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波 李 旭
兒童骨髓炎是兒科的常見病,是骨、骨膜和骨髓及軟組織遭受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大部分源于局部感染病癥如呼吸道等,或者來源于外傷、手術。早期診斷,并進行早期有效治療,??赏耆謴颓也挥绊懝δ埽跋駥W檢查對該病的早期診斷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X線平片對骨髓炎感染早期骨質密度顯示效果較差,??杀憩F(xiàn)為陰性。磁共振(MRI)由于分辨率高,對水分變化敏感,對骨髓炎感染骨髓及軟組織病變顯示效果較好,本研究旨在探討MRI診斷骨髓炎臨床價值,為早期明確診斷及鑒別診斷提供幫助,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或保守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14例骨髓炎患兒均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年齡1月~13歲,骨髓炎急性期9例,亞急性期4例。發(fā)病部位:股骨9例,脛骨4例,橈骨1例。13例行X線檢查,僅1例行CT檢查,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掃及增強檢查。手術10例,4例保守治療后病變吸收好轉。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 臨床上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體腫脹、疼痛或活動受限及發(fā)熱入院,其中1例患兒起初枕部結節(jié)伴發(fā)熱,繼發(fā)肺炎及胸腔積液后,左下肢腫痛入院。實驗室檢查:血培養(yǎng)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陽性8例,5例陰性,1例鮑曼不動桿菌陽性。
該組所有患兒均行MRI平掃及增強檢查,對不配合檢查患兒檢查前30min給予5%水合氯醛口服,用量0.5ml/kg。MRI采用Philips 1.5T 超導磁共振儀,仰臥位,行橫斷面、矢狀面及冠狀面的T1WI(采用 自 旋 回 波 SE序 列:TR:400ms,TE:20ms)、T2WI及質子加權序列(PD-weighted,PDW;TR:450~650ms,TE:13ms),增強掃描對比劑為扎噴酸葡胺注射液,劑量0.2ml/kg。以上影像圖像均由2位高年資影像科主治醫(yī)師共同分析達成一致意見而診斷。
股骨干3例,股骨頸附近或干骺端6例(累及骨骺3例);脛骨骨干2例,脛骨干骺端2例,1例橈骨骨干。
10例患兒發(fā)病10天內僅見相應軟組織腫脹,3例可見明顯骨質破壞(圖1A),未見明顯骨皮質破壞(圖3A)。
本組14例患兒在磁共振上均有異常發(fā)現(xiàn),14例患兒均表現(xiàn)為病變不同程度的的骨質信號異常,敏感性達100%;12例合并周圍軟組織腫脹;合并肌間隙下膿腫4例。多數(shù)骨髓炎表現(xiàn)為:發(fā)病早期表現(xiàn)為病變區(qū)的T1WI信號減低(圖1B、圖2A)或正常(圖3B),壓脂序列病變信號明顯增高(圖1C),可伴有骨皮質破壞及竇道形成(圖1D),本組伴有竇道形成3例;增強后病變可成不強化、中度強化或明顯強化(圖1D、2B);所有病變周圍軟組織明顯水腫(圖1D、2B)。周圍肌間隙膿腫(圖2B),累及骨骺3例(圖4A)。骨髓炎可引起化膿性關節(jié)炎(圖4),本組有6例.
對照術后病理及臨床診斷,術前X線在判定骨髓炎敏感性為42.8%(6/14),MRI在診斷兒童骨髓炎敏感性及準確率達到100%,骨髓炎合并周圍軟組織腫脹的概率為85.7%(11/14)。
圖1 男,8歲,無明顯誘因下右髖疼痛。A.右髖X線平片,右側股骨上段可見片狀低密度影,邊界不清;B. T1WI序列示右側股骨上段骨髓腔內片狀低信號影;C. PDW序列示右側股骨上段病變成明顯高信號,周圍肌群腫脹,亦呈高信號,外側緣肌間隙可見條狀水腫信號;D. T1WI增強掃描 示右側股骨上段骨髓腔明顯強化,前方骨皮質中斷,前方肌群呈條索狀明顯強化。
圖2 男,8歲,左大腿腫脹,活動受限1月余。A. T1WI示左側股骨下段及干骺端骨髓腔信號明顯不均勻減低,內側緣骨皮質中斷,周圍肌群下積液顯著;B. T1WI增強掃描示左股骨下段及干骺端骨髓腔明顯不均勻強化,內側緣皮質中斷顯示更清晰,周圍水腫區(qū)壁成明顯環(huán)形強化。圖3 患兒女,1月,發(fā)熱2天,左下肢不動、腫脹。A. 左下肢X線平片,示左側脛骨近端骨質密度欠均勻,似見片狀高密度影;B.T1WI序列示左側脛骨髓腔信號基本正常,左小腿周圍肌群可疑增粗。C、D.MRI增強T1WI掃描,示左側脛骨上段骨髓腔信號減低,骨干增粗,骨皮質增厚,骨膜下積液,周圍肌群腫脹伴明顯強化。圖4 患兒男,5歲,左膝腫痛3周伴發(fā)熱。A.T1WI平掃示左側股骨遠端干骺端、骨骺外側緣信號減低,干骺端外側緣信號明顯不均勻,可見簇狀更低信號,連接處骺板信號中斷。B.T1WI增強壓脂掃描,示左股骨干骺端及骨骺片狀不均勻強化影,膝關節(jié)包裹性膿腫,呈環(huán)形強化,滑膜增厚強化顯著。
骨髓炎常見于兒童及青少年,多侵犯長骨,常見部位依次是脛骨、股骨、肱骨、橈骨干骺端和骨干,病程持續(xù)時間不到2周為急性,病程2周~3個月為亞急性,超過3個月為慢性。本組急性期8例,亞急性期5例,慢性期1例。骨髓炎感染途徑主要是血源性播散,主要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通過血行播散或損傷直接浸入骨骼附近軟組織從而感染擴散所致,其中血培養(yǎng)金黃色葡萄球菌陽性達到70%~90%[1],本組病例8例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骨髓炎的臨床癥狀多為全身性癥狀,如發(fā)熱、寒戰(zhàn)、疼痛等,且可發(fā)生于任何骨,急性期患兒發(fā)病后一天通??稍斐绍浗M織改變,一般5d內患者發(fā)生膿腫。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和治療技術的不斷完善,急性骨髓炎的發(fā)病率明顯下降,預后也大為改善,但若診斷和治療不及時,易演變成慢性骨髓炎[2]。急性期的骨髓炎,早期診斷關系到很好的預后,延誤治療易增加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如化膿性關節(jié)炎,骨膜下膿腫,膿性肌炎、深靜脈血栓、骨骺損傷繼發(fā)永久性損傷和關節(jié)畸形、慢性骨髓炎、敗血癥、多器官損傷,甚至死亡[3],因此,骨髓炎的早期診斷至關重要。
骨髓炎早期由于髓腔內組織充血、滲出及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導致髓腔壓力增高,膿液可沿哈佛管流至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膿腫,繼而穿透骨膜蔓延至軟組織,周圍軟組織內因各種炎癥遞質的作用可出現(xiàn)廣泛水腫,造成軟組織明顯腫脹[2]。該病理過程對于我們診斷和鑒別骨髓炎與相關疾病具有重要意義,X線平片對早期骨髓炎常不能發(fā)現(xiàn)明顯的異常,但是平片可以排除骨折或者惡性骨腫瘤的可能,早期骨髓炎的骨膜增生、骨質破壞在發(fā)病的5~10天很難被發(fā)現(xiàn),但是軟組織腫脹可被發(fā)現(xiàn)[4]。亞急性期的骨髓炎x線可表現(xiàn)多為病變區(qū)骨質密度稍低、不均勻,周圍骨膜增生。
MRI的優(yōu)勢明顯,MRI診斷分辨率高,不但對骨髓病變、關節(jié)軟骨診斷清晰外,同時由于多參數(shù)以及多方位成像特點,對軟組織診斷也有很好的顯示效果[5]。本研究結果也提示,MRI診斷骨髓炎感染患者的敏感性明顯高于X線,SE序列掃描中,通常由于黃骨髓的存在,骨髓腔信號與脂肪信號相近,T1WI、T2WI信號較高,而骨皮質信號較低,但急性骨髓炎患者由于骨髓腔炎性浸潤,導致水腫,黃骨髓減少,水分量增多,因此可見T1WI信號減低,PDW病變區(qū)信號增高。MRI不僅可以對骨髓炎的病變部位和范圍清晰顯示,還可以對骨髓炎的相應并發(fā)癥也可很好顯示,比如病灶周圍的膿性肌炎、關節(jié)腔積液以及骨膜下膿腫等。據(jù)報道MRI對急性期骨髓炎具有很高的敏感性(82%~100%)和特異性(75%~99%)[6]。值得注意的是,在診斷新生兒或嬰幼兒骨髓炎時,由于新生兒髓腔含有大量的水分且脂肪含量較兒童期少,因此骨髓炎時T1WI髓腔信號減低并不顯著,壓脂序列同樣不敏感,因此,增強掃描顯得尤為重要,??砂l(fā)現(xiàn)髓腔水腫區(qū)不強化,周圍軟組織可表現(xiàn)為明顯強化。
骨髓炎的臨床常表現(xiàn)為發(fā)熱、肢體疼痛,X線表現(xiàn)為骨質破壞等征象。相似的臨床癥狀或X線表現(xiàn)也可以表現(xiàn)為好發(fā)于5歲以內神經母細胞瘤的骨轉移、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和年齡稍大的兒童淋巴瘤、尤因肉瘤以及骨肉瘤[3],上述病變在影像上也可表現(xiàn)為骨質破壞和周圍軟組織腫塊,因此我們把上述作為主要的鑒別診斷:①神經母細胞瘤,我們通??梢哉业皆l(fā)病灶。②LCH易侵犯長骨骨干或干骺端,但很少累及骨骺,骨質破壞明顯,破壞類型呈囊狀破壞或溶骨性破壞,常見骨嵴或間隔,病變易突破骨皮質出現(xiàn)蔥皮樣或層狀骨膜反應,周圍易形成軟組織腫塊[7]。而骨髓炎的骨質破壞多邊界不清易合并軟組織腫脹,軟組織腫脹隨著骨髓中心感染消失而消退,且LCH臨床上感染癥狀不顯著。③惡性骨腫瘤尤因肉瘤或骨肉瘤,尤因肉瘤和骨肉瘤均好發(fā)于長骨干骺端,也可穿越骺板侵犯骨骺,病變區(qū)可形成骨質破壞及骨膜反應較急性骨髓炎更顯著,可形成Codman三角,腫瘤組織邊緣與正常髓腔分界相對于骨髓炎分界較清[8];臨床上病變區(qū)多為最初隱痛到逐漸加重至夜間劇痛,實驗室檢查堿性磷酸酶可增高,相關感染的實驗室檢查不支持急性骨髓炎癥狀[9-10],有助于鑒別。
MRI對于骨髓炎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其在顯示軟組織及骨髓改變的敏感性方面要明顯優(yōu)于X線,兒童骨髓炎早期準確診斷,可指導臨床盡快治療、減輕延誤診斷所帶來的并發(fā)癥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