù)地維護了父親的尊嚴。在教學的時候,好好引導學生分析元芳的言行,可以開展辯論,看看大家對“元芳入門不顧”的理解,還可以設身處地,讓學生想想,假如你是元芳,你會怎么做?進行一系列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想一開始就能夠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習,就不用擔心以后的教學了。文言文的學習不能夠僅僅憑借故事情節(jié),因為以后會遇到很多沒有什么情節(jié)的文言文,所以除了情節(jié)之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翻譯的過程中,收獲成功感,這樣也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同時,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币獙W更要有實踐(習),只有自己親自踐行,努力清修,才能有真正的學問可言,才能真正領會國學的好處。
同樣以《論語》為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知道,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解釋很容易,怎么才能夠做到呢?人最難控制的就是自己的情緒了,別人不了解你,或者不知道具體的情況,做了一些不符合你的意愿的事情,你如何做到不生別人的氣呢?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別人并不是有意這樣做的,他只是不知道你的實際情況,就像是你自己,有時候也許也會做一些自己以為好,別人卻不喜歡的事情,換位思考,這樣的話,情緒就會很容易平復了。
總之,我們要知道,學習國學,不是僅僅為了學習那些古典的文化知識,最重要的是要學以致用,對于個人而言,是修身養(yǎng)德,陪養(yǎng)良好性情品德,大而言之,是要傳承中華文化,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zhì)源遠流長。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