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不僅以才華著稱于世,也以兄弟情深昭示后人。
兄弟倆從小在一起讀書,蘇轍最崇拜哥哥蘇軾,說蘇軾既是自己的老師,又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蘇東坡則經(jīng)常說弟弟的文章勝過自己,總之,這倆兄弟,有同樣的才氣,同樣深厚的感情。
1071年,因為得罪王安石,又受到御使誣奏,蘇軾請求外任回避,于是到杭州任通判。此時蘇轍升官至尚書右丞,連上四札,也請求外任。三年后,因為蘇轍在濟南任掌書記,蘇軾請求去距離濟南較近的東州太守未得,后來被批準去了山東密州做太守。兩地相距并不遙遠,而別離六載仍無法相聚。1076年的中秋之夜,蘇軾舉杯邀月,神游飛天,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思念兄弟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79年,由于政治上的派別斗爭,蘇軾被關進了當時的中央監(jiān)獄。一天,平時給他送飯的大兒子蘇邁去籌錢,臨時代為送飯的人不知父子倆事先暗中“若有不測,則送魚”的約定,送了一條熏魚。蘇軾見狀大哭,自料必死,馬上為其弟蘇轍寫下兩首訣別詩。其中一首的最后兩句是: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蘇轍讀罷,放聲大哭,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準,還遭牽連被貶官。蘇轍不僅沒有絲毫怨言,還將哥哥的家小接到自己家中安頓。蘇軾出獄后,蘇轍前去接獄,特捂其口,意思是勸他以后少說話。
蘇軾個性鮮明,曠達灑脫,蘇轍則沉穩(wěn)內(nèi)斂,慮事周全。兄弟倆形成明顯的互補。所以他們的仕途雖然坎坷有異,而相知相親,始終如一。蘇轍的兄弟情誼真是感天動地,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