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五燈會元》“這(個)+NP”考察

2019-08-09 08:30余新華
現(xiàn)代語文 2019年5期

余新華

摘 要:“這(個)+NP”在宋代廣泛使用,尤其是佛家語錄中?!段鍩魰分小斑@(個)+NP”結構共計396例,其主要功能是作主語、賓語,也可以作獨立成分;其語義色彩既有中性情感,也有消極情感?!斑@(個)+NP”表貶責義的用法較為特別,這種消極情感色彩既受“這(個)”和NP等內部結構要素的制約,也有語境等外部要素的作用。同樣可以表達貶責義的“你個+NP”,和“這(個)+NP”的表達效果也有差異。

關鍵詞:《五燈會元》;“這(個)+NP”;句法分析;語義分析;貶責義

“這”是在近代漢語中新產生的指示代詞,唐五代出現(xiàn),到宋代才廣泛使用。關于“這”的來源問題,學界眾說紛紜,迄無定論。歸納起來,大致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從音近角度出發(fā),認為“這”是借用為指示代詞。王力(1958)推測“這”是由指示代詞“之”演變而來,并認為“之”和“者”同是照母,中古時期“者”的口語讀音和文言的“者”相混,因此,“這”被借來作指示代詞,后又寫作“遮”[1](P369-370)。呂叔湘(1985)基本贊同借用說,指出“這”的“本字”可能是“者”字,隨著指示代詞“者”的指示功能的擴大,遂用“這”和“遮”的寫法來區(qū)分語詞的聲調,以與文言中通用的“者”相區(qū)別[2](P185-186)。第二種觀點從字形演變角度出發(fā),認為“這”是借用為指示代詞。馮春田(2000)通過比較,推測“這”系字(“者”“這”“遮”)是“只么”合音而成[3](P84-85)。從“這”作指示代詞產生伊始,其常見字形有“者”“這”“遮”?!罢摺薄罢凇倍嘁娪谕硖莆宕墨I中,宋代及之后,基本只用“這”,《五燈會元》中也使用“這”(本文統(tǒng)一寫作簡體字“這”)。

普濟的《五燈會元》著于南宋末年,此時“這”的用法已經基本具備,其中“這(個)+NP”的結構值得關注。南唐《祖堂集》“這/者(個)+NP”出現(xiàn)約163例,北宋初《景德傳燈錄》“遮(個)+NP”出現(xiàn)約206例,南宋初《古尊宿語要》“這/者(個)+NP”出現(xiàn)約242例,南宋末《五燈會元》“這(個)+NP”出現(xiàn)396例??梢?,“這(個)+NP”的結構使用越來越多,尤其是在佛家語錄中。從句法功能看,“這(個)+NP”結構既可以作主語、賓語,也可以作獨立成分。從句法結構看,“這(個)+NP”中NP形式多樣,既可以是單音節(jié)詞、多音節(jié)詞,也可以是由數(shù)量結構組成。從語義色彩看,“這(個)+NP”意義豐富,其中佛語錄中表示貶斥、責怪、謾罵等感情色彩的表達較為特別。

一、“這(個)+NP”的語法功能

通過語料考察,《五燈會元》中“這(個)+NP”結構主要作主語、賓語和獨立成分,其中作主語143例,作賓語178例,作獨立成分75例。

(一)“這(個)+NP”作主語

在《五燈會元》中,“這(個)+NP”作主語的用例較多,約占總例數(shù)的36.1%。例如:

(1)師曰:“汝既如是,吾亦如是?!惫扔终皴a。師叱曰:“這野狐精出去!”(《卷二·南陽慧忠國師》)(本文中凡引自《五燈會元》的例句只注卷數(shù),下同)

(2)若不然者,則守死善道之謂也。這公案直須還他透頂徹底漢,方能了得。(《卷二十·梁山師遠禪師》)

例(1)是“這+NP”結構,其中,NP指人,“這野狐精”明顯帶有貶責義?!耙昂笔欠鸺倚g語,在《五燈會元》等佛家語錄中較為常見,本指“雖非正宗,但又十分精明的人”,在禪師責罵的語境中,“野狐精”更多強調其非正宗和流入邪僻。例(2)是“這個+NP”結構,其中,NP指物。兩例中的指示代詞“這(個)”是實指,其指代對象均在前文出現(xiàn)。此外,“這漢/僧”也是常見結構,NP的中心語可以是“老漢”“漢”“師僧”“僧”等。

(二)“這(個)+NP”作賓語

作賓語也是“這(個)+NP”結構的重要功能,約占總例數(shù)的44.9%。例如:

(3)座撼門扇三下。司馬曰:“太粗生?!弊唬骸胺鸱ú皇沁@個道理。”(《卷三·百丈懷海禪師》)

(4)平生沒興,撞著這無意智老和尚,做盡伎倆,湊泊不得。(《卷二十·天童曇華禪師》)

例(3)是“這個+NP”結構,其中,NP指物。例(4)是“這+NP”結構,其中,NP指人?!斑@無意智老和尚”帶有貶斥義,“意智”即“智慧”,此時的NP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名詞,而是以定中結構充當NP。在《五燈會元》中,NP類的復合形式更多表現(xiàn)為數(shù)量短語和由中心名詞組成的定中結構。兩例中的“這(個)”作為指示代詞,仍是單純的近指,指人和事物。

(三)“這(個)+NP”作獨立成分

“這(個)+NP”結構還可以作獨立成分,或作為句子的話題出現(xiàn)。現(xiàn)代漢語表達中的“你(這)個X”結構,大致是從這種形式發(fā)展演變而來,并且表達的語義感情色彩多為貶責義。例如:

(5)師以手撥倚曰:“與我將鞋袋來?!鄙疅o對。師曰:“這虛頭漢?!保ā毒硎濉ぐ自谱酉槎U師》)

(6)師曰:“這個因緣,三十年后如金擲地相似?!保ā毒砭拧可届`祐禪師》)

在《五燈會元》中,“這(個)+NP”作為獨立成分時,以單獨成句為主,而且基本上是“這+NP”。如例(5)“這虛頭漢”表達了對聽話者的斥責。這個+NP”在作為句子的話題時,其后還可接祈使句、疑問句或陳述句等句型。如“例(6)“這個因緣”是句子的話題部分,“這個”更多的是起強調“因緣”的作用或指出其樣態(tài),相當于后來的“這樣”?!段鍩魰分羞€有類似的用例,如“這個眼目”“這個公案”。

需要指出的是,從晚唐五代到宋代,“這(個)+NP”結構的句法功能也大體如此。例如:

(7)師乃呵云:“這賊漢,悔不預知。若知,則便打折腳?!保ā蹲嫣眉肪硎?/p>

(8)學者是這個忠恕,圣人亦是這個忠恕,天地亦只是這個忠恕。(《朱子語類》卷二十一)

經語料調查發(fā)現(xiàn),宋代佛家語錄和儒家語錄《朱子語類》都大量使用了近指代詞“這(個)”,而且《朱子語類》中“這(個)”都是實指性的近指代詞,但同時代的其他書面文獻中卻極少出現(xiàn)“這(個)”。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這類語錄體文獻的口語化程度較高,相較于書面語體而言,更容易使用近指代詞“這(個)”;另一方面,這一現(xiàn)象也可能與方言的差異有關。

二、“這(個)+NP”的句法結構

(一)“這(個)+NP”中“這(個)”的分析

吳福祥(1996)指出,晚唐五代時期,近指代詞“這”系已經有較大發(fā)展,且功能和用法漸趨完善[4]。至宋代,“這(個)”的指示功能已經成熟,并開始出現(xiàn)虛化趨向。在《五燈會元》中,“這(個)+NP”結構中的“NP”通常是專名,而專名本身已具備獨特性和有定性,不用特指。因此,“這(個)+專名”中“這(個)”的指示功能已經虛化?!段鍩魰贰斑@(個)+專名”的用例有3條,即:“這旃陀羅”“這田庫兒”“這漳州子”。

“這(個)”和專名的連用,到明清時期更為廣泛。據(jù)張俊閣(2007)統(tǒng)計,“這(個)+專名”在《金瓶梅詞話》有753例,《醒世姻緣傳》有461例,《聊齋俚曲集》有55例,而且表達更口語化[5]。在“這(個)+專名”表達中,明顯傳遞出說話人的情感傾向,突出了話語焦點;如果省去“這(個)”,語句的情感表達就有一定的差異。

通過對“這(個)+NP”結構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NP的性質影響“這(個)”的功能選擇,“這(個)”也對NP有不同的限定和修飾?!斑@(個)”主要是幫助說話者強調NP表達的內容,包括對名詞和名詞的數(shù)量的強調。例如:

(9)后有僧舉似南泉,泉曰:“苦哉浮杯,被這老婆摧折一上。”婆后聞笑曰:“王老師猶少機關在。”(《卷三·浮杯和尚》)

(10)天下人斷這兩個漢是非不得。若斷得,與他同參。(《卷九·元康和尚》)

例(9)“這”指示和強調“老婆”(凌行婆),例(10)“這”指示“漢”及強調“漢”的數(shù)量“兩個”。此處的“這(個)”是用以強調名詞的數(shù)量,它還可以強調動作行為的數(shù)量,在《五燈會元》中已經出現(xiàn)“打這一棒”的用例。無論是強調名詞數(shù)量,還是強調動作行為的數(shù)量,“這(個)”的這些用法在明清時期仍廣泛使用,并延續(xù)到現(xiàn)代漢語。

(二)“這(個)+NP”中“NP”的分析

在“這(個)+NP”結構中,“NP”的形式豐富多樣。從音節(jié)數(shù)量看,既有單音節(jié)的NP,也有多音節(jié)的NP。從結構看,既可以是單個的詞,也可以是復合式的短語結構。NP含有數(shù)量結構的形式,在《五燈會元》中有34例。例如:

(11)乃曰:“如許多時鼓這兩片皮,至今無人醫(yī)得?!奔炊俗?。(《卷四·大隨法真禪師》)

(12)廣額揚下屠刀,曰我是千佛一數(shù)。這一佛多少分明,且喜沒交涉。(《卷十九·東山覺禪師》)

(13)慧問三圣興化出不出、為人不為人話:“你道這兩個老漢,還有出身處也無?” (《卷二十·育王遵璞禪師》)

例(11)“兩片皮”和(13)“兩個老漢”結構無省略,例(12)“這一佛”省去了量詞,這是早期較普遍的形式??梢园l(fā)現(xiàn),《五燈會元》中幾乎沒有出現(xiàn)“這一個+NP”的結構,卻有“這兩個+NP”,那么,“這個+NP”是否可以理解為“這一個+NP”的縮略式呢?何繼軍(2009)認為,“這個”的“個”起著量詞兼連接的作用[6]。

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的“這個+NP”結構,很難再變?yōu)椤斑@一個+NP”形式。前一結構相對于后一結構,更突出NP的內容,而較少或幾乎不關注數(shù)量的表達。如《五燈會元》中“這個月尖時”“到這個田地”等用例,若改為“這一個月尖時”“到這一個田地”,表達意義也會隨之發(fā)生改變,更多強調名詞的數(shù)量。因此,這里討論的“這個”中的“個”,不能單純作為量詞理解,相較于其他量詞的意義和用法更為特殊。實際上,“這個”的這類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的表達更為明顯?!皼]這個閑心/功夫”和“沒這閑心/功夫”同時并存,不過在方言中的表達也存在差異。如在西南官話的恩施方言中,基本都用“這個”來表達而極少用“這”,可以說“有這個能力/時間”而不說“有這能力/時間”。

從結構上看,NP的形式較多;從“這(個)+NP”結構的語義上看,NP也影響整個結構的語義表達。在表貶斥義的“這(個)+NP”的結構中,其情感色彩可以直接和NP中名詞前修飾語的性質保持一致?!斑@風顛漢”“這驢漢”“這鈍漢”“這臭老婆”等,NP前的修飾語本身帶有貶義,因此影響到整個結構的語義色彩。

三、“這(個)+NP”的語義色彩

在《五燈會元》“這(個)+NP”結構中,語義色彩主要有中性和貶義兩種。大部分用例都是中性表達,如“這個法”“這個語話”“這僧”“這一隊漢”等。也有部分用例表達貶義,這是“這(個)+NP”新出現(xiàn)的用法,這種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和方言中依然存在,只是在形式和情感偏重上有所變化。這里著重探討“這(個)+NP”的貶義表達。

(一)“這(個)+NP”貶義表達的影響因素

影響“這(個)+NP”貶義表達的因素可以劃分為結構內和結構外兩種。結構內的因素主要表現(xiàn)為句法結構的選擇及其意義表達兩方面,結構外的因素主要表現(xiàn)在語境要素賦予“這(個)+NP”的意義。

1.句法結構因素

句法結構要素對其貶義表達的影響,集中在對“NP”的選擇上,即“NP”的意義色彩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結構的意義色彩表達。

(14)僧擬再問,師咄曰:“這鈍漢出去!”(《卷七·巖頭全奯禪師》)

例(14)中“鈍漢”本身已帶有貶義,在“這鈍漢”的表達中已將貶責義賦予整個結構,并以“這”強調“鈍漢”,將貶斥義所指的對象有定化。在這一結構中,“NP”的選擇有主觀化色彩,即“NP”的主觀化程度和意義色彩相關聯(lián),并最終影響整個結構貶責義的表達。

2.語境因素

語境對“這(個)+NP”結構貶責義的表達起著補充和襯托作用。語境中對話雙方的地位、對話方式和語氣等都影響著語義色彩?!段鍩魰分械膶υ?,涉及不同輩分、不同資歷、不同修行境界的禪師與僧人。這種“隱形不平等”關系,使得貶責呵斥的語義色彩更為凸顯。

(15)(僧)問:“如何是和尚密作用?”師拈棒,僧轉身受棒。師拋下棒曰:“不打這死漢。”(《卷十一·鎮(zhèn)州大悲和尚》)

例(15)中的對話雙方是大悲和尚和一僧人,兩者的地位和資質不同,而且僧人是向禪師問道,因此,在此處出現(xiàn)了“這死漢”的貶責義。

對話的方式、語氣也影響著語義表達。在《五燈會元》中,說話者在說話動作、語氣中往往伴隨著“喝”“咄”“呵”“叱”等詞語,這明顯加強了貶義的表達。據(jù)統(tǒng)計,在說話動作前加“喝”的有15例,加“咄”的有6例,加“叱”的有5例,此外,各有1例加“唾”“呵”;說話語氣時帶嘆詞“咄”的有3例。例如:

(16)師喝曰:“這老和尚,而今是甚時節(jié)?”(《卷七·瑞巖師彥禪師》)

例(16)“這老和尚”貶責義的表達,不僅體現(xiàn)在“喝”這一動作上,還體現(xiàn)在禪師與聽話者的關系上。各種語境要素共同作用、相輔相成,和內部結構因素一起突出強調了“這(個)+NP”斥責義的表達效果。

(二)“這(個)+NP”貶義表達的歷時演變

“這(個)+NP”在宋代開始廣泛使用,并延續(xù)到明清時期,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是常用結構。不過,到近代漢語后期,這種結構的形式發(fā)生了一定變化。呂叔湘(1985)指出,這一結構用在三身代詞和同位的名詞中間時,尤其是三身代詞“你”,通常會省去“這”而單用“個”,即“你個+NP”[2](P200-201)。按照呂先生的觀點進行推導,應是先在“這(個)+NP”結構前加人稱代詞“你”,從而形成“你這(個)+NP”,然后“你這個+NP”中的“這”漸漸省略,最終形成了“你個+NP”的表達。不過,在對實際語料用例的歷時考察時,發(fā)現(xiàn)上述結構的出現(xiàn)時代存在一定差異。胡靜敏(2013)指出,“個+NP”出現(xiàn)最早,“這(個)+NP”和“你個+NP”大致同一時期出現(xiàn),“你這(個)+NP”出現(xiàn)的時間稍晚[7]。由此可知,它們的演變歷程大致是:“個+NP”>“這(個)+NP”“你個+NP”>“你這(個)+NP”。試看下面的用例:

(17)不殺你這老賊,吾父何日得泄此沉冤于地下也。(《封神演義》第九十四回)

如前所述,“這(個)+NP”可以表達貶義等消極情感,由此發(fā)展而來的“你這(個)+NP”也成為這一情感表達的重要手段。例(17)“你這老賊”出現(xiàn)在明代的文獻用例中。這種結構表達的演變發(fā)展,一方面,是由于它們的口語化程度較高,在表達過程中很容易發(fā)生成分的添加或省略;另一方面,是情感的表達加重,成分“你”不僅凸顯了結構的強調功能,也加深了貶責的情感表達。相較于“這(個)老賊”,“你這老賊”將指稱對象用“你”和“這(個)”予以雙重指示,指稱對象更加明確,說話者的主觀情感與評價也更加濃重。

(三)“這(個)+NP”和“你個+NP”的對比分析

這兩種結構出現(xiàn)時期大致相近,都可以表達貶責情感,而且基本上是在同一時期兩種結構同時存在。例如:

(18)(凈)不是我自夸,我那箱里真?zhèn)€強。你個老畜生……。(《張協(xié)狀元》第十九出)

南戲《張協(xié)狀元》與《五燈會元》都產生在南宋后期。例(18)中的“你個老畜生”,明顯為說話人的斥罵語,同時期的《五燈會元》也有類似的表達:“這畜生更跳”。不過,相比“這+NP(畜生)”,“你個+NP(老畜生)”的口語化程度更高,強調作用更為明顯,貶責色彩也更加突出。

到了現(xiàn)代漢語時期,這兩個結構在各方言中的語義色彩也有所不同。西南官話的川渝方言中有“這個死娃娃”“你個死娃娃”,恩施方言中有“這個癟三”“你個悖時砍腦殼的”,但這些用例不再具有貶義色彩。從形式上看,“死娃娃”“癟三”“悖時砍腦殼的”都承載的是貶義情感,但在這些方言的具體語境中,它們更多是長輩對晚輩或同輩之間帶有戲謔的昵稱,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傳達的是親昵、親密等信息。這種反差式表達之所以能在川渝等地的方言中產生,很可能與方言區(qū)或民間長期形成的表達心理和表達方式相關。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反差式的表達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也存在著,如今年網絡流行語“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糟老頭子”本身承載消極情感,但通常用于親密的表達,于是“你個糟老頭子”就從消極色彩轉變?yōu)榉e極色彩。

總的來說,“這(個)+NP”和“你個+NP”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你個+NP”更加強調指稱聽話對象,語義的貶責色彩更為鮮明;二是在部分方言中,“你個+NP”除了表式貶義情感外,有時還可以成為親昵情感的象征。

馮春田(2000)認為,“漢語發(fā)展到唐代以后,逐步形成了一個完全不同于古代漢語的指示代詞系統(tǒng),可以說現(xiàn)代漢語指示代詞都形成于近代漢語。”[3](P83)“這(個)+NP”作為指示代詞系統(tǒng)的個例,也可以追溯到近代漢語時期。同時,本文通過對《五燈會元》“這(個)+NP”結構的考察,發(fā)現(xiàn)這一結構有以下特征:

第一,“這(個)+NP”形成于晚唐五代,在宋代得以廣泛使用,并主要集中出現(xiàn)在佛家語錄等文獻中。

第二,“這(個)+NP”的語法功能主要是作主語、賓語,也可以作獨立成分,作獨立成分的“這(個)+NP”結構,對現(xiàn)代漢語產生了一定影響。

第三,“這(個)+NP”較為特別的用法是可以表達貶責等消極情感。制約這種表達的因素有兩個方面:“這(個)”對“NP”的強調及“NP”的自身意義、情感色彩,是其表達貶責義的主要原因;包括說話方式、對話雙方的地位和資歷在內的語境因素則起著襯托作用。

第四,“這(個)+NP”發(fā)展到近代漢語后期和現(xiàn)代漢語中,又逐漸出現(xiàn)了“你這(個)+NP”這一新形式。這兩種結構都可以表達貶責情感,也存在著感情色彩輕重的不同,同時,這兩種結構在部分方言中有消極感情色彩和積極感情色彩的區(qū)別。

參考文獻:

[1]王力.王力文集(第九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2]呂叔湘,江藍生.近代漢語指代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3]馮春田.近代漢語語法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4]吳福祥.敦煌變文的近指代詞[J].語文研究,1996,(3).

[5]張俊閣.明清山東方言代詞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6]何繼軍.《祖堂集》“這(者)+連帶成分”之考察[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5).

[7]胡靜敏.近代漢語“你這(個)NP”的多角度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8][宋]普濟.五燈會元[M].蘇淵雷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4.

彭水| 柘城县| 邢台县| 大宁县| 旅游| 乐业县| 凤阳县| 馆陶县| 博爱县| 舒城县| 阳朔县| 多伦县| 新密市| 仪陇县| 定日县| 阿尔山市| 都兰县| 屏边| 大名县| 抚松县| 宝坻区| 岚皋县| 临桂县| 鄄城县| 双城市| 庆阳市| 威海市| 长子县| 长沙县| 肥乡县| 廉江市| 绥中县| 莱西市| 库车县| 华容县| 根河市| 绥芬河市| 兴国县| 宁远县| 合川市| 疏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