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進
我們要弘揚九三學社的傳統,把一代又一代社員積累的精神財富轉化成為后世寶貴的精金美玉;要不斷地開辟新境界,導入時代內涵;要保證九三學社的傳統不失去依存的載體,綿綿不斷地延續(xù)。
2019年4月19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講清楚為什么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講清楚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能夠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的指導思想,講清楚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夠擔負起領導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講清楚為什么社會主義能夠在中國落地生根并不斷完善發(fā)展,引導人們以史為鑒、以史為師,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842年,中國在中英鴉片戰(zhàn)爭中失敗。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開始了屈辱、苦難、探索和斗爭的歷程。開始學習并引進西方的產業(yè)和技術,以應對中國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消除內憂外患的嚴重危機。
1894年,在甲午戰(zhàn)爭中,裝備了西方國家堅船利炮的中國海軍被日本人擊潰了。這使國人認識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國家落后受辱的根本原因。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康有為、梁啟超和譚嗣同等發(fā)起了戊戌變法運動,企圖步日本明治維新的后塵,走君主立憲道路。戊戌變法運動以慈禧太后發(fā)動戊戌政變、光緒皇帝被囚禁、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殺害而失敗。此后,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發(fā)起同盟會,通過不懈的武裝斗爭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國。
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但是,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給中國人民帶來他們所期望的安寧幸福的生活。一方面,群龍無首的局面造成割據一方的各派軍閥混戰(zhàn),他們?yōu)榱朔€(wěn)固并擴大各自的地盤,爭先恐后地討好帝國主義國家,以占據的資源向帝國主義國家換取軍火,自相殘殺。另一方面,封建帝制的冤魂并沒有散去。辛亥革命成功5年后,袁世凱復辟稱帝,遭天下討伐,83天的皇帝夢與身俱滅。一年后,張勛再次復辟。在全國的討伐聲中,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回到寶座上坐了12天,就與張勛一起消遁了。中國人民在內部戰(zhàn)爭和外來侵略的雙重災難中,民窮財盡,苦不
堪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同盟國與協約國在歐洲開戰(zhàn)。袁世凱政府的總理梁士詒極力主張中國參戰(zhàn)。他認為德國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zhàn),一定會戰(zhàn)敗。中國加入協約國參戰(zhàn),德國戰(zhàn)敗后,中國不僅可借機收回德國強占的中國山東權益,還可獲得戰(zhàn)勝國的榮譽。北洋政府拿不出參加世界大戰(zhàn)的巨額經費。梁士詒向袁世凱建議,中國對德宣戰(zhàn),但不出兵,派勞工到歐洲參戰(zhàn)。在中英鴉片戰(zhàn)爭中獲勝的英國根本看不起積貧積弱的中國。在弱肉強食的世界叢林中,北洋政府企圖用出力不出錢的方式參與戰(zhàn)爭,換取戰(zhàn)勝國地位,收回清末時被帝國主義國家強行租借的山東半島,廢除或修改與協約國的不平等條約。
1919年4月30日,巴黎和會作出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所有權益轉讓給日本,而不是按照中國代表團的要求歸還給中國。中國人民在這一強烈打擊下驚醒,中國企圖通過派勞工參戰(zhàn)以收回主權的愿望也成為一枕黃粱。西方政治家曾經信誓旦旦地說,戰(zhàn)后的世界必定是正義和公平的世界。事實證明,這完全是欺騙弱小民族的鬼話。
在1919年初發(fā)行的《國民》雜志創(chuàng)刊號上,北京大學學生、雜志編輯許德珩在《國民思想與世界潮流》一文中指出:救今日之中國者,今日之國民也;訓練今日之國民克勝救國之任者,國民思想之改革也。欲發(fā)思想改革之目標,為20世紀新興中國之國民者,又在吾人洞悉乎世界潮流之所趨。許德珩的言行代表了當時中國進步青年的思想立場和抵御外來侵略的不屈精神。被苦難境遇激發(fā)出來的滿腔悲憤和對創(chuàng)造新社會的強烈追求推動中國人民探索、追求與新的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社會文化和新的社會制度。
1919年5月3日晚,北大全體學生集會。北大學生廖書倉、丁肇青、謝紹敏、張國燾、許德珩、夏秀峰、易克嶷等相繼在大會上發(fā)言。許德珩慷慨激昂地說: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失敗了!膠州要亡了,中國要亡了!我們要把國家興亡擔在自己的肩上。要么救中國,要么死!大會推舉廖書倉為大會主席,黃日葵、孟壽椿記錄,許德珩起草宣言。會后,在西齋宿舍微弱的燭光下,許德珩連夜起草并書寫《北京學生天安門大會宣言》。他把惟一的一床白色床單撕成條幅,寫上標語,為第二天的游行做準備。
5月4日中午,三千余名學生在天安門集會。大會宣讀了由許德珩起草的《北京學生天安門大會宣言》,即《五四宣言》。宣言向同胞們吶喊:山東亡,是中國亡矣!我國同胞處其大地,有此河山,豈能目睹此強暴之欺凌我,壓迫我,奴隸我,牛馬我,而不作萬死一生之呼救乎?
參加游行的同學們列隊來到各國使館聚集的東交民巷,準備向外國駐華使館遞交《陳詞》,說明他們游行示威的目的,要求各國尊重中國的主權。巡捕不允許游行隊伍進入東交民巷。學生們推選段錫朋、許德珩、羅家倫、狄福鼎四人作為代表,向美國和英國使館遞交《陳詞》,仍未獲接見。五月初的北京,中午的氣溫比較高。巡捕不讓中國人進入使館區(qū),學生們在太陽下曬了兩個多小時后,未達目的,這使他們怒發(fā)沖冠,遂決定到距離天安門六七華里的曹汝霖住宅去找賣國賊算賬。來到趙家樓胡同的曹宅,部分學生沖了進去,他們遍尋曹汝霖不著,憤怒之中,放火焚燒了奢華的曹宅。
從五四運動爆發(fā)及其發(fā)展過程可以看出,五四運動有其偶然的一面和必然的一面。如果決定山東權益的會議不是在4月30日舉行,就沒有5月4日當天的天安門集會。如果學生的游行隊伍可以入東交民巷使館區(qū),向各國駐華使節(jié)遞交請愿書,他們就不會在太陽底下曬兩個多小時,可能就沒有火燒趙家樓的暴力后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在5月4日發(fā)生游行示威和暴力行動是偶然的。但是,只要帝國主義不停止對中國的侵略,軍閥不停止內戰(zhàn)和賣國,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斗爭就不會停止。從這個角度來說,爆發(fā)全國性的愛國運動是必然的。
民主與科學是五四運動的兩面旗幟,代表著反帝與反封建兩大任務。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從清政府到民國北京政府無不卑躬屈膝、俯首聽命。他們簽訂的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把獨立的中國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的附庸國。反帝的任務歷史地落在了五四青年身上。反帝就是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爭取民族獨立。要徹底推翻封建主義,就要用先進文化沖擊封建主義文化。要將民主主義革命進行到底,就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中國共產黨為革命政黨、以工人階級為領導階級、以社會主義為革命理想。
隨著進步知識分子共同的敵人——封建主義思想日漸式微,隨著共產主義、資本主義思想逐漸示強,五四青年當中不同思想、不同道路之爭逐漸明朗化、激烈化,各個社團內部出現思想分野,在不同主義的沖擊下,他們最終分道揚鑣。尊奉的主義不同,確定的道路就不同。對于廣大人民群眾,是引導和教化他們文化啟蒙呢?還是組織和動員他們起來革命呢?沒有主義,沒有政黨,如何集結改造社會的力量?如何確定改造社會的方向和道路?面對中國的現實,根本無法回避改造社會的任務,無法回避對于社會的責任,無法設想不付諸實施的學術討論,無法設想與改造現狀無關的新文化建設。
五四運動的偉大成就是在中國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催生了中國共產黨。毛澤東主席說,五四運動“在思想上和干部上準備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又準備了五卅運動和北伐戰(zhàn)爭?!?920年3月,北京大學學生羅章龍、鄧中夏等發(fā)起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經鄧中夏同志介紹,后來成為九三學社社員的楊鐘健先生參加了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和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的50多位黨員中,陳獨秀、李大釗、張申府、鄧中夏、張國燾、羅章龍、劉仁靜、陳公博、譚平山、譚植棠、高君宇、何孟雄等12位是北大的師生,毛澤東是北大的員工。
九三學社的前輩們大都參加過五四運動。五四當天被北洋軍閥政權逮捕的32位參加游行的同學當中,有4位后來成為了九三學社成員。他們是:許德珩、潘菽、楊振聲和初大告。九三學社的前輩們堅持反帝、反封建,是五四精神的繼承者;他們以五四運動的目標作為終生奮斗的目標。
生于清末,學于歐美,這是大多數九三學社創(chuàng)始人的人生經歷。九三學社的前輩在歐洲、美洲和蘇聯留學期間,親身體驗了西方的議會制度、德意的國家主義制度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他們經歷過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國內革命、抗日戰(zhàn)爭。革命的實踐使他們對于中國的出路和中國革命的領導者有了正確的判斷。
九三學社的前輩們吸納、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明,學貫中西。西方先進文化當中的民主、西方工業(yè)經濟當中的科學像兩顆閃爍的明星,照耀著他們追求真理的道路。西方文明中的民主科學思想,成為九三學社創(chuàng)始人共同的思想本色。一代又一代的九三學社人在民主與科學的旗幟下持續(xù)奮斗并不斷賦予民主與科學新的、更加完整的內涵。
九三學社的前輩們出生在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他們親身感受著封建主義的壓迫、帝國主義的侵略和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他們看到了現代工業(yè)的興起,看到了共和國的曙光。他們共同選擇了科學救國的道路。為了民主與科學,九三學社的前輩們不惜在辛亥革命中投筆從戎,為反帝反封建而戰(zhàn),為民主與共和國戰(zhàn);不惜在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為民族獨立而戰(zhàn),為思想解放而戰(zhàn)。九三學社前輩們將民主科學視為他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法寶。
1936年5月4日,許德珩教授在北大舉行的五四運動紀念會上講話,鼓勵同學們把當年五四青年“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的要求與今天同學們“抗日救亡”的要求結合起來,他說:“紀念五四,在今天就要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要消滅漢奸?!彼€感嘆道:“當年那些勇猛的反帝青年,后來有的消沉了,有的做官了,真是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對于歷史的回顧應該提煉、上升到思想層面,提煉、上升到哲學層面。今天,我們紀念五四運動,不應只停留在回顧運動過程和講述個別人行動的層面,應該看到五四運動的兩個重要結果,一是工人階級走上歷史舞臺,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另一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準備。一部分五四青年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是中國共產黨克服千難萬險,創(chuàng)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帶領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將中國從一百年前那個國弊民窮、面臨亡國滅種的弱國改造成為今天人民共同富裕、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我們紀念五四運動,懷念當年那些為了國家興亡而生死與之的熱血青年,應當了解、研究他們的人生發(fā)展歷程,從他們的經歷中求索國家、社會和人生的真諦,擇善而從。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恥之。紀念五四運動,讓我們回溯到風雨飄搖的、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讓我們看到前輩們追求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和人民幸福的足跡。我們要弘揚九三學社的傳統,把一代又一代社員積累的精神財富轉化成為后世寶貴的精金美玉;要不斷地開辟新境界,導入時代內涵;要保證九三學社的傳統不失去依存的載體,綿綿不斷地延續(xù)。
(作者為清大筑境規(guī)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馬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