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脊柱內鏡下經椎板間入路翻修 L5~S1 開窗術后復發(fā)的早期臨床報告

2019-07-24 08:13:02虞攀峰昝鵬飛張西峰黃鵬周建偉強華
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 2019年7期
關鍵詞:板間硬膜瘢痕

虞攀峰 昝鵬飛 張西峰 黃鵬 周建偉 強華

腰椎間盤突出癥 (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 )常伴有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是脊柱外科手術最為常見的病因[1]。傳統(tǒng)開窗椎間盤切除術作為治療 LDH 的一種有效手段,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結果。隨著脊柱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椎間盤鏡下髓核摘除 (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 ) 以及經皮脊柱內鏡下髓核摘除術逐漸受到脊柱外科醫(yī)生的青睞[2]。然而,盡管手術技術不斷進步,LDH 術后復發(fā)仍然無法逃避,據(jù)報道,LDH 術后復發(fā)幾率高達 5%~20%[3-5]。由于術后硬膜和神經周圍瘢痕的形成、解剖結構的破壞,給翻修手術帶來了挑戰(zhàn)[6]。傳統(tǒng)的后路開放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中失血多,術后康復緩慢;盡管 MED 翻修手術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但微創(chuàng)經皮脊柱內鏡下翻修有著潛在的優(yōu)勢[5,7]。經皮內鏡下髓核摘除常見有兩種入路:經椎間孔入路及經椎板間入路。通常情況下,經椎間孔入路適用于所有節(jié)段的突出,除了高髂嵴的 L5~S1突出病例,對于翻修病例,經椎間孔入路可以避免后側瘢痕組織的干擾,其手術過程及難度與初次手術相似[8];而經椎板間入路通常應用于 L5~S1或是椎板間空間充分的 L4~5病例,對于椎間孔狹窄或是高髂嵴的病例,經椎間孔入路通常難以進行,經椎板間入路翻修可以作為一種替代[9]。2015 年 6 月至2017 年 6 月,治療組應用脊柱內鏡經椎板間入路完成 14 例 L5~S1開窗術后 LDH 復發(fā)翻修病例,術后隨訪 1 年以上,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納入與排除標準

1. 納入標準:( 1 ) L5~S1椎間盤突出經傳統(tǒng)開窗髓核摘除術或 MED 術后復發(fā);( 2 ) 術后間隔至少3 個月以上;( 3 ) 至少經過 6 周保守治療,癥狀無明顯緩解,術后至少連續(xù)隨訪 1 年。

2. 排除標準:( 1 ) 既往手術有腦脊液漏或神經損傷;( 2 ) 腰椎不穩(wěn);( 3 ) 腰椎管狹窄;( 4 ) 存在腰椎其它手術病史。

二、一般資料

本組共納入 14 例,其中男 8 例,女 6 例;年齡 26~61 歲,平均 44.4 歲;患者兩次手術時間間隔為 5~65 個月,平均 27.8 個月;本組病例中復發(fā)病例均為同側復發(fā)。1 例原計劃行經椎板間入路翻修,但術中操作發(fā)生硬膜撕裂,改為開放手術?;颊叻耷暗闹髟V癥狀主要為下腰部中度至重度疼痛伴有下肢的神經放射痛,術前患者常規(guī)行腰椎正側位片、腰椎 CT 平掃及腰椎 MRI 掃描以明確突出節(jié)段,影像結果需與患者臨床癥狀相符合 ( 表 1 )。

三、手術操作

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俯臥位,C 型臂機透視定位 L5~S1椎板間隙并做好手術標記,常規(guī)消毒鋪巾。術中采用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根據(jù) LDH 影像學檢查結果,在脊柱后正中線旁開約 0.5 cm 做一縱向切口,長約 0.8 cm,分離背部筋膜至 S1椎體上緣,置入內鏡工作套筒并連接內鏡電視系統(tǒng)。術中不需要磨除椎板和上關節(jié)突,直接經關節(jié)突內側緣緊貼骨質進行部分瘢痕分離,將瘢痕連同神經組織推擋后暴露突出的椎間盤,充分保護硬膜及 S1神經根,將髓核鉗置入 L5~S1椎間隙內,充分去除復發(fā)的椎間盤組織,經徹底止血后,退出工作套筒,可吸收線逐層縫合手術切口。

四、術后處理

術后囑患者臥床休息后 2 周,在腰圍保護下逐漸下床活動,行腰背部肌肉鍛煉[10]?;颊叱R?guī)留院觀察 3 天,于術后 3 天對患者進行疼痛視覺模擬評分 (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 及 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shù) (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 評價手術效果。

五、隨訪指標與療效評價

記錄患者圍術期的臨床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失血量、住院天數(shù)以及圍術期并發(fā)癥。患者出院后進行常規(guī)門診隨訪,記錄患者術前及術后各隨訪時間點 ( 術后 3 天、術后 1 個月、3 個月、6 個月、1 年 ) 的 VAS、ODI;采用改良 MacNab評分標準評價患者術后 1 年的優(yōu)良率;術后 1 年行MRI 掃描評估影像學結果。

六、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9.0 軟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連續(xù)變量以±s表示;術前、術后各隨訪時間點的VAS、ODI 評分采用 Student-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 果

15 例原計劃手術患者中 14 例經脊柱內鏡下椎板間入路翻修手術順利完成,無硬膜撕裂,手術均在 1 h 內;1 例腋下型突出患者,硬膜黃韌帶粘連嚴重,術中操作出現(xiàn)硬膜囊撕裂,改開放手術。剩余 14 例納入統(tǒng)計分析,手術時間 37~57 min,平均 47.6 min;術中失血量 5~20 ml,平均 12.9 ml;術后住院時間 3~7 天,平均 4.2 天;手術切口長度0.8 cm;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 18~37 個月,平均 26.1 個月。

術后 3 天 VAS 較術前獲得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01 );術后 1 個月較術后 3 天下腰與下肢 VAS 亦具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6 和P=0.005 );隨后的兩個相近隨訪時間點上 VAS 評分亦獲得改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 3 天的 ODI 較術前具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01 );術后 1 個月較術后 3 天、術后3 個月較術后 1 個月亦具有明顯提高 (P=0.001 和P=0.04 );隨后兩個隨訪時間點 ODI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 表 2 )。采用改良 MacNab 評分標準,1 例原計劃行脊柱內鏡椎板間入路翻修手術者,因并發(fā)硬膜撕裂改開放手術,將其療效評價定義為差。15 例中術后 1 年隨訪時優(yōu) 7 例,良 5 例,可 2 例,差1 例,總體優(yōu)良率為 80.0%。

并發(fā)癥方面,除 1 例患者術中硬膜囊撕裂,改成開放手術后手術順利完成。其余脊柱內鏡經椎板間入路手術患者傷口均愈合良好,無硬膜撕裂,無神經損傷病例出現(xiàn);隨訪期間,無復發(fā)病例出現(xiàn)。典型病例:患者,男,27 歲,LDH 經傳統(tǒng)開窗術后3 年復發(fā),脊柱內鏡下經椎板間入路順利實現(xiàn)翻修( 圖 1~3 )。

表 1 本組病例基本資料Tab.1 Patient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表 2 術前與術后 VAS、ODI 評分比較 ( 分 )Tab.2 Comparison of VAS and ODI scores pre-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 mark )

討 論

本研究的目的是呈現(xiàn)脊柱內鏡經椎板間入路翻修開窗術后復發(fā)的 L5~S1LDH 的手術技術并評估其臨床療效。結果顯示經椎板間入路翻修優(yōu)勢明顯,手術時間短、透視少、創(chuàng)傷??;尤其適用于椎間孔狹窄及髂嵴高的患者;術中避免磨除關節(jié)突,瘢痕組織的干擾可控。通過術后早期隨訪,疼痛及功能評價滿意,可作為復發(fā) LDH 患者翻修的一種有效手段。

對于 LDH 術后復發(fā)的患者,先前往往通過傳統(tǒng)的開放手術進行翻修,通過識別既往手術的骨性邊緣、移除硬膜上粘連的瘢痕、去除突出的椎間盤組織而實現(xiàn)減壓[5,11]。據(jù)報道,遠低于初次手術,優(yōu)良率僅有 70% 左右,其原因為硬膜上瘢痕組織的粘連、椎管狹窄的進展、突出節(jié)段的失穩(wěn)以及二次手術對后側支持結構的進一步破壞[5,11-12]。為了提高翻修手術的療效,微創(chuàng)的手術方式如 MED 可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翻修手段,Smith 等[13]的研究顯示經 MED 翻修術后的優(yōu)良率為 81% ( 13 / 16 )。然而,與傳統(tǒng)開放翻修類似,瘢痕組織的粘連及對后側結構的破壞仍是主要的問題。近年來,全脊柱內鏡下的手術受到脊柱外科醫(yī)生的青睞,一項前瞻性研究[8]顯示全脊柱內鏡下的翻修手術療效不亞于小切口下翻修,而其明顯優(yōu)勢體現(xiàn)在手術時間短、創(chuàng)傷小、術后康復快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等。

圖 2 脊柱內鏡經椎板間入路翻修手術 a~b:術中置入內鏡工作套筒;c~f:術中鏡下圖像,摘除突出髓核,神經根減壓;g:原開窗術后切口 vs. 經椎板間入路翻修切口;h:摘除的突出髓核組織Fig.2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revision procedures a - b: Inserting the working channel; c - f: Intraoperative endoscopic images,removing lumbar disc and decompressing nerve root; g: Original incision versus revision incision; h: Removed lumbar disc

脊柱內鏡下經椎間孔入路可以避免復發(fā)病例后側瘢痕組織的干擾,其手術過程類似于初次手術,多項研究[6,8,14]報道了此手術方式翻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對于椎間孔狹窄及高髂嵴的 L5~S1術后復發(fā)的病例,經椎間孔入路通常難以實現(xiàn),經椎板間入路可以作為一種脊柱內鏡下翻修的補充。Kim等[15]通過全脊柱內鏡經椎間孔入路翻修 11 例,經椎板間入路翻修 15 例椎間盤突出術后復發(fā)病例,術中保留瘢痕組織以減少對硬膜囊或神經根的損傷,發(fā)現(xiàn)其總體的優(yōu)良率為 81%。Shin 等[6]通過脊柱內鏡下翻修 41 例 LDH 術后復發(fā)病例,發(fā)現(xiàn)其總體的優(yōu)良率達到 90.2%,僅 2 例術后出現(xiàn)再次復發(fā)。在本研究中,筆者回顧性分析了 14 例脊柱內鏡下經椎板間入路順利完成翻修的 LDH 術后復發(fā)患者,通過術后至少 1 年的隨訪發(fā)現(xiàn),該手術方式安全有效:手術時間短、創(chuàng)傷小、術后 VAS 疼痛評分及 ODI 功能評分獲得持續(xù)改善,術后康復順利,其總體的術后優(yōu)良率達到 80.0%,術后無并發(fā)癥發(fā)現(xiàn),隨訪期限內無復發(fā)病例出現(xiàn)。針對 L5~S1LDH 術后復發(fā),尤其對于椎間孔狹窄及髂嵴較高的患者,經椎板間入路可作為經椎間孔入路的有效補充。雖然有研究指出對于腋下型 LDH,應選擇經椎板間入路替代經椎間孔入路[16-17];然而,對于復發(fā)的腋下型 LDH 患者,由于硬膜或神經與瘢痕組織的粘連,單通道內鏡下可能不足以實現(xiàn)安全有效的分離,不作為翻修的首選術式。

本研究存在以下幾點不足:首先,由于嚴格符合本研究納入排除標準的病例有限,內鏡下翻修手術對手術技術要求高,導致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并發(fā)癥的結果可能不夠精確;其次,此種手術方式的選擇可能不便普及,由于脊柱內鏡下的操作學習曲線陡峭,對于翻修手術更是挑戰(zhàn),脊柱外科醫(yī)生應更多的選擇自己擅長的手術方式;最后,術后隨訪時間短,本研究更多的是為了呈現(xiàn)經椎板間翻修的手術策略,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進一步的大樣本量長期隨訪來證實。

對于傳統(tǒng)開窗或 MED 術后復發(fā)的 L5~S1LDH患者,脊柱內鏡下經椎板間入路可作為一種有效的翻修手段,其具備如下優(yōu)勢:手術時間短、術中透視少、創(chuàng)傷小、術后疼痛和功能滿意;尤其適用于椎間孔狹窄或高髂嵴的病例,早期隨訪發(fā)現(xiàn)其療效滿意。嚴格的病例選擇下,經椎板間入路翻修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策略。

猜你喜歡
板間硬膜瘢痕
手指瘢痕攣縮治療的再認識
手術聯(lián)合CO2點陣激光、硅膠瘢痕貼治療增生性瘢痕的療效觀察
當子宮瘢痕遇上妊娠
髓外硬膜內軟骨母細胞瘤1例
電容器的兩種工作狀態(tài)
關于電容器中U不變還是Q不變的判斷
當子宮瘢痕遇上妊娠
關于電容器中U不變還是Q不變的判斷
電容器的兩種工作狀態(tài)
高壓氧在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仙居县| 昌平区| 弋阳县| 韶山市| 东丰县| 南江县| 曲周县| 随州市| 哈密市| 普兰店市| 宾川县| 淮南市| 信宜市| 望谟县| 九龙县| 湘阴县| 正阳县| 长宁县| 揭东县| 余姚市| 车致| 呈贡县| 宜都市| 沧州市| 桐梓县| 上饶市| 噶尔县| 洞头县| 巫山县| 三门县| 连州市| 前郭尔| 南康市| 大渡口区| 吉木乃县| 通江县| 高雄市| 察哈| 措勤县| 丹寨县| 田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