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闡釋了何謂“痕跡”形式主義,深入分析“痕跡”形式主義產(chǎn)生的原因,提出治理“痕跡”形式主義的主要措施:基層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多留“天然”工作痕跡;優(yōu)化考核制度,用實效考核代替“痕跡”考核;加強監(jiān)督執(zhí)紀,嚴肅問責不手軟。
【關鍵詞】 痕跡;形式主義;政績觀;工作作風;措施
一、認清工作“痕跡”與“痕跡”形式主義
反對形式主義是我們黨要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斗爭,是各級黨員干部都需謹記的一項基本要求。形式主義危害嚴重,它和我們黨的宗旨,和共產(chǎn)黨人的使命追求都是嚴重背離的,是黨和人民的大敵。然而形式主義花樣繁多,變種千奇百怪,讓人眼花繚亂。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形式主義的泥潭。部分干部在工作中只重“痕跡”不重實效的現(xiàn)象,就是典型的形式主義的變種。
本來工作痕跡是日常工作軌跡的客觀反映和實時記錄,需要的是真實性和嚴肅性,表現(xiàn)為可追溯但不可逆。只有充分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嚴肅認真地抓好痕跡管理,工作留痕才能夠實實在在反映工作事實,各項工作才能夠真正做到有跡可循,我們就能夠及時反查并改進工作中的不足,為強化工作管理提供可靠保障。如果工作落實不夠,痕跡來湊,過分依賴于事后補痕跡、突擊造痕跡,則勢必會讓工作留痕走調變形,讓工作落實最終陷入形式主義的窠臼,這種現(xiàn)象值得我們警惕。
二、“痕跡”形式主義產(chǎn)生的原因
1、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
基層工作內容繁雜,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很容易讓基層干部精力分散,疲于應對,這是基層工作的現(xiàn)狀,不容否認。但是部分基層干部反映,為了避免在上級檢查時被問責,他們不得不過分在“留痕”上做文章。這種看似迫不得已的“苦衷”細想起來,多少有點推脫責任之嫌。不管什么工作,只要真正做了,就一定會留下痕跡?,F(xiàn)在的突出問題是,一些工作痕跡不是干了工作自然留下來的,而是后期通過“人造”手段,刻意偽造出來的假象,這就是嚴重的工作態(tài)度問題。
態(tài)度偏了,工作就不可能做好。一個思想上不謀求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干部,面對群眾的困難,就不會感同身受,更不會設身處地地為群眾著想,有的只是敷衍,是推諉扯皮。如果是一個真正想為群眾辦事的干部,在做群眾工作時,根本不需要刻意留痕跡,造印跡。因為在化解群眾矛盾、處理信訪案件等具體問題時,都是有嚴格的程序標準,每一步怎么走,每一個字誰來簽,總會有記錄的痕跡,否則矛盾不可能得到妥善處理。因此,只有首先端正態(tài)度,工作開展起來才能見實效,才不會在上級檢查時心里發(fā)慌,以致害怕被追責只能用假的工作痕跡來湊數(shù),企圖蒙混過關。
2、上級部門工作作風不嚴不實
出現(xiàn)工作痕跡造假現(xiàn)象,一味批評追責基層干部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這種形式主義之風。問題出在下面,根子卻在上面。部分地區(qū)痕跡造假盛行,和該地區(qū)的部門機關工作作風不嚴不實脫不了干系。有的地方,為了突顯“主動積極”、工作已經(jīng)“安排落實”,就用開會、發(fā)文的形式來應付。這樣的工作留痕,就成為一種繪制虛假落實、虛假繁榮的工具,助長了虛浮虛假的工作作風。這樣的工作要求,只能催生出以各種弄虛作假為手段的形式主義不正之風。有的部門到基層去督查工作沉不下去、實不到底,過度依賴微信群推動工作,認為工作照片發(fā)群了、簽到定位共享了,工作也就落實了;有的檢查工作脫實向虛,奉行“唯痕跡論”,堅持以痕跡論政績,認為材料報送了、數(shù)據(jù)達標了,檢查也就過關了,至于痕跡背后的真實性則不在深究之列,如此一來,工作留痕便會偏離正確軌道。
工作留痕的形式主義對干部隊伍、企業(yè)群眾,甚至改革發(fā)展事業(yè)的危害無疑是巨大的。在形式主義的掩護下,表面的“改革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都可能是為了迎合檢查的假態(tài)度,表面的“工作落實,服務群眾”都可能是為了避免問責的假痕跡。在這樣的歪風邪氣下,再好的頂層設計也會難見成果,再好的政策制定也不會見成效。在當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這樣的形式主義會嚴重阻礙我們發(fā)展的步伐,危害之大不容忽視。
三、治理“痕跡”形式主義的主要措施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如果思想上只重視表面功夫,行動上肯定就會花拳繡腿,最后做出的事也只能是形式主義的產(chǎn)物。這種現(xiàn)象,不但讓中央的政策精神在基層大打折扣,還讓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執(zhí)行力產(chǎn)生質疑,對黨和政府的公信度降低。因此,面對這種作風上的形式主義,必須糾正,讓歪風邪氣被遏制在萌芽狀態(tài)。
1、基層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多留“天然”工作痕跡
牢記群眾利益,是正確政績現(xiàn)的出發(fā)點。當下,黨員干部要做“為人民服務”的模范,帶頭去踐行黨的宗旨。把群眾的所想所盼,定為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被服務、被關懷。如何增加服務本領,這就需要黨員干部提高自身素質,既要學理論,更要多實踐?;鶎庸ぷ鞲嗍菍嵺`優(yōu)先,需要干部有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怎么獲取,如果只是使用手機發(fā)個信息,動動手指簽個到、定個位,那么不僅工作做不好,自己時間被浪費,能力更是會被荒廢。
工作需要的是做了之后有痕跡,不是沒做或應付之后造痕跡。工作之后可以寫日記進行總結,但也要實事求是,否則就會掉進形式主義泥淖,更起不到應有的總結作用,對工作的促進、能力的提高更是毫無用處了?;鶎痈刹恳诟墒聞?chuàng)業(yè)中積累經(jīng)驗,在為民辦事中增長本領。只有多做實事,才能多留些“天然”的工作痕跡,而且這些“痕跡”都是經(jīng)歷過困難的洗禮、實踐的錘煉,是坐在辦公室里偽造出來的痕跡所無法比擬的。
2、優(yōu)化考核制度,用實效考核代替“痕跡”考核
脫離了監(jiān)督的工作是沒有成效的,不合格的監(jiān)督對工作的促進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各級考核監(jiān)督部門,在進行考核評價時,更要認清考核制度的重要性,對考核細則要認真編寫、用心設計,讓考核結果能真正體現(xiàn)人才和庸才,區(qū)分干事創(chuàng)業(yè)者和渾水摸魚者。考核制度的設計要多側重實績,考核人員更要踐行實地考核的工作方法,不能僅僅憑借材料和圖片,要多走訪,切實地看看被考核對象做了什么,成效如何,期間遇到哪些問題,是否總結出好的經(jīng)驗方法,是否有值得注意的教訓。如果問題問深了,是否務實工作過便一目了然了。
基層工作就是直接和群眾打交道,群眾的滿意度是衡量工作開展成敗的重要指標??己谁h(huán)節(jié)可以設置群眾座談的流程,群眾的選擇也有講究,不能由被考核人員組織一幫“群眾”??己巳藛T要隨機走訪,聽真實群眾口碑,記真實群眾訴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感情是真摯的,相信通過切實的走訪了解,群眾對一個干部的描述和評價就會清晰起來,一個干部的完整面貌便能立體呈現(xiàn),考核就能真正達到實效,只有這樣才能杜絕“痕跡”形式主義的泛濫蔓延。
3、加強監(jiān)督執(zhí)紀,嚴肅問責不手軟
嚴肅的紀律是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和保障。不得不承認,痕跡造假現(xiàn)象盛行和監(jiān)督執(zhí)紀力度不夠有很大關系。例如有的部門檢查工作,明知道實際工作開展成效不可能像材料上敘述的那樣完美無瑕、盡善盡美,面對這樣明顯有問題的材料,檢查部門卻有意忽略,甚至還對資料準備的完善加以表揚,最后形成一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圓滿”。又比如選派相關干部到基層掛職,要求吃住在基層,不能“走讀”。如果用心檢查,開展成效很容易就能摸清查實,只需要到干部的住宿場所看一眼,就能知道大概。然而實際上,上級部門在督導檢查時也是“走過場”,看看簽到本,查查手機定位圖片就算了事,在科技如此發(fā)達的時代,痕跡造假太過容易蒙混過關。
監(jiān)督執(zhí)紀部門要明白自己代表的是組織,是集體的利益。如果抱著“老好人”的心態(tài)開展工作,就會使黨紀國法形同虛設,損害的是廣大人民的利益。如果對于干部弄虛作假的行為不明令禁止,作假干部在思想上就會形成一種誤解,認為組織上對這樣的事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很可能會更加肆無忌憚。只有以鐵的紀律、鋼的要求開展工作,用一視同仁的監(jiān)督執(zhí)紀,用高壓手腕去問責,“痕跡”形式主義的不正之風才能被根治。
新時代需要新作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階段,每個黨員干部不能有絲毫松懈,更不能有半點作假。每個黨員干部要真正把心思、功夫用到工作和干事創(chuàng)業(yè)上,不能耍聰明、斗心眼,更不能用忽悠的手段欺上瞞下。要嚴格依法依紀依規(guī)做好本職工作,要堅決和作風不實、服務意識不強等不良風氣劃清界線,只有工作上時刻保持清醒,才能不被黨紀國法問責。工作實效如何,人民是考官。只有當一切工作回歸以人民為中心,包括“痕跡”形式主義在內的一切形式主義便無地存身,求真務實的好傳統(tǒng)好作風便能發(fā)揚光大。
【作者簡介】
段文浩(1988—)男,安徽阜南人,學士,中共臨泉縣委黨校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