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元好問的師友講習(xí)(上)

2019-07-12 08:36:24安徽胡傳志
名作欣賞 2019年10期
關(guān)鍵詞:元好問

安徽 胡傳志

良師益友,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元好問將師友講習(xí)與國家教育、父兄淵源并列,視為士大夫自立于世的三要素之一,說明他一定有著真切而豐富的體會,一定從諸多師友處獲益匪淺。

元好問受益于多少老師?現(xiàn)不得其詳。元好問七歲入小學(xué),那些教他識字、句讀的“童子之師”,按照韓愈的說法,不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師者,也未見元好問記載,可以忽略。最早的名師記錄出自郝經(jīng)的《遺山先生墓銘》,說元好問11歲那年,即承安五年(1200),隨其叔父至冀州,受到罷官在家的名臣路鐸的賞識,路鐸“教之為文”。對路鐸(字宣叔),元好問相當尊敬,稱之為“路公宣叔”,又說他“文最奇,尤長于詩,精致溫潤,自成一家”,對其極言直諫的品節(jié)亦贊賞有加,說是“有古直臣之風(fēng)”(《中州集》卷四)。但元好問現(xiàn)存文獻中并未提及從其習(xí)文之事,不排除文獻失傳的緣故,但更重要的原因,應(yīng)該是元好問那時尚小,為文尚在起步階段,受路鐸的教益有限。另外,《永樂大典》卷5205引《太原志》曰:“吳章字德明,石州人,道號定庵,以儒業(yè)進身,官至翰林學(xué)士,乃元遺山之師?!保ㄖ腥A書局1986年影印本,第3冊,第2315頁)據(jù)李庭《挽吳德明》詩注,吳章(?—1246)為承安二年(1197)進士,與李庭、劉祁、丘處機等人有交往?!短尽匪曰蛴衅鋼?jù),可惜無其他文獻作為旁證,只能存疑待考了。

元好問明確記載的老師有三位:王中立、郝天挺、趙秉文。他們都給予了元好問重要的教誨和引導(dǎo)。

王中立,字湯臣,岢嵐(今山西岢嵐)人。岢嵐位于忻州西偏北,與忻州相鄰,但郝經(jīng)稱他為“太原王湯臣”,或許他長期生活在太原,太原與忻州更近,聯(lián)系更加緊密。王中立是位神仙般的傳奇人物,元好問《中州集》卷九將其列為“異人”類中的第一人,用了600多字,敘述他種種奇異言行:他財大氣雄,經(jīng)常大宴賓客,而自己生活卻很簡淡,“日食淡湯餅一杯而已”。年輕時“就有聲場屋間”,成年后反而放棄科舉。四十歲喪偶,再沒有續(xù)弦,對聲色犬馬毫無興趣,像僧人一樣齋居,當了三四年的宅男。當他再次走出齋房,面貌大變,判若兩人,“若有物附之者”,在別人看來,簡直是神仙附體。他“談吐高闊”,特別擅長評論前代歷史人物,可以隨口引用前人數(shù)十條議論,滔滔不絕,聳動左右,他的口才能與另一奇人李純甫的玄談相提并論,號稱“獨步”。他的書法“超絕”,一絕是愛寫別人很難寫好的“擘窠大字”,二絕是他的寫字方式,“往往瞑目為之”,還能做到“筆意縱放,勢若飛動”。有一次中秋節(jié)酒后賦詩,他在趙秉文家的墻壁上書寫“龜鶴”二字,居然“廣長一丈”。眾人不解:這么大的字,用什么筆墨寫成?引發(fā)好事者圍觀,導(dǎo)致“車馬填咽”,道路擁堵,他乘興揮筆,在二字之下又題詩一首:“天地之間一古儒,醒來不記醉中書。旁人錯比神仙字,只恐神仙字不如?!保ā吨兄菁肪砭牛┻@場自比神仙的現(xiàn)場表演,足見其詭秘狂放之態(tài)。他的這些奇行異舉,倒是沒有直接作用于元好問,但元好問與他的交往,對他的了解,有助于元好問認識各類特立獨行的人物,并予以包容和認可,特意在《中州集》中開辟“異人”一類,為他們立傳。

王中立與元好問很早就相識。據(jù)郝經(jīng)《遺山先生墓銘》所說:“先生七歲能詩,太原王湯臣稱為神童?!贝蟾旁脝栍啄觌S其叔父宦游至太原,做客王家,他的聰慧引起了王中立的激賞。神童之譽,帶有感情色彩,能給年幼的元好問以鼓舞,更能擴大元好問的名聲。

王中立不是職業(yè)教師,元好問隨他學(xué)習(xí),當是短期、臨時性質(zhì)。即便如此,王中立在某些方面還是給了元好問重要啟迪。元好問晚年編纂《中州集》,對一次請益還記憶猶新:

予嘗從先生學(xué),問作詩究竟當如何,先生舉秦少游《春雨》詩云:“‘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此詩非不工,若以退之‘芭蕉葉大梔子肥’之句校之,則《春雨》為婦人語矣!破卻工夫,何至學(xué)婦人?”(《中州集》卷九)

元好問請教如何作詩,王中立沒有正面作答,只是從反面告誡他不能“學(xué)婦人”。這一記載聲口畢肖,符合奇人王中立豪邁不羈、歧視女性、果敢有力的個性?!皨D人語”,向來是個貶義詞。早在北宋時期,晏幾道與蒲傳正談詞,為其父親晏殊辯護,說晏殊“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六)。在以香艷軟媚為本色的詞中,“婦人語”都難免遭人白眼,那么在傳統(tǒng)的詩歌領(lǐng)域,“婦人語”更是不受人待見。拋開嚴重的女性歧視不言,王中立所談本質(zhì)上是風(fēng)格論,他反對高郵多情才子秦觀《春雨》那樣婉弱綺麗的詩歌,喜歡韓愈《山石》那種強健壯碩的詩風(fēng),以他們兩組描寫花卉的詩句做對比,態(tài)度比前人更加鮮明。他實際上表達了北方文人共同的審美觀。元好問完全贊同此論,將之收在《詩文自警》中,用作自我警醒的座右銘,又將之改寫為論詩絕句: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論詩三十首》)

該詩完全是復(fù)述王中立的觀點,只是將“婦人語”替換為“女郎詩”,弱化了女性歧視色彩,強化了青春、亮麗、爽朗的詩意,更符合“如時女步春”的秦觀其人其詩。所以,“女郎詩”一語更加新警,此詩亦因此傳播更廣。元好問詩歌摒棄柔婉風(fēng)格,挾幽并豪俠之氣,當與接受王中立的教導(dǎo)有一定的關(guān)系。

在師從王中立期間,元好問還得到他的一次夸獎。泰和五年(1205),元好問16歲,赴試太原,途中寫下了成名作《摸魚兒》(恨人間情是何物),王中立讀后,寫下《題裕之樂府后》:“常恨小山無后身,元郎樂府更清新。紅裙婢子那能曉,送與凌煙閣上人?!蓖踔辛⒋嗽娛组_論詞絕句之先河,將年輕的元好問當成北宋名家晏幾道(號小山)的“后身”,稱贊他的詞比晏詞更加清新,認為元詞內(nèi)涵非一般歌女所能理解,而應(yīng)該得到士大夫高層的賞識。元好問該詞就殉情大雁而發(fā),是動物間的情愛,但不同于二晏等人艷情詞,沒有脂粉氣息,特別是下片“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等語,透出歷史的滄桑感,張炎說其“立意高遠”,后人多說該詞有稼軒風(fēng)味,正好印證了王中立的觀點。王中立的鼓勵,有助于引導(dǎo)元好問詞風(fēng)走向蘇辛一派,以詩為詞,抒寫人生況味。元好問在《中州集》中收錄了王中立此詩,應(yīng)該寄寓著一些知遇之感吧!

元好問受益更大的老師是郝天挺。郝天挺(1161—1217),字晉卿,陵川(今山西陵川)人。泰和三年(1203),元好問十四歲時,他的叔父擔任陵川縣令,為他精心選擇老師,選中當?shù)孛搴绿焱Γ皬南壬鷮W(xué)舉業(yè)”。舉業(yè)是頭等大事,但從元好問記載來看,他受到的教育比較全面。

郝天挺非常重視品德教育,認為學(xué)者應(yīng)有“受學(xué)之器”,所謂“器”即是“慈與孝”。他認為許多官員之所以貪污腐敗,是因為他們承受不了“饑凍”,“男子生世不耐饑寒,則雖小事不能成”。郝天挺本人正是如此,“為人有崖岸,耿耿自信,寧落薄而死,終不一傍富兒之門”。他提倡“選官不為利養(yǎng)”,做官不為錢財,可見其甘于貧賤的堅貞品節(jié)。

郝天挺反對急功近利的教育觀,主張“讀書不為藝文”,批評當時的一些舉子及學(xué)風(fēng),“今人學(xué)詞賦,以速售為功,六經(jīng)百氏分裂補綴外,或篇題、句讀之不知,幸而得之,不免為庸人,況一敗涂地者乎?”(元好問:《郝先生墓銘》)其時有許多應(yīng)試類讀物,為便于記憶,經(jīng)常肢解經(jīng)典,導(dǎo)致部分學(xué)子不讀原典,掌握不了經(jīng)典要義,這樣即使考取進士,也難免平庸的下場。郝天挺有意避免這種應(yīng)試教育,特意教導(dǎo)元好問“肆意經(jīng)傳,貫穿百家”(郝經(jīng):《遺山先生墓銘》),甚至還寫作一些與科舉無關(guān)的詩歌。有人質(zhì)疑寫詩是否在浪費光陰,他解釋說:“教之作詩,正欲渠不為舉子耳。”(元好問:《郝先生墓銘》)真是別具匠心,他傳授舉業(yè),卻不想讓元好問成為純粹的應(yīng)試舉子。根據(jù)郝天挺之孫郝經(jīng)的記載,在郝天挺的教育觀里,“治經(jīng)行己為本,蒞官治人次之,決科詩文則末也”(郝經(jīng):《先大父墓銘》)。作為以教書謀生的地方鄉(xiāng)儒,能將應(yīng)試放在最次要的位置,這種價值觀至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足以讓很多書院、名校的名師汗顏!他的這番教育,為元好問后來考中進士,進入仕途成為優(yōu)秀的官員、杰出的詩人奠定了厚實的基礎(chǔ)。

《中州集》卷九收錄郝天挺一首詩,題作《送門生赴省闈》。門生是誰?一般理解為元好問。筆者贊成這一觀點,理由有三:其一,《中州集》前七卷有魏道明等人所編《國朝百家詩略》做基礎(chǔ),后三卷所收詩人詩作,人多詩少,意在以詩存人,詩歌多是元好問搜集而來,很多出于他自己的收藏和記憶。該詩很可能是郝天挺贈送給他自己的作品。其二,詩中說“未饒徐淑早求舉,卻笑陸機遲得名”,上句用東漢徐淑舉孝廉之典,他因不符合年滿四十的資格規(guī)定而落選,言外之意,這位門生還遠不到被舉薦孝廉的年齡,必須走科舉之路。下句用陸機典,陸機29歲入京師洛陽,雖轟動一時,成名卻略遲,郝天挺希望他的門生成名比陸機更早。郝天挺所言正好符合元好問的身份和經(jīng)歷。其三,郝經(jīng)在《先大父墓銘》中說,郝天挺回鄉(xiāng)設(shè)帳授徒,“遠近俊茂,多從之學(xué)”,但他僅列舉元好問一人,“河?xùn)|元好問從之最久,而得其傳,卒為文章伯,震耀一世”,說明元好問最優(yōu)秀,最值得郝天挺寄予厚望。倘若上述推論成立,那么《送門生赴省闈》一詩當作于大安元年(1209)前后,當時元好問赴燕京參加省試,詩歌尾聯(lián)是對元好問的祝愿:“此行占取鰲頭穩(wěn),平地?zé)熛鰧俸笊?。”雖是套話,但郝天挺的教誨一定會給元好問以鼓舞和鞭策,元好問銘記在心。

王中立、郝天挺都是布衣文人,影響有限。而趙秉文(1159—1232)是當時首屈一指的文壇領(lǐng)袖、詩人、書法家,在元好問認識他之前,他已歷任翰林修撰、翰林直學(xué)士、翰林侍講、禮部侍郎、禮部尚書等要職,更重要的是,他知貢舉,是主管科舉考試的最高官員。其詩文、書法成就、政治地位、社會影響,都遠在他人之上。元好問拜他為師,是他人生中至為關(guān)鍵的一步。

元好問參加科舉考試之前,照例要開展自我宣傳、公關(guān)類活動。他帶著自己的得意之作拜見年近花甲的禮部尚書趙秉文,一舉獲得趙秉文的青睞。用元好問二十年后的話來說,趙秉文“以為可教,為延譽諸公間”(《趙閑閑真贊》),說得比較克制和低調(diào)。用《金史·元好問傳》的話來說,元好問“為《箕山》《琴臺》之詩,禮部趙秉文見之,以為近代無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師”,評價之高,令人激動。《箕山》《元魯縣琴臺》二詩現(xiàn)存,為五言懷古詩,分別緬懷許由、元德秀的高潔情操,趙秉文大力推許,說“近代無此作”,又說“五言造平淡,許上蘇州壇”(楊云翼詩,詳后)。郝經(jīng)《祭遺山先生文》記載了趙秉文(號閑閑老人)對元好問的另一評語:“閑閑初見公文,曰:‘是間世生者?!遍g世生者,就是幾世一遇的難得人才,事實證明,趙秉文此評并非虛譽,體現(xiàn)出他的遠見卓識。

趙秉文的延譽為元好問參加科舉考試營造了有利的氛圍。興定五年(1221),元好問憑借自己的實力,加上主考官趙秉文的獎掖,進士及第,但由此引起了別人強烈的嫉恨和不平:“宰相師仲安班列中倡言,謂公與楊禮部之美、雷御史希顏、李內(nèi)翰欽叔為元氏黨人?!保ā囤w閑閑真贊》)攻擊者出自宰相師仲安陣營,不可小覷,攻擊目標包括趙秉文、楊云翼、雷淵、李獻能等人,將他們?nèi)繗w為“元氏黨人”,可謂居心叵測。奇特的是,元好問只是一新科進士,沒有特別的背景,在所謂元氏黨人中地位最低,卻成了核心攻擊目標,攻擊者將黨派命名為“元氏黨人”而非趙氏黨人,仿佛元好問成了一黨之首,正所謂樹大招風(fēng),才高招嫉。趙秉文不為所動,元好問則不赴選調(diào),回歸嵩山家里。該年夏天,趙秉文游嵩山,尋訪元好問不遇,留下《寄元裕之》詩:“紫芝眉宇何時見,誰與嵩山共往還?!?表達出對這位門生的惦念之情。三年后,元好問參加制科考試及第,再次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為趙秉文洗刷了“元氏黨人”的嫌疑。趙秉文高興地向主考官、右司諫陳規(guī)說:“人言我黨元子,誠黨之邪?”(《趙閑閑真贊》)

進士及第,固然獲得了更高的交往平臺,但并不是每個進士都能順利地躋身上層。元好問知道自己的先天不足,“起寒鄉(xiāng)小邑,未嘗接先生長者余論,內(nèi)省缺然”(《答聰上人書》),他必須得到貴人的幫助。趙秉文帶領(lǐng)他進入上層,結(jié)交名流。譬如楊云翼(1169-1228)與趙秉文齊名,代掌文柄,號為“楊趙”。如果不是趙秉文的提攜,元好問未必能登“楊趙之門”(特別是楊門),交結(jié)一些號稱“天下之選”的名流(《答聰上人書》),未必能得到楊云翼以“國士”相待的隆高禮遇(《內(nèi)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從楊云翼詩歌《李平甫為裕之畫系舟山圖,閑閑公有詩,某亦繼作》這個題目來看,年長的趙秉文先應(yīng)約題詩,年輕十歲的楊云翼再寫題詩,他的題詩多少受到了趙秉文的一些帶動。該詩僅開篇幾句題畫和贊美元德明,后面大量篇幅是敘寫元好問如何受到趙秉文的優(yōu)待,稱贊元好問的詩歌才華:

朅來游京師,士子拭目觀。禮部天下士,文盟今歐韓。一見折行輩,殆如平生歡。舞雩詠春風(fēng),期著曾點冠。五言造平淡,許上蘇州壇。我嘗讀子詩,一倡而三嘆。世人非無才,多為才所謾。高者足詆訶,下者或辛酸。吾子忠厚姿,不受薄俗漫。晴云意自高,淵水聲無湍。

可見,是趙秉文的夸獎帶動了楊云翼的閱讀和評價。

楊云翼所說“舞雩詠春風(fēng),期著曾點冠”,并非泛泛而論。元好問經(jīng)常陪伴趙秉文,晚年他回憶:“余往在南都(指汴京),侍閑閑趙公、禮部楊公(楊云翼)、屏山李先生(李純甫)燕談。”(《暠和尚頌序》)這種侍坐閑談,繼承了子路、曾皙等人侍孔子座的傳統(tǒng),往往自在從容,無所不及,晚輩如沐春風(fēng),未嘗不是一種有效的學(xué)習(xí)方式。趙秉文還帶領(lǐng)他參加詩會。據(jù)《歸潛志》卷八記載,正大元年(1224)重陽節(jié),趙秉文會同陳規(guī)、潘希孟、雷淵、元好問等人,舉行雅集,飲酒賞菊賦詩,其中元好問最年輕,職務(wù)最低。趙秉文作《野菊》,元好問奉命作了兩首同題詩《野菊座主閑閑公命作》《野菊再奉座主閑閑公命作》。金亡后,元好問深情懷念這次雅集:

往年在南都,閑閑主文衡。九日登吹臺,追隨盡名卿。酒酣公賦詩,揮灑筆不停。蛟龍起庭戶,破壁春雷轟。堂堂髯御史,痛飲益精明。亦有李與王,玉樹含秋清。我時最后來,四座頗為傾。今朝念存歿,壯心徒自驚。(《九日讀書山,用陶詩“露凄暄風(fēng)息,氣清天曠明”為韻,賦十詩》之七)

當年聚會,名流云集,場面熱烈生動:座師趙秉文揮筆賦詩,驚天動地;大胡子監(jiān)察御史雷淵痛飲美酒,還透著一股精明勁頭(如他經(jīng)常利用美酒佳肴、珍稀紙硯、動聽言辭打動趙秉文,為他題字);“李與王”(可能是李獻卿、王革)則溫文爾雅,靜坐一旁,如同秋日佳木。元好問最年輕,所作詩歌卻贏得滿座好評。“四座頗為傾”中,應(yīng)該含有對元好問詩歌的評點討論。

當然,元好問不只是被動地參加詩會、奉和之類的雅集活動,他還不失時機地主動請教趙秉文。他請趙秉文為他父親元德明讀書的系舟山題詩,趙秉文爽快地寫下《題東巖道人讀書堂》:“山頭佛屋五三間,山勢相連石嶺關(guān)。名字不經(jīng)從我改,便稱元子讀書山?!彼矚g柳宗元的《戲題階前芍藥》、蘇軾《和陶和胡西曹示顧賊曹》《王伯揚所藏趙昌花四首》、黨懷英的《西湖芙蓉》《西湖晚菊》、王庭筠的《獄中賦萱》等詩,就請趙秉文將這九首詩“共作一軸寫”(《趙閑閑書柳柳州、蘇東坡、黨世杰、王內(nèi)翰詩跋》)。趙秉文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求字的人太多,成了他很大的煩惱?!稓w潛志》卷九有大段生動記載。元好問能請動他連寫九首詩,足見他們師生情誼深厚。元好問還與趙秉文一同討論他人的詩歌。性英禪師是金末著名的詩僧,與趙秉文、元好問都有所交往,元好問在《寄英禪師師時住龍門寶應(yīng)寺》詩中稱贊性英的詩歌:“愛君《梅花》篇,入手如彈丸。愛君《山堂》句,深靜如幽蘭。詩僧第一代,無愧百年間。”元好問向趙秉文介紹這首詩歌,得到趙秉文的首肯,“公亦不以予言為過也”(《木庵詩集序》)。

在耳濡目染中,元好問自然受到趙秉文文學(xué)思想的影響。小到具體詩句、詩人的評價,大到詩壇風(fēng)向的轉(zhuǎn)變,元好問都有不少受益于趙秉文之處。金末,詩壇面臨何去何從的抉擇,是趙秉文最先棄宋學(xué)唐,晚年的詩歌“多法唐人李、杜諸公”,只是“未嘗語于人”(《歸潛志》卷八)。追隨在他左右的元好問,不可能沒有察覺他的這一轉(zhuǎn)向,元好問等人在此基礎(chǔ)上,正式提出“以唐人為指歸”的口號。再如詞學(xué)方面,趙秉文不以詞名,元好問《中州樂府》選錄6首,位居第六,其中《大江東去》(用東坡先生韻)、《缺月掛疏桐》(擬東坡作)二首作品說明他特別推崇東坡詞。元好問在《題閑閑書赤壁賦后》中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推為“樂府絕唱”,稱趙秉文的和作“非特詞氣放逸,絕去翰墨畦徑,其字畫亦無愧也”。與趙秉文推崇東坡詞有關(guān),元好問認為:“樂府以來,東坡為第一?!保ā哆z山自題樂府引》)創(chuàng)作上,元好問還有意效仿趙秉文,傳世作品《促拍丑奴兒·學(xué)閑閑公體》就是例證。

趙秉文對元好問的影響應(yīng)該不限于上述諸端。天興元年(1232),元好問在任尚書省左司都事期間,有機會看見趙秉文與楊云翼、雷淵聯(lián)名舉薦他的奏章,竟然多達十七篇,讓他感慨萬端。趙秉文用力之大,正所謂“辱公陶甄,攜之提之,且挽且前”(《趙閑閑真贊》)。趙秉文去世后,元好問寫下了《閑閑公墓銘》《五月十二日座主閑閑公諱日作》《跋閑閑自書樂善堂詩》《趙閑閑真贊二首》《閑閑公書擬和韋蘇州詩跋》等系列作品,在深切緬懷的同時,全面、高度評價趙秉文,認為趙秉文不僅是五朝老臣,還是“中國百年之元氣”所在(《趙閑閑真贊》)。

除上述三人之外,元好問還對楊云翼、李遹、王若虛、完顏璹、耶律楚材、耶律鑄等人自稱門生或門下士。門下士有門生、門客雙重含義,耶律楚材與元好問同齡,耶律鑄是晚輩,在他們面前,元好問所說的門下士,是門客之意。對前四位,門下士就是門生之意。元好問執(zhí)弟子禮,視之為師長輩,與他們多有講習(xí)交流。如李遹(1156—1222)工于詩畫,仕至東平府治中,名聲不是很大,元好問貞祐南渡之初,即登其門,與之交往近十年時間,李遹不鄙棄他的“愚幼不肖”,“與之考論文藝,商略古昔人物之流品,世務(wù)之終至,問無不言,言無不盡,開示期許,皆非愚幼不肖所當?shù)谜摺保ā都拟窒壬贡罚?。這種講習(xí)討論,主要在元好問進士及第之前,對元好問的成長多有裨益。

元好問生逢亂世,是人生之大不幸,得遇良師,則是不幸中之大幸。元好問盡管在仕途上遠不及趙秉文,書法上也沒有得到王中立、趙秉文的真?zhèn)?,但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方面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遠勝乃師。乃師若地下有知,當含笑九泉矣。

猜你喜歡
元好問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黨員文摘(2022年7期)2022-04-06 10:09:07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意林(2022年3期)2022-03-11 01:40:33
劇影月報(2020年1期)2020-11-14 12:03:50
元好問“誠”與“雅”的論詩主張
河北畫報(2020年8期)2020-10-27 02:54:48
元好問的師友講習(xí)(下)
名作欣賞(2019年13期)2019-09-28 00:54:14
因為一首詩,記住一個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意林彩版(2019年12期)2019-09-10 07:22:44
新起點,新期待:元好問研究展望
名作欣賞(2018年31期)2018-07-13 23:41:59
元好問文學(xué)活動與詩歌生成研究
牡丹(2018年6期)2018-03-28 10:49:36
移巢別處覓雕梁
元好問出聯(lián)收徒
對聯(lián)(2016年6期)2016-11-25 13:56:31
盘山县| 海兴县| 茌平县| 五莲县| 长丰县| 靖宇县| 青海省| 弋阳县| 都兰县| 宁安市| 衡山县| 新竹县| 宿州市| 平顶山市| 凤山县| 南木林县| 怀安县| 凤庆县| 新河县| 陈巴尔虎旗| 永仁县| 永寿县| 习水县| 宁都县| 丹阳市| 拜城县| 临西县| 双牌县| 望都县| 花垣县| 宿州市| 兴义市| 娄烦县| 丁青县| 阿拉善右旗| 达尔| 平邑县| 武鸣县| 达孜县| 中山市| 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