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鳳凰古城的小巷里,品味著歲月的滄桑;漫步在澳門的街道上,領略著舊時光的美好。有些事物盛名已久,必定有其緣由。
親愛的同學們,趁著青春正好,何不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經(jīng)歷一場穿越時空的偶遇?
小 巷
打開畫冊,一條河攜著一爿古城,撲面而來。柔美的是沱江,剛直的是城墻,動人的是南華山上翠綠的鳥鳴。那沱江,是時間深處飄飛出的一條彩帶,溫軟,碧綠,清澈,空靈。它像一把不露聲色的剪刀,只那么輕輕一剪,城墻就齊嶄嶄地立在岸邊。水生千嬌,水造百媚,萬物因水,皆有生機。那踩著水韻一路而去的吊腳樓,心手相連地一字排開,參差而整齊,錯落而有致,蜿蜒而挺直,走成最富韻致的一筆。那一根根伸進水邊、撐起半壁江山的吊腳立柱,既像這個城市的一根根拐杖,又像這個城市的一雙雙泥腿,從鄉(xiāng)村走來,向鄉(xiāng)村走去,充滿了鄉(xiāng)風鄉(xiāng)味和風土民情。是的,這吊腳樓,是湘西民間的風物。湘西土家、苗家最為古老、最為本色而又最為光彩照人的建筑藝術,在這座小城中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
小城的古巷實在是幽深曲折。它既像一個飽經(jīng)磨難的老人,凝重深沉,藏而不露,鐫刻著蒼老的往事、歲月的遺痕;又像一個頑皮搗蛋的孩子,活蹦亂跳,四處撒野,一不留神,就沒了蹤影。走在這千回百轉的巷道里,就像走在城深路遠的夢里。時光舊舊的,長著老繭。歲月舊舊的,長著老繭。記憶舊舊的,還是長著老繭。一塊咬著一塊的青石板,被時光與歲月磨得又光又亮,變成一頁頁不滅的歷史和記憶,鋪成一條條或長或短的路,一頭連著祖先和過去,一頭連著子孫和未來。
(節(jié)選自彭學明《永遠的鳳凰》)
閱讀心語
沱江上宛如翡翠的河水,沱江兩岸富有濃郁土家族風韻的吊腳樓,皆令人陶醉;還有那生于斯、長于斯的人——沈從文。正是因為他的一部《邊城》,才使許許多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這個唯美卻有些淡淡哀愁的小城。
文段用如詩般的語言帶領我們?nèi)P凰古城的小巷中走了一遭,既有對小巷的客觀描述,又將作者的情感蘊藉其中,虛實相應,盡顯意境。
走進澳門
懷著一份清靜悠閑的心情漫步在澳門的老街古巷,追尋著20余座始建于明代中葉的西式教堂和近40座中式古廟交互輝映的身影,你會驚異于這座小城的包容力,這座濃縮了漫長歷史的古城,輕易就把人帶到了中世紀。
腳踏白黑兩色小方石鋪成的狹窄街道,在大三巴牌坊、主教堂、崗頂劇院等一座座具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老教堂或修道院前凝神佇立,你時時刻刻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南歐風情;而媽祖閣、哪吒廟、關帝廟、鄭家大屋和盧家大屋,又不斷地提醒你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小城。在這里細細品味,就能切身體會到這座城市的包容與寬厚,從中葡生活方式的日漸融合到建筑風格的差異共存,一切似乎都在悄無聲息地進行著。
置身于澳門古老的街巷中,濃烈色彩的歐式建筑與古樸簡潔的唐樓毗鄰而居的景象隨處可見,蜿蜒交錯的街巷也把多種文化的匯聚、交融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多元文化和諧共存是它的一大特色,絕大多數(shù)中式民居住宅頗為簡樸,卻富有典型的嶺南獨特的風情韻味。比如,珍珠母窗、彩漆浮凸、鍍金木板等特色的建筑裝飾物,“鄭家大院”就很典型。站在街中舉目望去,有些老屋的墻體已經(jīng)風化開裂,長年佇立在無聲的歲月中,仿佛在講述著昨天曾經(jīng)發(fā)生的故事。澳門建筑中西匯聚,和諧共處,既彼此獨立又相互輝映,頗具特色,可謂相得益彰。
(節(jié)選自十一《澳門,漫步在舊時光的溫柔鄉(xiāng)》)
閱讀心語
澳門是中國的一個非常特殊的地理單元,這種特殊性在于澳門是中西方文明的交匯點。正是在這里,中西方文化演繹了四百多年的沖突與融合的歷史。澳門雖是一座小城,卻充滿了萬花筒般的誘惑。
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澳門的城市變遷、民眾生活以及歷史、文化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感知,讓澳門的獨特魅力漸漸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