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念婷
摘 要:本文結合京九線K1114+824里程處的一座雙線簡支T梁橋向左橫移17cm的工程實例,介紹了既有線橋梁橫移的施工方案、關鍵施工工藝等技術要點,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在“封鎖點”前完成移梁設備安裝、應力放散,防止鋼軌應力在移梁過程中造成橫向阻力;簡化“封鎖點”內移梁施工工序,安全正點完成橋梁橫移施工,能夠確保鐵路運營安全。通過該工程的順利實施,為類似移梁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既有線橋梁 整體橫移 施工方案 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U445.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3(b)-0037-02
1 工程概況
京九線K1114+824里程處一座雙線橋,上部結構為1~10m簡支T梁,梁重80t/孔,道碴橋面,因曲線改造該橋梁需向左橫移17cm,按設計要求施工時需加寬支承墊石,更換板式橡膠支座,恢復全部梁體限位裝置。
2 總體施工方案
采用淺埋植筋技術加寬支承墊石,待支承墊石加寬部分強度達到后,先單線移梁,后大養(yǎng)機械撥道的方法進行施工。利用PLC液壓同步頂升系統(tǒng),在橋臺面鋪設臺車走行槽鋼,安放移梁專用臺車,裝上止輪器,在臺車上面安放液壓千斤頂同步頂升橋梁,臺車之間用連接器連接,固定于移動軌道上的穿心千斤頂作為牽引動力,通過牽引移梁臺車在走行槽鋼中行走,把橋梁移到設計位置,移位后更換新的橡膠支座,恢復全部梁體限位裝置,最后恢復線路供大養(yǎng)機械撥道,使得T梁中心線與線路中心線重合,讓橋梁處于最有利的受力狀態(tài)。
3 關鍵作業(yè)要點
3.1 支承墊石加寬
慢行前根據(jù)需要移梁的距離進行墊石加寬,在墊石加寬前為了新老墊石的銜接,將既有墊石靠加寬側鑿毛并植筋,植筋盡量避免傷及原有鋼筋。植筋前應檢查有無裂縫,在裂縫處不宜植筋,植筋孔位置和直徑除應滿足設計要求外,還必須滿足下列基本要求:凈邊距>鋼筋保護層厚度,并且必須植入原構造箍筋內側;被植入鋼筋的結構物厚度≥植筋孔深度+40mm。鋼筋檢查合格后立模加固后澆筑自留性細石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拆模后在墊石上用記號筆將新梁邊位置標記出來[1-5]。
3.2 解除連接系并安裝限位裝置
慢行前應拆除橋面上的各種連接,包括橋頭鋼軌扣件、檢查梯、支架欄桿解除約束,電纜管線放松,梁體限位樁燒割。安裝頂梁和移梁限位架,控制移梁精確度,避免橫移位移因梁體慣性超出設計值。
3.3 移梁設備選定
根據(jù)10m的T型梁每孔重量是80T左右,橋面軌道和人行道支架30t,每孔荷載110t,每端需要頂力為55t,每端配2臺150.9t液壓千斤頂,全橋采用150.9t液壓千斤頂4臺,備用2臺,并配機械鎖和螺旋保險,采用PLC液壓同步頂升控制系統(tǒng)。配套移梁臺車4臺,備用2臺。在每根移梁軌道的前端固定一臺YDC250-200型穿心千斤頂(承載能力25t),滿足梁體牽引所需的牽引力(F=Nf=110/2t×0.04=2.2t)。穿心千斤頂額定壓力40MPa,回程缸落差面積36.3cm2,張拉缸落差面積62.8cm2,張拉力250kN,張拉行程200mm,孔徑Φ40mm。移梁設備見圖1和圖2所示。
3.4 安裝移梁設備
慢行期間在橋臺面鋪設臺車走行槽鋼,安放移梁專用臺車,裝上止輪器,在臺車上面安放液壓千斤頂,用穿心千斤頂牽引移梁臺車在走行槽鋼中行走,所有千斤頂與移梁控制油泵由專人同步操作,保證梁體整體移動。移梁設備安裝完成后示意圖如圖3所示。
3.5 應力放散
在移梁前一天利用天窗時間進行橋上線路應力放散,放散應力的鋸軌點距梁端外側2~6m,防止鋼軌應力在移梁過程中造成橫向阻力。
3.6 抬起橋上線路
封鎖點開始,在橋臺及以外線路的15根軌枕扣件松開,并用枕木將鋼軌墊高50mm,把梁上軌枕之間的道碴扒開裝袋,并配30人帶撥道器配合移梁時的撥道工作,防止橋梁橫移時受到線路增加的阻力。
3.7 移梁步驟
(1)預頂:封鎖點前在每個移梁臺車上方安置1臺150.9 t的液壓頂,并用止輪器固定好臺車;封鎖點起后,將梁稍微頂起,檢查梁體四周約束是否解除。
(2)頂梁:同步頂升起梁30mm,將液壓千斤頂鎖定,同時在移梁臺車上操墊好梁體。
(3)移梁:在梁體全部落在移梁臺車上后,檢查一遍走道和周圍支撐設施,用穿心頂牽引移梁,線路上用撥道器、撬棍撥道,開始橫向移梁作業(yè)。每個梁端外側設一名專職人員進行測量,確保梁體兩端同步。
(4)更換支座、落梁就位:當梁體移到設計位置后,將老支座拆除,更換新橡膠支座板,支座安裝完后啟動油閥使梁落到支座上,撤出液壓千斤頂和小臺車,拆除移梁軌道。
(5)恢復線路:就位后,檢查支座安放是否良好,下板與支承墊石密貼程度,恢復橋頭扣件和橋上線路道碴,滿足設計標準后即恢復橋頭與橋上線路。
(6)加固梁體:安裝限位架,在梁的外側翼緣下加裝斜撐。
(7)液壓系統(tǒng)拆除:移梁工作完畢后即可進行液壓系統(tǒng)的拆除。
3.8 施工流程
植筋加寬支撐墊石→拆除連接系,安裝限位架→線路扒碴→安裝走行槽鋼、移梁臺車及液壓千斤頂→封鎖點起,梁上鋼軌抬高→同步頂升梁體→穿心千斤頂牽引移梁→落梁,安裝支座→曲線撥移,大機線路搗固→線路整修,開通線路。
4 注意事項
(1)在植筋施工中避免對既有墊石混凝土工作面產生過大震動,鉆孔時應盡量避免使用依靠凸輪傳動原理工作的電錘,應使用電動、氣錘原理工作的沖擊鉆。
(2)施工時嚴格控制橋梁及支座位置,根據(jù)移梁后支座位置,打磨并調整墊石標高,要求支座墊石與支座底板密貼,如有縫隙,采用環(huán)氧樹脂砂漿墊平,確保支座受力均勻和軌面標高不變。
(3)整個頂升過程應保持位移傳感器的位置同步誤差小于2mm,一旦位置誤差大于2mm或任何一缸的壓力誤差大于5%,控制系統(tǒng)立即關閉液控單向閥,以確保系統(tǒng)頂升的安全性和同步性。
(4)在慢行期間要將橋上兩線間道碴和砼蓋板全部搬走,封鎖前一天,要將橋上線路撥移側的相反一側的軌枕頭道碴全部扒開并裝袋子反壓在軌枕頭,軌枕之間的道碴要扒走2/3,保留1/3,以確保慢行期間的行車安全。
(5)移梁施工和線路曲線改造同步實施,橋梁按先曲線內側梁后外側梁順序橫移,移梁誤差控制為0~-5mm,移梁完成后根據(jù)線間距變化更換縱向蓋板。
(6)支座安裝好后要將原橋防止梁體橫向位移的限位樁予以恢復,限位樁的砼強度達到標準后才能拆除限位架和斜撐,取消慢行,恢復正常行車。
(7)橋上管、線、電纜等設施在施工過程中要采取防護措施,附屬工程在移梁后要盡快恢復。線路開通后進行行車觀察,梁橫向振幅等技術參數(shù)需滿足相關規(guī)定,確保列車行車平穩(wěn)。
(8)施工前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交底,對施工作業(yè)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編制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施工作業(yè)指導書,交接樁完畢后應立即組織復測、放線工作,提前做好施工放線的準備工作,認真對照現(xiàn)場進行圖紙審核,發(fā)現(xiàn)問題后立即向相關人員反饋。
(9)移梁封閉線路施工,要按規(guī)定辦理要點手續(xù),按要求簽訂相關安全協(xié)議。
(10)施工期間施工機具和物料的放置要防止侵限。加強既有線施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同時安全防護人員到位,做好安全防護措施[2-3]。
5 結語
通過該工程的順利實施,證實在封閉點前利用走行槽鋼、移梁臺車、液壓同步頂升系統(tǒng)、穿心千斤頂在橋臺面上組成滑移系統(tǒng),在封閉點內進行橋梁橫移這一施工技術是可靠的,且具有簡便、經濟、快速等優(yōu)點,簡化封閉點內施工作業(yè)工序,能夠確保鐵路運營安全,上述施工方法同樣適用于多跨橋梁的橫移,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春生.多跨橋整體橫向移梁施工[J].鐵道建筑,2004 (1):18-20.
[2] 劉真.鐵路既有線橋梁的橫移施工[J].鐵道建筑,2004(1):20-22.
[3] 劉勝堯.3~20m橋整體橫向移梁施工技術[J].鐵道工程學報,2005(6):32-36.
[4] 梁愛和.京廣線北河橋整橋橫移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2007(9):4-6.
[5] 劉鵬濤.曲線地段鐵路既有線橋梁封鎖點內整體橫移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2009(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