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中
戊戌年秋日,晨曦穿透云彩,天空湛藍,有一個聲音在我耳邊呼喚:去讀書巖吧!看看一位先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于是,我乘“高鐵”專程造訪江西省南豐縣,顧不上欣賞南國的嘉木——桔林,顧不上旅途勞頓,直奔一座山上的一個洞——南山讀書巖。
南山是名山,位于縣城南旴江對岸,宋代王象之撰寫的《輿地紀勝》記載:“南山,四山環(huán)繞,天水同色,乃上旴勝絕之地?!逼浒肷窖杏幸粋€天然石洞(又叫石室),有一位文壇巨星曾在此奮發(fā)讀書,把書香墨寶在此留存。
宋真宗天禧三年,江西省南豐縣一個世代書宦的家庭誕生了一個男嬰,這個男嬰便是曾鞏,字子固。生而警敏,讀書數百言,脫口輒誦。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鞏為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經,斟酌于司馬遷、韓愈,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保ü?jié)選自《宋史·曾鞏傳》)
曾鞏蜚聲文壇后,此石洞便被后人稱為“曾鞏讀書巖”。甲子年,南豐縣政府在讀書巖建曾鞏紀念館;辛已年建成,對外開放。經多年建設,紀念館內綠樹成蔭,翠竹搖曳,花香鳥語,蝶舞蛩吟。
曾鞏紀念館大門為一間二柱的牌樓門,二柱為秀麗威武的華表,山東濟南書法家王仲武先生題寫的“曾鞏紀念館”匾額懸掛在門的上方,凝重而端莊。門兩側的圍墻用紅磚青瓦建造,呈八字形,高低起伏。紀念館依山勢而建,曲徑通幽,錯落有致,一進門就感受到古樸儒雅的氣息。
進入館內,右側是唐宋八大家彩繪描漆大屏風,屏風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作為天子的專用器具出現,是名位和權力的象征。經過時代的演變,屏風至今流行不衰。它不但有遮隱、防風、隔斷的功效,而且起到點綴環(huán)境、美化空間的作用。佇立觀賞,屏風中的八大家個個傳神。顯然,這里放置此屏風,是為了突出曾鞏這個主題,告訴游客他在文壇中的歷史地位。
走過屏風,樹林茂密起來,翠竹、五角楓、欒樹、楊樹、垂柳蓬蓬如傘,陽光頑強地透過樹林的縫隙漏落下來,淡淡的斑白光打入兩個墨池,這是曾鞏讀書洗筆硯的水池。水池旁的巖壁上有“墨池”二字,相傳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親筆所題。
從墨池旁的石臺階登上一高臺,左翼便是著名的“讀書巖”和“讀書巖亭”?!白x書巖亭”初始是明代景泰年間南豐訓導汪綸在此構建,清代大才子李東陽在《讀書巖祠堂記》中對此有描述:“景泰間訓導汪綸,始即河東麓,公舊讀書巖為亭,名之曰曾巖祠亭。”后來時光流逝,該亭屢毀屢建,現在看到的是南豐縣政府癸亥年修建的單檐四角攢尖石質亭,亭上有匾額“讀書巖”,為書法家舒同所題。此亭結構簡單,典雅古樸,地面是石板,石板上立有四柱,屋面四坡,坡面較陡,四坡屋面相交形成四條垂脊,交合于頂部一點,上覆寶頂。它不靠華麗取勝,不靠怪異引人,而靠樸實、文秀、韻致和境界取勝?!白x書巖”實為深丈余、高八尺、寬余丈的天然石洞,內有石桌、石凳和天然小洞,傳說小洞為了支援曾鞏兄弟讀書,每日流出油鹽米來,旁邊的石壁上還有醒目的“書巖”二字。曾鞏是什么時期在此讀書的呢?經多方查閱史料和今人文章后,推斷應是在皇曄二年(1050年)后相鄰的某年。
這一年,曾鞏家境尚處于“十年萬事??矇?,奔走未足供藜羹”的窘困之中,雪上加霜的是曾鞏又染上了肺病,以至于沉疴日重,臥床不起,后經劉醫(yī)生精心治療,才有所好轉。貧病交加之際,曾鞏與晁文柔結婚。晁文柔是光祿少卿晁宗格之女,她來到這個窮困之家后,任勞任怨含辛茹苦,一手操辦家務,鼓勵丈夫專心學業(yè),親自為曾鞏兄弟置備飯食。這在曾鞏的詩《田中作》中得到印證:“傍人應總笑為生,病體朝朝踏雨行。紅飯白菹妻具餉,青秧綠水自催耕?!痹栠€在《亡妻宜興縣君文柔晁氏墓志銘》中回顧了妻子的賢慧和奉獻精神,他深情地寫道:“余時苦貧,食口眾,文柔食菲衣敝自若也。事故,遇內外屬人,無長少遠近,各盡其意。仁孝慈恕,人有所不能及。于櫛珥衣服,親屬人所無,輒推與之,不待己足。于燕私未嘗見其惰容;于與人居,未嘗見其喜韻。折意降色,約己于法度,學士大夫,有所不能也。為人聰明,于事迎見立解,無不盡其理,其概可見者如此。”
正是有賢妻搞好了后勤,曾鞏得以喘息,擺脫家中事務與堂兄曾曄和弟弟曾布、曾牟經常來“讀書巖”,在洞內擺案搭榻,幽居學習,發(fā)奮攻讀。最近發(fā)現的曾曄的詩證實了這一點?!洞喝张c弟子固、子進讀書巖中飄然感興》,原詩是:巖外雨晴滿碧空,巖中人似坐鴻濛。南臺高峙沙將擢,方石橫流水自通。韞櫝且須懷美玉,鳴弦恰好對焦桐。怡怡氣味春無限,直欲翱翔萬里風(曾曄,字茂叔,又字子華,是曾鞏同父異母的兄長)。
幾年的學習,使曾鞏得以認真研讀“六藝百家史氏之籍,箋疏之書,與夫論羹刺非,感微托遠,山巉冢刻,浮夸詭異文章。下至兵權歷法,星官樂工,山農野圃,方言地志佛老所傳?!保ā赌宪幱洝罚?/p>
洞內設立了曾鞏的一尊銅座雕像,再現曾鞏當年在讀書巖讀書的情景。曾鞏像高大威武,神采奕奕,手握一束書卷,注目閱讀。雕像的頭上戴著小冠,顯然,戴冠前須把頭發(fā)盤在頭頂上打成髻,用纚(一塊黑色的帛)把發(fā)髻包住,戴上冠后,還要用笄,左右橫穿過冠圈和發(fā)髻加以固定。衣服是一種叫做直裰的長袍,衣領直接連著左右襟,衣襟在胸前相交,左襟壓右襟,在右腋下挽結。衣服外面系帶,帶子在腹前打結,余下的下垂部分就是紳。
很多人對曾鞏雕像高大威武神采奕奕的形象提出異議。曾鞏家道中落,長期陷入窮困,本人患肺病,沉疴日重,差點奪去性命。在貧病交加中讀書求功名,怎么可能是一個高大壯實之人呢?而且,在景佑三年和康定二年,曾鞏兩次進京赴試未中,遭無德者譏諷,作打油詩曰:“三年一度舉場開,落(樂)煞曾家兩秀才。恰似檐間雙飛燕,一雙飛去一雙來。”以上皆說明曾鞏這一時期的心情是沉重的抑郁的,決非神采奕奕,應是頭戴高士巾、身穿直裰長袍、面容清癯、鼻子平直、“丹鳳眼”、文質彬彬的千秋醇儒形象。
從讀書巖旁的臺階繼續(xù)上登,便是一棟四柱三間的牌坊和曾鞏紀念館(曾文定公祠)。館內展示了曾鞏生平及主要成就,展品以圖片為主,圖文并茂,以年譜順序介紹曾鞏的清廉剛正與超群才華。其中有全國各地搜集的有關曾鞏的拓片、報刊、評介、詩詞、散文出版物或復印件等。在這里可以尋找曾鞏生前蹤跡,拜謁大家畫像,品味高潔人生,欣賞不朽詩文。還可以跨越時空走近偉人,進行心靈的交流。
走過紀念館,登上山頂進入亭子,仰望蒼穹,碧空如洗;俯瞰山下,秋季旴江,洲灘裸露,江水成渠;古塔鳴雁,二橋鎖江,桔園放彩。一幅幅畫卷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