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琳琳
摘 ? ?要: 高校古籍線裝書是重要的特色館藏資源,現(xiàn)存狀況卻不容樂觀。本文以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資料室館藏古籍線裝書建設情況為例,闡述對其進行建設的必要性,并通過系統(tǒng)整理,探索美術學科古籍線裝資源的學科服務工作方向,提出進一步思考與展望。
關鍵詞: 美術學院 ? ?古籍線裝書 ? ?文化訴求
古籍線裝書承載了數(shù)千年中華民族的智慧,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實證,是高?,F(xiàn)代圖書館重量級的特色資源,古籍具有的史料價值是不可取代的。本文結合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圖書資料室館藏古籍線裝書建設的實際案例,提出方案推進本院古籍線裝書的發(fā)展,并探索相應的學科服務工作。
一、高校古籍線裝書建設的必要性
1.館藏古籍線裝書的文化訴求。
高校因為經(jīng)費、空間等原因的制約,古籍線裝書管理有待加強。本文以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為例,資料室館藏古籍線裝資源相對豐富,約有1600余種,最早古籍為康熙乾隆年間的,如:康熙四十六年的《御選歷代詩余》、乾隆壬年的《清河書畫舫》、乾隆十二年的《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釋文)等,其他線裝書主要集中在清末和民國時期。
古籍線裝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造型的完美結合。紙張一般選用宣紙或毛邊紙,印刷技術采用手工雕版或活字印刷,裝訂形式是用棉線把書頁連封面裝訂成冊,裝訂線呈現(xiàn)在外邊,展示了我國古代的裝幀技藝,裝幀形式獨具中國特色。
美院館藏的古籍線裝書是連接美院歷史與現(xiàn)實的紐帶,向我們展現(xiàn)美院的過往和文化,通過對古籍線裝書的研究可以梳理出美院文化發(fā)展的脈絡,挖掘出美院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我們應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開展特色服務,讓讀者“原汁原味”地碰觸、感受中國文化、美院歷史,更接地氣地服務于教學、應用于科研。
2.挖掘潛在古籍線裝資源的現(xiàn)實意義。
從目前國家的一系列舉措可以看出,我國高等教育獲得了前所未聞的重視,全面提高高校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成為高等教育的新時代使命。今后高校重點學科、重點專業(yè)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將成為評估優(yōu)質高校的指標。
以首都師范大學為例,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在2017年教育部學科評估排名中,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美術學進入全國A類學科(前10%)。我們應整合學院資源,進一步挖掘潛在的圖書資源、特色資源,努力提升“內(nèi)功”??梢哉f我館的古籍線裝書是“內(nèi)功”中的“稀缺武功”,因為其中相當大部分是人無我有的特色館藏,是我們的優(yōu)勢資源。如何開發(fā)、建設、利用對美院學科發(fā)展具有非凡的現(xiàn)實意義,有利于全方位支持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及學科建設的高質量學科信息資源服務體系的形成,為建設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提供強有力的資源保障。
二、高校古籍線裝書建設的具體措施
高校古籍線裝書作為重要的教學、科研資源,應該有規(guī)劃地建設。以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為例,現(xiàn)館藏的古籍線裝書主要是繪畫、碑帖、詩題等美術類資源,屬于學科專類資源,且絕大部分是稀有資源,沒有共享的類似版本。美術類古籍線裝書對于教學、科研的指導意義更重大,涉及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因此,我院針對現(xiàn)有館藏古籍線裝書進行了整理。
1.有序上架,全面開放。
把原來雜亂無序的館藏古籍線裝書進行系統(tǒng)典藏,然后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有序上架,并分割出獨立的區(qū)域供讀者翻閱。這樣能節(jié)省讀者搜尋資料的時間,避免搜尋過程中出現(xiàn)古籍線裝書的磨損,同時方便古籍線裝書的管理。
2.制作古籍線裝書的電子書目。
古籍線裝書的電子書目讓查找變得輕而易舉,極大提高了讀者的查詢效率,便捷的查找也提高了古籍線裝書的閱覽利用率。同時,電子書目便于日常管理與更新維護。
3.制作電子版古籍線裝書。
在整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古籍線裝書存在霉蝕、蟲蛀、粘連等不同程度的破損情況,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其使用的損害,我們克服資金、人力方面的局限和古籍線裝書數(shù)字化工作量巨大等諸多現(xiàn)實,制作了有限的幾部古籍線裝書的電子版。這樣,讀者有查閱需求時,若古籍線裝書有相應的電子版,則實體書不要開架,實現(xiàn)有效的保護。
4.嘗試開展美術學科古籍線裝資源的學科服務工作。
美術學院資料室館員在日常學院工作中與美院師生接觸頻繁,熟知每位美院教師的學科研究方向,具有與其良好溝通合作的基礎。學科館員和教學科研教師密切合作、相互促進,形成特色學科服務模式堅實的專業(yè)基礎。
(1)館員根據(jù)學院教師的研究方向,有針對性地向專業(yè)教師推介館藏古籍線裝書。起初教師驚訝于我院的館藏,然后逐漸開始關注古籍線裝資源,查閱率大幅提高。其中專業(yè)敏感度高的教師通過對古籍線裝書的查閱,找到自己教學和科研需要的重要稀缺資料,并發(fā)表了相關的學術文章,開辟了新的課題研究方向。
(2)邀請史論教師對館藏古籍線裝書進行定期的重點推介,緊密結合學生的日常專業(yè)課程內(nèi)容。
(3)舉辦古籍精品陳列展示活動,讓我院學生切實感受首師大美術學院的館藏文化和學術資源,提升藝術自信。
(4)聯(lián)合學院學生管理工作部門,由學生會組織,美術學院資料室提供場地,舉辦古籍線裝書閱讀交流體驗活動,極大調(diào)動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主動性,加強學生與圖書資料室的溝通。
(5)借閱服務中,館員為有查閱需求的讀者介紹我院改進后的古籍線裝書系統(tǒng)化管理查閱方式,獲得好評,效果顯著。
(6)舉辦小型美術學科古籍線裝資源查詢途徑普及講解活動,現(xiàn)場與學生分享如何依托網(wǎng)絡平臺,打破空間局限,拓展獲取古籍線裝資源的領域。講解圖文并茂,提供了最實用有效的查詢方法,并共享出了高質量的數(shù)字古籍圖書館資源。數(shù)位準備撰寫畢業(yè)論文的學生表示,通過參與此次活動,掌握了一定的檢索資源的方法,受益匪淺。
經(jīng)過試行,古籍線裝書的有序整理和恰當使用為教學科研、學術活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通過開展古籍線裝資源的學科服務工作,確實有效提高了我院特色館藏資源的利用率。
三、高校古籍線裝書建設的發(fā)展與展望
由于項目時間有限,加之人力、資金等因素的制約,高校古籍線裝書建設相對滯后,以我院為例,對古籍線裝書的整理及相應學科服務僅進行了初步探索,尚需要深入推進古籍線裝書的發(fā)展建設及相關學科服務工作。結合當今客觀實際情況,建議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繼續(xù)推進高校古籍線裝書的建設。
1.科學評估古籍線裝書的價值。
高校應高度重視古籍線裝書的價值,古籍線裝書是圖書館藏書的一個特殊模塊,不但內(nèi)容上具有學術價值,書體本身也具有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
(1)聘請古籍線裝書的權威評估機構對現(xiàn)有古籍線裝資源進行行業(yè)評估。只有明確線裝書的價值,相應的保護與管理才有章可循、有據(jù)可依。如今古籍線裝書越來越稀少,但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收藏價值。一般來說,古籍收藏與書的實用價值成反比,在書籍出版時實用價值越高的,今天的文物收藏價值越低。
(2)邀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教授對古籍線裝書進行學術評估。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的專家教授既有豐富的一線教學經(jīng)驗又有國家重點科研項目,針對教學和科研資料的需求方面會給出專業(yè)的判斷,明確具體的學術研究價值,并根據(jù)需求把價值分出層次。
2.切實保護古籍線裝書。
在權威鑒定評估后,可以考慮按照等級將有價值的古籍文獻的保護提升到國家文物保護同等地位。這樣,在法律的保護下古籍線裝書的保護工作才會落到實處,相關部門在資金和支持力度方面也會給予適當傾斜。
3.建立研究和修復古籍線裝書的研究所。
向學校和有關部門尋求支持,申請成立美術學科古籍線裝書及藏品研究、修復型的研究所,聘請古籍專家、修復專家和學術教授組建一支美術學科的專業(yè)研究團隊。使用、保護、修復“三管齊下”,讓古籍線裝書充分發(fā)揮其在教學科研中的價值,傳播首師大美術學院雄厚的藝術資源與文化,推動藝術創(chuàng)作與研究的發(fā)展。
4.高校美術學科古籍線裝藏品資源聯(lián)合共建。
吸納兄弟藝術院校的資源,實現(xiàn)資源互補、共享、共建,走大數(shù)據(jù)路線。如通過相互引證分析資源的重要性、學科之間的交互性、信息來源分布特征等,從而為學科發(fā)展方向提供相應的規(guī)劃依據(jù)。
5.深化學科服務工作。
館員與任課教師合作,進一步推進其參與學院教學科研、信息培養(yǎng)等工作,適時嵌入與專業(yè)課程密切聯(lián)系的古籍線裝資源檢索知識講解和計算機實操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資源檢索能力,開闊藝術眼界。另外,館員應該打開思路,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讓美院師生充分感受古籍文化、熱愛古籍閱讀,從而開展古籍研究。
四、結語
高校古籍線裝書的發(fā)展狀況對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具有重大意義,本身就是歷史文化的彰顯和傳承。今后需繼續(xù)深入建設、研究古籍線裝資源,深化學科服務內(nèi)容,形成美術學科特色古籍線裝資源服務模式。最后,用《論語·泰伯章》中曾子說的一句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勉勵我們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古籍普查培訓講義·試用本[M].北京: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2009.
[2]王世偉.圖書館古籍整理工作[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