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討一下勞動的意義。
就像水、空氣、陽光之于人,勞動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耙晦r(nóng)不耕,民有饑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惫茏尤缡钦f。勞動是生活的重要基礎(chǔ)之一,沒有勞動哪來財富?又哪來幸福甘甜的生活?
然而,正如狄更斯說的那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彪S著物質(zhì)的豐富和科技的發(fā)展,我們正不知不覺中走入了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抖音、快手、各種手游app正于細微處偷走我們的時間與斗志。同學們,相信你們也一定更喜歡賴在床上而不是下地干活吧?可是請大家仔細想一想,這樣缺乏勞動的生活味道真的夠甘美嗎?
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個人去世后他的靈魂來到一所宮殿里,每天享受著珍饈美味和無微不至的服務(wù)。他有權(quán)享受任何令人愜意、不勞而獲的事情,但就是不能進行任何勞動。終于有一天,他對侍者說,這樣沒有勞動的生活真是太無趣了!如果這就是天堂,那我寧愿到地獄去。然而,侍者微微一笑,說:“先生,你以為你在哪里呢? ”
可見再優(yōu)渥的生活,只要缺乏勞動,也不會甘之如飴。所以,同學們,真正甜美的生活是由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的。
中國有句老話,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詳,叫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反觀中華泱泱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人民也正踐行著這一點,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推動歷史前進。早在遠古時期,人類始祖?zhèn)兙鸵褜W會用自己的雙手制作石器來獲得鮮美的野味,制成漂亮的皮衣。陶淵明厭倦了官場的人情冷暖,“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最終體會到了“悠然見南山”的快樂。蘇軾屢遭貶滴,寄情東坡,也體會到了勞動之樂,自號“東坡居士”。同學們,從這些事例中我們不難看出,識得勞動苦,方知生活甜。
雨果曾言:“未來將屬于兩類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睂嶋H上這兩種人是一種人,因為思想也是勞動。同學們,未來掌握在勤奮的人手中,不勞而獲終究是空想家的白日夢。所以我們都應(yīng)該行動起來,深刻理解“勞動最光榮”的精髓,把勞動帶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才能真正體會到充實的生活的甘美。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不識勞動苦,哪里體會得到生活的甘甜?
名人名言,耀人眼目。本文作者多次引用名言,有中國古代管子的名言,陶淵明的詩句,也有外國著名作家狄更斯、雨果富有哲理的警句。這些名言的引用,一方面有力于佐證文章的論點,另一方面則是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蘊,耐人回味。
寓言故事,別具一格。作者在第四自然段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寓言故事。諸多考生諸多作文,用寓言故事來說理的,鳳毛麟角。正因為這樣,才讓人感覺別具一格。同時,這個故事也深入淺出地說明了勞動對人的重要性。
中心論點,鮮明突出。標題“識得勞動苦,方知生活甜”就是本文的中心論點,在正文中或者直接出現(xiàn),或者改造一番后出現(xiàn),或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xiàn)相關(guān)字眼,比如“甘甜”“甘美”“甜美”等,也就是說,本文時時處處扣住中心論點說理,做到了論點鮮明突出。
(點評:閆會才)