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涵
摘 要 建筑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一種物質(zhì)產(chǎn)物,也是文化符號,表征了不同地區(qū)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推崇差別。地處長江三角洲下游的泰州市,屬于蘇中地區(qū),受到中原文化、吳文化等的影響,其傳統(tǒng)建筑、民居建筑也就有了自身的特點,即顯性符號、隱性符號。
關鍵詞 蘇中;泰州;城鎮(zhèn)民居;建筑文化;符號
1 引言
我國的傳統(tǒng)符號分為兩類:顯性符號和隱形符號。顯性符號是指可見可摸的外在形象,如漢字、數(shù)字、色彩、材料、圖案、各類建筑構件等;而隱形符號是指隱藏在顯性符號之后并影響顯性符號產(chǎn)生的文化現(xiàn)象,如政治、經(jīng)濟、哲學、倫理道德、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對于蘇中傳統(tǒng)建筑文化來說,蘇中城鎮(zhèn)民居中的空間形體、圖案裝飾、材料裝飾、色彩裝飾、陳設裝飾為顯性符號;民俗觀、生態(tài)觀和情態(tài)觀則為隱形符號。
大家熟知的江南民居,古樸典雅的古老民居,在蘇中泰州也能經(jīng)常看到。江南民居集中體現(xiàn)了先輩們的生存智慧和審美情趣,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其寶貴并不在于古老和稀缺,而在于文化的一脈相承。把這些民居遺產(chǎn)提升為符號,在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中得以迅速發(fā)展,升華,對我們的文化繼承與發(fā)揚意義重大。
2 江蘇傳統(tǒng)建筑區(qū)系的劃分
江蘇省位于長江中下游,面積不大,根據(jù)地理文化差異簡單分為:蘇南、蘇中、蘇北。整個江蘇由“幾塊不同文化色彩的板塊”組合而成。而其中最大的文化分野當屬南北建筑文化的差異。從一些建筑調(diào)研的情況看,大體上,蘇北建筑特征傾向于雄渾粗獷(中原文化),而蘇南則以清雅細巧見長(江浙文化)。如果進一步根據(jù)建筑的屋面形式、結構體系、墻體材料、色彩基調(diào)及建筑裝飾等分析,江蘇傳統(tǒng)建筑可以劃分為五大文化圈。
按照圖1來劃分,泰州屬于蘇中運河文化圈,以揚州、泰州、淮安市為核心。這一地區(qū)屬唐代以后的揚州府和淮安府,主要水系為大運河的淮揚運河段。泰州受到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吳文化等的綜合影響,彼此之間互相交融,又分別保留著專屬于自己的文化特質(zhì),從而與其他文化圈區(qū)分開來。
3 泰州民居建筑的顯性符號
泰州民居青磚黛瓦、三間一進、左右逢源、只油不漆,具有簡潔、樸素、實用的特點,深刻影響著周邊城鄉(xiāng)建筑。對于泰州民居的特點,有人用詩一般的語言進行了總結:
黛瓦灰墻青磚地 前廳后堂軸線排
屋面弧彎瓦頭翹 舉折平緩用粗材
抱梁荷墩巧雕刻 堂屋穿斗廳屋抬
楠木柏木材質(zhì)優(yōu) 只油不漆色和諧
花格窗芯木柱礎 落地屏門隔能開
柱頭卷殺方木椽 仿木磚雕飾門外
門側石鼓八字墻 門前照壁增氣派
封閉寧靜遵定制 典雅樸素圖實在
3.1 空間結構
泰州民居很多都借助了以院落為中心的交往空間。比如,泰州體量最大的古建筑群是李氏住宅和田氏住宅古民居建筑群。房屋基本上一律朝南,結構布局大致相同,有連三進,有四合院,大門朝東,后門朝西,家家皆有大門堂,很有氣派。
建筑簡構,泰州民居,不管主人官階多高,資財多富,房屋基本上一律朝南,結構是五架梁,房屋前后用軒成單步梁。各家布局大致相同,有連三進,少有四合院。通常由廳堂、穿堂、堂屋、正房構成,沒有廂房。大門朝東,后門朝西,家家皆有大門堂,很有氣派,且具北方凝重之氣。以我國傳統(tǒng)的“間”作為民居的基本單位,由“間”組成“屋”,“屋”圍住天井組成“院落”。通常沿軸線漸次展開,以堂、院為中心分若干進院落,登高鳥瞰,有比較豐富、完整的“第五立面”。有的富商的宅院甚至有幾條軸線。但泰式民居中少有四合院,通常由廳堂、穿堂、堂屋、正房構成,沒有廂房,原因是泰州屬季風影響下的亞熱帶濕潤氣候,東西廂房在夏季十分炎熱。小型的民居只有一個天井,大中型民居則有多個天井和庭院。廳堂是泰州傳統(tǒng)民居中家庭生活的場所,是家庭活動的中心,也是聯(lián)結全宅的中心點。庭院天井是泰式民居中不可缺少的組成內(nèi)容。前后兩進之間用兩道圍墻相連成小天井,構成一個又一個小院落。天井小,占地少,但能夠滿足采光、通風、排水的各方需要。每進之間可分可合,前后相連而又各自獨立,封閉中更顯得分外寧靜。功能主要包括:通風換氣,接受日照,解決采光;排泄或收集雨水,通過水池和綠化的設置來調(diào)節(jié)小氣候,滿足室外納涼、休息、活動的需要。
房屋結構,主要是采用框架式穿斗式抬梁結構。檁、梁、柱緊密配合,堅實牢固,同時房屋的柱頭有卷殺,柱下墊木礎,墻體只起擋風避雨和分隔空間的作用,拆去磚墻可抬起位移,結構合理科學,具有很強的抗震性能。民居大門外大多裝刻有花紋的石質(zhì)圓形或長方形石鼓,石鼓之上安大門,防潮又防盜。
3.2 瓦作
泰州民居大多青磚、黛瓦,屋頂大多為硬山頂,檐口平直,鏤空屋脊,具北方凝重之氣。廳堂和正房有前廊、廊頂為卷棚頂。單體建筑起一種承載精美雕飾以及圍合群體院落空間的作用。所謂硬山頂,也叫硬山式屋頂,中國傳統(tǒng)建筑雙坡屋頂形式之一。這種頂?shù)慕ㄖ凶鲇采巾敼催B搭式建筑,其顯著的特征房屋的兩側山墻同屋面齊平或略高出屋面,兩坡出水,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這是一種等級比較低的屋頂式樣,低于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
泰州古民居,對門墻的砌建十分考究,一般飾以磚雕,如泰州城涵西街、涵東街一帶民居的內(nèi)部儀門、垂花門、雕花八扇門就非常精致講究。
泰州古民居,檐口行水處,底瓦和面瓦終端均設有瓦當,下瓦端叫滴水,上瓦端叫“貓頭”,其功能既利水排出,又增加美觀;既可防止鳥雀筑巢,又避免雨水浸入。千百年間各式瓦當裝點其中,“福祿壽喜”、“文昌化解”等等千姿百態(tài),魚龍變化。同時為增加牢固性和藝術性,往往在屋脊中央和兩頭山尖上飾以灰塑?;伊弦圆菽净壹铀抑瞥?,顏色純青,又叫“野青”?;业駜?nèi)容一般以鳳戲牡丹、松鼠葡萄、三星共照及荷花、蓮、藕、螃蟹、松鼠、葡萄、福祿壽三星等為題材,中間再配以花卉云錦,生動活潑,惟妙惟肖。
3.3 木作
泰州民居建房用的木材,多是從上江(湖南、江西、云南等地)運來的杉木、楠木、柏木等優(yōu)良木料。這些木材,強度高,韌性大,抗腐蝕,至今仍有不少楠木廳、柏木廳。
門、窗、檐、柱及柱礎等制作精美。為顯示門第的高貴或財富的豐厚,富有人家的宅院大門構筑考究,門楣的磚雕細致,技藝精湛,抱鼓石各具特色,石鼓上的浮雕雕刻細膩,刀法嫻熟。
室內(nèi)正貼安裝木間壁或木屏門組成間壁墻,兩山邊貼安貼墻板,其余內(nèi)墻多內(nèi)粉紙筋石灰面刷白二至三度。普通室內(nèi)地面是青磚鋪設。廳堂與主屋明間鋪架空籮底磚(方磚),主屋兩側次間做架空木地板,凡架空地面下兩側或四周均做透氣孔。院內(nèi)用青磚或青石板鋪地,有組織排水,隱蔽處設有古錢排水口。普通人家多由柴房、主屋院墻及門樓組合成單門獨院,私密性較好。有地位、經(jīng)濟富足等條件好的主人房屋前后多進,有前庭后院,東宅、西園之分,有正門、儀門、側門、院門等各式建筑。其建筑用料多為講究,工藝精致。木、磚、石三雕,聯(lián)楹,匾額寓意深刻內(nèi)容豐富,分布有序協(xié)調(diào)和諧。再種植珍稀花草,金桂、冬梅,櫸、樸、柏、槐、青松、翠竹等樹木綠化,更顯出主人的文化氣息及富足安寧清閑幽靜的生活。
3.4 裝飾
泰州傳統(tǒng)民居的建筑結構、尺度、風格和色彩雖然基本一致,但是富貴人家和平民百姓的民居也有明顯的區(qū)別,主要是通過建筑裝飾來體現(xiàn)。富貴人家的民居建筑考究,木構架的梁、柱等木材用料都較為粗大,遠遠超過建筑結構承重的實際需要,其裝飾意義要遠大于功能需求。
泰州民居的外墻用青磚三順一丁包皮砌,不用石灰粉刷。兩山墻順水處制作講究,凡挑出處無磚不磨,以顯其廣博堅固。泰州民居墻體較厚,有的達到50厘米左右,還有的建筑外墻上釘有鐵制巴鋦,間隔有序,排列整齊,墻內(nèi)設置順墻木(橫木),內(nèi)壁有木排山,鐵制巴鋦釘入順墻木并連著木排山,使墻體與木排山相互連接牢固,拉結成為一體,建筑結構更具整體性,不易倒塌。
泰州民居注重木雕裝飾,對木構架上的穿梁、挑梁、短柱等木構件以及槅扇、花窗、門楣等處進行雕刻,圖案精美、寓意吉祥。廳堂前的軒廊也是裝飾的重點,軒廊外觀仍順屋面坡度下斜,廊內(nèi)頂部則呈拱狀,望磚經(jīng)細細打磨與彎椽精準配合,費工費時,十分精致。
富貴人家民居的門樓稍顯豪華氣派。磚細門樓的青磚經(jīng)刨磨加工成細清水磚,磚面絲絲配合。有的用糯米石灰漿砌筑,磚與磚之間雖不見縫口,但非常堅固,稱為“干架”。檐口滴水、瓦頭,多用專門燒制的有文字和圖樣組合的吉祥圖紋式的花邊瓦嵌邊成線。美觀穩(wěn)固,排水順暢。檐口也用磨磚層層出挑,門樓上部輔以各式各樣的磚雕。民居屋脊做法為“撞肩造”,屋脊老頭瓦上做脊座,然后用磚細線條與陡板交錯砌筑,脊身均為實脊,膛子有磚雕各式卷草圖紋,脊眉子上用小青瓦著脊。線腳有一至七不等。脊兩頭做吻飾,中間閉龍口。脊飾多用板望做成回文、漏空壽字或磚做矢尾、靴頭等,并雕刻圖紋,祛邪鎮(zhèn)宅以保吉祥平安。這樣增添房屋的美觀雄偉氣派,又表示主人美好平安的福愿。有的屋脊和山尖還飾以灰塑圖案,門外安裝有浮雕的圓形或長方形石鼓,整體顯得精致、氣派。
3.5 建筑色彩
有別于北方鮮明活潑的朱紅彩繪、南方秀麗淡雅的粉墻黛瓦,泰州傳統(tǒng)民居的色彩略顯單調(diào)樸素,所有建筑外觀色彩均取其自然本色。屋面是煙灰色的小瓦,外墻用里下河地區(qū)燒制的黏土青磚,三順一丁包皮砌筑,小刀勾縫,清水墻,不外粉。梁、柱、門窗的木材也是只油不漆,以底膩外刷桐油,保持其木原色,年代越久,木色越深。泰州傳統(tǒng)民居整個街區(qū)的建筑色彩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樸素自然,比較明顯地體現(xiàn)了泰州傳統(tǒng)民居和其他民居的區(qū)別。
4 泰州民居建筑的隱性符號
泰州位于江蘇省中部的江淮之間,為我國南北文化交匯處。這里民風醇厚,事耕稼、尚儒雅、恥以浮、薄相夸。明代以來少有戰(zhàn)火,得以保存大批優(yōu)秀民居。泰州民居從建筑式樣和結構來說,既有南方的清秀、典雅,又有北方的雄渾、簡樸,有一些較為鮮明的地方特色。
古代,泰州地理上屬于吳頭楚尾,也就是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接軌碰撞的地區(qū),因此泰州的民居既有南方的清秀、典雅,又有北方的雄渾、簡樸。既有北方民居封閉的建筑格局,又有江南宅第活潑的藝術風格。特別是明初,因泰州受兵災,曾從蘇州遷移大量居民,這些移民也帶來了蘇州民居的建筑風格。泰州民居與江西景德鎮(zhèn)贛式民居,安徽歙縣黟縣徽式民居,江蘇吳縣蘇式民居遙相媲美,并稱為江南四大民居。與徽派民居相比,泰州民居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沒有高大的馬頭墻和精美的磚雕;與蘇式民居相比,泰州民居沒有高低錯落、粉墻黛瓦,而是青磚黛瓦;就是與揚州民居相比,雖然兩地在文化習俗上很近,但是建筑風格差異巨大,“揚州之盛實徽商開之,揚蓋徽商殖民地也。”故揚州多徽派民居,興化過去徽商也多,所以興化也多徽派建筑。同時受王艮“百姓日用即道”思想的浸淫,泰州民居不事張揚,較少裝飾,因此,泰式民居具有“樸素,簡單,實用”的特點。
泰州民居還透著泰州人樸素的生活哲學,比如,泰州的古街巷每個拐彎處必定折去墻角,拐角抹邊,俗稱“左右逢源”。主要是為了方便行人行走或生意人挑擔轉彎。有些大戶人家,為了方便夜間行人,在拐角墻肩處,還留出空洞,晚上放置油燈。拐角處上方逐步挑出,如銀錠堆積,叫“和氣生財”。
5 結束語
今年,《泰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保護條例》于2019年3月1日起施行,旨在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保護和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該條例說明了泰州傳統(tǒng)民居是我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保護的對象之一,在條例的第五十四條也給出了“泰州傳統(tǒng)民居”含義:是指泰州各個歷史時期建成,體現(xiàn)傳統(tǒng)風貌,反映傳統(tǒng)建造技藝、社會倫理和審美觀念等文化要素的民用建筑物。新時代,在不斷發(fā)展新經(jīng)濟、實現(xiàn)跨越發(fā)展的歷史階段,我們不僅要注重保護泰州民居建筑,也要留住我們的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符號。
參考文獻:
[1]晁陽,改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簡冊[M],中國地圖出版社,2014.
[2]桂森。淺談泰州古民居的價值與保護[N],泰州日報.2009-2-16.03.
[3]朱光亞,龔愷。江蘇鄉(xiāng)村傳統(tǒng)民居建筑特征解析[J],鄉(xiāng)村規(guī)劃建設,201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