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韻
金屏室位于永平金光寺東南800米處,居于綠蔭環(huán)抱的半山之上。其獨特的山形地貌,遠看酷似一只翱翔的鳳凰,因此被稱為“飛鳳下山”。寶臺妙境金屏室,就修建在此“鳳頭”之上。金屏室選址絕妙,環(huán)境優(yōu)美,背靠險山奇嶺,面朝茫茫林海,遠離塵世喧囂,是一處修身養(yǎng)性的絕妙之所。
我久聞金屏室聲名,很想去瞻仰一番,但因為山高林密,道路崎嶇,再加上多數時間行色匆匆,所以好幾次到寶臺山都無緣得去一見。難得這次時間充裕,同伴也一呼百應,大家便結伴向金屏室出發(fā)。
清晨,從金光寺的后門出去,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道一路向上,狹窄的山路曲曲折折、彎彎繞繞,在幽深的密林間蜿蜒向上。雨后的土石松軟,花草潮潤,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松香味。山路兩旁很多地方的樹林太深太密,走在里面有一種天黑了的感覺;有些地方山路比較陡峭,需要手腳并用,踩穩(wěn)前邊人留下的腳印窩,揪住路邊看著根扎得比較緊實的草叢爬坡上坎。一路走來真是不容易。好在路旁古木蒼蒼,草木葳蕤,野花奇草不時會點亮自己的眼睛,所以30分鐘左右的路途雖然艱辛,但大家一路歡聲笑語,倒也輕松愉快。
爬到半山腰,隱隱聽到嘩嘩的水流聲,慢慢看到一座小型寺廟的殿檐飛角、青瓦紅墻,掩隱在一片密密的樹林間。轉過一個拐角,眼前突然出現一股似飛花碎玉的清泉,從廟宇的后山墻邊一個大池子旁奔涌而出。向導介紹這是一眼終年長流不斷的山泉,當地人傳說這是智慧水,喝了這泉水就能讓人變得更聰明靈秀。同伴們一時之間興奮起來,紛紛去取了泉水來喝,有的用水杯接,有的采樹葉盛,有的直接用手捧,都說希望自己變得聰明一些。泉邊一時我們嬉鬧玩笑聲不斷。不過那泉水異常清冽寒冷,身體不適的人要酌情飲用。
喝完泉水,沿著廟宇的后墻側邊走過去,這時我們看見路邊有一叢叢矮矮的柏樹枝趴在地上,枝蔓相牽,伏地生長,枝葉翠綠,但樹高僅達成人膝蓋以上,大家就奇怪這里的柏樹怎么會長這么矮?向導笑著說:不認識了吧,也難怪,這叫爬地柏,是目前云南省內最矮的柏樹,古代罕見,現代少有,移植難活,天生地就,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是比較少見的品種,但是生長非常緩慢,幾百年才長高一點點,屬于比較珍稀的物種?!边@個導游口才了得,我們一邊聽一邊觀賞慨嘆,不知不覺就來到了金屏室的正門前。
這是一座看似簡單卻匠心獨運、莊嚴肅穆而不顯奢華的廟宇,為歇山翹角單檐穿斗式建筑,據民國《永平縣志稿》載:立禪為明宗室,道行高深,肉身坐化于此。明高僧擔當題其墓曰“金屏室”。上有九龍池及普宗塔,稱名勝焉”。
傳說金光寺建成后,各地信徒與日俱增,面對絡繹不絕的香客游人,開山老祖為保持空靈的心境,就上山來想尋一處清幽之所靜思悟道。原先占據這一石穴的兩只猛虎被開山老祖感化,自動讓出石穴,石穴就成了開山老祖的講經場所。后來老祖安然坐化,當弟子發(fā)現祖師圓寂時,正是夕陽西下之時,五彩斑斕的光環(huán)圍繞著祖師,夕陽映照下佛光閃閃。弟子們將老祖葬入石穴中。世事更替,幾經翻修后,成了現在的金屏室。
明朝擔當和尚曾題一聯曰:青黃紫白之間此屏忽然金色,東西南北之上古剎獨占中峰。舊時此處香火旺盛,曾有“金屏流水閃金光,金光流出大藏(經)”之民諺,足見金屏室景觀之獨特和受佛教文化影響之深遠。
此時我們站于室前,只見青石臺階之上,兩根粗大的中柱矗立于屋宇前沿,左右柱中各懸一塊漆成黑色的木板,上書一聯:
此山在猛虎穴中誰能敢伽斧鑿
老僧乃神龍嫡嗣領眾呼遣人天
穿過前柱,迎面雕花鎏金的屋門正上方亦懸掛一匾,黑底的木制匾兒上書三個鎏金大字“金屏室”。
同行的楊老師告訴我們,此聯為明代雞足山高僧擔當和尚所題,開山老祖仙逝后,僧眾將其題字制成匾楹,懸于老祖墳園金屏室前。關于這副對聯和開山祖師的傳說,我們之前也聽聞過一些,對金屏室的敬慕、向往之心多少也與此有關,我們也是像很多游客一樣慕名而來,想一睹這副對聯的真顏,讀一讀、感受感受聯中的意境。
我們駐足觀賞這幅匾額和這副對聯,聽介紹說匾額和對聯曾經皆由擔當和尚題寫,但因為金屏室?guī)捉浶蘅?,擔當真跡現已由永平縣文管所保存,如今懸于柱上的對聯為永平縣民間藝術大師楊榮品老先生所題寫。而正門上方匾額上的“金屏室”三字乃是擔當真跡翻刻,相傳擔當狂草潑墨痛快淋漓,與此地山水相得益彰,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我不懂書法,但覺“金屏室”三個字的字體古拙沉雄,柔中帶剛,精氣內涵,當是千金難求。
跨過門檻,迎面是一張老式的八仙桌,桌上擺著香案,供著香果,油燈點點,案香裊裊,待眼睛適應了屋里幽暗的光線后,我才發(fā)現了案幾后面的墓碑——灰色方磚底座,上為橙黃色圓頂,圓頂正面鑲嵌一道紅色拱門,拱門里安放著青石的墓碑,上有“曹洞正宗第十五世寶臺開山祖立禪和尚塔銘”等字樣。這就是開山老祖之墓,整座墓碑和周圍的環(huán)境給人一種莊嚴肅穆而又神秘的感覺。
香案前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寺僧在金屏室中的香案前添油撥燈。有人上前和他攀談,知道了他是來自遠方到此青燈古墓旁獨自修行的師傅,他只有每天上午11點下山到寺院齋堂吃一次飯,其余時間都是獨自一人守著金屏室修行。沒有伴,沒有電,只有一池山泉萬頃松濤,只有青燈古墓形單影只,生活極其寡淡清苦!白天可能還好,到了夜晚,一般人怕是很難熬過那樣的漫漫長夜!這就是我們見到過的真正意義上的苦行僧吧。
定下神來左右看一看,屋子似乎不大,左邊有一條通道看過去比較幽深,應該是通到我們剛才路過的山泉那邊;右邊一道小門進去似乎是一個小屋子,應該是師傅日常的居室吧,那半掩半開的門扉后面,對于我們來說真是一個神秘的世界。我正好奇地左右觀看,突然發(fā)現同伴們都已經出門去了,師傅也不見了。一個人站在光線幽暗的屋中,莫名的有些緊張和惶恐,我趕緊離開了這個屋子。
跨出門檻,迎面一座雕梁畫棟、像一顆彩珠一樣鑲嵌在滿山翠綠屏障中的涼亭,赫然出現在我們眼前。
來前就聽說這座涼亭名叫六角亭,相傳是老祖為與佛有緣的兩只猛虎修建的,所以又叫結緣亭。老虎被開山老祖感化,變?yōu)槭ㄇ暗膬芍旯潘?,日夜守護老祖講經布道。兩株古松矗立于亭外敞開的平臺兩側,似伏龍對珠,遺世獨立;亭前是一塊約30平方米的的草坪,可供游人小憩;向西面對木蓮花山主峰,視野開闊,可觀賞日升日落,可遠眺大頂笑彌勒尊容,還可鳥瞰金光寺全景,附近景色可謂盡收眼底,是一個絕佳的觀景臺。
金屏室觀景臺 段成仁/攝
這里是上山拜佛的善男信女必到的地方,據說參拜的人們只要到上面摸一摸、站一站、看一看,就能得到佛祖的保佑,還能給人帶來緣份和好運。
我快步奔下臺階,穿過山門,走進這座精美的小亭中,站在兩棵高大的古松旁四處眺望,可是因為細雨剛過,此時大霧彌漫,除了近前的一坡綠色,一兩百米外全被棉花一樣的大霧包圍著,扯天扯地的霧氣把不遠處的天地連成一片,恍惚間好像來到了天庭靈霄殿外。有人就笑說會不會有衣裙飄飄的七仙女從霧氣中穿行而來,給我們一個驚喜的邂逅。大家就開玩笑叫他別回去了,留下給仙女守著衣服,到時候守著仙女老婆過神仙日子。大家的歡聲笑語一時驚飛了樹上的兩只小鳥,它們一路鳴叫著朝遠處飛去。
霧氣實在太大了,遠處什么也看不見。回過頭來看我們身邊的景物,才發(fā)現亭前的兩棵大樹根上,被人對稱拴上了兩根紅綢帶,在周圍的一片綠色中十分醒目,頗有一種畫龍點睛的感覺。兩棵大樹分別站在亭子的兩邊,枝干挺拔、高聳云天。那兩兩相對,枝葉相牽的姿勢,真的很像兩只猛虎并肩站立,威武忠實地守衛(wèi)著他們令人尊敬的主人。我不由得伸出手去摸摸近旁那棵樹的樹干,那觸手可及的地方可能是摸的人多了,本來粗糙的樹皮,竟有一種滑溜溜的手感。
此時,正好是太陽將升未升的那一時刻,隨著光線的逐漸增強,只見遠處的蓮花峰頂在陽光的照耀下霧氣翻涌、霞光蒸騰。慢慢地,山峰綠色隱隱,天邊霽色初現,呈現出一派仙鄉(xiāng)渺渺的景象,仿佛真有美麗的仙女將要駕著祥云飄飄而來。遠方濃濃的霧氣隨著太陽的光線翻涌、升騰,慢慢分離開來,慢慢變成天上一團一團的白云,慢慢化成山間一條一條的飄帶。白云飄在越來越清朗的天幕上,襯得天幕越發(fā)碧藍;飄帶纏在越來越清晰的山腰上,襯得森林越發(fā)翠亮。一瞬間,我好像忘卻世事置身仙境,整個人身輕心悅,思潮涌動。激動之時不由得胡謅小詩一首:“雨后寶臺翠,金屏碧色新。遙看彌勒頂,霽色霧中現”,惹得同伴笑談:莫非真的是佛光有靈引動了詩情,我卻暗暗遺憾自己的語言描繪不出眼前美景的十分之一。
當彌勒大頂的霽色越來越明亮的時候,東邊金屏室上方,層層綠海之上,一個金色的小球正從群山頂上緩緩升起,水墨畫一樣的樹尖上托著一個白得透亮的圓球,一點一點往上拋,突然樹尖似乎是借助了風力,順勢一頂,圓球一下升到樹梢頂上,脫離了樹群的枝枝牽絆,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掙脫束縛跳進澄宇之中,興奮得滿臉放光。此時置身其中,只覺天色清明,萬山碧透,朗朗乾坤,祥和明凈,天地一片光明美好。轉向西邊,一時間寶臺風光盡收眼底。雨過天晴,天遠地闊,目之所及,大地一片清新爽朗;颯颯的山風吹過密林,一片嘩嘩的喧響,猶如一日之晨曲,傳送著夏日的清朗和蓬勃。
面對初升的太陽,有人平平地伸出雙手拍照,從另一個視角上看,這個金色的小球剛好被捧在手掌心上,造成一種神奇的視覺效果,一個人仿佛伸手就能掌控整個日月運行,就能轉動世間朗朗乾坤。同行的人紛紛效仿拍照,都想留住這一生命中奇特的相遇。大自然的神奇景觀,真是讓人神清氣爽,身心愉悅!
照完相,一伙人嚷嚷著想為眼前的美景取個名字,有說“靈山日出”的,有說“林上奇觀”的,有說“金屏畫卷”的,這時同行者中對寶臺山有諸多研究的張老師開口了,說曾在一篇相關古籍中看到過“木蓮曉霧”這個詞,說的好像就是我們對面木蓮花峰的美景。大家一時之間贊嘆不已:“木蓮曉霧”,多么美好的意境,多么切合眼前的美景??!還是這個名字厲害!
張老師接著介紹說:其實金屏室還有一個更著名的景觀叫“金屏夕照”,隨著張老師的描述,我的腦海中出現了這樣一幅景象:日落西下,一個涌動的“火球”緩慢向山峰下墜落。頓時,群山萬壑肅靜,異獸歸穴,百鳥入巢,夜幕徐徐降臨,籠罩寶臺。日落西邊,碩大的夕陽掛在林海邊緣,山風吹過,一片片林海就像湖水漣漪悠悠蕩漾,鱗光閃閃,美妙異常。
張老師說,明朝末年,江山易主,開山鼻祖立禪大師朱鑄成擔心自己皇室嫡后的身世會給金光寺招來浩劫,為了不連累眾生,老祖在他83歲的時候決意自行圓寂西歸。他端坐于一個泰緬玉蓮花盆中,40余天不進水米,坐化于金屏室。當弟子發(fā)現老祖圓寂時,正是夕陽西下之時,五彩斑斕的光環(huán)圍繞著老祖,夕陽映照下佛光閃閃。弟子們將老祖葬于室中,日夜有人添油守候。由此,當地的老百姓口口相傳:一個人如果沐浴到金屏室夕陽的佛光,福氣就會大增;看到金屏室夕陽在林海中的燦爛,激情就會涌動,靈氣就會提升;假若在結緣亭被夕陽的佛照光環(huán)籠照多次,壽數也會增添。雖說有些迷信,但也正好折射出了人們對崇高精神和美好事物的敬佩和向往。開山老祖舍己為人的精神,就像這溫暖的陽光給金屏室凃上了一層光輝,似乎我剛才在室內感受到的那一種壓力和緊張,也隨之消散殆盡了。
因為我們來到金屏室的時間是早上八九點鐘,一天的行程安排緊湊,是無緣得見“金屏夕照”的美景了,心中不免有些遺憾,但一想我們已經看到了另一個同樣迷人的景觀——木蓮曉霧,所以也算是不虛此行吧。
靜坐亭前,面對千山萬壑,蒼茫林海,我們一時之間沉默了。我突然發(fā)現到這里來游覽休閑的一個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在這亭邊靜坐觀覽。清晨八、九點鐘的陽光灑滿山林,剛才的一層層濃霧悄悄退場,遠處有大片大片木蓮花生長著的大頂二頂(木蓮花山),山腰上有如一顆耀眼明珠的金光寺建筑群,近前的山坡有密密匝匝翠綠無邊的原始森林,身后有閃耀著佛光禪意的老祖墳塋金屏室,這一切,足以供我們發(fā)呆,供我們暢想,供我們飽覽山色,供我們濡養(yǎng)心靈。一些平日里積郁于心的糾結煩惱,一些俗世中化解不開的紛紛擾擾,或許會在瞬間被開解,被點化,被升華!這或許才是我們走進金屏室的最大收獲吧!
導游大聲呼喚大家走了,我竟有點依依不舍,也說不清是留戀眼前的環(huán)境,還是留戀心中的感覺,總之就是覺得在這待的時間太短。
擔當語錄里說:“全不管青山蒼老,但消受白日虛閑”。放開俗世煩擾,走進清凈寶臺,端坐結緣臺上,放松身心,吐舊納新之時,雖然不能做到超凡脫俗,但至少,心靈的世界會變得更加空靈、灑脫,就像金屏室前那一片經歷過四五百年風風雨雨的的爬地柏:寂靜生長,卻依舊歷久彌新;歷經風雨,卻更加安靜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