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漢書·禮樂志》中說:“朱明盛長,敷與萬物?!薄爸烀鳌笔窍募镜膭e稱之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經(jīng)歷了春日萌發(fā),入夏之后萬物蕃息,催生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風物習俗,反映了天時地利所激發(fā)的古人的生活智慧。
入夏之后,蔬果次第成熟,民間產(chǎn)生了立夏嘗新的習俗。清代顧祿《清嘉錄》中說:“蔬果鮮魚諸品,應候迭出,市人擔賣,四時不絕于市,而夏初尤盛,號為賣時新。”還記述立夏日要見“三新”,“設櫻桃、青梅、稷麥,供神享先”。
明代《酌中志》中不僅提到四月嘗櫻桃,“以為此歲諸果新味之始”,還說四月二十八那天要“取新麥穗煮熟,剝?nèi)ッ?,磨成細條食之,名曰‘稔轉(zhuǎn),以嘗此歲五谷新味之始也”。嘗新者還有“駐色酒”,《月令萃編》中說是在酒中混入新李子所榨的汁,供女子在立夏這天飲用,祈愿容顏美好。
《東京夢華錄》記述:“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中別無時節(jié),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遠邇笙歌,通夕而罷?!绷攘葞坠P即勾勒出我們可以想象的宋式消夏風雅,令人神往。
六月的杭州,巷陌路口、橋門市井賣“芥辣瓜兒、義塘甜瓜、衛(wèi)州白桃、南京金桃、水鵝梨、金杏、小瑤李子、紅菱、沙角兒、藥木瓜、水木瓜、冰雪、涼水茘枝膏,皆用青布傘當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唯舊宋門外兩家最盛,悉用銀器……”活色生香,甜咸紛呈,引人垂涎,既有應季瓜果,也有爽口的水飯、鮮香的炙肉和干脯,還有刺激食欲的芥辣瓜兒,專治暑熱食欲不振。躍入眼簾的涼、沙、水、晶、冷等字眼,以及用銀器盛裝的冰雪,散發(fā)著絲絲涼意。
暑氣彌漫里,一份玲瓏“冰雪”,一盞溫潤湯飲,一箸碧色冷淘,遙想“雪檻冰盤”,取時鮮瓜果盛之以簍筐,試試“浮瓜沉李”,致敬“流杯曲沼”,在方寸的生活空間里,在煩瑣的事務中解脫片刻,求得些許放松和風雅,實在是難得的小確幸。
匯聚了各種意味的端午,其風俗節(jié)物在宋人范成大的詩中有生動的描寫:“李核垂腰祝,粽絲系臂扶羸。節(jié)物競隨鄉(xiāng)俗,老翁閑伴兒嬉?!蔽逶鲁跷澹谛律鷥悍块T上裝飾艾虎、蒲劍和五色桃印符,以雄黃涂耳鼻,浴蘭湯,在小兒身上系“長命縷”,穿繡有虎鎮(zhèn)五毒的肚兜,吃五毒餅,以五毒塑形的“五毒餑餑”送友人,這些節(jié)俗都有著濃郁的辟邪意味,皆以應對因天候變化而來的病祟。
五月初五還是歡樂美好的女兒節(jié)。在《宛署雜記》中寫明代北京自五月初一至初五,小閨女們被打扮得“盡態(tài)極妍”,出嫁女子亦各歸寧。清人彭蘊章作《幽州土風·吟女兒節(jié)》:“紅杏單衫花滿頭,彩扇香囊不離手。”女孩子佩帶的香囊,其中填充藿香、薄荷、菖蒲等香草藥材,以求驅(qū)疫辟邪,或者纏上彩色絲線以應五行和天地、陰陽。
“凈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古人將扇子稱為“搖風”,又叫“涼友”。扇子材質(zhì)豐富,有羽扇、蒲扇、絹扇、紙扇、象牙扇、香木扇等;從形狀上說,又有團扇、平扇、折扇等。古代的文人墨客將扇子視為“懷袖雅物”,在其上題字作畫,令其吸收了文化與藝術(shù)養(yǎng)分,既可消暑,又添情趣。扇面還發(fā)展成為書畫的一個獨立門類。
唐人雍裕之《題蒲葵扇》詩云:“傾心曾向日,在手幸搖風。羨爾逢提握,知名自謝公?!蓖强龋迦嗽瑢W瀾更樂道夏日村居的輕松:“葵扇搖風繞樹行,晚涼新浴葛衣輕。一溪流水涼陰綠,人立平橋話月明?!崩畎住断娜丈街小吩唬骸皯袚u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痹娤傻臑t灑愜意、無拘無束就更令人羨慕了。
元代畫家劉貫道的《消夏圖》,描繪了古代文人在室內(nèi)的消夏生活。畫中有一個三彎腿、帶束腰的四足小幾,上面置冰盤,盤中有冰塊和時令水果,直接點明消夏主題。文人輕拈拂塵,悠然自得。這里的拂塵略似麈尾。在宋代,拂子既是驅(qū)蠅的時令用物,又是增添道氣的雅器,與扇子相比,魏晉古意更濃。
瓷枕是消夏的另一種妙物。陶瓷的質(zhì)地和光潤的表面自帶清涼,為夏日的休閑帶來舒適和趣味。北宋張耒在《謝黃師是惠碧瓷枕》中寫:“鞏人作枕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生,腦寒發(fā)冷泥丸驚。”說的是河南鞏義市鞏縣窯所產(chǎn)的青瓷類產(chǎn)品,可消炎暑、生涼風、清神醒腦,不愧為盛夏的降溫利器。
如今我們在磁州窯所產(chǎn)的瓷枕上還可以讀到不少關(guān)于夏日的詩詞文賦。《夏景》曰:“夏日景偏長,遙天轉(zhuǎn)暑光。如人會消遣,何處不清涼。”還有《枕賦》:“是時也,火熾九天,時惟三伏。開北軒下陳蕃之榻,臥南薰簟春之竹,睡快詩人,涼透仙骨……”陳萬里的《陶枕》中還收錄了宋枕上的一首題詩:“久夏天難暮,紗櫥正午時。忘機堪晝寢,一枕最幽宜?!边@些詩句都是古人以瓷枕消暑的最好詮釋。
宋人說“浮梁巧燒瓷,顏色比瓊玖”,浮梁就是景德鎮(zhèn),而當時它隸屬饒州,所出的影青瓷器又名青白瓷,被贊為“饒玉”。詩詞中“玉枕”屢屢登場,如北宋蘇軾《蝶戀花》:“玉枕冰寒消暑氣,碧簟紗櫥,向午朦朧睡?!蹦纤翁K庠寫《浣溪沙·書虞元翁書》:“水榭風微玉枕涼,牙床角簟藕花香。”一個是朦朧午睡后,享受雨后初涼;一個是遠目青嶂,滿是“淋浪淡墨水云鄉(xiāng)”的清爽舒暢。詩句中的夏日風物除了玉枕,還有碧簟、角簟、紗櫥、畫扇、水榭和牙床。
至于李清照《醉花陰》中的“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已是“佳節(jié)又重陽”,瓷枕在夏日里的消暑功用自然顯得不合時宜,加上女詞人的際遇,夜半涼意怎可消解?
竹在東方語境里既有哲學和品德方面的意義,又是一種便利的造物素材。山中竹林是納涼避暑的絕好環(huán)境,而夏日器用如竹夫人、竹席、竹簾、竹制的臂擱等,也是文人的愛物,觸感光潤,清涼舒爽。
“竹夫人”其名活色生香,令人浮想,其實是一款充滿智慧和生活氣息的竹編器物,今人依然在用。清代方浚師的《蕉軒錄》中,對其有明確的解釋:“編竹如圓枕,空其中,長三四尺,夏月報以臥,可以清暑,名之曰竹夫人。”在《紅樓夢》里,薛寶釵出過一個謎語,謎面“有眼無珠腹內(nèi)空”說形狀,“荷花出來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說使用的時間,暗示其名稱,謎底就是“竹夫人”。
唐人陸龜蒙曾寫《以竹夾膝寄贈襲美》,描述了一種“竹夾膝”,“截得筼筜冷似龍,翠光橫在暑天中”。清人吳城在《詠竹夾膝》詩中,形容竹夾膝“誰截此君空復空,交紋疊翠何玲瓏”。這竹夾膝似乎也符合方浚師說的竹夫人之形態(tài)。
而關(guān)于“竹夫人”的稱謂,據(jù)說最早出自蘇東坡的《送竹幾與謝秀才》:“平生長物擾天真,老去歸田只此身。留我同行木上坐,贈君無語竹夫人?!庇幸馑嫉氖?,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覺得這玩意兒配不上“夫人”之職,在詩中將其稱為“青奴”,一時成為趣聞。
時空交錯之中的“竹夫人”倩影迷蒙,而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消夏妙物含有古時的文人風流。
頻頻出現(xiàn)在詩文中的消夏用物還有涼席和簾,引發(fā)人們關(guān)于清涼意象的聯(lián)想。簾和涼席,奢華者有玉石、水晶、象牙所制,而更為普及的材料是竹、草、藤和多種纖維織物。席有竹席、葦席、藺草席等,清涼隔熱;簾有竹簾、草簾、葦箔、布簾等,有效減少光熱進入室內(nèi),同時通氣透風。左思《吳都賦》中的“桃笙象簟”都指的是席。劉逵注:“桃笙,桃枝簟也,吳人謂簟為笙?!彼稳颂K籀《六月不雨至七月中自寬一首》詩中的“桃笙葵扇”,都是夏季用物。清人唐孫華《夏日雜詩》中,“竹榻當牕置,桃笙就地鋪”,說的也是竹席。
竹制的家具,譬如桌、椅、床、榻,在夏季更能顯出其材質(zhì)優(yōu)勢。宋人李重元的《憶王孫·夏詞》:“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竹方床,針線慵拈午夢長?!敝穹酱?、涼風、池塘、雨后、荷香,一系列意象讓夏日的午休時光閑適又情味悠長。
與竹不相上下的夏日風物是荷。正如竹林幽篁、槐柳濃蔭多表現(xiàn)山居,池塘小景往往搭配軒敞的亭臺樓閣。漁樵隱逸,荷葉田田,都是納涼避暑繪畫的常見題材。
荷,花、葉、根、莖、籽皆有妙用。荷花、荷葉可泡茶;蓮子、蓮藕可制成多種美食;莖稈能提取纖維,紡織成舒適的面料;荷葉還可作為包裝材料,保鮮、防水、防油,更可化身神奇的碧筒杯,讓美酒成為“碧筒飲”。
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有一典故:“歷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鄭公愨三伏之際,每率賓僚避暑于此。取大蓮葉置硯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上輪菌如象鼻,傳吸之,名為碧筒杯。歷下學之,言酒味雜蓮氣,香冷勝于水?!比龂喝肃嵐珢庠谌煊蒙徣~盛酒,宴請賓客,酒氣有蓮香之美?!短普Z林》記載唐代宰相李宗閎“暑月以荷為杯”,有正始遺風,傳為佳話。
白居易的“疏索柳花碗,寂寥荷葉杯”,戴叔倫的“茶烹松火紅,酒吸荷杯綠”,曹鄴的“乘興挈一壺,折荷以為盞”,詠唱的都是荷葉盞,它沒有標準的碧筒杯那般精致,只是大而化之地采荷葉為杯。
而趙璘《因話錄》中“暑月臨水,以荷為杯,滿酌密系,持近人口,以筋刺之,不盡,則重飲”,也是以荷葉為杯,勸酒略顯豪邁。東坡先生曾賦詩:“碧筒時作象鼻彎,白酒微帶荷心苦?!甭詭Э辔兜暮扇~汁液和酒入口,能夠清涼敗火,實屬消暑良策。北宋歐陽修的《漁家傲·花底忽聞敲兩槳》中,漁家少女拿荷葉當盞,盡享花氣酒香。
宋代,荷葉杯被提名為文士清供之一。南宋林洪《山家清供》也對碧筒飲有所記載:“暑月,命客棹蕩舟蓮中,先以酒入荷葉束之,又包魚酢他葉內(nèi)。候舟回,風熏日熾,酒香魚熟,各取酒及酢作供,真佳適也?!敝v述了文人的精致生活。繼而讀到辛棄疾《鷓鴣天》中的“明畫燭,洗金荷,主人起舞客齊歌”,句中的“金荷”,很有可能是以金銀制成的酒器—荷葉盞、碧筒杯。
及至元明時期,碧筒飲依然見于消夏詩句中。元人邵亨貞《洲濱見荷花》詩曰:“每愛西湖六月涼,水花風動畫船香。碧筒行酒從容醉,紅錦游帷次第張?!?/p>
清人趙翼《小北門下看荷花》有句:“帶得余香晚歸去,月明更醉碧筒杯。”明月為美酒佳釀更添令人沉醉的韻致。不僅荷葉,荷花也有類似的用法,得名“解語杯”。陶宗儀的《輟耕錄》中曰:“折正開荷花,置小金卮于其中,命歌姬捧以行酒。客就姬取花,左手執(zhí)枝,右手分開花瓣,以口就飲。其風致又過碧筒遠甚。余因名為解語杯。坐客咸曰然?!蹦纤卧~人葛立方《卜算子·席間再作》之下闕:“草草展杯觴,對此盈盈女。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舉?!眲t是以蓮花瓣作酒船,清雅至極,暑氣在流霞酒香當中自然不算什么了。
夢回千年,劉禹錫的《劉駙馬水亭避暑》中所描寫的貴族享受令人心向往之:“千竿竹翠數(shù)蓮紅,水閣虛涼玉簟空。琥珀盞紅疑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賜冰滿碗沉朱實,法饌盈盤覆碧籠。盡日逍遙避煩暑,再三珍重主人翁?!庇兄翊洹⑸徏t、水閣、玉簟,還有琥珀盞、水晶簾,以及賜冰、碧籠,怎能不“盡日逍遙”呢?
消夏之器用往往自帶清涼,或容易引發(fā)有關(guān)清凈平和的通感,讓人在熱烈中可求清雅,在躁動里能得安閑?!捌鳌迸c“用”,并非獨立存在,而是依托于生活,存在于某種情境、場景之中,有旨意,亦有旨趣。習俗配合各種風物器用,反映的正是天時地利所激發(fā)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