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祥
古弼,南北朝時北魏大臣,代地(今山西代縣)人,鮮卑族,歷仕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燾、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濬四朝,歷任獵郎、門下奏事、立節(jié)將軍、侍中、尚書令、吏部尚書、安西將軍、司徒等職,封靈壽侯。古弼三忤太武帝拓跋燾的故事千古流芳。
據(jù)《魏書·古弼列傳》,古弼“少忠謹(jǐn),好讀書,又善騎射”,深得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喜愛。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太武帝拓跋燾繼位以后,更加受到信賴與重用,拜為立節(jié)將軍,賜爵靈壽侯,率軍南征北戰(zhàn),征并州、屯五原、擊平?jīng)觥㈡?zhèn)長安、討仇池,屢建功勛。后以功升任侍中、吏部尚書,主管南部奏事。
某日,古弼收到一封來自上谷地區(qū)民眾的《請愿書》,說是上谷的皇家苑囿占地太廣,擴(kuò)張得太過離譜,以至于這一帶的老百姓都無田可種了,懇請朝廷適當(dāng)縮小苑囿規(guī)模,給老百姓留一點(diǎn)兒耕種的土地。
古弼讀罷《請愿書》,心急如焚,覺察到了問題的嚴(yán)重性。因?yàn)檠劭创焊麜r節(jié)即將來臨,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必須馬上去上奏皇帝,使上谷百姓的正當(dāng)訴求得到滿足。
古弼急匆匆趕到皇宮,可事不湊巧,拓跋燾正與給事中劉樹在下棋,殺得難解難分。拓跋燾興趣正濃,全神貫注,只顧與劉樹縱情廝殺,連看都不看古弼一眼。古弼只好耐著性子在一旁等候。
左等右等,拓跋燾與劉樹越殺興致越高,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直殺得天昏地暗,絲毫沒有鳴金收兵的跡象。古弼等來等去,不由等得火撞頂梁,古弼忽地站了起來,在皇帝面前揪住劉樹的頭發(fā),把他拉下矮凳,用手扯住他的耳朵,以拳頭捶擊著他的背說:“朝廷不理政事,都是你這幫小人的罪過!”
拓跋燾臉色都變了,十分尷尬,悻悻丟下手中的棋子說:“放手吧,放手吧,沒有聽你奏事,錯誤在我。劉樹有什么罪過?放過他吧?!?/p>
古弼把上谷百姓上書一事報告了拓跋燾,拓跋燾十分贊賞古弼的正直,全部批準(zhǔn)了他的奏請,準(zhǔn)予把苑囿多占的田地分給百姓。
事后,古弼覺察到自己作為臣子當(dāng)著君王的面毆打大臣,不能說無罪,于是,便主動到公車令那里,脫去帽子,光著腳,自劾請罪。拓跋燾遣使者將他召回,對他說:“你穿戴好鞋帽吧。我聽說筑社的人,艱難地把社壇筑起,又恭恭敬敬地去侍奉社神,神便賜福于他,那么你又有什么罪呢?從今以后只要對社稷有利,益國便民之事,雖然魯莽不合規(guī)定,你只管去做,不必顧慮。”
拓跋燾率部浩浩蕩蕩到河西打獵,命古弼在京城留守。某日,拓跋燾遣使降詔,命古弼把健碩肥壯的戰(zhàn)馬撥給畋獵騎士,而古弼卻公然違抗圣旨,專門把那些老弱駑馬送到河西打獵。
拓跋燾圍獵興頭正盛,看到從京城調(diào)來的沒精打采的駑馬,猶如被兜頭澆了一盆冷水,大怒,揚(yáng)言要?dú)⒐佩?。消息傳到京城,古弼的下屬一個個都成了霜打的茄子,惶惶不可終日,料想在劫難逃。
古弼安慰大家說:“作為人臣,我以為不讓皇帝沉迷于游獵之中,即使有罪,這個罪也是小罪;如果不考慮國家的安危,不做必要的防范,使敵寇隨意自由侵入,這個罪可就大了?,F(xiàn)在,北方的柔然人無時無刻不在伺機(jī)南侵,南方的宋國也無時無刻不在伺機(jī)北上,我們把肥壯的戰(zhàn)馬留下來為軍隊使用,以備不測,如果為此而死,死得其所!不要怕,明主是可以用道理來說服的。再說,這件事是我一人決定的,跟你們沒有任何關(guān)系,你們不必為此憂慮?!?/p>
有人將古弼的這番話如實(shí)地匯報給拓跋燾,拓跋燾隨之轉(zhuǎn)怒為喜?!笆雷媛劧鴩@曰:‘有臣如此,國之寶也!賜衣一襲、馬二匹、鹿十頭?!?h3>拒征民車馳畋獵
河西圍獵歸來不久,拓跋燾又煩膩了宮中的單調(diào)生活,再次出宮,在車駕衛(wèi)隊的簇?fù)硐碌奖鄙酱颢C。這次圍獵收獲頗豐,捕到麋鹿幾千頭。拓跋燾大喜過望,遣使給古弼下達(dá)詔書,命古弼速發(fā)牛車500輛,前來運(yùn)送獵物。
詔書發(fā)出以后,拓跋燾忽然醒悟:前車之鑒不遠(yuǎn),以古弼的忠直不阿,他怎么可能遵旨遣發(fā)牛車呢!于是,對隨從的大臣們說:“筆公一定不會給我征發(fā)民車來,我們在這兒等來等去終歸還是一場空,你們干脆就用馬把麋鹿運(yùn)回去吧,這馬也比牛車快。”
拓跋燾命令畋獵的隊伍拔營返回,走了一百多里,不見古弼發(fā)來的一輛民車,卻迎面碰見了遣送詔書的使者。使者向拓跋燾呈上古弼的奏表。拓跋燾打開奏表,只見上面寫道:“如今秋谷已黃,麻菽遍野,正是收獲的季節(jié),野豬麋鹿不停地到農(nóng)田里來糟蹋莊稼,鳥雀也不斷地來啄食糧食,加之風(fēng)吹雨打,農(nóng)人日夜搶收,依然損耗嚴(yán)重。征調(diào)民車之事,請賜稍得緩行,以不誤農(nóng)時,盡快收載糧食?!?/p>
面對古弼的抗旨不遵,拓跋燾這一回沒有發(fā)火,他看了看身邊的大臣,不無驕矜地說:“筆公果如朕所卜,可謂社稷之臣?!?/p>
正平二年(452年)二月,當(dāng)權(quán)宦官宗愛弒殺了太武帝拓跋燾,擁立拓跋燾六子南安王拓跋余為帝,同年十月,宗愛又弒殺拓跋余,尚書陸麗等誅殺宗愛,擁立拓跋燾的孫子拓跋濬,是為文成帝。文成帝即位之后不久,古弼因參議政事不合皇帝旨意被誅殺。
孔子曾對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史魚大加贊嘆:“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薄肤~可真的是正直??!國家清平的時候他像箭一樣直,國家昏亂的時候他仍像箭一樣直。古弼就是這樣一位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像箭一樣直的剛直忠貞之士。
古弼以直道事君,屢屢跟皇帝對著干,一再違拗太武帝拓跋燾的旨意:因急于為民請命,他膽大包天,攪亂皇帝棋局,還當(dāng)著皇帝的面狂毆妨礙其奏事的寵臣;為確保京城萬無一失,他拒絕執(zhí)行皇帝詔命,將駑馬分給皇帝去打獵,而把壯馬留下來供自己守城備戰(zhàn);為使百姓秋收不受損失,他抗旨不遵,拒絕征調(diào)民車去北山運(yùn)載獵物,還上表申辯,力陳其弊。真可謂“社稷之臣功蓋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雖然古弼的“冒犯”也曾惹得太武帝拓跋燾七竅生煙,甚至咬牙切齒地放出狠話要?dú)⑺?,但最終都幡然醒悟,依然將古弼倚為股肱,充分發(fā)揮其在鎮(zhèn)國家、撫萬民中的柱石作用。然而,古弼還是這個古弼,還是這個一如既往地殫精竭慮、忠心耿耿、以直道事君的古弼,到了文成帝拓跋濬朝,沒過多久,便因參議政事不合皇帝旨意丟掉了腦袋,給后世的人們留下了無盡的慨嘆和深深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