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王女士網(wǎng)購了一雙鞋子,但遲遲沒有收到貨,查詢網(wǎng)站上的物流信息,顯示是“正在派件”,但怎么也聯(lián)系不上快遞員。就在王女士準備向賣家咨詢的時候,她的微信接到一個加好友的申請,對方自稱某快遞公司工作人員,稱王女士的快遞在派件過程中丟失。
添加后,對方稱按公司規(guī)定會雙倍賠償王女士,但王女士需按對方要求操作。隨后,雙方互相添加了支付寶賬號,對方發(fā)送了一個二維碼讓王女士掃描,王女士掃描之后手機跳出一個“快遞理賠”頁面,界面上需要王女士填寫自己的銀行卡賬號、密碼、驗證碼。在王女士填寫完畢后,手機卻收到了銀行扣款9000元的短信通知。
福建省廈門市反詐騙中心民警表示,這類騙術欺騙性極強。騙子將社交賬號頭像偽裝成快遞公司,添加受害人的微信,再謊稱快遞弄丟了,打算全額賠款,然后誘導受害人點擊所謂的“賠款鏈接”,或掃描二維碼。鏈接中會要求受害者填寫個人銀行卡信息以及手機收到的短信驗證碼,而二維碼就是付款碼。一旦填寫或掃描,受害人銀行卡里的錢就可能會立即被轉(zhuǎn)走。
針對“某某速遞”發(fā)來好友申請,并注明“你的快遞丟了”或是“你電話打不通”等類似信息,市民群眾一定要謹慎對待,不輕易添加陌生好友,談及錢財?shù)臅r候更要提高警惕。據(jù)警方了解,眾多快遞公司不會以個人微信賬號進行快件信息通知,更不會允許快遞員以“快遞到了,電話打不通”等理由添加消費者微信。若遇到異常情形,請?zhí)岣呔璨⒌谝粫r間向快遞公司核實快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