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晶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護理體會。方法:納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收入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排列表法分為兩組,各5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急診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急診評估時間、急診停留時間、急救時間短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結論:對臨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開展急診護理干預,能有效縮短急診救治時間,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急診;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1
急性心肌梗死為臨床最為常見危急重癥,為急診常見疾病之一,特點表現(xiàn)為較高發(fā)病率、致殘、致死率,威脅到人們健康及生命[1]?,F(xiàn)階段臨床對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措施往往是通過短時間疏通梗死血管,促進心肌血流灌注,并中斷對心肌損傷。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臨床效率,縮短發(fā)病、救治時間,能促使患者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有效救治,對疾病后續(xù)治療、預后起著重要作用[2]。因此,對臨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針對性開展急診護理干預,能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預后情況[3]。文章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體會進行以下探究,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收入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排列表法分為兩組,各55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過臨床診斷后患者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②無孕婦、哺乳期婦女;③無其他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④無影響本次試驗開展相關疾病。排除標準:①不愿參與本次研究調查;②臨床資料不全者;③意識障礙、精神疾病。對照組中男35例,女20例,年齡51~84歲,平均(71.3±4.2)歲,觀察組中男34例,女21例,年齡50~85歲,平均(72.6±4.4)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患者入院后及時嚴密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狀況,期間遵照醫(yī)囑予以用藥護理,對家屬、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健康宣教,減輕因疾病因素造成不良情緒。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急診護理干預,包括:①一旦接收到急診通知后,醫(yī)護人員應做好各項急診準備工作,完善急診搶救期間所使用各項相關藥品、治療器械等準備工作,接受到患者后囑咐患者臥床休息,及時給氧、監(jiān)測體征變化情況,維持靜脈通暢順暢,輸注相應藥物。期間做好心電監(jiān)護、床旁心電圖等,期間動態(tài)對患者心肌梗死狀況進行觀察,評估患者病情、轉運風險。配合醫(yī)師做好急救治療,觀察急救過程中過敏反應、出血征象。幫助患者協(xié)助平臥位,囑咐飲水及各項生命體征、并發(fā)癥觀察。②對意識清醒患者及時安撫好情緒,利用握手、拍肩等非語言溝通形式予以患者精神支持,期間做好家屬解釋工作,并取得患者信任及后續(xù)搶救配合,幫助患者恢復病情及樹立治療信心。③若病情確診后,往往患者表現(xiàn)為一系列不良情緒,此時及時做好安撫,并遵醫(yī)囑予以哌替啶、嗎啡等藥物做好止痛治療,緩解疼痛感,用藥期間嚴密監(jiān)測患者呼吸、面色等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告知上級醫(yī)師做好后續(xù)處理。④病情允許情況下予以低脂、低膽固醇食物攝入,期間禁止辛辣、刺激等食物攝入,飲食以清淡為主,增加飲水量,進食維持飽腹狀態(tài),避免給心臟造成過大壓力。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搶救情況進行比較,包括急診評估時間、急診停留時間、急救時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數(shù)據(jù)計算采用SPSS19.0軟件,并以“X2”、“t”對檢驗結果進行表法,“%”表示為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計量資料。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急診評估時間、急診停留時間、急救時間短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心血管疾病中最為常見疾病之一為急性心肌梗死,引起該病主要因素為短時間內(nèi)冠狀動脈發(fā)生閉塞引起血液中斷,進而出現(xiàn)局部心肌細胞未得到充足血液供應引起缺血性壞死,造成患者后續(xù)產(chǎn)生心肌缺血臨床癥狀[4]。隨著近些年來我國飲食習慣不斷該病,該病發(fā)病率隨之上升,威脅到患者生命健康,為家庭、社會造成極大負擔。依據(j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點,對其有針對性開展急診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小心衰、心律失常、休克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能進一步降低上述患者死亡率,提高搶救成功率,為后續(xù)治療提供保障[5]。
文章研究表明,對臨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開展急診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搶救情況,縮短急診評估時間、急診停留時間、急救時間,與對照組比較,P<0.05。急診接受搶救通知后應做好各項急診準備工作,完善期間各項搶救準備工作,并囑咐患者臥床休息,及時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加強患者整體病情觀察[6]。對清醒患者應安撫情緒,并予以患者精神支持,做好解釋工作,取得信任配合后續(xù)搶救。病情確診后可予以哌替啶、嗎啡等藥物做好止痛,緩解疼痛感,出現(xiàn)異常及時告知上級醫(yī)師,病情允許可予以飲食干預,清淡為主,增加飲水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攝入[7]。
綜上所述,對臨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急診護理干預,能有效縮短急診搶救時間,改善預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薛雅瑜,徐瓊英.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32):3637-3638.
金秋鳳.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8,21(z1):371-372.
丁海靜.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學,2016,22(5):859-861.
劉文紅,馬麗娟.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8,13(1):55-58.
高維玲,楊明秀.改進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18,24(3):488-489,493.
鮑玉梅,吳志娟.前瞻性護理在預防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效果[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6,36(z1):242-243.
張曉芬,袁承軍,何玲等.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干預評價[J].河北醫(yī)藥,2016,38(8):1272-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