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劍波,劉文娜,文仕知,王忠誠?
(1.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林學院,410004,長沙;2.北京林業(yè)大學水土保持學院,100083,北京)
自工業(yè)革命以來,大氣CO2濃度的增加引起降雨量、降雨特性的顯著變化,進而對土壤侵蝕類型、過程及分布等有顯著的影響[1-2]。植被恢復措施是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主要措施之一,而植物生理參數(shù)的變化是研究水土保持植被恢復的關鍵[3]。植物蒸騰與光合作用是植被與大氣界面間能量與質量交換的2個最基本的生理生態(tài)學過程,兩者均通過葉片氣孔調節(jié)CO2和水汽通量來實現(xiàn)[4];因此,氣孔自身的特征變化直接決定著植物的蒸騰和光合作用[5]。已有研究表明,部分植物在脅迫環(huán)境下,氣孔的數(shù)量與分布與自然狀態(tài)下比有明顯差異,這種差異直接影響CO2和水汽的交換過程[6]。目前單一環(huán)境因子對氣孔特征的影響已有大量報道,而多因子交互作用(如環(huán)境CO2濃度與土壤體積含水梯度交互作用)對氣孔的影響研究較少。
閩楠(Phoebebournei)作為我國南方的珍稀物種,其對生長立地穩(wěn)定性要求較高[7],因此如何調節(jié)閩楠蒸騰與光合作用來適應立地環(huán)境的變化,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探究全球氣候變化下不同土壤體積含水量、CO2濃度對閩楠葉片氣孔特征和氣體交換參數(shù)的影響,進而揭示閩楠葉片氣孔對CO2濃度增加和/或干旱化等全球環(huán)境變化產生的綜合響應,為進一步探討全球氣候變化下閩楠植物葉片碳-水耦合關系與變化過程提供理論依據(jù)。
研究區(qū)屬于湖南會同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位于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廣坪鎮(zhèn)境內,海拔300~500 m之間,屬于中亞熱帶東南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6.3~17.7 ℃。年均降水量為1 600~1 900 mm。主要成土母巖以砂巖、頁巖、碳質板巖為主,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境內森林茂盛,物種多樣,以閩楠木居多,植被蓋度超過90%。
2016年3月開始試驗,為保證成活率和長勢均勻,從研究站苗圃內隨機挑選長勢和大小一致的5年生幼樹(5年生的幼樹長勢達到最優(yōu))32株進行盆栽培養(yǎng)(表1)。盆栽尺寸一致,且每盆中僅栽植一棵幼樹。所用的土壤均取自研究站林地內。
控制試驗是在高照度恒溫恒濕模擬生長箱(FH-230, Taiwan Hipoint Corporation, Kaohsiung City, Taiwan)內進行的。根據(jù)研究區(qū)平均水熱條件(平均大氣CO2濃度380×10-6~420×10-6;平均土壤含水量為22.0%,土壤密度為1.40 g/m3),培養(yǎng)箱溫度設置為晝(25±0.5)℃(07:00—17:00)/夜(20±0.5)℃(17:00—翌日07:00),光照強度800 μmol/(m2·s),相對濕度60%~75%。將盆栽平均分配到8個高照度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中進行30 d的適應性預培養(yǎng)(共8個,每個培養(yǎng)箱中放4盆作為重復),并保持培養(yǎng)箱內CO2濃度400×10-6和土壤含水量20.0%恒定。根據(jù)課題組前期的經驗[8],預培期結束后將8個培養(yǎng)箱按照CO2濃度梯度400×10-6、500×10-6、600×10-6、800×10-6和土壤含水量梯度14%~16%(干旱處理)和25%~27%(田間持水量處理)進行正交組合,共8個處理。在處理過程中,在盆栽中插入土壤含水量監(jiān)測5TE探頭,連接數(shù)據(jù)采集器EM50,實時監(jiān)測記錄土壤水分,保證水分在設定范圍內。其他條件保持不變,連續(xù)培養(yǎng)1個生長季,至閩楠幼樹長出新葉。
表1 閩楠幼樹基本生長狀況Tab.1 Growth status of Phoebe bournei
為分析葉片氣孔的特征指標,于2016年8月采新葉進行測定。摘取8種處理下的閩楠葉片(在每株冠層中部取葉3片,每種處理共12片)經過生物制片處理方法[9]制作成閩楠葉片樣品,在電子顯微鏡(S-3400H)下觀測拍照400倍數(shù)和2 500倍數(shù)下葉片氣孔數(shù)量和氣孔張開程度,具體操作方法參見文獻[10],觀測結果取平均值。同時,利用Li-6400光合儀(Li-COR, USA),對每株閩楠的冠層中部葉片(3~5片)的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氣孔導度、胞間二氧化碳濃度等指標進行連續(xù)3 d測定,每天觀測時間為09:00,觀測結果取平均值,同時計算植物葉片水分利用效率。如下:
式中:W為植物葉片水分利用效率,%;Pn為光合速率,μmol/(m-2·s),Tr為蒸騰速率,μmol/(m2·s)。
利用EXCEL 2010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與作圖,利用SPSS 17.0進行相關性分析和方差分析。
不同CO2濃度和水分梯度組合條件下對閩楠葉片氣孔密度影響較大(圖1)。CO2濃度對氣孔密度產生顯著影響(P<0.05)。CO2濃度的升高引起葉片氣孔的數(shù)量的下降(R2=0.94),CO2濃度在400×10-6條件下氣孔數(shù)量最多,當CO2濃度升高到800×10-6時,氣孔數(shù)量平均降低30.08%。同時,干旱處理下,回歸方程的斜率更大,說明干旱處理下氣孔密度對CO2濃度的響應更敏感。不同水分梯度對氣孔密度沒有產生顯著影響(P>0.05),表明氣孔密度對土壤水分差異的響應低于對CO2濃度的響應;但氣孔密度呈現(xiàn)田間持水處理高于干旱脅迫的趨勢,并且CO2濃度越高,不同水分梯度下氣孔密度的差異越大。
圖1 不同水碳控制下閩楠葉片氣孔密度變化Fig.1 Leaf stomatal density change of Phoebe bournei under different water-carbon control
在電鏡下觀察閩楠葉片氣孔時發(fā)現(xiàn),單個完整葉尖部、中部和尾部3個部位的氣孔密度不均勻,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表2)。從尖部到尾部的位置,氣孔密度逐漸增大,但變化的幅度逐漸降低。隨著CO2濃度的升高,3個部位都表現(xiàn)出下降趨勢,氣孔密度和CO2濃度之間呈現(xiàn)負相關。水分梯度對閩楠葉片氣孔分布的影響表現(xiàn)為:尖部和尾部的氣孔密度在田間持水量下高于干旱條件下,而CO2濃度較低時,中部的氣孔密度在干旱條件下高于田間持水量。同時,隨著CO2濃度的升高,水分梯度對氣孔分布的影響逐漸增大。
表2 不同水碳控制下閩楠葉片中葉尖、葉中、葉尾氣孔密度比較Tab.2 Stomatal density in the leaf apex, middle and tail of Phoebe bournei under different water-carbon control Stomatas/m2
利用400倍數(shù)和2 500倍數(shù)下電鏡觀察閩楠氣孔的結構發(fā)現(xiàn)(圖2)。閩楠氣孔結構由兩個保衛(wèi)細胞構成,氣孔在正常狀況下張開時,氣孔形狀呈現(xiàn)矩形,氣孔平均長度在14~18 μm之間,平均寬度在4~5 μm之間。
圖中放大倍數(shù)為2 500倍,長度標尺為2 μm,工作電壓5 kV,工作距離為9 mm。Magnification from left to right is 2 500 times, length scale 2 μm, working voltage 5 kV, working distance 9 mm. 圖2 閩楠氣孔張開示意圖Fig.2 Sizes of stomata opening in Phoebe bournei
不同CO2濃度和水分梯度組合條件下對氣孔開閉程度的影響見圖3。CO2濃度對氣孔開閉程度的影響不顯著(P>0.05),葉片的氣孔張開比例隨CO2濃度升高而逐漸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不大。在干旱處理條件下,CO2濃度每升高100×10-6,氣孔張開的比例減少2%~4%,田間持水量條件下表現(xiàn)出相同的規(guī)律,但CO2濃度與氣孔張開程度的斜率低于干旱處理。而水分梯度對氣孔開閉程度產生顯著影響(P<0.05)。在干旱處理條件下,氣孔張開程度比例變化在15%~30%之間,田間持水量條件下在40%~50%之間。這是由于充足水分供給下有更多的氣孔會張開,以增加植物的蒸騰量來降低葉水勢,而干旱處理下的氣孔張開比例很小,是因為植物為了保證體內水分,減小水分的散失而降低了蒸騰速率,可見氣孔張開程度對水分供給的敏感性很高。
圖3 不同水碳控制下閩楠葉片氣孔張開程度Fig.3 Opening extent of stomata of Phoebe bournei under different water-carbon control
通過對氣孔導度測定(圖4)可知,氣孔導度的變化范圍為0.01~0.07 mmol/(m2·s)。通過方差分析,不同水分梯度下氣孔導度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田間持水量條件下的氣孔導度均高于干旱處理,干旱條件下氣孔導度小于0.02 mmol/(m2·s),而田間持水量條件下的氣孔導度均高于0.04 mmol/(m2·s)。由此說明,隨著土壤水分增加,葉片水勢減小,進而導致葉片氣孔導度增大。
圖4 不同水碳控制下閩楠葉片氣孔導度變化Fig.4 Leaf stomatal conductance of Phoebe bournei under different water-carbon control
干旱處理條件下,氣孔導度與CO2濃度回歸分析的斜率低于田間持水量條件下,氣孔導度隨CO2濃度變化波動較平緩,總體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氣孔導度隨著CO2濃度的升高而減小,呈現(xiàn)負相關(R2=0.99)。CO2濃度每升高100×10-6,氣孔導度降低10%~17%。在田間持水量處理條件下,氣孔導度同樣表現(xiàn)出隨著CO2濃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規(guī)律,且降低的程度較大,CO2濃度每升高100×10-6,變化的范圍為8%~23%。
不同CO2濃度和水分梯度組合條件下,凈光合反應速率、蒸騰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胞間CO2濃度見表3。CO2濃度與葉片氣體交換參數(shù)相關性顯著(P<0.05),其中,干旱處理下,凈光合反應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胞間CO2濃度隨CO2濃度的升高而顯著增加,呈正相關關系,而蒸騰速率卻表現(xiàn)出負相關關系。田間持水量處理下葉片氣體交換參數(shù)隨CO2濃度的變化相同。不同CO2濃度的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胞間CO2濃度和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而不同水分梯度下4個葉片氣體交換參數(shù)的差異性不顯著(P>0.05)。
表3 不同水碳控制下閩楠氣體交換參數(shù)Tab.3 Gas exchange parameter of Phoebe bournei under different water-carbon control
植物葉片氣孔特征對碳、水環(huán)境改變的響應目前還未有一致結論[11-12]。本研究發(fā)現(xiàn),當土壤體積含水量相同時,高CO2濃度下,閩楠葉片氣孔數(shù)量減少,同時氣孔張開受到抑制,這種響應關系在土壤受到干旱脅迫時更加敏感。這與Rogiers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但徐文鐸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高CO2濃度使得銀杏(Ginkgobiloba)幼葉氣孔參數(shù)減少,而對成年葉片氣孔參數(shù)有增加作用。這說明植物葉片的氣孔參數(shù)變化與大氣CO2濃度增加之間的關系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除受葉片生長發(fā)育階段的影響外,還與光照、溫度、水分等環(huán)節(jié)因子有密切關系。任昱等[15]探究了人工增雨對干旱地區(qū)白刺(Nitrariatangutorum)葉片氣孔特征的影響,發(fā)現(xiàn)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是影響葉片氣孔特征的重要因素。本文中,在土壤水分受到脅迫時,閩楠植物葉片氣孔數(shù)量和張開程度均降低,且CO2濃度越高,二者的降低程度越大。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葉片凈光合反應速率、蒸騰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胞間CO2濃度對CO2濃度的響應強烈,高CO2濃度提高了Pn和Ci,但是降低了Tr,進而降低了氣孔導度,但同時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這與徐輝等[16]的研究結果一致。而曹恭祥等[17]認為CO2濃度與光合速率的響應關系中存在閾值現(xiàn)象,當CO2濃度為600×10-6時,可使得光合速率達到峰值,蒸騰速率較低,從而獲得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中,水分梯度對葉片各氣體交換參數(shù)響應較弱,表現(xiàn)為干旱脅迫條件下抑制葉片的蒸騰速率,而凈光合速率較高;因此,水分利用效率較高。王榮榮等[18]在研究酸棗光合參數(shù)時發(fā)現(xiàn),土壤含水量在58%~80%時,其光合生理活性較高,利于酸棗苗木生長,與筆者研究結果一致。筆者僅探究水碳控制條件對閩楠葉片氣孔特征及光合參數(shù)等的影響,全球氣候變化下,溫度增加、洪澇災害頻發(fā)、土壤蒸發(fā)加劇等一系列環(huán)境因子的改變均會對植物生長、光合作用、蒸騰作用等產生一定的影響,其表現(xiàn)形式、作用機制等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CO2濃度對閩楠葉片氣孔密度產生顯著影響,高CO2濃度引起閩楠葉片尖部、中部和尾部的氣孔密度下降,且干旱脅迫下這種響應更加敏感。氣孔密度對土壤水分梯度的響應低于對CO2濃度的響應。
2)閩楠葉片氣孔張開程度和氣孔導度對土壤水分響應的敏感性高于CO2濃度。CO2濃度越高,氣孔張開程度和氣孔導度越低,而田間持水量處理下葉片氣孔張開程度和氣孔導度遠高于干旱處理。
3)CO2濃度與閩楠葉片凈光合反應速率、蒸騰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指數(shù)關系,且在田間持水量處理下,三者對CO2濃度的響應比干旱脅迫下更迅速,而水分梯度對葉片各氣體交換參數(shù)響應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